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山是什麼來歷

2021-03-20 23:34:56 字數 5061 閱讀 3856

1樓:

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天水城東南45公里處,秦嶺山脈西端,因其外觀「如民間積麥之狀」而得名。石窟開鑿於十六國時期的後秦(公元384——417年),以後南北朝時期的北魏、西魏、北周和隋、唐、宋、元乃至明、清等十幾個朝代,都在這裡進行了營建。麥積山現存大小窟龕194個,54個位於南崖,140個分布在西崖,除少數窟龕內已空外,共儲存了從公元四世紀末到十九世紀約2023年間的泥塑、石雕7200多件,壁畫1300 多平方公尺。

麥積山石窟與莫高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石窟」。

後秦時期,佛教在關中得到大力傳播,麥積山石窟即是此時開鑿的。按照時間,石窟的營造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是第一階段,也是石窟開鑿的高潮期;隋代、唐代為第二階段,但現在儲存下來的作品已不多;宋代是第三階段,是麥積山石窟興建的又乙個高峰,並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和一定的地方色彩。

由於麥積山岩係紅土與砂石構成的礫岩,只能開鑿窟龕,不宜造像,所以,這裡的塑像都是泥塑。個別石製造像碑是用他處石材移至此地雕成的。泥塑配料講究,其胎至今儲存完好。

泥胎外原有彩塑,今已大多剝落了。一些有彩繪者,是通過歷代不斷補繪而儲存下來的。由於千餘年來,秦隴地區地質變化不斷,許多窟龕已面目全非,但所幸者,由於位於深山中,未遭到大規模的人為破壞,尤其是本世紀初未被外國「探險隊」發現,麥積山石窟至今還儲存得較為系統。

十六國和南北朝階段的初期(約公元384——494年),窟龕多為平面方形、平頂或圓頂,內建三世佛、七佛或千佛,手法近於雲崗石窟之曇曜五窟。佛像多為方面大耳,頭梳高肉髻,額廣平正,眉高目長,碩口微閉,身披偏袒右肩袈裟;菩薩像多為長方面孔,鼻直口方,面含笑容,上身袒露,薄衣貼體。此階段中期(約公元495——534年),由於民族融合加劇,開窟造像的藝術手法迅速漢化,且形式日趨多樣。

窟龕主要為方形,平頂,低壇基,左右各開一龕,並有藻井等裝飾。部分窟龕內出現十大**形象,並繪有佛教壁畫。佛像的面相普遍變長,五官縮小,眉如新月,雙目半睜,唇薄且翹,略帶微笑,身披通肩袈裟,垂於座前;菩薩面相清秀,滿含笑容,身調細長,裝束繁褥,衣帶飄舞,風姿瀟灑。

此階段後期(約公元557——581年),窟龕的規模和結構趨於巨集大,多為崖閣式大窟。窟內造像以七佛為主,周圍有**、菩薩;造像擺脫了以前秀骨清相的特點,代以敦厚壯實的風格。佛像面相豐滿圓潤、粗頸寬肩,腹部突出,頭梳低平肉髻,衣飾為緊窄通肩大衣或下垂袈裟;菩薩衣飾多變。

此階段的代表性作品為第121、127、4、3、9、85等窟。

隋唐時期,麥積山的開窟造像活動依舊興盛,但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原因,現存的作品已不多了,僅有少量的壁畫和雕塑。雕塑形象較為拘泥呆板。其代表為第13、14窟等。

至宋代,麥積山石窟的營建又迎來了乙個高峰。宋代佛像面相略長而豐潤,身姿挺拔有力,眉眼多上撩,別具神彩。宋代窟龕中還出現了大量的羅漢、力士像,雖深沉、激奮,極盡誇張之能事,卻使人感覺自然合理,不失真實。

各組塑像中,儘管個體的身份、體量等都不盡相同,但卻通過手勢、動作和神態等因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此外,這些窟龕中的一些塑像是就前朝塑像加塑而成的,在姿態手印都不改變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各部分的協調統一,呈現出宋塑的獨特風格。這些,都充分顯示了宋代工匠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藝術水平。

2樓:匿名使用者

麥積山石窟是我國四大佛教造像石窟之一,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45公里處,是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僅142公尺,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 在我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

麥積山石窟建自公元384年,現存洞窟194個,其中有從四世紀到十九世紀以來的歷代泥塑、石雕72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公尺。

麥積山石窟的乙個顯著特點是洞窟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麥積山石窟的雕像,大的高達15公尺多,小的僅20多厘公尺,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

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公尺高處的七佛閣,是我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具有很高的價值。近年來,麥積山石窟又相繼開放了香積寺、豆積寺、交龍寺等景點,使景區的內涵更為豐富。

3樓:天之風韻

聽說那個山就像麥垛一樣

4樓:崔微

放眼望去就象是一座麥垛

5樓:匿名使用者

像民間~不至以上說的一種哦`我聽的多得多~可是打字太慢5555

6樓:匿名使用者

uyygghjkiyfbnkoiuttguu88uhghhiojhhgghjj

中國的民俗有哪些?

