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111111前的
端午節吃雞蛋,用露水洗臉是為辟邪,去五毒。
端午節用露水洗臉,意思是藉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端午節吃鴨蛋,主要是有養生和辟邪祛暑兩方面的原因。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為傳說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為害人間,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徵這五毒的血,吃著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妖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了,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
與五紅類似,江南民間端午節還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及雄黃酒。不管是五紅還是五黃,都包括鴨蛋在內,所以端午節吃鴨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2樓:手機使用者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鍊),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
意思是藉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3樓:壽和樸香梅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雞蛋
用露水洗臉
端午節,為什麼要用露水洗臉
4樓:默默她狠傷
原因: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沒之時,因此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
在民間,這種想法一直傳承至今,所以才有端午這天用露珠洗臉,求平安、解災異的習俗。
端午節的其他習俗,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
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鍊),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藉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
5樓:爆愛
受古人五月五日為「惡日」說法的影響,端午節這天,民間還有許多消災祛病、預防瘟 疫流行的風俗。當太陽還未公升起,城鄉還籠罩在晨靄之中,人們還要在太陽未出之前到井裡、河中打水,用井水河水洗臉煮飯。傳說月宮嫦娥夜間將杵的藥灑入井裡和河中,用此水洗臉煮飯可治百病。
端午節的河水洗臉,一年不害眼病。河水在端午節便瓊漿玉液般地金貴。星辰未退的五更天,老老少少便相繼來到河邊,認認真真地洗漱,還要喝上幾口清冽的河水,透進肺腑,洗去全身的汙濁,洗出乙個涼爽的好日子,洗出乙個坦然清靜的好心情。
6樓:揚fan丶遠航
用水洗了夏天對眼睛好
端午節為什麼要到河裡洗臉 ?
7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要到河裡洗臉,是一種風俗習慣。 受古人五月五日為「惡日」說法的影響,端午節這天,民間有許多消災祛病、預防瘟疫流行的風俗。當太陽還未公升起,城鄉還籠罩在晨靄之中,人們就要在太陽未出之前到井裡、江中打水,用來洗臉煮飯。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吉林市人都要早起,趁著天濛濛亮去江邊洗臉,江畔圍聚著很多市民,排著隊在江邊洗臉,松花江儼然成了乙個大洗臉盆。有的老人說:
「端午節早上在江邊洗洗臉,一年眼睛都亮亮堂堂的。」
8樓:**粉絲id佾
在太陽出山以前,從河裡提回一桶潔淨的水,浸以艾葉,以供全家人洗手洗臉,據說可以辟邪驅毒。
端午節的習俗及意義
9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劃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
1、食粽子,是中國人乙個傳統的習俗,用粽葉包裹著糯公尺,放在鍋中煮熟,以前在讀書的人吃那包裹著棗的粽子,叫「棗粽」與「早中」偕音,意味著早中狀元,現在都喜歡粽子裡包肉,蛋黃,綠豆等,隨個人口味,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會提前做好粽子在端午時食用的。
2、賽龍舟,端午節最主要的乙個習俗。是在屈原投江後,許多人划船追趕著去拯救,追趕到洞庭湖時沒有了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借劃龍舟來驅散江裡的魚,不讓魚吃掉屈原的身體,這樣賽龍舟也就成了一種端午的習俗了。
3、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驅瘟的,香囊中包有硃砂,雄黃,香藥等用絲布包裹著,上面用繩,珠子作佩帶,下面結個流蘇,作成各種不同的香囊,現在香囊裡也有放薰衣草,茶葉等放在衣櫃裡除濕,除霉,也有青年男女送香囊來表達愛意。
4、掛艾葉草和菖蒲,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菖蒲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天中節、龍舟節等等。端午節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亦有起源於惡月惡日、夏季時令、蓄蘭沐浴以及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總而言之,端午起源於南方百越,把農曆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端午節文化相沿迄今。
10樓:愛在春暖花開
端午的習俗主要有:賽龍舟、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聚午宴、端午浴(浴蘭)、佩香囊、放紙鳶、盪鞦韆等。
1.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
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掛艾草與菖蒲:民諺說: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3.食粽子:端午節食粽子,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來久遠,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公尺、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4.放紙鳶:在中國南方一帶城市,端午節放風箏也是一種習俗。
端午時期,兒童放風箏稱之為「放殃」。 風箏,即紙鳶。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5.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11樓:沒錯這是暱稱
時至今日,端午節
仍是中國人民中乙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本來是夏季的乙個驅除瘟疫的之季度,從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包粽子、劃龍船是普遍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為什麼要這樣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為什麼有這些習俗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100字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 角黍 筒粽 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 茭白葉 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 角黍 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 筒粽 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公尺,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公尺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晉代,粽子被正...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鹹鴨蛋端午節的時候為什麼要吃鹹鴨蛋
眾所周知bai,端午節吃粽子是全國各地普du遍的習俗。zhi所謂 十里 dao不同俗 有的地方人們過端午專,除了吃粽屬子,還要吃鹹鴨蛋。這是為什麼呢?有一種說法是因為鹹鴨蛋鹹而微寒,能滋陰,清肺,可治夏季膈熱,咳嗽,喉痛,齒痛,洩利等病症,是夏日食補與佐餐佳品。五月被視為 毒月 惡月 五月初五是九毒...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賽龍舟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為什麼要賽龍舟???
1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為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演變為吃粽子了 2 賽龍舟源於打撈屈原。還有吃粽子 做香包,源於投粽子入河好讓魚吃了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 投香包入河為保持屈原的屍體不發臭。3 吃粽子和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還被人們還付予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