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謂「九鼎」是指那九隻鼎?它們分別叫什麼名字?都有什麼樣

2021-03-22 00:01:22 字數 6348 閱讀 6786

1樓:匿名使用者

代表九州

大禹九鼎乃是上古禹王親自鑄造而成,寓意九州一統,權有天下,這九鼎名稱也以當時九州之名冠之,分別為大冀、大兗、大青、大徐、大揚、大荊、大豫、大樑和大雍九鼎,可大可小,各有神妙,集齊之後更是天下至寶,威力莫測。

此後歷經夏商周秦一直到漢代,九鼎均密藏於宮中皇室之手,據說七國之亂、漢匈之戰漢朝之所以獲勝,九鼎都曾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可惜後來漢國連經王莽、赤眉軍和黃巾軍之亂,社稷傾頹,九鼎散落,連管軻這樣的半仙之人也算不出他們究竟都離散在何方。至於用法,倒是甚為簡便,鼎中腹部有一銅紐,只要輕輕按動,便能施展威力。

像這只大揚鼎,鼎上篆有五帝之一的黃帝的苻菉,乃是天下鬼物克星,不過因為九鼎沒有聚齊,所以每天只能使用一次作為限制。

古代九鼎都是那九鼎,分別叫什麼

2樓:穠華

九鼎,分別為揚州、荊州、梁州、徐州、豫州、雍州、青州、袞州、冀州。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九鼎,是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3樓:匿名使用者

大禹鑄的九鼎是什麼式樣?是方是圓?是四足還是三足?

鼎內外有什麼銘文和紋飾?至今無所考稽。惟《拾遺記》卷二載曰:

「禹鑄九鼎,五者以應陽法,四者以象陰數。使工師以雌金為陰鼎,以雄金為陽鼎。鼎中常滿,以佔氣象之休否。

當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將末,九鼎鹹震。皆應滅亡之兆。

後世聖人,因禹之跡,代代鑄鼎焉。」

以上雄金、雌金的含義諸書無解,大概是指合金的硬度而言。「以佔氣象之休否」就是測國運之興衰。可見,鼎從容器、炊具、到祭器、禮器、又到寶器、神器,代代演變已徹底改變了實際用途,變成了國家供奉的神物。

大禹九鼎之紋飾雖無實物可證,據現已出土的當時陶器紋飾推測,也不外於獸面類、龍鳳類、動物類、雲雷類、火類、幾何類等。

九鼎是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戰國時,秦、楚皆有興師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

周顯王時,九鼎沒於泗水下。後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權利象徵與意義,亦曾屢次重鑄九鼎,武則天 、宋徽宗也曾鑄九鼎。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4樓:棕衣劍衛

回答: 據《春秋左傳》記載,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這樣,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九州指冀州(河北、山西、遼寧)、袞州(河北、河南、山東交界處)、青州(山東、遼寧一部分)、徐州(山東南部、江蘇北部)、揚州(淮河以南,東南至大海)、荊州(湖北南部、貴州、廣西)、豫州(河南、湖北北部)、梁州(陝西南部、四川、雲南、貴州北部)、雍州(陝西、甘肅、新疆、青海、**)。

引用

【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圍趙都邯鄲,趙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願 同往。經遂曉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趙。平原君因而讚揚曰: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見《史記·平原君列傳》。九鼎大呂,古代國家的寶器。

後因以為典實,謂一句話即可產生極大的力量。

九州是中國的代稱,是眾所周知的。但是能夠將九州以及九鼎的來歷說個端詳的人卻為數不多。

據《春秋左傳》記載,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這樣,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九州指冀州(河北、山西、遼寧)、袞州(河北、河南、山東交界處)、青州(山東、遼寧一部分)、徐州(山東南部、江蘇北部)、揚州(淮河以南,東南至大海)、荊州(湖北南部、貴州、廣西)、豫州(河南、湖北北部)、梁州(陝西南部、四川、雲南、貴州北部)、雍州(陝西、甘肅、新疆、青海、**)。

九鼎,是我國青銅器時代的代表作。它的鑄造工藝,標誌著中國歷史已結束了荒蠻時代,進入了文明時代。歷史上雖有眾多有關九鼎的記載,但是,早在兩千多年前,它就不知隱身何處了。

《墨子·耕注》說:「九鼎既成,遷於三國。」三國指夏、商、週三朝。意即九鼎鑄成之後,曾經流傳了夏、商、周三個朝代。據此,我們可以推斷:九鼎在歷史上確有其物。

西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勢力日益強大,他野心勃勃,意欲取代周王而定天下。一日,周定王派人為他舉行歡迎之禮,典禮之中,楚王公然蔑視周王,「問鼎大小輕重」,當即將歡迎他的周王使節嚇出一身冷汗。楚王滅周的野心暴露無遺。

