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其一1 一二句描繪的畫面具有怎樣的特點

2021-03-29 00:29:12 字數 4016 閱讀 1129

1樓:齊東人也

謝謝,不坐,還是一起賞析一下吧。

詩的一二句姜老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副江南早春的情景:殘雪未消,茸茸的小草卻已從沙土裡冒出了纖細的葉芽,向世人昭示著乙個欣欣向榮的春天就要到了,但遠處煙波浩渺中的吳王宮殿卻早已伴隨著一代君王灰飛煙滅,一邊是日益欣欣向榮,一邊是早已灰飛煙滅,形成鮮明的對比。

是的三四句是說梅花隱藏在竹林裡,沒有人關心它的存在與否,但一夜春風吹開了滿樹的花朵,濃郁的梅香飄過了石橋,不僅向人們報告了春天的到來,還向人們展示了自己的存在。人也應該這樣,不要在乎有沒有人關注你,也不必拼命展示自己,默默地奮鬥吧,等你成功之時,人們不僅會看到你的存在,更會感受到你嬌美的艷麗和濃郁的芳香。

2樓:莫軒祭若

殘雪未消,小草卻已從土裡冒出纖細的芽,向世人昭示乙個欣欣向榮的春天就要到了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其一 鑑賞

3樓:匿名使用者

(賞析詩文離不開寫作的背景,當時,作者在除夕的晚上,與好友分手,興高采烈地乘船歸回居地,心情是比較歡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較輕鬆活潑。)

所以1、第一句寫近景:細草萌芽,冬雪半消,交代了冬去春來的季節。蕭索清幽。

第二句寫遠景:小舟疾馳,華麗的吳宮在迷茫的水霧裡漸隱漸消。蕭散飄渺。

2、手法上,「一夜吹香」與上句「梅花竹里」銜接巧妙。

內容上:詩人獨自乘舟路過清雅傲氣的梅花竹林,伴著清香盪過石橋。表達了詩人雖寄人籬下蕩子悲愁,但因自恃一股清高的正氣,有志趣相投的志士,而心中略喜的情懷,此句體現了詩人別友歸來又路遇幽雅之景的歡快心情。

除夜白石湖歸苕溪 其一

4樓:匿名使用者

宋 姜夔

細草穿沙雪半銷,吳宮煙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小題。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十首(其七) ① 姜 夔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雲衣。長

5樓:手機使用者

小題1:本詩描繪了一幅寂靜冷清、空濛淡遠的冬夜行舟圖。(2分)這一畫面是由太湖、長橋、遠山、雲霧、雁影、小舟等景物組成的。(3分)

小題2: 同意。(1分)①茫茫太湖上的一點雁影與作者的孤獨漂泊之情正好契合,這裡的孤雁也就成了作者的化身。

(2分)②作者把自己比作孤雁 (1分),表達了其淡泊、清冷、落寞的心境。(2分)

小題1:試題分析:可以根據每句話的大體含義來總結:

首聯寫茫茫無際的湖面上隱隱約約出現乙隻大雁,頷聯寫遠處的青山層層疊疊,雲霧緲緲,頸聯寫長橋「寂寞」,尾聯中詩人駕一葉扁舟輕揚。全詩通過寫孤雁、層疊的青山、寂寞的長橋等意象,可以想到淒冷、孤寂、渺茫等詞語,然後再註明時間,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即可。意象就是每句當中作者描寫的物象即太湖、長橋、遠山、雲霧、雁影、小船等。

點評:做好此題分三步:第一,概括畫面的特點(四字成語);二,這幅畫面由那些意象組成(簡要分析);三,畫面蘊含怎樣的情感(有的沒有這一步)。

小題2:

試題分析:根據注釋可以知道是寫「詩人隻身夜渡太湖的情景」,作者是孤獨的,和雁影所傳達出的意蘊相符合,根據當時的意境,作者是借孤雁來表達淡泊、清冷、落寞的心情的。

點評:注釋往往對解題有很重要的參考作用,所以不可忽視注釋,一旦出現,必有用處。

「請坐!」這個是什麼句子

6樓:學海無涯題作舟

沒錯,是祈使句。

英文:sit down,please!

