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老是被一種用四川話叫“麥蠅”的昆蟲叮咬,請問這個“麥蠅”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我媽媽老是被它咬

2021-03-29 03:24:59 字數 6149 閱讀 1314

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麥蠅,是mei蚊,普通話翻譯還是麥蚊,學名叫蠓

蠓屬雙翅目蠓科(ceratopogouidae),為一類體長1~3mm的小型昆蟲,成蟲黑色或深褐色,俗稱“小咬”或“墨蚊”。全世界已知4000種左右,我國報告近320種,主要者為臺灣鋏蠓(foreipomyia(l)taiwana)和同體庫蠓(culicoides homotomus)。

形態成蟲頭部近球形。複眼發達,呈腎形。雄蠓兩眼相鄰接,雌蠓兩眼距離較遠。

觸角絲狀,分15節。在觸角基部之後有單眼1對。口器為刺吸式。

中胸發達,前、後胸較小,胸部背面呈圓形隆起。翅短寬,翅上常有斑和微毛,其大小、顏色、位置等為分類依據。足細長。

腹部10節,雌蠓有尾須1對;雄蠓的第9、10腹節轉化為外***(圖20-20)。

圖20-20 蠓生活史

生活史與生態

蠓是全**昆蟲,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階段(圖20-20)。

卵:長紡錘形,長約0.5mm,表面有縱列突起的小結節。卵產出時為灰白色,漸變深色。在適宜的溫度下,約經5天孵化。

幼蟲:細長,呈蠕蟲狀。分為4齡,一蛉幼蟲長近1mm,四齡幼蟲約5~6mm。

頭部深褐色,胸、腹部淡黃色。各體節有短毛,最後一節的毛較長。幼蟲生活於水中泥土表,以菌、藻類以及一些原生動物為食。

在27±1℃時,22~38天化蛹。

蛹:分頭胸部和腹部,體長2~5mm。早期淡黃色,羽化前呈深褐或黑色。

頭胸部前端有眼1對,背面有呼吸管1對。腹部具刺和結節,最後一節有兩個尖突。蛹不活動,可見於水中或稍有積水的淤泥中,約5~7天羽化。

雄蠓吸食植物汁液,僅雌蠓吸血。雌蠓吸血範圍較廣,在不同的種類有一定的傾向性,有的種類嗜吸人血,有的種類嗜吸禽類或畜類血。絕大多數種類的吸血活動是在白天、黎明或黃昏進行。

成蟲多棲息於樹叢、竹林、雜草、洞穴等避風、避光處。當溫度、光照適合且無風時,成蟲即成群飛出。蠓的飛行能力不強,一般不超過0.

5km,其活動範圍限於棲息地周圍300m內。吸血蠓類交配時常有群舞現象。交配後吸血,約3~4天后卵巢發育成熟產卵。

通常雌蠓一生產卵2~3次,一次產卵量約50~150粒。

蠓生活史所需的時間與溫度關係密切。在夏季約需一個月,通常一年可繁殖2~4代,視種類與地區不同而異。雄蠓交配後1~2天便死亡,雌蠓的壽命約一個月。一般以幼蟲或卵越冬。

與疾病的關係

蠓叮吸人血,被叮咬處常出現區域性反應和奇癢,甚至引起全身性過敏反應,更重要的是蠓可傳播多種疾病。目前已知蠓可作為18種人畜寄生蟲的媒介和可攜帶20餘種與人畜有關的病毒。在我國,蠓與人體疾病的關係瞭解得尚不夠清楚。

在福建和廣東,曾於自然界捕獲的臺灣拉蠓體內分離出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但該蠓是否可作傳播媒介,尚有待證實。

防制蠓的種類多,數量大,孳生範圍廣泛,防制工作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和具體條件進行。

1.在有吸血蠓類地帶野外作業的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可塗擦驅避劑,或可燃點艾草、樹枝,以煙驅蠓。

2.在人口聚居區,應搞好環境衛生,填平窪地,消滅孳生場所;對成蠓出入的人房、畜舍和幼蟲孳生地的溝、塘、水坑等環境用二二

三、馬拉硫磷或溴氰菊酯等進行滯留噴灑。

3.出現區域性腫、癢時,可用10%鹼水或氨水或用清涼油擦拭。

2樓:匿名使用者

就給你說了吧 不跟\什麼血型有關啦

有可、能你媽媽的**或者本身就對這種蚊子有點過敏吧他為什麼會經常咬你媽媽 我就不知道了

反正我見過的一般都是女的被咬的多點

你媽媽可以穿** 它就咬不著了 也可以搽清涼油 都可以的它有的地方叫它maomao蚊 意思就是它很小很小的蚊子 有的叫它 黑毛子 我也不曉得別人為什麼叫 我能懂人話開始別人都這麼叫它

我經常被它咬 但是沒有什麼反映 它就吸血吸好了它就非不動了 我想它沒得螞蟻大吧 最多隻有螞蟻一個頭那麼大.. 在四川在不同的地方叫發也不一樣 你那種叫法還是我頭兩天在同學家聽到的 和我們這裡的叫法不一樣..

