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給我講講據說由和氏璧造成的那個傳國玉璽的事情,以及現在在何處儲存

2021-03-31 15:15:53 字數 5101 閱讀 6960

1樓:十年舊事

西元前228年,秦滅趙,和氏璧最終還是落入秦國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從此從歷史記載中消失了。傳說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和氏璧製成了傳國玉璽。

姑且不論傳國玉璽是否是用和氏璧琢製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確實曾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為「天子璽」。據史書記載,此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一說龍魚鳳鳥鈕玉璽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

傳國璽自問世後,就開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傳說西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時,風浪驟起,所乘之舟行將覆沒。始皇拋傳國玉璽於湖中,祀神鎮浪,方得平安過湖。

8年後,當他出行至華陰平舒道時,有人持玉璽站在道中,對始皇侍從說:「請將此璽還給祖龍(秦始皇代稱)。」言畢不見蹤影。

傳國玉璽復歸於秦。

秦末戰亂,劉邦率兵先入咸陽。秦亡國之君子嬰將「天子璽」獻給劉邦。劉邦建漢登基,佩此傳國玉璽,號稱「漢傳國璽」。

此後玉璽珍藏在長樂宮,成為皇權象徵。西漢末王莽篡權,皇帝劉嬰年僅兩歲,玉璽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陽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璽,遭太后怒斥。

太后怒中擲玉璽於地時,玉璽被摔掉一角,後以金補之,從此留下瑕痕。

王莽敗後,玉璽幾經轉手,最終落到漢光武帝劉秀手裡,並傳於東漢諸帝。東漢末,十常侍作亂,少帝倉皇出逃,來不及帶走玉璽,返宮後發現玉璽失蹤。旋「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孫堅部下在洛陽城南甄宮井中打撈出一宮女屍體,從她頸下錦囊中發現「傳國玉璽」,孫堅視為吉祥之兆,於是做起了當皇帝的美夢。

不料孫堅軍中有人將此事告知袁紹,袁紹聞之,立即扣押孫堅之妻,逼孫堅交出玉璽。後來袁紹兄弟敗死,「傳國玉璽」復歸漢獻帝。

三國鼎立時,玉璽屬魏,三國一統,玉璽歸晉。西晉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頻繁、動盪不安的時代。「傳國玉璽」被不停地爭來奪去。

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璽歸前趙劉聰。東晉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玉璽;後趙大將冉閔殺石鑑自立,復奪玉璽。此階段還出現了幾方「私刻」的玉璽,包括東晉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璽、姚秦玉璽等。

到南朝梁武帝時,降將侯景反叛,劫得傳國玉璽。不久侯景敗死,玉璽被投入棲霞寺井中,經寺僧將璽撈出收存,後獻給陳武帝。

隋唐時,「傳國玉璽」仍為統治者至寶。五代朱溫篡唐後,玉璽又遭厄運,後唐廢帝李從珂被契丹擊敗,持玉璽登樓**,玉璽至此下落不明。

由於歷代統治者極力宣揚獲得傳國璽是「天命所歸」、「祥瑞之兆」,自宋代起,真假傳國璽屢經發現。如宋紹聖三年(公元2023年),咸陽人段義稱修房舍時從地下掘得的「色綠如藍,溫潤而澤」、「背螭鈕五盤」的玉印,經翰林學士蔡京等13名**「考證」,認定是「真秦制傳國璽」的玉印。然而,據後世人考證,這是蔡京等人為欺騙皇帝而玩的把戲。

明弘治十三年(公元2023年),戶縣毛志學在泥河裡得玉璽,由陝西巡撫熊羽中呈獻孝宗皇帝。相傳元末由元順帝帶入沙漠的傳國璽,曾被後金太宗皇太極訪得,皇太極因而改國號「金」為「清」。但清初故宮藏玉璽39方,其中被稱為傳國璽者,卻被乾隆皇帝看作贗品,可見傳國璽的真真假假實難確定。

據說真正的傳國璽是明滅元時,被元將帶到漠北了。真正的傳國璽是否和氏璧所為?又流向**?

