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嗎,為什麼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2021-03-27 02:07:10 字數 6073 閱讀 3528

1樓:緣諾

這自然不是這麼絕對的說的。家教針對的是輔導型方面,可以給孩子補習薄弱的學科環節,學校的教育是必須的,那是正的,家教是輔的。所以主次還是要有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你所說的家教可以理解為兩種含義,第一種含義是請家庭老師輔導,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對於學校教育之外的一種補充輔導,學校教育為主,家教為輔。第二種含義是「家庭教育」。這個時代,知識不是最主要的,如何讓孩子心智健全地成長最重要。

從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上,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1、現在不少學校教育比較死板,孩子的學習負擔比較重。家庭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減輕負擔,提高學習的樂趣和興趣。

2、家庭教育可以教孩子如何做人。孩子在學校與同學老師相處,人際關係中有很多不明白之處,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適應集體生活,學會與人相處。而在家裡,言傳身教,家長就是孩子的表率。

比如說,家長回家把電腦主要用於玩遊戲,那麼孩子就會認為電腦就是玩遊戲的。3、家長可以全面的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變化。總而言之,這個社會中,家庭教育是孩子能健康成長的必要保證。

為什麼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3樓:翰林學庫

我們每一位家長,都盼望自己的孩子

4樓:還好

家長管孩子是為了讓孩子以後考個好大學不讓孩子說髒話不打人是為了以後在社會好好當乙個好人,別有暴力傾向,我其實也是乙個孩子通過我姐姐今天晚上跟我說的這幾句話讓我明白了乙個道理,家長管理孩子是為了以後孩子學習和生活在社會上當乙個腳踏實地的做人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5樓:森海和你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教師。

這種終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乙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往往要延續幾代人,而且這種家風往往與家庭成員從事的職業有關。

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畫和無計畫、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

擴充套件資料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

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確實,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乙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

6樓:匿名使用者

家庭教育

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期望值特別高,又不知如何教育,把家庭教育搞的過於繁瑣複雜,教什麼,怎麼教,很困惑,不得要領,錯誤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其實,孩子能否接受家長的教育,關鍵取決於孩子在內心如何看待家長,如果孩子根本就厭煩,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長的引導,這種情況下越努力教育就越沒用!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前途,當然,這裡的家庭情況並不單單指經濟情況,也代表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素質水平、人際交往能力等等。

如果父母的素質高,受教育水平高,人際交往能力過硬,那麼孩子會在父母的薰陶下,自然而然地就會學這方面的知識。但這並不是絕對性的,假設父母具備良好的各方面條件,但是教育方法不對,那麼這各方面的良好條件都是浮雲,孩子很難繼承好的條件。

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點和基點。孩子一出生時,第一眼見到的,便是自己的父母。

從牙牙學語到能夠頂天立地,一直都是自己的父母在陪伴著自己。所以,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學齡前,孩子的學習就只有在家庭中,這是乙個至關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很大部分決定著你的孩子最終會成為乙個怎樣的人。

因此父母的教育便是他們成功的關鍵,父母教育方法正確,那麼孩子的前途就會光明。相反,若是教育方法不對,一直寵溺孩子,那麼孩子就會任性,最終難以改變。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條件,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人人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若是兒女能夠成為龍中龍,鳳中鳳,那麼自己也就心滿意足了。

但是孩子該如何成才呢?必要條件就是你要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通俗一點,你要會教孩子。假如帶孩子逛街,孩子看到了喜愛的東西,拉著你,想要買,你會怎麼辦?

立馬掏出錢包付賬,還是考慮考慮這個物品的實用性?到底對孩子的成長有沒有好處?當今社會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對於孩子的寵溺已經到了異常嚴重的地步,孩子想要時,立馬就去付賬,完全失去了對它實用性的思考。

認為愛孩子就要滿足他的everything,其實這才是家庭教育的誤區,適當的滿足會鞏固親子關係,但若是過度的滿足則會讓孩子形成條件反射,久而久之便會成為理所應當,讓孩子失去對給予的認知。因此,孩子並不是用來滿足的,而是用來教育的,讓孩子知道感恩給予,這才是這個例子的目的。當然與孩子的事情千個萬個,這只是乙個簡簡單單的例子,無法對映出所有的事件,但所有事件的目的應與之同類,那便是教育孩子,正確教育孩子。

