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對「汗血馬」的最早記錄是在2023年前的西漢,漢初白登之戰時,漢高祖劉邦率30萬大軍被匈奴騎兵所困,兇悍勇猛的匈奴騎兵給漢高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而當時,汗血寶馬正是匈奴騎兵的重要坐騎。
漢武帝元景四年(西元前113年)秋,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當地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得到此馬後,心喜若狂,稱其為「天馬」。並作歌詠之, 歌曰:
「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僅有一匹千里馬不能改變國內馬的品質,為奪取大量「汗血馬」,中國西漢政權與當時西域的大宛國發生過兩次血腥戰爭。
最初,漢武帝派百餘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純金製作的馬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大宛馬的種馬。來到大宛國首府貳師城(今土庫曼阿斯哈巴特城)後,大宛國王也許是愛馬心切,也許是從軍事方面考慮(因為在西域用兵以騎兵為主,而良馬是騎兵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
漢武帝大怒,宣稱"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遂作出武力奪取汗血寶馬的決定。
西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行軍4000餘公里,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鬱城,但初戰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國,只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前去大宛國。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
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餘汗血馬1000多匹。
汗血馬體形好、善解人意、快速、耐力好,適於長途行軍,非常適合用作軍馬。引進了「汗血馬」的漢朝騎兵,果然戰鬥力大增。甚至還發生了這樣的故事:
漢軍與外軍作戰中,乙隻部隊全部由汗血馬上陣,敵方人數眾多,刮目相看。久經訓養的汗血馬,認為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對方用的是矮小的蒙古馬,見汗血馬高大、清細、勃發,以為是一種奇特的動物,不戰自退。
汗血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但是為什麼後來消失無蹤。從史料看,當時, 引進的汗血馬數量相當大,雌雄比例也比較適中,進行繁殖是可行的。但是由於中國的地方馬種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任何引入馬種,都走了以下的模式:
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在這一過程中,「汗血馬」因自身的缺點而造成後人的棄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相對說起來負重能力不強,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士兵騎馬作戰,身批甲冑、手提兵器,總重相當大,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
並且由於馬具的原因,汗血馬不能駕轅,而粗壯的蒙古馬則無此劣勢,最後幾乎所有從中亞、西亞引入的種馬都歸於消亡。
2樓:匿名使用者
馬戰就是騎馬作戰的意思,馬戰對於古代戰爭的影響是巨大的。中國在戰國時期開始推廣馬戰,到漢朝馬戰則徹底地取代了車戰。
在此之前,人類主要是步兵編制,無論是行動能力還是作戰能力都相當小,遠征只能是天方夜譚。由於人類自身駕馭能力低下,因此當時的國家都是小國。馬戰,在人類戰爭史上引發了革命性的改變。
人類的征戰能力產生飛躍性的發展。東西方許多幅員遼闊的強國都是在這一基礎上形成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特洛伊之戰 中 戰士藏在木馬之中 最後取得勝利
4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很多戰役都有騎兵的啊
關於馬的俗語,關於馬的諺語
府尋菡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 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鞭長不及馬腹 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東風吹馬耳 東風射馬耳 風馬牛不相及 風牛馬不相及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驢脣不對馬嘴 驢頭不對馬嘴 馬上得天下 盲人騎瞎馬 牛頭不對馬面 牛頭不對馬嘴...
關於馬的故事,關於馬的故事
漢血馬經典故事 漢血馬以前脖子流出的漢有紅色物質,像流血一般,故稱之。中國古代稱為 大宛馬 兩極天馬 現稱為 阿哈馬 二千年前,世界馬種處於原始土種狀態,中亞土庫曼乾旱少雨的沙漠綠 洲中,已曾有十分優秀的快馬 漢血馬。張騫出塞發現了漢血馬。當張騫向漢 武帝匯報大宛馬後,武帝便命張騫帶百餘人的使團去了...
關於馬的諺語 典故,關於馬的諺語 典故
1 好馬不吃回來頭草 源清 李漁 憐香伴 議遷bai 白話譯du 文 只是良驥會很仔細吃掉zhi眼dao 前的草,不回頭出後面的草。比喻有志氣的人立志以後,即使遭受挫折,也決不走回頭路。2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唐 李白 將進酒 君不見 白話譯文 那些什麼名貴的五花良馬,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