7樓:聖誕老東東

中國民俗包括燈會、猜燈謎、賞月、祭月、登高、賞菊、守歲、劃龍舟、耍龍燈、踩高蹺、貼春聯、貼年畫、拜七姐、乞巧等,具體介紹以下幾種:

1、燈會

燈會,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指春節前後至元宵節時,由官方舉辦的大型的燈飾展覽活動,並常常附帶有一些民俗活動。

2、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中國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3、賞月

中秋節是我國最古老最著名的節日,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賞月活動更具規模。還指八月十五中秋節**滿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盛於唐宋。

4、劃龍舟

劃龍舟是端午節一項重要習俗活動,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扒槳競賽。扒龍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劃龍船,叫做「趁景」。只表演技巧,不排名次,輪流在各鄉舉行,從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幾乎天天有「景」(龍船景);另一種形式是鬥龍船,比賽奪標,又叫「鬥標」。

5、踩高蹺

踩高蹺,中國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我國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

8樓:蘋果旺旺小饅頭

中國的民俗有熬年守歲、劃龍舟、耍龍燈、踩高蹺、貼春聯、貼年畫、拜七姐、乞巧等,具體介紹以下幾種:

1、劃龍舟

劃龍舟,是端午節一項重要習俗活動,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扒槳競賽,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2、耍龍燈

耍龍燈又稱舞龍、龍燈舞,是中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中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傳統舞蹈。

3、踩高蹺

踩高蹺,中國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我國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

4、貼春聯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5、乞巧

乞巧,中國歲時風俗,是七姐誕(七月七)的一項習俗。農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民俗太多了,僅傳統節日的民俗就數不勝數,,比如春節,元宵節,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節,六月六,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等等,都有很多不同的民俗。

10樓:匿名使用者

4、劃龍舟

劃龍舟是端午節一項重要習俗活動,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扒槳競賽。扒龍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劃龍船,叫做「趁景」。只表演技巧,不排名次,輪流在各鄉舉行,從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幾乎天天有「景」(龍船景);另一種形式是鬥龍船,比賽奪標,又叫「鬥標」。

壯族的民俗傳統

11樓:匿名使用者

建築 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民居。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

無論是什麼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

12樓:№羽兒

壯族風俗習慣

建築 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民居。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

無論是什麼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

中國有哪些傳統民俗文化

13樓:聖誕老東東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有猜燈謎、貼春聯、畫燈籠、京劇、花燈報元夜、踩高蹺、舞龍、舞獅等。具體介紹以下幾種:

1、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中國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2、貼春聯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3、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23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4、踩高蹺

踩高蹺,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我國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

5、舞獅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

表演者在鑼鼓**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

算盤的來歷算盤的來歷是什麼?

關於算盤的來歷,一說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末三分時期,關羽所發明,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 算板 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據公開資料顯示,珠算 一詞最早見於東漢徐嶽所撰的 數術記遺 其中有云 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大意是 把木板刻為3部分,上 下兩部分是停遊...

春節的來歷,春節的來歷是什麼

簡單的介紹一下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起源有四種說法分別是臘祭說 巫術儀式說 鬼節說 過年傳說 臘祭說 春節源於上古蠟 通臘 祭,距今已有四五千年歷史,用以祭農神兼及百神 先祖。每逢臘盡春來,人們就要殺掉牲畜,祭祀祖宗和上天,祈求新一年可以風調雨順 無災無禍 收成興旺。巫術儀式說 該說法認為春節源於古代的...

穀雨的來歷是什麼,穀雨的來歷。

穀雨的由來是什麼?董老師課堂開課啦!相傳,唐代高宗年間,黃河決堤,水淹曹州。千頃良田,黃水滾滾,房倒屋塌,軍民溺死無數。有乙個水性極好的青年,名叫穀雨,他推著乙隻大木箱游水將年邁的母親送上城牆後,又游來游去從洪水中救出十幾位鄉親。這時穀雨已是精疲力盡,因為他整整一天沒吃東西了,肚子俄得咕咕叫,蹲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