從此,人們把爭奪政權稱之為「問鼎」。

幾經滄桑,九鼎下落不明。在司馬遷的《史記》曾有記載:秦昭王五十二年,

5樓:瑞麗詩全國連鎖

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這樣,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九州指冀州(河北、山西、遼寧)、袞州(河北、河南、山東交界處)、青州(山東、遼寧一部分)、徐州(山東南部、江蘇北部)、揚州(淮河以南,東南至大海)、荊州(湖北南部、貴州、廣西)、豫州(河南、湖北北部)、梁州(陝西南部、四川、雲南、貴州北部)、雍州(陝西、甘肅、新疆、青海、**)。

6樓:七年

個人認為,九鼎是鎮壓中國氣運用

古代九州大禹九鼎乃是上古禹王親自鑄造而成,寓意九州一統,權有天下,這九鼎名稱也以當時九州之名冠之,分別為大冀、大兗、大青、大徐、大揚、大荊、大豫、大樑和大雍九鼎,可大可小,各有神妙,集齊之後更是天下至寶,威力莫測。

此後歷經夏商周秦一直到漢代,九鼎均密藏於宮中皇室之手,據說七國之亂、漢匈之戰漢朝之所以獲勝,九鼎都曾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可惜後來漢國連經王莽、赤眉軍和黃巾軍之亂,社稷傾頹,九鼎散落,連管軻這樣的半仙之人也算不出他們究竟都離散在何方。至於用法,倒是甚為簡便,鼎中腹部有一銅紐,只要輕輕按動,便能施展威力。

像這只大揚鼎,鼎上篆有五帝之一的黃帝的苻菉,乃是天下鬼物克星,不過因為九鼎沒有聚齊,所以每天只能使用一次作為限制。

7樓:匿名使用者

代表九州

大禹九鼎乃是上古禹王親自鑄造而成,寓意九州一統,權有天下,這九鼎名稱也以當時九州之名冠之,分別為大冀、大兗、大青、大徐、大揚、大荊、大豫、大樑和大雍九鼎,可大可小,各有神妙,集齊之後更是天下至寶,威力莫測。

8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不是看九鼎記看多了。。 - -

天子九鼎是什麼意思?是九個鼎嗎?什麼樣的?

9樓:皓凌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九鼎,是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後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權利象徵與意義,亦曾屢次重鑄九鼎,武則天 、宋徽宗也曾鑄九鼎。

10樓:叢林小小怪獸

九鼎,是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戰國時,秦、楚皆有興師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

周顯王時,九鼎沒於泗水下。後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權利象徵與意義,亦曾屢次重鑄九鼎,武則天 、宋徽宗也曾鑄九鼎。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11樓:匿名使用者

九鼎最早是禹將神州大地劃分為九州後收天下之鐵鑄造的的九隻鼎,它代表了九州。後來九鼎被視為是王權的象徵。得到了九鼎就等於是上天預設了你可以行使王權。

在封建時代,君權神授,只要上天「承認」了你的政權的可靠性,那人民就不能反抗,否則就是與天相爭。所以天子九鼎就是指君王的王權。

12樓:成王敗寇

據說是大禹治水之後,遍訪各地,體察民情,鑄成九鼎,並繪以奇珍異獸花鳥魚蟲,以代表各地特色,即為九州,於是乎天下分為就部分。

13樓:匿名使用者

大禹做了部落聯盟的首領以後聚九州之銅鑄造了九個鼎,上面刻有各個洲的基本資料,後來他兒子啟作了夏朝的王之後,把九鼎作為傳國的寶器,後來夏滅傳至商,商滅傳至周,周滅傳至秦(此時缺豫洲鼎)。

從這裡可以看出,九鼎在當時來說是傳國的重器,是天下的象徵,故有」問鼎中原「的成語。

14樓:留風十里

古代吃飯用鼎 天子吃飯用九個鼎 代表身份地位的高貴

「一言九鼎」中的九鼎是指名字叫「九鼎」的鼎?還是指九個鼎?

15樓:梁清風

鼎,是我國夏朝禹之子啟時鑄造的。它分別以九隻刻樓精美、古樸典雅、氣勢莊重的青銅大鼎,體現了王權的集中和至高無上,反映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昌盛。幾千年來,一直被人們視為中華民族傳世之國寶。

在工藝美學上,它是一套稀世之作,從文化考古角度分析,它是我國青銅器時代的集中代表,從鑄造工藝技術上看,它標誌著中國的歷史已結束了野蠻時代,進入了文明的時代。令人遺憾的是:儘管有關九鼎的資料,不絕於歷代史冊,但在二千多年前,它就早已不知隱身何處了。

夏代的青銅鑄造業,已相當發達。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熔點低,便於鑄造冶煉。夏代的煉銅業。

