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的散文,周國平的短篇散文

2021-03-25 23:39:52 字數 5411 閱讀 9329

1樓:匿名使用者

周國平 那個時代似乎離我們已經非常遙遠了。當時,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歐洲和全世界,人文知識分子大多充滿著政治激情,它的更莊嚴的名稱叫做歷史使命感。那是在五十年代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世界剛剛**為兩大陣營。

就在那個時候,曾經積極參加抵抗運動的加繆發表了他的第二部散文風格的哲學著作《反抗者》,對歷史使命感進行了清算。此舉激怒了歐洲知識分子中的左派,直接導致了薩特與加繆的決裂,同時又招來了右派的喝彩,被視為加繆在政治上轉向的鐵證。兩派的態度鮮明對立,卻對加繆的立場發生了完全相同的誤解。

當然,這毫不奇怪。兩派都只從政治上考慮問題,而加繆恰恰是要為生命爭得一種遠比政治寬闊的視野。加繆從對"反抗"概念作哲學分析開始。

"反抗"在本質上是肯定的,反抗者總是為了捍衛某種價值才說"不"的。他要捍衛的這種價值並不屬個人,而是被視為人性的普遍價值。因此,反抗使個人擺脫孤獨。

"我反抗,故我們存在。"這是反抗的意義所在。但其中也隱含著危險,便是把所要捍衛的價值絕對化。

其表現之一,就是以歷史的名義進行的反抗,即革命。對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的批判是《反抗者》中的精彩篇章。加繆一針見血地指出,盧梭的這部為法國革命奠基的著作是新福音書,新宗教,新神學。

革命的特點是要在歷史中實現某種絕對價值,並且聲稱這種價值的實現就是人類的最終統一和歷史的最終完成。這一現代革命概念肇始於法國革命。革命所要實現的那個絕對價值必定是抽象的,至高無上的,在盧梭那裡,它就是與每個人的意志相分離的"總體意志"。

"總體意志"被宣布為神聖的普遍理性的體現,因而作為這"總體意志"之載體的抽象的"人民"也就成了新的上帝。聖·鞠斯特進而賦予"總體意志"以道德含義,並據此把"任何在細節上反對共和國"亦即觸犯"總體意志"的行為都宣判為罪惡,從而大開殺戒,用斷頭台來擔保品德的純潔。濃烈的道德化色彩也正是現代革命的特點之一,正如加繆所說:

"法國革命要把歷史建立在絕對純潔的原則上,開創了形式道德的新紀元。"而形式道德是要吃人的,它導致了無限鎮壓原則。它對心理的威懾力量甚至使無辜的受害者自覺有罪。

我們由此而可明白,聖·鞠斯特本人後來從**到處死為何始終保持著沉默,史達林時期冤案中的那些被告又為何幾乎是滿懷熱情地給判處他們死刑的法庭以配合。在這裡起作用的已經不是法律,而是神學。既然是神聖的"人民"在審判,受審者已被置於與"人民"相對立的位置上,因而在總體上是有罪的,細節就完全不重要了。

加繆並不懷疑諸如聖·鞠斯特這樣的革命者的動機的真誠,問題也許恰恰出在這種可悲的真誠上,亦即對於原則的迷醉上。"醉心於原則,就是為一種不可能實現的愛去死。"革命者自命對於歷史負有使命,要獻身於歷史的終極目標。

可是,他們是從**獲知這個終極目標的呢?雅斯貝爾斯指出:人處在歷史中,所以不可能把握作為整體的歷史。

加繆引證了這一見解,進一步指出:因此,任何歷史舉動都是冒險,無權為任何絕對立場辯護。絕對的理性主義就如同絕對的虛無主義一樣,也會把人類引向荒漠。

放棄了以某種絕對理念為依據的歷史使命感,生活的天地就會變得狹窄了嗎?當然不。恰好相反,從此以後,我們不再企圖作為歷史規定方向的神,而是在人的水平上行動和思想。

歷史不再是信仰的物件,而只是一種機會。人們不是獻身於抽象的歷史,而是獻身於大地上活生生的生活。"誰獻身於每個人自己的生命時間,獻身於他保衛著的家園,活著的人的尊嚴,那他就是獻身於大地並且從大地取得收穫。

