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無妄
你好!初夏閒步村落間
薄雲韜日不成晴,野水通池漸欲平。
綠葉忽低知鳥立,青萍微動覺魚行。
醉遊放蕩初何適,睡起逍遙未易名。
忽遇湖邊隱君子,相攜一笑慰餘生。
1、詩人夏日閒步鄉間,眼見白雲清水、青萍綠葉,沉醉其間。表現了詩人晚年歸隱田園後怡然自得、舒暢閒適的心情。
2、首二聯用了意象組合、以動寫靜的方法。鳥立更顯葉之靜,魚行更顯水之平。幾個意象 薄雲、野水、綠葉、鳥、青萍、魚 有機組合,顯示出一派生機勃勃的自然畫卷,語言也是清新雅緻。
過八達嶺有感的詩人是誰?前兩聯詩句描寫了?從?和?兩字可以看出。表達了作者?思想感情。
2樓:回憶以前
作者熊偉,前兩聯詩句描寫了過八達嶺長城的艱難;從艱和難兩字可以看出。表達了作者回憶起以前曾經的往事,感慨八達嶺的雄偉的思想感情。
的角度分析詩歌前兩聯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可以
表達了聞一多先生對現狀強烈的不滿和迫切的渴望改變舊中國的激情.全詩以「一句話」——「咱們的中國」為構思中心,運用寫實和隱喻相結合的手法,反覆詠歎,極力渲染烘托.
表達了詩人渴望被壓迫的人民奮起反抗,發揚愛國精神的思想感情.
若要簡潔.
可以直說是表達他的愛國精神哦.
前兩聯寫了詩人怎樣的境況表現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樓:沒啥意思啊摩羯
早歲君王記姓名,只今憔悴客邊城。 青衫猶是鵷行舊,白髮新從劍外生。 古戍旌旗秋慘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壯心未許全消盡,醉聽檀槽出塞聲。 後倆句...
登高這首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阿沾
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
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登高》中杜甫以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所作。
原文: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長江滾滾湧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台。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裡卻獵獵多風。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乙個「秋」字。「獨登台」,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
「悲秋」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
尾聯對結,並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髮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
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詩中景象蒼涼闊大、氣勢渾涵汪茫的七言律詩。前兩聯寫登高聞見之景,後兩聯抒登高感觸之情。由情選景,寓情於景,渾然一體,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
而格調卻雄壯高爽,慷慨激越,高渾一氣,古今獨步。
7樓:匿名使用者
詩中寫登高所見的秋江景色,抒發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8樓:說沒所謂
表達作者年老多病,長期漂泊他鄉、終身潦倒的愁苦情懷
9樓:陽光宸赫
寫出了詩人愁苦悲哀的思想感情
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 根據對前兩聯的理解,談空字是怎樣把寫景和抒情聯絡在一起的? 這首詩表達了作 10
10樓:手機使用者
牛渚,是安徽當塗西北緊靠長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採石磯。詩題下有原註說:「此地即謝尚聞袁巨集詠史處。
」據《晉書·文苑傳》記載:袁巨集少時孤貧,以運租為業。鎮西將軍謝尚鎮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聽到袁巨集在運租船上諷詠他自己的詠史詩,非常讚賞,於是邀巨集過船談論,直到天明。
袁巨集得到謝尚的讚譽,從此聲名大著。題中所謂「懷古」,就是指這件事。 從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內的一段長江,古代稱西江。
首句開門見山,點明「牛渚夜泊」。次句寫牛渚夜景,大處落墨,展現出一片碧海青天、萬里無雲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蒼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溶為一體,越顯出境界的空闊渺遠,而詩人置身其間時那種悠然神遠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裡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過渡到「懷古」。謝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見袁巨集月下朗吟這一富於詩意的故事,和詩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固然是使詩人由「望月」而「懷古」的主要憑藉,但之所以如此,還由於這種空闊渺遠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觸發對於古今的聯想。空間的無垠和時間的永恆之間,在人們的意念活動中往往可以相互引發和轉化,陳子昂登幽州臺,面對北國蒼莽遼闊的大地而湧起「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之感,便是顯例。
而今古長存的明月,更常常成為由今溯古的橋梁,「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正可說明這一點。因此,「望」、「憶」之間,雖有很大跳躍,讀來卻感到非常自然合理。「望」字當中就含有詩人由今及古的聯想和沒有明言的意念活動。
「空憶」的「空」字,表現了詩人對過去的回憶,也暗示了這份回憶注定沒有回應。暗逗下文。 如果所謂「懷古」,只是對幾百年前發生在此地的「謝尚聞袁巨集詠史」情事的泛泛追憶,詩意便不免平庸而落套。
詩人別有會心,從這樁歷史陳跡中發現了一種令人嚮往追慕的美好關係—貴賤的懸隔,絲毫沒有妨礙心靈的相通;對文學的愛好和對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這,正是詩人在當時現實中求之而不可的得。詩人的思緒,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聯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現實,情不自禁地發出「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的感慨。
