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李清照有才,但身世坎坷。
《百家講壇 李清照》觀後感
2樓:匿名使用者
《康震評說李清照》這本書一口氣讀完了,其中對於李清照詩詞風格的分析和背後蘊含美學情感的表述流暢到位、情節感人,自不必說。讀罷有些許感嘆惋惜也久久揮之不去。
感到書中亮點是在第122、第123頁,《再嫁婚變》裡的「信其所守、得其所哉」一節。(李清照是否再嫁,從古至今研究者各持一說,爭論不休。此本學者專家之分內,而非我等普通觀眾所能。
)但真如文中作者觀點,甚至從張汝舟的角度來分析李再嫁後的感情和家庭生活,則讓人眼前一亮,「文物字畫既不可得,家中一應事務也不能完全做主,自己粗鄙的言論行為也許還曾遭到李清照的冷嘲熱諷,這對於五十歲的張汝舟而言也難以忍受。由此看來,兩人在思想情趣、生活觀念、雙方的期望值都存在較大差距,兩人之間齟齬爭吵甚至打鬧勢必難免。」對於李清照這樣的愛情理想主義者,沒有共同語言怎麼能夠在一起走下去?
誠如作者所說,這是造化弄人的婚姻悲劇。而在今天不如意的婚姻又何嘗不是如此?人畢竟是高階生理動物,再嫁又離婚,在傳統的男權社會,李清照這樣的舉動要付出多大的勇氣,背後又要承當多少流言蜚語、悲憤和孤獨!
然而曾經和趙明誠彼此真心相愛,這對李清照來說就已足夠。為真愛的短暫難得而嘆,為愛情的理想主義而嘆。
在《金石錄後序》裡記載經過顛沛流離,文物終去十之七八,不禁令人扼腕。然而又怎能苛求李清照對文物的保護不周呢?在國破家亡的大時代裡,個人的力量終究微弱渺小,以一女子孱弱之身卻要在趙明誠後保護數量巨大的金石字畫文物,談何容易。
假若文物未經收集整理,而是藏於民間,是否就能逃過戰火洗劫和宵小計算?她說:豈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歟?
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耶?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
」又說:「嗚呼!餘……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
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這是多麼無望的表達,無助的曠達,無奈的坦然!
為散失毀滅的文物而嘆,更為個中折射出的民族空前災難和時代悲劇而嘆。
及至晚年,李清照欲授其生平所學於孫氏小女,豈料孫氏小女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這與朱淑真《雜題》雲:「翰墨文章之能非婦人女子之事」何其相似,「朱淑真等到的是死亡」,而李清照則陷入更深的失望。多年後,陸放翁在為孫氏女寫的墓誌銘雲:
「夫人幼有淑質。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以文辭名家,欲以其學傳夫人。時夫人始十餘歲,謝不可,曰:
才藻非女子事也。」(《渭南文集》卷三十五《夫人孫氏墓誌銘》)。一代詞宗就此沒有傳人,誠如作者所述:
「這是中國文學史的巨大遺憾,也是古典知識女性的遺憾。」所幸還有《後序》、《詞論》,還有易安詩詞傳於後世,至今研讀不衰,它滲入文明的點滴,甚或成為我們的文學生活方式之一,這正是易安永恆之所在!為李清照沒有傳人而嘆,更為她的詩詞穿越時空,依然優雅鮮活而嘆。
掩卷長思,時移事易。感謝康震老師帶我走近李清照。雲濤曉霧,星河帆舞,在時光深處,仍舊佇立著那個美麗的身影,清新婉約、風骨卓然,直到永遠。
作文讀李清照傳有感
《百家講壇李清照》康震(演講稿)
3樓:兵者詭道
有康震出的書,可以和很容易從書店裡找到啊
4樓:義桂花越嬋
你要的文章《百家講壇李清照》康震(演講稿)我已經在
上找到啦,有好多類似的文章,你自己去選吧
百家講壇 兩宋風雲觀後感,百家講壇觀後感300字左右 5篇
兩宋風雲還有一段時間才能講完呢,再等等吧,因為現在是片段,再說老袁接下來要怎麼形容其他人物和事件誰都不知道,都是按自己的風格講,所以還猜不到。至少不偏離歷史,不是像易中天老師那樣考證歷史,老袁是歷史老師,只是講歷史而已,框架基本沒啥問題,就是兩宋的腐敗問題和帶來的後果。可以參照這個基本路線。你就說你...
《百家講壇》觀後感,不少於10篇《百家講壇》觀後感,不少於100字
看於丹的 莊子 心得,很受啟發。特別是其中的乙個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讓我感觸很大。她說,我們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樣,只要看好最後乙隻羊就好了。最後乙隻羊趕上了,其他的羊就會跑得快了。而現實中,有很多人只看著自己的頭羊沾沾自喜,卻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經落下了很多了。和這個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乙個木桶是由許...
康震一共在百家講壇講過哪些內容康震在《百家講壇》上講了那些節目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 李清照 我讀莊子 蘇軾 唐宋八大家 之 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和曾鞏 王安石 康震老師第一次講的是 唐詩的故事之 詩仙 李 白 1 李白出道之謎 2 李白翰林之謎 3 李白遭饞之謎 4 李白參軍之謎 5 李白入獄之謎 6 李白家世之謎 7 李白交遊之謎 8 李白收入之謎 9 李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