7樓:碩果累累晴空

表示要求或命令的祈使句啊

8樓:匿名使用者

祈使句,表示請求和命令

9樓:匿名使用者

祈使句,如果你是問英語的話

天然畫面石,石中有一古代老農,求指評並賜名

10樓:匿名使用者

是一樣的魚它的地圖嗎?

如果是使用第7深奧的技巧水下。看到這裡你可以找到的植物得到

ps:現在有羅鑽石和珍珠,你可以用的東西玩。

古詩中的對面落筆什麼意思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詩中的對面落筆也稱為「對寫法」、「主客移位」,其意思是,寫詩的時候從對方的心理角度出發,描寫對方的心理活動,委婉的表達詩人自身的感情和思想。

所謂"主客移位"就是移情於景、移情於人的寫法,這是我國古典詩歌常用到的表現手法之一,也稱「對寫」。明明是主人公對對方有所舉動,作者卻不直接描述,而從對方下筆,把深摯的情思表達得婉曲含蓄。

擴充套件資料

除了「對寫法」之外,古詩中常用的手法還有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所謂托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繪客觀上事物的某乙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採用托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絡。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

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願。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徵,對比等。

優秀的古典詩詞作者在創作托物言志這一類作品時,總是能夠通過細緻的觀察和悉心的體驗,進而準確地尋覓出能表達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觀物件,即找準言「志」之「物」。

托物言志在這一些詩詞,文章等 創作,常常源於詩人對某一特定事物內在意義的直覺頓悟,之後再將這種直覺的頓悟進行提煉並完善,最終形成單一而明顯的主旨。

因此詩人必須置身於現實生活之中,在對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徵或特性進行觀察、體驗、比較、的基礎上,進而準確地揭示出所詠之物的品性或品行。

12樓:小白家裡小白

古詩中的對面落筆,稱為「對寫法」。「對寫法「是指抒情主人公有意撇開自己,從對方著筆,虛寫對方思念自己的情形,從而形象真摯的表達自己的思念懷想,將深沉的情思表達得委婉含蓄,真切動人,使詩歌意境更顯深邃。

「對寫法」,是古代思親思鄉詩中一種獨特的寫作技法。「對寫法」有人又稱為「主客移位」、「落筆對面」等。

古代詩歌在寫人、敘事、狀物抒情的過程中直接轉主為客、因實入虛,或者先從寫己方的狀況起筆再逆轉為寫對方的狀況,而起到表意豐富、抒情宛轉、韻味深遠的效果。這種構思方法常見諸思鄉、懷人、送別等類詩中。

表面上看是寫對方,而實際是寫自己,是通過對方來反照自己,從而委婉含蓄地抒發深摯的情感。這種「對面落筆」的手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懷遠或思歸之情,既顯得生動形象,富有意境,又顯得具體充實,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強化主題。

「對寫法」的實質在於一實一虛,大力聯想和想象,以虛襯實。它是古典詩歌中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

一二兩句描寫了怎樣的畫面

13樓:創業導師田小愛

李白描寫的是勾踐滅吳後的勝利場面:

舉國歡慶;將士出征歸來、衣錦還鄉,沉浸在勝利狂歡中的場面;

表達了作者對越王勾踐忘記恥辱,忘乎所以,不勵精圖治的不斥與悲哀,也告戒當局者要以史為鑑.

塞下曲四首其一 詩歌三四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14樓:匿名使用者

一、二句平述史實,

抄為全詩鋪敘。

三、四句順勢騰起,形成高潮。「天涯」上承「歸去」,烏孫朝罷西歸,馬足車輪,邈焉萬里,這遼闊無垠的空間,就隱隱從此二字中見出。「靜」字下得尤為有力。

玉門關外的茫茫大漠,曾經是烽煙不絕的兵家要塞,如今卻充滿和平寧靜的氣氛。這是把今日的和平與昔時的戰亂作明暗交織的寫法,於無字處寓有深意,是詩中之眼。詩的結句雄健入神,情緒尢為昂揚。

詩人用彩筆繪出一幅輝煌畫卷:戰爭的陰霾消散淨盡,日月的光華照徹寰宇。這種理想境界,體現了各族人民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崇高理想,是響徹入雲的和平的頌歌。

「兵氣」,用語字新意煉。不但扣緊「銷」字,直貫句末,且與「靜處」切合,將上文繳足。環環相扣,沈德潛詡為「句亦吐光」,可謂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