忽必烈採納漢族儒臣的建議對他完成統一大業有什麼作用和影響

2021-03-20 05:44:58 字數 5306 閱讀 4115

1樓:蝶落輕風

提高民族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推動經濟文化發展的繁榮,同時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鞏固和發展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樓:毗沙王

減少了統一和統治阻力,為元朝統治的鞏固奠定了基礎。

3樓:匿名使用者

緩和與漢族地主的矛盾,取得他們的支援;鞏固統治

4樓:匿名使用者

emmmmmmmmmm

忽必烈推行中原地區的各種制度與文化,對元朝完成統一大業有什麼作用和影響

5樓:匿名使用者

忽必烈改制有效地遏制了割據勢力,加強了**集權,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忽必烈作為乙個征服者給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浩劫,但在歷史上仍能獲得不錯的評價。忽必烈是乙個比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他是少數能夠重視漢文化,推崇儒術的蒙古統治者之一。

雖來自游牧民族,但十分重視中原農業的恢復和發展。

忽必烈改制的原因

1、忽必烈深受漢文化的影響,深感中原政治制度的先進,立志進行變通創新的改革。

2、蒙古國疆域遼闊(「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但統治機構落後,須建立完善的國家機構加強統治。

3、忽必烈即位前,蒙古舊俗阻礙社會發展。(**、游牧)

忽必烈即位前後,「漢法」與「舊俗」之爭十分激烈。「漢法」是指中原地區先進的農業文化,即先進的封建文化;「舊俗」主要指蒙古地區的游牧文化,即落後的奴隸制文化。兩者之爭的實質是先進的封建社會制度和落後的奴隸制社會制度之間的鬥爭。

4、粉碎了頑固派的挑戰,為改革創造了條件。

5、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鼓動。

忽必烈改制的內容

(一)體制更新(政治方面:改革政體)

1、原因:

a、統治機構的落後低效與疆域的遼闊形成巨大反差。

b、漢族地主官僚的鼓動。

c、忽必烈認識到中原政治制度的先進。

2、方案:按中原王朝體制的框架構建政權機構

3、具體內容:

(1)在**:改革**機構:

(2)在地方:改革地方機構

a、設定行中書省(十大行省)

b、設澎湖巡檢司

c、開發雲南行省

(3)兵民分治

(4)設通政院,建立驛站制度

(5)實行民族分治政策

忽必烈採納漢族儒據的建議採取了哪些固定政權的措施?

6樓:匿名使用者

忽必烈接受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實行治國安民的根本決策。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促進了蒙古族的漢化。

具體實施如下:

1.改革官制、制定律法 首先,變革軍政合一的體制,建立完善的國家和法律體系。他在**設立了中書省,領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設立樞密院,主管軍務;設立御史台,職掌百官監察。

地方上,他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2.效行漢法,勸課農桑。

3.重建孔廟,確立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 。

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2023年9月23日—2023年2月18日),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監國托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第五任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

蒙古尊號「薛禪汗」。

7樓:zzz_城南夜雨

推廣儒家,適應漢族情況,加強民族融合工作,鞏固統治。

忽必烈鞏固統治的舉措有哪些,產生什麼影響 10

8樓:蒼月簡

**: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行使相權,總領百官,相權增大。設樞密院為最高軍事管理機關:設御史台為最高檢察機關: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地區。

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簡稱省。

影響:為我國以後的行政劃分奠定了初步基礎: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民族融合,加強了**集權。

抱歉,我就記得這麼多了。

在教科書中元朝歷史為時什麼講的這麼含糊

歷史上只有元朝疆域最大,是不是成吉思汗和他兒子侵占他人領土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元朝的鼎盛那是毋庸置疑的,我記得看過乙份資料,記得當時西方國家稱成吉思汗為「世界的神」,稱呼可能有點出入,記不太清楚了,不過大體就是這麼回事,當時的元朝在西方國家眼裡就是上帝或者撒旦,是不可戰勝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是,相對的,自古蒙古屬於中國,但是現在分出去的蒙古就可以說以前是中國侵略了他們的領土,也可能說現在內蒙古現在還在我們手上而憤憤不平呢

11樓:

明朝,唐朝的時候也有,秦朝的時候就設了平壤為郡縣

12樓:茉莉花茶王

還有隋朝楊廣也遠征高麗。但是也失敗了。

13樓:莘崑鵬鐸舒

額,你誤會了,元朝時期的中國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的附屬國,你總不能說那個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是中國吧?

