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的由來,餃子的由來20字

2021-03-27 10:01:39 字數 3226 閱讀 4623

1樓:地下水汙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

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乙個醫棚,支起一口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

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麵餃」。

2樓:澄文玉文環

餃子的由來:

傳說中,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是東漢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次創造出來的。當時的餃子並非日常食用,而是被作為藥用,張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比如羊肉、胡椒等)。主要是為了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拓展知識】

另有一種說法是:春秋時期的水餃在東夷地區薛國(今山東滕州)墓葬中被發現,說明餃子這種我國傳統飲食文化中獨具魅力色的美食,也可能最早出現於我國古代的東夷地區

。說道餃子的歷史,那是非常悠久的。各個朝代都各有特色。

尤其在這個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為「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偃月形餛飩」,宋代成為「角子」,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

3樓:南邕

餃子,是東漢醫聖張仲景發明,沿革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水餃耳,即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或謂粉角,北方人讀角為嬌,因呼餃餌,偽為餃兒。」

4樓:baby鞋子特大號

餃子,是東漢醫聖張仲景發明,沿革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各種疾病頻發包括瘟疫,這時候的張仲景就看不慣現在這種人民被病魔所折磨。當時超過7/10的人都是因為傷寒而痛苦著,就是因為張中琴看到了當時統治的腐敗,所以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去研究這個傷寒病該如何去整治。

在此期間他遊歷各地,然後潛心研究該如何對這個湯寒的病症進行調理和恢復。就是在當時的那個環境下當時的張仲景是在長沙做官,然後他在衙門門口就壘起了乙個大鍋,然後說要用這個鍋治病救人。

當時他從長沙就是不做官了,要倒了還鄉的時候,走在旁邊的乙個縣,然後看到裡面很多百姓耳朵都凍爛了,而且特別的餓忍受著寒冷,他心裡特別就是觸動。所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做出了一種叫做去寒嬌耳湯的東西,就是這個東西成為了後來慢慢演變成為了現在的餃子。

5樓:甘元修雪橋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6樓:唐詩霜原春

春節時候吃餃子這種習俗最遲在明代已經出現,中國人非常注意界限,尤其是辭舊迎新這個時候,應該搞一些儀式來祈求來年的吉祥如意。1400多年的歷史讓餃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它也漸漸成為中國飲食的代名詞。

7樓:帖平露吉晶

由古時的「偃月形餛飩」和「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

8樓:閆儒鈺

餃子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麵粉做成薄而軟的餃子皮,再以鮮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為餡,包成後下鍋煮至餃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捨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

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 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

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捨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2023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9樓:張艷霞霞霞

餃子是張仲景發明的。

10樓:光珩之路

餃子是東漢醫聖張仲景發明

11樓:匿名使用者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便讓其**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

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12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時醫聖張仲景發明的。

13樓:

餃子的由來就是餃子的由來。

14樓:哈弗明宇

安吳 higv就看看哦不v個好幾把

15樓:李磊符夏容

後人通過模仿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包出來餃子。

16樓:考耘帛貝

我我我我也也也也不不不不知知知知道道道道

17樓:矯閎權映菱

由古時的「偃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1234567890

18樓:匿名使用者

設計了啦咯啦咯了5啊

餃子的由來 20

餃子的由來 餃子的由來 對於餃子的來歷,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頗多。相傳東漢末年,醫聖 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乙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 辣椒和祛寒...

餃子的由來及過年吃餃子的意義是什麼

由來 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 牢丸 扁食 餃餌 粉角 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 月牙餛飩 南北朝時期稱 餛飩 唐代稱餃子為 偃月形餛飩 宋代稱為 角子 明朝元代稱為 扁食 清朝則稱為 餃子 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東漢河南南陽人 醫聖 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過去,人們冬至也常吃餃子,以紀念張仲景醫生。張醫生不僅是一名卓越的醫生,能治好各種疾病,而且對窮人和藹可親。有一年冬天,天氣非常冷,張仲景家鄉河南省很多人身上長了嚴重的凍瘡。看到自己的診所容納不了日益增多的病人,張醫生就叫自己的兄弟在村子的場院裡支起乙個帳篷,在帳篷裡支起一口大鍋,用紅辣椒和其他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