被咬後 你可以用的清涼油搽搽 就不會那麼難受的

3樓:網路秀才

這是被毒隱翅蟲刺傷的!

刺傷你媽媽一般與血型有關!常用些清涼油會好些!有的人認為毒隱翅蟲皮炎是由毒隱翅蟲叮咬所致,其實不然。

毒隱翅蟲皮炎是由毒隱翅蟲體液中的毒素與人體**接觸引起。毒隱翅蟲的毒素為強烈的接觸毒素。卵、幼蟲、蛹和除翅以外的成蟲各部分,都有毒素存在,成蟲的毒素主要存在於體液。

毒隱翅蟲是甲蟲的一種 ,屬於昆蟲綱、鞘翅目、隱翅蟲科、毒隱翅蟲屬。該蟲狀若螞蟻,體長約0.5~1.

0 cm,鞘翅很短,腹部全裸,乍看象沒有翅膀,故名“隱翅蟲”。全世界已報道的能引起皮炎的毒隱翅蟲有20種,中國僅知三種,即黃足毒隱翅蟲、黑足毒隱翅蟲(又名塔毒隱翅蟲)和奇異毒隱翅蟲(又名梭毒隱翅蟲)。

1、接觸毒隱翅蟲時及時用鹽、肥皂水、4%蘇打溶液或 10%氨水沖洗,或用呋喃西林鹽水溼敷,中和毒素,減輕對**的損害。

2、外用藥物可選0.1%雷夫努爾、3%硼酸水、1/3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溼敷或擦膚氫鬆軟膏、皮炎淨,蛇傷急救散或用南通蛇藥以水調成糊狀外擦患處也有良效,必要時可內服抗組織胺藥或皮質類醇激素。

3、出現皰疹後,鎮靜止癢,採用消炎收斂性藥物減輕刺激感。口服、肌注或靜脈滴注抗菌素,必要時加用激素類藥物提高療效。

4樓:金剛狼

是隱翅蟲,塗點金黴素就好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是不是黑貓子,

在身上裸露的地方抹風油精,可以防止被黑貓子咬

6樓:匿名使用者

血型問題。

估計是o型,

沒聽說過那種蟲子。

7樓:匿名使用者

因該就是蒼蠅的一種,是比較小的吧!

四川有一種俗稱“麥蚊”的小飛蟲,學名是什麼?

8樓:風吹的小羊

四川有一種俗稱“麥蚊”的小飛蟲,學名是吸血蠓。

吸血蠓的種類在全世界已知有一千多種,我國已知也已有約150種。它們雖然體小而不善飛但吸血凶惡。由於其孳生數量大,常成群叮咬,又且無聲使你防不勝防,叮咬以後又決不撒嘴,直至吸滿肚子,才暢然飛去。

由於其叮咬時分泌的酸性液體極有刺激性,對某些反應過敏的人來說更是奇癢難熬,婦女和兒童以及非本地居民尤其反應更強烈,往往由於搔破**引起感染,形成潰瘍、紅腫,行動都十分不便。蠓還能傳播很多人、畜疾病。據統計蠓還能傳播下列疾病:

雞痘、馬癬、牛流行熱、非洲馬瘟、牛出血熱、禽類瘧蟲病、絲蟲病、馬腦炎、蘭舌病、卡他性綿羊熱、土拉倫斯病及引起馬、牛的早產、死產、怪胎等。

9樓:手機使用者

這種看不見的“蚊子”叫做“蠓”,也就是俗塵的“麥蚊”。 雙翅目長角亞目的 1科。體、足相對粗短,無單眼,前緣脈伸達翅頂,停歇時翅平置背上,口器刺吸式,喙短的微小蚊類。