還有「高仙芝西征河中,與大食戰於恆羅斯」

個人認為這是中國歷史乃至亞洲歷史的乙個重要轉折點,大唐在恆羅斯失敗後,漢民族在此後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再也無力插手中亞了,本來高仙芝在恆羅斯之戰失敗兩年後有機會報仇雪恨可惜安史之亂爆發,從此之後中國再也沒能以大集團的形式西進一步

14樓:空洞的風

【政治概況】

蒙古族名稱始見於唐代。當時,分布在大興安嶺北段的室韋諸部中有一蒙兀室韋部,居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之東。蒙兀即蒙古的唐代漢文譯名。

大約在唐代末葉,蒙古一部逐漸遷到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上游不兒罕山(今蒙古肯特山)地區。約11世紀上半葉,蒙古部首領海都(成吉思汗六世祖)攻滅了斡難河南的強部——札剌亦兒部,從此形勢寖大。金初,全蒙古各氏族和部落組成大聯盟,推舉海都長子之孫葛不律(又譯合不勒,成吉思汗的曾祖父)為汗(意為君主),蒙古部首領自此始用汗號。

大蒙古國的建立 在諸部爭戰中 ,蒙古乞顏氏貴族鐵木真的勢力逐漸壯大,完成了蒙古高原的統一。2023年,蒙古貴族奉鐵木真為大汗,尊號成吉思汗。蒙古滅乃蠻後,即借用其畏兀兒字母書寫蒙古語,從此有了蒙古文。

2023年,成吉思汗召集大會,重新確定了札撒(法令)、約孫(意為道理、條例)和他歷年的訓言,並記錄成捲,名為《大札撒》。其後每代大汗即位或處理重大問題,都必須依例誦讀《大札撒》條文,以表示遵行祖制。成吉思汗建國以後,就開始向鄰境發動掠奪戰爭。

1205、1207和2023年3次攻入西夏,迫使夏國稱臣納貢。接著全力攻金。2023年攻占金中都。

自1217~2023年 ,金兩河 、山東大部分地區為蒙古所佔。2023年,成吉思汗進圍花拉子模新都撒麻耳幹(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 ) ,1221 年攻克 花拉子模舊都玉龍傑赤(今土庫曼烏爾根奇),並與幼子拖雷分兵攻取呼羅珊(今阿姆河以南興都庫什山脈以北地區)諸城。2023年,成吉思汗率軍回蒙古。

哲別 、速不台軍越過太和嶺(今高加索山)攻入欽察,2023年於阿里吉河(在今烏克蘭日丹諾夫市北)戰役中擊潰斡羅思諸國王公與欽察汗的聯軍,進掠斡羅思南境,又轉攻也的裡河(伏爾加河的突厥名)上的不裡阿耳國,然後東返蒙古。2023年,成吉思汗又出兵攻西夏。次年,西夏國主李睍投降。

同年7月,成吉思汗病逝軍中,幼子拖雷監國。

窩闊台統治時期 2023年蒙古貴族大聚會,遵照成吉思汗遺命推舉窩闊台為大汗。窩闊台即位後,決定親征金王朝。2023年初,拖雷于鈞州(今河南禹州市)南三峰山擊潰金軍(見鈞州三峰山之戰),北上與窩闊台會合,攻汴京。

同年底,汴京城中糧盡援絕,金哀宗出奔。蒙古約請南宋出兵共同滅金,2023年初,城破,金哀宗自殺,金亡。2023年,窩闊台遣其子闊出攻宋荊襄地區,闊端攻四川,對南宋的戰爭從此開始。

2023年,蒙古軍滅不裡阿耳、欽察,攻入斡羅思。2023年,拔都侵入孛烈兒(波蘭)、馬札兒(匈牙利)。蒙古軍在里格尼茨(今波蘭西部)一役,大敗孛烈兒、捏迷思(德意志)聯軍,歐洲震動。

2023年,拔都聞窩闊臺死訊,率軍留駐也的裡河下游,統治所征服的欽察、斡羅思等地區。窩闊台在位期間 ,大蒙古國的政治 、經濟制度逐步完備。2023年,制定了蒙古民戶的羊馬抽分及其他差發制度,進一步健全驛站制度。

2023年,簽調漢族工匠,於斡耳寒河(今蒙古鄂爾渾河)旁建立哈剌和林城郭,作為都城。窩闊台即位後 ,在中原漢地實行徵稅辦法 ,以耶律楚材主管其事。2023年窩闊台去世,皇后乃馬真氏稱制,政事愈壞,對人民的剝削更加深重。