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2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封建王朝之後,用和氏璧製作了「傳國玉璽」。玉璽紐上螭龍盤踞,璽文由丞相李斯用大篆題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價值連城的玉質,巧奪天工的雕刻,加上蓋世無雙的書法,使這顆玉璽成了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傳國玉璽從此成為承天受命的象徵。

用來製作傳國玉璽的和氏璧,本身就充滿了傳奇色彩。春秋時,楚人卞和在山中看見有鳳凰棲落在青石板上,依據「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的傳說,他終於在山中發現一塊玉璞。卞和先後將它獻給楚厲王和武王,都被認為是石頭,結果以欺君罪丟掉了左右腳。

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於荊山之下,以致滿眼溢血。文王令玉匠進行打磨,發現裡面異光閃爍,璀璨奪目,果然是稀世珍寶。最後由良工雕琢成璧,取名「和氏璧」。

為了爭奪和氏璧和由它製造的玉璽,野心家露出了他們猙獰的面目,統治者發起過血腥的戰爭。和氏璧曾莫名其妙地流入趙國,落入趙惠文王手中,引起秦昭王的垂涎,表示願用十五座城池進行交換。但當藺相如將璧送到秦宮時,秦昭王卻食言;多虧藺相如憑著大智大勇,先是「完璧歸趙」挫敗秦王的陰謀,接著又在澠池會上戳穿秦國的第二個圈套,保住了和氏璧。

這便是成語「價值連城」和「完璧歸趙」的出典。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出傳國玉璽,太后迫於無奈,氣得將它擲於地上,當王莽拿到傳國玉璽時發現它被砸掉一角,連忙命玉匠用**鑲飾。漢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兵士見宮中一井在早晨時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得傳國璽。

孫堅將璽秘藏于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孫堅妻,奪得玉璽。袁術死後,荊州刺史徐璆攜璽至許昌,時曹操挾漢獻帝在此,至此,傳國璽又歸漢室。

傳國玉璽的幾次失蹤,還帶有幾分詭秘色彩。 據傳,西元前219年,也就是傳國玉璽製成後的第九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

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東漢末年,宦官專權。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矽攜帝出逃,玉璽又一次失蹤。

所幸孫堅從洛陽城南甄官井中撈起宮女屍體時,傳國玉璽才重見天日。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沒有傳國玉璽,遂刻了幾方「受命寶」「定命寶」之類的玉璽聊以**。貞觀四年,蕭後與元德太子(隋煬帝的兒子:

元德太子楊昭,母蕭皇后)返歸中原,傳國玉璽方歸於李唐,令太宗龍顏大悅。唐末天下大亂,後唐末帝李從珂被後晉大兵圍困,李從珂遂與后妃於天星樓**而死。據說,李從珂當時便隨身攜帶著「傳國玉璽」。

可是大火過後,人們從灰燼中卻不見此璽的蹤影,甚至連一塊外形稍像此璽的石頭也沒找到一塊。

隨後,宋、元、明、清歷朝都有發現所謂傳國玉璽的記載,那不過是好事者的狗尾續貂,連當時的皇帝都認為那是假貨。傳國玉璽就像乙個善於製造懸念的大師,留給後人的,只是乙個千古之謎。

傳說中由和氏壁做成的傳國玉璽如今在何方,有**嗎?

3樓:百度使用者

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鎮國之寶。<戰國策>載:「周有砥厄,宋有結緣,梁有懸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沒有經過琢磨的玉。

對於今人來說,和氏璧是乙個謎,並且極富傳奇色彩。兩千多年來的歷史文獻中,有許多關十它的記載和傳說,有許多文人墨客的詩文吟詠。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乙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里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土,歷王命玉丁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

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二天二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

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壁。

和氏壁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示人。後來.楚國向趙回求婚,使和氏壁到了趙國。西元前283年,秦國聽說趙國有和氏壁,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

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壁送回了趙國。此事在司馬遷<史記>中有詳細記載。

但後來,和氏壁還是被秦國擁有,至於何時、如何被秦國擁有,史無記載。秦王政十年(西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

」「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壁」兩件當時著名的寶物。很有可能,趙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畏懼秦國的強大,將和氏壁送給了秦國。