本科昆蟲通稱蠓,俗稱小咬,墨蚊,糠蚊。分佈世界很多地區,最北達北緯 68°,最高分佈在海拔4300米的高山地區。全世界已知約90屬4000餘種。

其中6屬有吸食人類和高等溫血動物血液的習性:庫蠓屬中國已知170餘種,拉蠓屬中國已知22種,勒蠓屬中國已知6種,其餘acanthoconops,austroconops,parapterobosca 3屬中國尚未發現。全科在中國已知約300種。

有吸血習性的蠓侵襲人畜,傳播疾病,作為病原體的宿主,是一類重要的醫學昆蟲。蠓類吸血可引起**紅腫,奇癢難忍,搔破之後可因感染而形成大片潰瘍。有很多種類是絲蟲病的中間宿主。

在中國,曾從tw拉蠓體內分離出乙型腦炎病毒;在蘇聯,曾從庫蠓體內分離出土拉倫斯病菌;在美國,曾從庫蠓體內分離出東方型馬腦炎病毒。此外,非洲馬瘟、綿羊藍舌病、雞痘、馬癬、牛流行熱等均可由蠓類傳播。

蠓類個體小,飛翔無聲,常群聚叮咬人畜。防治的辦法,除對孳生地進行清除外,主要是採取防護措施,如用防蚊油塗擦**,用網孔小於3/4毫米的蚊帳、蚊帽等進行保護。  蠓為全bt昆蟲。

成蟲體長約2~5毫米,黑褐色。頭部近球形,複眼發達,觸角絲狀,吸血種類口器發達,但比蚊蟲的口器短。胸部背面略隆起,前翅大,庫蠓屬前翅多淡色或有暗斑,後翅成平衡棒,腹部10節。

雌蠓有受精囊和一對卵巢。僅雌蠓吸血。雄蠓尾端的外***的構造因種類而異。

蛹為裸蛹,分頭、胸、腹 3部,體前方背面有一對呼吸管。幼蟲呈蠕蟲狀,上顎和咽發達,在水中作螺旋運動,行體壁呼吸。卵呈長紡錘形,長為寬的4倍以上(見圖)。

吸血庫蠓類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後出來活動,大量活動時形成群飛,雌雄交配以後,雌蟲必須吸血才能使卵發育成熟,雌蟲吸血1次可達0.05毫升,雌蟲一生可產卵2~3次,每次產卵50~150粒。吸血後的雌蟲在20~28℃時,經3~4天后卵成熟,卵多產於富有有機質的潮溼土壤、水塘、樹洞、水窪等處,一般在急流中或月光曝晒處不產卵。

卵經3~5天到 2周孵出幼蟲,再過10天化蛹。越冬幼蟲可經5個月化蛹,蛹5天羽化出成蟲,成蟲壽命約1個多月。

蠓類成蟲平時隱蔽於洞穴、雜草等避光和無風的場所。下雨時不活動。對活動最適宜的風速是 0.

5米/秒以下,風速達1.5~2米/秒以上即減少或停止活動。雨前如果悶熱則活動較烈。

完全黑暗時停止活動。活動半徑一般200~300米。每年發生代數1~4代不等。

中國很早就有關於蠓類的記述。唐朝著名詩人元稹曾說它“有毒能成痏,無聲不見飛”;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蜀中小蚊名蚋子,又小而黑者為蟆子,微不可見……能透衣入人肌膚成瘡毒,人極苦之”,他所說的蟆子肯定是指吸血蠓類。

四川話,一種夏天的小蚊子,叫“麥蚊”或是“默蚊”不太清楚,學名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蠓 蠓屬雙翅目蠓科(ceratopogouidae),為一類體長1~3mm的小型昆蟲,成蟲黑色或深褐色,俗稱“小咬”或“墨蚊”。全世界已知4000種左右,我國報告近320種,主要者為臺灣鋏蠓(foreipomyia(l)taiwana)和同體庫蠓(culicoides homotomus)。