古文獻中亦有記載。《越絕書》卷十一日:「禹穴之時,以銅為兵。

」關於鑄造九鼎,《墨子·耕柱》曰:「昔日夏後開(啟)使蜚廉折金於山川,而陶鑄之於昆吾,……九鼎既成,遷於三國。」三國指夏、商、周。

《左偉》宣公三年曰:「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即言此事。

據考古材料證明,當時的奴隸在鑄造象九鼎這樣的大型器件時,一般是首先用質細的泥土製成器範,再用木炭作燃料,用銅製的坩鍋冶煉銅,錫礦塊,最後將銅錫溶液注入范中,就成為青銅器。

《春秋左傳》中,談到九鼎鑄造的情況:夏朝初年,朝廷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夏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事先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九鼎象徵九州,反映了全國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顯示夏王已成為天下之共主,是順應「天命」的。

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上之濱,莫非王臣。」從此,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定鼎」,成為全國政權建立的代名詞了。

西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整飭內政,興修水利,厲行改革,國富兵強的形勢之下,興兵攻擊陸渾之戎,逼近雒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人為他舉行慰勞歡迎之禮,莊王「問鼎小大輕重」,表明了他有滅周的野心。從此,後人將爭奪政權,稱之為「問鼎」。此後,關於九鼎的下落,史家眾說紛壇,不一而足。

司馬遷在他撰著的《史記》一書中,對九鼎的記敘,就有出入,前後不一。如:在周、秦二「本紀」中說,秦昭王五十二年(西元前二五五年),周赧王死,秦從雒邑掠九鼎人秦。

但在《封禪書》中說:「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由後者分析,九鼎在秦滅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時,已經不見;那麼,前者所述秦照王五十二年,秦從錐邑掠九鼎歸秦,豈不是自相矛盾,令人費解!

司馬遷之後,東漢的著名史學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漢書》中,對九鼎之下落,採取兼收幷蓄之法,收錄了司馬遷的上述兩說,同時,又補充了一條史料,說是在周顯王四十二年,即西元前327年,九鼎沉沒在彭城(今江蘇徐州)泅水之下。後來秦始皇南巡之時,派了幾千人在泅水中進行打撈,畢竟是江水滔滔,元從覓處,只得徒勞而返。

到了清代,九鼎之下落更加難以考察尋覓。後代史家只能隨意加以揣測了。王先謙在《漢書補注·郊把志》中認為:

東周王室在衰落的過程中,已元力量保護自己。而戰國時期各個實力雄厚的諸侯國,卻虎視眈眈,力圖統一中國,取周而代之。因此,象徵王權和「天命所歸」的九鼎,自然成為各諸侯必欲奪之的稀世國寶;加之此時周王室財政困難,人不敷出,於是銷毀九鼎以鑄銅錢,對外則詭稱九鼎已不知去向,甚至說其中一鼎已東飛沉人泅水之中,免得諸侯國興兵前來問鼎,自找麻煩,王光謙的說法雖似有理,但提不出任何一點史料加以證實,因此,是難以使人置信的。

縱觀中國歷代史籍,關於九鼎下落的材料雖多,但往往自相矛盾,提不出充分可靠的依據,不禁讓人產生疑問:在地下埋藏的古物中,九鼎今天究竟是否還存在?在歷史上,根據歷代史書記載,它確實曾作為夏、商、周三代的鎮國之寶。

相傳了二千年;並且,從未發現過古人關於它已銷毀的歷史記載。因此,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乙個謎。或許,今後會有揭破這個千載之謎的一天,那可能也是九鼎重見天日之時。

一言九鼎!古代九鼎有多重?人可以舉起來嗎

九鼎 的意思並不是說它的重量很重,而是因為鼎被視為傳國重器 國家和權力的象徵,鼎 字也被賦予 顯赫 尊貴 盛大 等引申意義,如 一言九鼎 大名鼎鼎 鼎盛時期等等。在周代,就有所謂 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 等使用數量的規定。隨著這種等級 身份 地位標誌的逐漸演化,鼎逐漸成為了王權的象...

九鼎投資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麼的,九鼎投資這個公司是幹啥的

九鼎 投 資是乙個 專 業金融 投 資和資產管 理 機構,主要從事金融相關類的業務,比如pe vc什麼的 九鼎投資這個公司是幹啥的 我也在九鼎投資復過,制確實是大 我們老家bai 開封那邊有du乙個他們的所zhi謂的分公司,我去dao看過,實際上就是乙個中國,在乙個快捷酒店裡面有一間房間,後來,我知...

古代象徵天下的九鼎是在什麼時候失蹤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失落及重鑄 司馬遷在他撰著的 史記 一書中,對九鼎的記敘,就有出入,前後不一。如 在周 秦二 本紀 中說,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西元前255年 周赧王死,秦從雒邑掠九鼎人秦。但在 封禪書 中說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由後者分析,九鼎在秦滅周之前,即 宋之社亡 時,已經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