只有這個家庭能夠找到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才會成才。

這裡有幾種家長們的做法:

1.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該做的事情;

2.好為人師、自以為是;

3.總喜歡指導、教導、干預、打斷、制止、批評、訓斥孩子;

4.不是處理事情,而是在發洩情緒;

5.完全以孩子為中心。

如果有以上情況,說明你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嚴重問題!千萬不要越這雷池半步。

7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在孩子成才過程中起著主導甚至決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內涵。這裡主要談談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由此看來,用愛心去感染孩子,用愛心去關懷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一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麼家庭應當怎樣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為孩子創設乙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顯然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才起著積極作用。

義大利詩人但丁說過:「要是白松的種子掉在英國的石頭縫裡,它只會長成一棵很矮的小樹;但是,要是它被種在南方肥沃的土地裡,它就能長成一棵大樹。」這就特別強調了成長環境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優勢來發展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的才能。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質純美、音域寬廣,這就為培養他們成為歌手提供了物質條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來好觀察,這就為他們學繪畫、搞實驗提供了有利條件。記憶力好的孩子,學外語可能會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學理科搞思辯可能有樂觀的前景……根據孩子的遺傳素質,因勢利導,讓孩子如魚得水,能有效地發揮他遺傳優勢,培養他成為有大用之才。

第三、家庭要對社會環境影響進行過濾,不斷培養孩子的能力。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的封閉式教育時代一去不復返,傳統一元化道德觀念的瓦解,社會大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著家庭德育環境的多種德育源的產生和發展,社會道德層面上多種道德資訊的傳播,大量道德**的輻射,社會影響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顯增強。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環境中走出了封閉模式,直接面臨社會變革的八面來風。 開放時代的到來,導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傳統道德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對話以及社會群體階層化的出現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於多元道德觀念互相衝突的社會當中。

傳統道德規範約束力減弱,社會控制逐漸鬆弛,新生的各種道德問題和道德難題橫亙於父母面前。

在正義與**面前孩子迷茫;在個人利益極度膨脹,在物欲橫流、貪利成風、功利為上的社會現實面前,孩子貪利自私;孩子言語粗俗,懶惰,放任、不懂禮貌、嫉妒。因此,應打破封閉,實行開放,加強引導、嚴格要求,大膽地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分析解剖其醜惡現象,去認真閱讀理解社會這部錯綜複雜的教科書,引導和培養學生對社會是非、真偽、善惡、美醜的鑑別力、判斷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學會自動篩選過濾社會資訊,增強自身的免疫功能,樹立國家至上、社會為先的道德觀念。堅守不義之財不取,不法之財不佔,取財有道,計利當計天下利的信念。

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大方、好學、誠實、謙遜、合群、求知好奇、愛勞動、愛清潔、守時守信的良好品質。

第四、家庭擔負著培養孩子多種能力的責任。

父母要努力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這裡所謂「生活技能」,不單是指洗衣、做飯、整理內務等「生存」能力,還包括乙個人的社會心理能力。這是乙個人能有效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要和挑戰的能力;也是使個體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與他人、社會和環境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適應和積極行為的能力。

1、讓孩子了解自身特點,培養自我認識能力

孩子往往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甚了解,對自己的個性和特點不認識,對自己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不清楚,對將來的奮鬥目標心中無數。多數情況下是父母和老師讓他們幹什麼就幹什麼。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因而產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長處,而忽視了自己的短處,因而產生驕傲情緒,瞧不起別人。

這時,做家長的就要讓他們明白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長處才能培養樂觀健全的個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才不至於盲目自大。教育他們懂得客觀評價自己,有客觀明確的生活目標,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這樣才能在快樂的情緒中循序漸進,健康成長。