"加繆一再說:"人不只屬於歷史,他還在自然秩序中發現了一種存在的理由。""人們可能拒絕整個歷史,而又與繁星和大海的世界相協調。

"總之,歷史不是一切,在歷史之外,陽光下還綿亙著存在的廣闊領域,有著人生簡樸的幸福。我領會加繆的意思是,乙個人未必要充當某種歷史角色才活得有意義,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古希臘人那樣的貼近自然和生命本身的生活。我猜想那些至今仍渴望進入歷史否則便會感到失落的知識分子是不滿意這種見解的,不過,我承認我自己是加繆的乙個擁護者。

在黑暗中並肩行走

周國平的短篇散文

2樓:快去學吧

短篇散文:

《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

周平國:

周國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2023年生於上海,202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2023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

著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

乙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恆》《風中的紙屑》《碎句與短章》,詩集《憂傷的情慾》,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3樓:匿名使用者

問題不清楚, 是要他的短篇散文集麼

周國平的經典散文

4樓:匿名使用者

《愛與孤獨——周國平散文情感體驗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5樓:匿名使用者

《記住回家的路》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靈的寧靜不易得。這個世界既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壓力 。機會**人去嘗試,壓力逼迫人去奮鬥,都使人靜不下心來。

我不主張年輕人拒絕任何機 會,逃避一切壓力,以閉關自守的姿態面對世界。年輕的心靈本不該靜如止水,波瀾不起。 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趁著年輕到廣闊的世界上去闖蕩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經歷。

所須防 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機會和壓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風風火火或渾渾噩噩,迷失了回 家的路途。

每到乙個陌生的城市,我的習慣是隨便走走,好奇心驅使我去探尋這裡的熱鬧的街巷和冷僻 的角落。在這途中,難免暫時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記起回住處的路線,否 則便會感覺不踏實。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闖蕩,去建功創業,去探險獵奇 ,去覓情求愛,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這個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靈 世界。

6樓:匿名使用者

守望的距離,各自朝聖的路,善良豐富高貴,安靜,極地思考.........

一篇周國平的短篇散文

7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灑脫周國平

**:周國平自選集 出版社

周國平的短篇散文有哪些?

8樓:緣之空

《翠鳥》

夏日午後,乙隻小翠鳥飛進了我的庭園,停在玫瑰花樹上。我正在園裡拔除雜草,因為有棵夜百合花擋在前面,所以小翠鳥沒看見我,就放心大膽地啄食起那些玫瑰枝上剛剛長出的葉芽來了。

我被那一身碧綠光潔的羽毛震懾住了,屏息躲在樹後,心裡面輕輕地向小鳥說:」小翠鳥啊,請你盡量吃吧。只求你能多停留一會兒,只求你不要太快飛走。」

原來在片刻之前還是我最珍惜的那幾棵玫瑰花樹,現在已經變得毫不重要了。只因為,嫩芽以後還能再生長,而這只小翠鳥也許一生中只會飛來我的庭園一次。

面對起這一種絕對的美麗,我實在無力抗拒,我願意獻出我的一切來換得它片刻的停留。

對你,我也一直是如此。

《喜鵲》

在素描教室上課的時候,我者見兩隻黑色的大鳥從窗前飛掠而過。

我問學生那是什麼?他們回答我說:

「那不就是我們學校裡的喜鵲嗎?」

素描教室在美術館的三樓,周圍有好幾棵高大的尤加利和木麻黃,茂密的枝葉裡藏著很多鳥雀,那幾隻喜鵲也住在上面。

有好幾年了,它們一直把我們的校園當成了自己的家。除了在高高的樹梢上鳴叫飛旋之外,下雨天的時候,常會看見它們成雙成對地在鋪著綠草的田徑場上慢步走著。好大的黑鳥,翅膀上鑲著白色的邊,走在地上腳步蹣跚、遠遠看去,竟然有點像是鴨子。

周國平短篇散文

求周國平的短篇散文

9樓:匿名使用者

我開始喜歡周國平的書是八年前,今年已經32了,還是喜歡!

10樓:匿名使用者

習慣於失去 周國平

出門時發現,擱在樓道裡的那輛新自行車不翼而飛了。兩年之中,這已是第三輛 。我一面為世風搖頭,一面又感到內心比前兩次失竊時要平靜得多。

莫非是習慣了?