從貴由到蒙哥 2023年,窩闊台長子貴由立為大汗。拔都與貴由不和,蒙古皇室的內訌開始激化。2023年,貴由死於橫相乙兒之地(今新疆青河東南),拔都推舉拖雷長子蒙哥為大汗。

察合台、窩闊台兩系再次抵制。蒙哥即位後,極力恢復大汗的權威和政令的統一。他下令整飭民政,加強漢地、中亞和波斯三大行政區的統治機構。

又命弟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統兵南征大理、南宋;命弟旭烈兀總領波斯之地,統兵西征未服諸國。忽必烈於2023年克大理城。2023年,命劉秉忠於灤河上游選地建城,營造宮室,名為開平。

旭烈兀軍於2023年消滅盤踞波斯北部諸山寨的「木剌夷國」(意為異端者),2023年攻陷報達(今伊拉克巴格達)。次年,旭烈兀分兵三路侵入敘利亞。蒙哥於2023年親統大軍徵宋。

2023年,蒙哥病逝。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訊,仍繼續渡淮南下,進圍鄂州。這時,留鎮漠北的阿里不哥力圖乘機控制漠南 。

忽必烈與南宋賈似道密訂和約 ,立即回師北歸。2023年春,旭烈兀得到蒙哥死訊,也引軍退回波斯,留先鋒怯的不花繼續徵進。九月,怯的不花軍在阿音扎魯特(今耶路撒冷北)被密昔兒(埃及)軍擊潰,蒙古西征之役至此告一段落。

【元朝建立】

2023年三月,元世祖忽必烈在開平即大汗位,建元中統,任用漢地士人,建立起中書省、10路宣撫司以及負責中原漢地政務的燕京行中書省等行政機構,鞏固了在中原地區的統治地位。阿里不哥也在漠北稱汗,據有漠北地區。忽必烈親自率師北征。

至元元年(1264)阿里不哥投降。至此,忽必烈控制了嶺北局勢。忽必烈在與阿里不哥爭位戰爭之初,即已承認旭烈兀對阿母河以西土地的統治權,原來由大汗直接領有的波斯諸地遂變為大汗的宗藩伊利汗國。

伊利汗國與立國於欽察草原的朮赤後王(見欽察汗國)之間又為領土爭端爆發了長期戰爭,大蒙古國**了。中原漢地成為忽必烈政權的重心。中統、至元之初,元廷博採漢族士大夫建議,遵循中原傳統制度,同時也採取了充分保障蒙古統治者特殊權益的各種措施,大體奠定了元代政制的規模。

中統四年(1263)以開平為上都 ,至元元年公升燕京為中都 。四年,始於中都舊城東北建造新城。至元八年十一月,詔告天下,正式建國號大元。

九年,公升中都為大都。

【統一全國】

至元五年(1268)元軍圍困隔漢水相望的襄、樊重鎮,襄樊軍民拒守孤城達6年。至元十年初,元軍攻下樊城(見襄樊之元朝疆域圖戰)。次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顏督諸軍,分兩路大舉南進,宋諸帥皆不戰而降。

十二年二月,賈似道被迫督諸路精兵抵禦元軍。這時,他仍企圖奉幣稱臣議和,被伯顏拒絕。十三年正月,宋幼帝趙

提問忽必烈,朱棣,康熙的廟號忽必烈,朱棣,康熙的廟號問題

首先樓主說的不錯,一般開國皇帝都是稱 祖 的。當朝後世皇帝一般稱 宗 例如 唐高祖李淵和他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但是也是存在一定例外的,也就是樓主提到的三位 其實有四位,還有清世祖 首先,忽必烈稱 祖 我們要看到其實是由於是忽必烈真正建立了元朝,在其之前的幾任皇帝 包括成吉思汗 在歷史學上一般都稱為蒙...

忽必烈有什麼成就,忽必烈的主要功績有哪些

元世祖忽抄必烈 1215 1294 成吉襲思汗孫,拖雷子,蒙 bai語尊稱薛禪皇帝,公du元1260 1294年在位,是我國歷zhi 史上頗有作為的一位皇帝。dao他在位期間,遷都燕京 後稱大都,即今北京 定國號為元,在漢族地主協助下大力採用 漢法 制定典章制度,加強 集權,注意農桑,興修水利,使元...

忽必烈統一中國的時候是多少歲,忽必烈作為乙個游牧民族的首領,為什麼在中國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56歲忽必烈,即元世祖 1271 1294 元朝的建立者。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在位時間 內 1260 1294 他青年時代,便容 思大有為於天下 他一生征戰,一統天下,建立了幅員遼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元。他在位期間,建立行省制,加強 集權,使得社會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鄰國,但多遭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