2、讓孩子學會傾聽和表達,培養自己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認真傾聽他人談話和意見,使用恰當的語言同他人交流和溝通思想,這種「聽」和「說」的技能是人際交往的重要環節。 一些兒童往往在與人交往時,不注意聽他人的講話有時甚至表現出不耐煩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兒童不願意講自己的心裡話,表達自己的時候缺乏自然坦誠的態度,妨礙了與人的溝通,有快樂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煩惱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擔。這樣,由於長期聽不進來,說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閉在乙個小天地裡,造成獨來獨往,孤僻苦悶或固執偏激而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父母要幫孩子在與人交往時恰當地運用言語和非言語進行自我表達,表達自己的觀點、願望和需求,而且盡量避免別人的誤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結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們懂得要對人採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己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流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採取寬容、公平、有理有節的處理方式。培養父(母)子(女)情、師生情,正確對待同學情、朋友情以及朦朧的戀情等,學會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與人的彼此支援和鼓勵中健康成長。

3、讓孩子把握情緒,培養緩解壓力的能力

孩子由於生活經驗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對自己的情緒有時難以把握,在遇到困難和矛盾的時候可能由於不會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帶來許多額外的煩惱和衝突,而且長期的情緒壓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養他們學會緩解精神壓力,尤其是對一些情緒壓抑的事,要教育他們懂得和學會宣洩和放鬆,這樣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態,不僅從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難時有能力做出冷靜的處理。

4、理解支援他人,培養換位思考能力

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愛,導致一些青少年兒童往往只關心自己眼前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人漠不關心。在這種時候,應培養他們懂得什麼叫理解,什麼叫愛心。在這當中,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思考,這時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

這既是交友的必須,更是培養健康心理素質的要求。幫助和支援他人是一種付出,但自己卻在這種付出中獲得了「快樂」。這是培養孩子快樂心情、健康行為極其重要的乙個環節。

5、有效解決問題,培養應對能力

每個孩子都生活在社會中,生活在父母、親戚、老師、同學和朋友等許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會的人群中就難免產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會遇到一些矛盾和問題。怎樣有效地解決這種矛盾和問題,需要學會應對的技巧和方法。

對孩子來說,他們往往缺乏應對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著手解決。這樣就容易產生苦悶、難過、恐慌等心理,長此以往,將使他們處於抑鬱和焦慮之中。因此,應該教育和訓練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應對的技巧,幫助他們認識問題出現和存在的客觀性,幫助他們尋求解決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驟,與孩子多討論,多協商,多**,多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學會主動地適應環境,盡快地處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

在解決矛盾和問題中成長。

6、避免攻擊性言行,培養自律能力

孩子之間容易因一點小事產生摩擦和矛盾,輕者鬧意見,鬧不團結,重者會一時衝動,自覺或不自覺地出現攻擊性行為。如果這種行為得不到有效的矯正和制止,發展下去不僅對他人是一種嚴重的傷害,對自己更是遺患終生。

因此,要培養他們嚴格的自律能力,不為自己利益受損而遷怒別人,學會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擊性行為,多想自己的不是。這既是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質養成的基本要求。

為什麼說主動比勤奮更重要為什麼今天比明天更重要?

首先勤能補拙 熟能生巧。如梅蘭芳,天資並不聰穎。還被說為 祖師爺沒賞這碗飯 最後也是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成為一代宗師 同時方仲永就是乙個很好的反面例子 再次聰明即智商體現在五方面 記憶 思維 計算 想象 觀察。你智商再高不去學習有什麼用呢,懶得看,懶得聽,懶得想 只是浪費不會產生任何結果 就如兩顆種子...

金錢真的比親情更重要嗎?為什麼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傷害我

本來嘛親情是不能用錢來比較的,但現實的社會是個金錢論成敗了只要金錢一跟親情做比較最後還是金錢站上風,所以這種事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感受。親情當然很重要,但是咱做人要有理性,有時候你把他當親人處處幫他,可他卻不領情,認為你幫他是應該的,你不幫他他就傷害你,這時候你還是要為自己考慮 物以稀為貴,就因為現...

學校教育為什麼發揮主導作用,為什麼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1 學校 bai教育是以du 文化影響為主體的環zhi境,它影響著學生dao的主要環境形式回是教材,這特答 別有利於青少年身心發展。2 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組織的自覺的影響過程,又是有計畫的 全面的 系統的影響過程,它特別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這是任何自發的 偶然的 零碎的家庭和社會影響所不及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