也許是。近年來,我的生活中接連遭到慘重的失去,相比之下,丟輛把自行車真是不足

掛齒 。生活的劫難似乎使我悟出了乙個道理:人生在世,必須習慣於失去。

一般來說,人的天性是習慣於得到,而不習慣於失去的。呱呱墜地,我們首先得到了生命。 自此以後,我們不斷地得到:

從父母得到衣食、玩具、愛和撫育,從社會得到職業的訓練和 文化的培養。長大**以後,我們靠著自然的傾向和自己的努力繼續得到:得到愛情、配偶 和孩子,得到金錢、財產、名譽、地位,得到事業的成功和社會的承認,如此等等。

當然,有得必有失,我們在得到的過程中也確實不同程度地經歷了失去。但是,我們比較容 易把得到看作是應該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應該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 不免感到委屈。

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們暗暗下決心要重新獲得,以補償所失。在我 們心中的藍圖上,人生之路彷彿是由一系列的獲得勾畫出來的,而失去則是必須塗抹掉的筆 誤。

總之,不管失去是一種多麼頻繁的現象,我們對它反正不習慣。

道理本來很簡單:失去當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現象。整個人生是乙個不斷地得而復失的過程, 就其最終結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為本質。

我們遲早要失去人生最寶貴的贈禮--生命,隨 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過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災人禍造成的意外損失 ,但也是無所不包的人生的題中應有之義。"人有旦夕禍福",既然生而為人,就得有承受 旦夕禍福的精神準備和勇氣。

至於在社會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尋常遭際了。由 此可見,不習慣於失去,至少表明對人生尚欠覺悟。乙個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 乎富於進取心,實際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後一蹶不振。

為了習慣於失去,有時不妨主動地失去。東西方宗教都有布施一說。照我的理解,布施的本 義是教人去除貪鄙之心,由不執著於財物,進而不執著於一切身外之物,乃至於這塵世的生 命。

如此才可明白,佛教何以把布施列為"六度"之首,即從迷惑的此岸渡向覺悟的彼岸的 第一座橋梁。俗眾借布施積善圖報,寺廟靠布施斂財致富,實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經 。我始終把佛教看作古今中外最透徹的人生哲學,對它後來不倫不類的演變深不以為然。

佛 教主張"無我",既然"我"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我的"這回事了。無物屬於自己,連自 己也不屬於自己,何況財物。明乎此理,人還會有什麼得失之患呢?

當然,佛教畢竟是一種太悲觀的哲學,不宜提倡。只是對於入世太深的人,它倒是一帖必要 的清醒劑。我們在社會上盡可以積極進取,但是,內心深處一定要為自己保留乙份超脫。

有 了這乙份超脫,我們就能更加從容地品嚐人生的各種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由丟車引發這麼多議論,可見還不是太不在乎。如果有人嘲笑我阿q精神,我樂意承認。試 想,對於人生中種種不可避免的失去,小至破財,大至死亡,沒有一點阿q精神行嗎?

由社會 的眼光看,盜竊是一種不義,我們理應與之作力所能及的鬥爭,而不該擺出一副哲人的姿態 容忍姑息。可是,倘若社會上有更多的人了悟人生根本道理,世風是否會好一些呢?那麼, 這也許正是我對不義所作的一種力所能及的鬥爭罷。

老舍的散文,老舍短篇散文

書香門第 一些印象 趵突泉習 慣 取 錢大 明 湖 之 春 五月的青島 小型的復活 宗 月 大 師 四 位 先 生 青 蓉 略 記 四世同堂 駱駝降子 書香門第 一些印象 趵突泉的欣賞 習 慣取 錢 大 明 湖 之 春 五月的青島 小型的復活 宗 月 大 師 四 位 先 生 青 蓉 略 記 濟南的冬...

老舍的散文,老舍短篇散文

濟南的冬天,貓 眼鏡 等 老舍短篇散文 老舍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有那些?老舍先生的散文作品有如下 濟南的秋天 濟南的冬天 趵突泉的欣賞 春風 想北平 五月的青島 大明湖之春 滇行短記 內蒙風光 到了濟南 青島與我 青島與山大 可愛的成都 貓 養花 小動物們 小動物們 鴿 續 濟南的藥集 吃蓮花的 落花...

名家短篇散文,名家短篇散文精選

建寧教育 一天天沒有你的日子裡,我又回到了一個人。一個人伴著時針,奮力地饒著圈。它們都靜靜地看著我,我有點不知所措。牆上的畫,是你唯一留下來的東西,你依舊咧著嘴對著我笑。你說讓我忘掉你,當作我們不曾相識 其實,從你的眼神,我知道 你還是希望我能把你時時留在我的身邊,哪怕,只是現在這僅有的影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