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yy愛鹽
首先,說一下墨子的主張。墨子的思想為墨家,這是來自於社會底層的思想,兼愛、非攻、尚賢。兼愛就是消除親疏、貴賤的分別,同等地去愛所有的人;非攻是譴責戰爭給人民造成的災難,換句話說就是別打仗;尚賢是反對任人唯親,主張賢德。
且不說漢武帝是一位封建王朝的帝王,階級思想在心中根深蒂固,單就是當時國內政治不穩、外族侵擾,這內憂外患的局面就不允許他採用墨家思想。漢初為了修養生息,採用的就是道家的無為而治,所以面對匈奴的侵擾,考慮到國內經濟政治的不允許,漢王朝屢屢採用聯姻來維持和匈奴的關係,可以說漢王朝是處於劣勢的。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期,軍事和經濟都得到了極大發展,漢武帝想要改變漢王朝在對匈奴時的被動局面,必須對匈奴用兵。
但是道家的無為而治、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主張者也不少,不是他說打仗就打仗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從思想上找突破口。而墨家根本不符合他的要求,所以他用了經過董仲舒改造過的儒家思想,並採納了董仲舒的意見,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宣揚君權神授,創造了天人合
一、天人感應說,將君主集權制推向高峰。這樣滿足了漢武帝的要求,大權在握,自然就對匈奴用兵了。漢武帝採用的儒家思想和先秦孔孟的儒家思想是不一樣的,先秦儒家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側,而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對於扭轉內外鬆弛的局勢十分有利,深受漢武帝的賞識。
「春秋大一統」對於加強**集權、鞏固大一統國家、穩定社會秩序起著積極作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儒學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起了積極作用。要求統治者實行仁政,限制土地兼併,減輕農民負擔,在當時有穩定社會秩序的積極作用,對後世也有積極影響。
「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提倡孝道,對中華美德的發揚廣大起了積極作用,對現代社會道德建設也具有深刻的啟示。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逐漸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當然,這其中的唯心思想,迷信色彩,包括對封建等級制度的維護,還有罷黜百家對思想文化發展的負面影響都是不可取的,應當遭到批判,但是不可否認,儒家思想在人類文明程序中起著積極且重大的作用,在東亞,對南韓、日本等也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漢武帝在統治後期因為戰爭的虛耗,朝堂的腐敗,導致百姓生活困苦,經濟蕭條,巫蠱事件後,漢武帝也意識到了王朝所存在的弊端,所以下了罪己詔,施行仁政。或許那個時候,漢武帝是沒那麼排斥墨家的吧。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說一下:下面回答不僅全面,還包括了一點變化的道理,難能可貴。
簡單粗糙理解成:墨家是社會中下層人民思想反映,儒家是社會上層思想反映。
這些都不重要:因為都是身在廬山看廬山。
3樓:南冠任之
墨家主張兼愛,儒家主張仁愛,兼愛蘊含著平等的精神,仁愛包含的則是對制度的服從與推崇。哪個封建君主不希望人人遵守制度,不做逾越等級的事情,安分守己呢?所以不會有哪個君主會喜歡墨子的思想,而墨子又尚俠,如果以武犯禁,就成了統治者最不喜歡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儒家思想深刻而質樸,卻不是解決戰國社會問題的良方。真正的儒家思想堅持禮樂,保持著士階層的高雅驕傲,同時又對民關懷備至。可是在荀子之後逐漸變成統治階級維持封建統治的一種手段,比如在農村的鄉紳制度就是以儒家思想為根基的一種文化統治手段。
儒家文化自孔子開始,經歷曾子、孟子、荀子等代表人物,內容也不斷改變,其內涵卻沒有真正被統治者接受,反而是法家的君主權力高度集中成為了不變不移的不二法門。
4樓:_瓷歌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可以看出來漢武帝對其他學派的態度,你說的墨子是墨家吧?墨家領導人稱為鉅子,墨家主張兼愛非攻,而儒家學派則主張為官之道,報效國家,所以對於乙個皇帝來說,儒家可以教人去為大漢的未來做貢獻,而墨家卻反其道而行之,讓人們學會去愛而不是打仗,這樣長此以往下去,漢朝就沒有大將和驍勇善戰的人了,所以漢武帝恨不得殺光墨家人-_-||
歷史作業··急!!!
5樓:匿名使用者
1、漢武帝對儒bai
家思想的主張du持什麼態度?儒家
zhi思想在人類文明程序中的作dao
用是什麼
罷黜百家獨專
尊儒術屬 簡言之就是 把儒家思想確立為統治思想。儒家思想自漢武帝始,是兩千多年來中國封建社會的絕對統治思想,他對於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民族精神,等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但他也禁錮了思想。
儒家思想對於世界的影響談不上,最多他對於東亞文化圈比如南韓日本產生了很大影響。
3、比較絲綢之路和大運河,你認為在傳播文明方面他們有什麼不同隋朝大運河的作用:
把中原文化帶到了北方,帶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魚公尺桑茶水鄉文化帶到了中原,實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化、互補化和共繁化。
絲綢之路的作用: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
主要的不同的是乙個是國內的,乙個是國際之間的。
6樓:知道
3、 絲綢之
來路的文化傳播主自要是向海外和西方世界,把中國的文化傳給西方人擴大古代中國的影響力和推動古代中國的絲綢產業發展。
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發展,促進了交通和農業的發展,增強國力。
2、君權神授、**集權
評價漢武帝的功與過對漢武帝的功過是非作出客觀評價
評價乙個歷史人物就是要將其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面,一分為二的進行評價。漢武帝在統治時期,在政治 經濟 思想文化以及軍事等方面實現了大一統,將西漢王朝推到了最為鼎盛的時期。政治上 為削弱諸侯國的勢力,推行 推恩令 經濟上,統一貨幣權和鹽鐵經營權,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思想文化上,接受...
漢武帝的推恩令有何高明之處
漢初,在實行郡縣制的同時,分封了一些王國,以鞏固統治。諸侯王權力很大。王國勢力的發展,嚴重威脅 政權的統治。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加強了對王國的控制。諸侯王在封地內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稅,創造錢幣,還擁有兵權。針對王國勢力尾大不掉的局面,景帝接受了御史大夫兆錯的建議,削奪王國一些封地。吳 楚等七個王國...
為什麼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家的態度相反
因為秦始皇信法家,所以滅其他家,漢武帝信儒家,所以只留儒家下來 灬丨月亮丨灬 正面秦始皇在位之時,吞併六國,併發兵南征北討,史載 百越之地,盡皆俯首 北擴千里 秦王掃六合 按戰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國七雄控制範圍擴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 設定郡縣 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