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天天藍
1、親友間特定稱謂: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稱家兄、家姐、舍弟、舍妹。
兄弟代稱昆仲、手足。
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別人兄妹稱:令兄、令妹。
別人兒女稱:令郎、令愛(令嬡)。
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
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稱:寒舍、捨下、草堂。
男女統稱:男稱鬚眉、女稱巾幗。
老師稱:恩師、夫子。
學生稱:門生、受業。
學校稱:寒窗、雞窗。
同學稱:同窗。
2、百姓稱謂:
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
3、職業稱謂:
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乙個表示他的職業的字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職業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廚師,表明職業。
《師說》中的「師襄」和《群英會蔣幹中計》中提到的「師曠」,「師」,意為樂師,表明職業。
《柳敬亭傳》中的「優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優」,亦稱優伶、伶人,古代用以稱以樂舞戲謔為職業的藝人,後亦稱戲曲演員。
4、朋友稱謂:
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叫「貧賤之交」;
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
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刎頸之交」;
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叫「患難之交」;
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竹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輩分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於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車笠交」;
在道義上彼此支援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
5、年齡稱謂:
襁褓:本義指嬰兒的被子,後來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周晬:指嬰兒周歲。
垂髫:是三四歲至**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
始齔:指小孩七八歲換牙期。
總角:**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乙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豆蔻: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束髮: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知命、半百: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耳順、下壽:六十歲。
古稀、中壽:七十歲。
期頤:一百歲。
重開:指兩個花甲,即一百二十歲。
雙慶:兩個古稀,即一百四十歲。
2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中常見的四種稱謂
一、百姓的稱謂
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等。
二、職業的稱謂
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的人,時常在他的名前面加乙個表示他的職業的字眼,讓人一看就知道該人的職業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為名,「庖」表廚師職業。《師說》中的「師襄」和《群英會蔣幹中計》中提到的「師曠」,「師」,意為樂師,也是表明職業。
《柳敬亭傳》中的「優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優」,亦稱優伶、伶人,古代用以稱以樂舞戲謔為職業的藝人,後亦稱戲曲演員。
三、不同朋友關係間的稱謂
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叫「貧賤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刎頸之交」;在遭遇磨難時結交的朋友叫「患難之交」;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從小一塊兒長大的好友叫「竹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於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車笠交」;在道義上彼此支援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甚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
四、年齡的稱謂
古人的年齡往往不以數字表示,而是用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指三四歲至**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總角」,**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時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乙個結,形如羊角,故稱「總角」);「豆蔻」,指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弱冠」,為男子二十歲(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因還未壯年,故稱「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指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歲,「古稀」是七十歲,「耄耋」指**十歲,「期頤」指一百歲。
3樓:冰菊天翼
【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如《出師表》所說的參軍蔣琬。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如陶淵明曾任鎮軍參軍,《後漢書》著者范曄曾任劉裕第四子劉義康的參軍。隋唐以後逐漸成為地方**,如杜甫曾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華州司功曹參軍,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戶曹參軍。
【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於丞相,如《屈原列傳》:「令尹子蘭聞之大怒。」明清時指縣長,如《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
【尹】參見「令尹」條。戰國時楚國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左尹地位略高於右尹。又為古代官的通稱,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縣尹等。 ·
【都尉】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陳涉世家》:「陳涉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鴻門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冏卿】太僕寺卿的別稱,掌管皇帝車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因之」是吳默的字。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
」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後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紅樓夢》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書二封與賈政並京營節度使王子騰。」
【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如范仲淹曾任陝西經略副使。
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如《梅花嶺記》「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洪承疇降清後曾任七省經略,駐紮江寧。
【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參見「刺史」條。又稱「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長官。范曄曾任宣城太守。
《桃花源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孔雀東南飛》:
「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
」【都督】參見「經略使」條。軍事長官或領兵將帥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長官亦稱「都督」,相當於節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嶺記》:
「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劉肇基是駐地方衛所的軍事長官。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級地方長官,地位略次於總督,別稱「撫院」、「撫台」、「撫軍」。如《五人墓碑記》: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撫吳,即擔任吳地的巡撫。
【撫軍】參見「巡撫」條。《促織》:「乃賞成,獻諸撫軍。」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又稱作「撫臣」,如「詔賜撫臣名馬衣緞」。
【校尉】兩漢時期次於將軍的官職。如《赤壁之戰》:「以魯肅為贊軍校尉。」魯肅當時擔任協助主帥周瑜規劃軍事的副將。唐以後地位漸低。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水滸傳》中的林沖就是京城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如《水滸傳》中的魯提轄魯智深。
【從事】**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赤壁之戰》:「晶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登泰山記》:「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孔雀東南飛》:「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
【裡正】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如《促織》:「令以責之裡正。」
【里胥】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促織》:「里胥狡黠,假此科斂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中書省長官稱中書令,下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等官職;門下省長官稱侍中,下有門下侍郎、給事中等官職;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下有左右僕射等官職。
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管軍事,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獄,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長官稱尚書,副職稱侍郎,下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職。
六部制從隋唐開始實行,一直延續到清末。
【官職的任免公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現以後,**的公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公升降常用以下詞語:
(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如《(指南錄》後序》中的「於是辭相印不拜」,就是沒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職。
(2)除。拜官授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3)擢。提公升官職,如《戰國策·燕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遷。調動官職,包括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為易於區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後面加乙個字,公升級叫遷公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後調復原職叫遷復。
(5)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中的「謫」就是貶官。
(6)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如《國語》:「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7)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如《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
文言文是古詩文嗎,古詩文包括文言文嗎
詩文者,古之詩與文也,乃是較之今者而言.換言之,相對於現代的詩文而已,過往的詩和文都可以稱為古詩文.而古和今也只是相對的,例如 唐代時所稱的古,是唐以前,則唐為今.而宋代時所稱的古,則是宋以前,則唐為古.所以,古詩文,是相對時間 時代 來說的,是與今詩文相對的,文言文則是相對於白話文而言的.自五四運...
詩歌古詩文學作品(求順序),中國文學 詩歌 古詩 文學作品怎麼排順序
文學作品包含詩歌,詩歌又包含古詩。這是他們的關係。具體順序如下 由小到大可排 古詩 詩歌 文學作品 由大到小可排 文學作品 詩歌 古詩 由小到大可排 古詩 詩歌 文學作品 由大到小可排 文學作品 詩歌 古詩 古詩 詩歌 文學作品 從古到今 中國文學 詩歌 古詩 文學作品怎麼排順序 文學作品包含中國文...
關於讀書學習的古詩文,關於夢想的古詩文
多讀多記,對特殊句式有了解 關於夢想的古詩文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 具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沉舟側伴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羅隱 自遣 老驥伏櫪,志在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