形態成蟲頭部近球形。複眼發達,呈腎形。雄蠓兩眼相鄰接,雌蠓兩眼距離較遠。

觸角絲狀,分15節。在觸角基部之後有單眼1對。口器為刺吸式。

中胸發達,前、後胸較小,胸部背面呈圓形隆起。翅短寬,翅上常有斑和微毛,其大小、顏色、位置等為分類依據。足細長。

腹部10節,雌蠓有尾須1對;雄蠓的第9、10腹節轉化為外***(圖20-20)。

圖20-20 蠓生活史

生活史與生態

蠓是全**昆蟲,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階段(圖20-20)。

卵:長紡錘形,長約0.5mm,表面有縱列突起的小結節。卵產出時為灰白色,漸變深色。在適宜的溫度下,約經5天孵化。

幼蟲:細長,呈蠕蟲狀。分為4齡,一蛉幼蟲長近1mm,四齡幼蟲約5~6mm。

頭部深褐色,胸、腹部淡黃色。各體節有短毛,最後一節的毛較長。幼蟲生活於水中泥土表,以菌、藻類以及一些原生動物為食。

在27±1℃時,22~38天化蛹。

蛹:分頭胸部和腹部,體長2~5mm。早期淡黃色,羽化前呈深褐或黑色。

頭胸部前端有眼1對,背面有呼吸管1對。腹部具刺和結節,最後一節有兩個尖突。蛹不活動,可見於水中或稍有積水的淤泥中,約5~7天羽化。

雄蠓吸食植物汁液,僅雌蠓吸血。雌蠓吸血範圍較廣,在不同的種類有一定的傾向性,有的種類嗜吸人血,有的種類嗜吸禽類或畜類血。絕大多數種類的吸血活動是在白天、黎明或黃昏進行。

成蟲多棲息於樹叢、竹林、雜草、洞穴等避風、避光處。當溫度、光照適合且無風時,成蟲即成群飛出。蠓的飛行能力不強,一般不超過0.

5km,其活動範圍限於棲息地周圍300m內。吸血蠓類交配時常有群舞現象。交配後吸血,約3~4天后卵巢發育成熟產卵。

通常雌蠓一生產卵2~3次,一次產卵量約50~150粒。

蠓生活史所需的時間與溫度關係密切。在夏季約需一個月,通常一年可繁殖2~4代,視種類與地區不同而異。雄蠓交配後1~2天便死亡,雌蠓的壽命約一個月。一般以幼蟲或卵越冬。

與疾病的關係

蠓叮吸人血,被叮咬處常出現區域性反應和奇癢,甚至引起全身性過敏反應,更重要的是蠓可傳播多種疾病。目前已知蠓可作為18種人畜寄生蟲的媒介和可攜帶20餘種與人畜有關的病毒。在我國,蠓與人體疾病的關係瞭解得尚不夠清楚。

在福建和廣東,曾於自然界捕獲的臺灣拉蠓體內分離出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但該蠓是否可作傳播媒介,尚有待證實。

防制蠓的種類多,數量大,孳生範圍廣泛,防制工作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和具體條件進行。

1.在有吸血蠓類地帶野外作業的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可塗擦驅避劑,或可燃點艾草、樹枝,以煙驅蠓。

2.在人口聚居區,應搞好環境衛生,填平窪地,消滅孳生場所;對成蠓出入的人房、畜舍和幼蟲孳生地的溝、塘、水坑等環境用二二

三、馬拉硫磷或溴氰菊酯等進行滯留噴灑。

3.出現區域性腫、癢時,可用10%鹼水或氨水或用清涼油擦拭。

我媽媽被一種蟲子咬後,最開始是兩個小紅點,一會就變成兩個小包

這兩天我遇到過,不過沒你說的症狀那麼嚴重,就起包難後特癢,一直塗花露水就好了。你說的估計還是到醫院去看看比較保險點 我最近也被一種蟲子咬了,傷口和你媽的一模一樣,先是兩個紅點,然後變成包,最後連在了一起,可我不點腫,就像蚊子包一樣。我請教了一下周圍的 她說用過敏藥膏塗一下。要不你先讓你媽媽試試,實在...

我媽媽36歲 患上一種怪病 麻煩大家進來看看

概念 頭搖,是頭部不自覺地搖動或搖擺不能自制的症狀。俗稱 搖頭風 靈樞 經脈 篇有 頭重高搖 之記載,醫學綱目 醫學準繩六要 等皆稱 頭搖 金匱要略 痙溼暍病脈證 曾雲 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襟,背反張者,痙病也。雖有獨頭動搖之症,但以頸項強急 背反張為主症。本條...

很想知道一種四川泡菜裡的一種菜具體叫什麼名字?喜歡美食的朋友可以來看看

是不是叫蕎頭,石蒜科的,形狀跟大蒜很相似。 藠頭。四川泡菜雖然有這東西。但是主要產地是湖南。湖南的藠頭一般模仿蒜做成糖醋口味 就是蕎頭,和什麼蘿蔔一起泡的。也可做糖醋味的。 泡的白蘿蔔吧?是不是白色的,然後還有點辛辣 四川泡菜製作,要詳細的. 菜譜 白菜 2只 韭菜 半斤 可以用蔥做代替,3根足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