儘管自己也象當年的袁巨集那樣,富於文學才華,而象謝尚那樣的人物卻不可復遇了。「不可聞」回應「空憶」,寓含著世無知音的深沉感喟。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末聯宕開寫景,想象明朝掛帆離去的情景。在颯颯秋風中,片帆高掛,客舟即將離開江渚;楓葉紛紛飄落,象是無言地送著寂寞離去的行舟。秋色秋聲,進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淒清情懷。
詩意明朗而單純,並沒有什麼深刻複雜的內容,但卻具有一種令人神遠的韻味。清代主神韻的王士禛甚至把這首詩和孟浩然的《晚泊潯陽望香爐峰》作為「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典型,認為「詩至於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這說法不免有些玄虛。
其實,神韻的形成,離不開具體的文字語言和特定的表現手法,並非無跡可求。像這首詩,寫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畫,跡近寫意;寫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說盡;用語的自然清新,虛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於景,以景結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於造成一種悠然不盡的神韻。 李白的五律,不以錘煉凝重見長,而以自然明麗為主要特色。
此篇「無一句屬對,而調則無一字不律」(王琦注引趙宧光評),行雲流水,純任天然。這本身就構成一種蕭散自然、風流自賞的意趣,適合表現抒情主人公那種飄逸不群的性格。詩的富於情韻,與這一點也不無關係。
[滿意請採納。
送唐明府赴溧水詩的前兩聯表達作者什麼感情
11樓:快樂小魚兒
這個的話,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結合當時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生活經歷去更好的理解他寫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夠做到身臨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會發現作者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可以的話麻煩採納一下答案,謝謝
贈汪倫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2樓:刀智敏勢簡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深情厚誼(與朋友依依不捨的深厚友情)選其一
13樓:熱心網友
表達了作者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寫出了送別時的不捨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此句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這裡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1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汪倫的依依不捨之情,也體現了兩個人深厚的友誼
15樓:衡水遊龍
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16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李白對友人汪倫的不捨之情
17樓:匿名使用者
體現了李白與汪倫的真摯友誼,以及離開時兩人的不捨。
18樓:吾道殺生
文學賞析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
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
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
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彷彿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
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詩的後半是抒情。
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地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絡起來。
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裡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夏夜不寐有賦陸游1 這首詩前兩聯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請
1.本詩前四句烘托渲染一種冷森和陰暗的氣氛。詩一上來寫特殊的天氣。急雨初過天宇溼 七字統攝前兩句,籠罩全篇。夏夜得雨,按說應該使人感到舒適涼爽,今乃不然。因是 急雨 來勢迅猛而時間短暫 又係 初過 溽暑未消。這陣急雨將地地面積熱化為氣浪蒸騰,初停時這種熱浪特別逼人,因此這一番急雨過後,留下 天宇溼 ...
杜甫《登高》結合意象,分析前兩聯所描寫的景物的特點 景物描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首聯從細處著筆,寫具體景物。詩人登上高台,就眼前之景,心中所感,寫出了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這一騰播眾口的名句。時值深秋重陽,天高氣朗,山風獵獵,猿啼聲哀。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 選擇了有代表性的景物。風急 高處 風急 所謂 高台多悲風 這是登高之感。猿嘯...
《登高》前兩聯寫了哪些景?這些景有怎樣的特點?奠定了怎樣的感
寫出了濃郁的秋意中天空高遠 秋風獵獵 飛鳥南歸 秋風蕭瑟中無邊無際的落葉紛揚 遼闊的長江中滾滾濤聲,湍湍水勢的壯觀景象 引起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心境 登高 本首詩歌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感情基調 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 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登高 杜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