從此以後,關於和氏壁的記載屢見不鮮,並大都相信<韓非子>、<新序>等書的記載。如西晉傅咸<玉賦>說:「當其潛光荊野,抱璞未理,眾視之以為石、獨見知於卞子。

」唐代詩文中關於和氏壁的記載更多.大詩人李白<古風>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的詩句。

據<史記>記載,秦王政九年,便製造了御璽,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纓將御璽獻給了劉邦,御璽成為「漢傳國寶」。到漢末董卓之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

隋滅陳後,御璽被陳朝的蕭太后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御璽歸唐。五代時,滅下大亂,流傳的御璽不知所終。在六朝以後的記載中,大都認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璽是用和氏壁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後,人們開始對和氏壁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獻玉說>中,認為這只是韓非子的寓言而已。相傳楚人卞和在山上找到了一塊玉璞,出於臣民的一片忠心,先後呈獻給楚歷王、楚武王,想不到兩王均不識其珍,怒其欺君,剁去了兩足。文王即位,卞和又想獻璞,無奈年事已高,雙腳被剁,只能在山上抱璞痛哭,三天三夜不止,眼淚流乾後竟流出了鮮血。

此事驚動了文王,文王逐命玉工將玉璞依形琢成一玉壁,因材質絕佳,卞和嘉誠,命為「和氏壁」。

也許是和氏壁的質地太好了,琢工太精妙了,得來又太不易了,圍繞著和氏壁,歷史上掀起了陣陣波瀾。

秦昭王欲霸佔寶壁,假意欲以十五座城市與趙王易壁,結果趙國無奈之中派藺相如使秦,演繹了一場「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歸趙」的千古美談。不過好景不長,西元前228年,秦軍攻陷趙國,和氏壁還是被秦國奪走,從此,在中國歷史的記載中就失去了它的下落。

那和氏壁到底去那裡了呢?有一種說法十分確鑿,即《史記》所引崔浩語:「李斯磨和(氏)壁作之,漢諸帝傳服之,謂『傳國璽』」。

據說秦始皇命宰相李斯將「和氏壁」製成傳國玉璽,其璽方圓四寸,上鈕交五龍,並書大篆「受命於天,即壽永昌」八個字,以期傳之萬世。至漢代王莽篡位,逼太后交出傳國玉璽,太后怒斥王莽,並以玉璽擲之,以致玉璽一角殘破,後用金子包裹,稱為「金鑲玉」。王莽被誅後,玉璽轉為漢帝劉玄所得。

黃巾起義,天下大亂,玉璽被扔進井裡。後傳三國時東吳孫堅發兵洛陽伐董卓時,屯兵城南,發現一口古井內每天早晨有五彩氣冒出,孫堅感到蹊蹺,令人下井,意外的撈出傳國玉璽。後孫堅將玉璽送給袁術,袁敗後歸漢獻帝,而后魏受漢禪讓,得玉璽,又傳之於晉。

就這樣你爭我奪,乙個乙個朝代誕生,又乙個乙個朝代滅亡,玉璽歷經千年艱辛,傳到後唐明宗李嗣源手中,直至公元936年,唐末帝李從珂攜玉璽登玄武樓**後,從此失傳,無證查考。

「和氏壁」是一件集文物價值、人文價值、歷史價值於一體的無價之寶。可是傳國玉璽究竟是什麼樣的美玉,值得那麼多帝王將相為之捨命而不顧呢?是它那驚天地、泣鬼神的身世?

還是它那神秘、曲折的失蹤經過?這也無從考證,也不必專門去查考。這些只是說明了在中國古代,人們將玉推到了乙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它可與政治相提並論,並成為最高權利的代表,成為主宰一切的象徵。

「和氏璧」這樣的玉,前世為玉璞,後世為玉璽,在人世的輪迴裡終於成了一曲絕唱!

誰能給我講講關於Backstreet boy的,越詳細越好

成員 kevin howie d brian a.j nick 五個才華洋溢的少年,不僅舞跳得好 長相俊美 更重要的是他們個個是充滿 天分的奇才。1994年初成軍時仍只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小毛頭,一年之後,他們已躍登世界舞臺,成為眾所矚目的新偶像,他們就是 新好男孩 新好男孩 的五個成員中,kevin...

誰能給我講講夢幻30 60之間該做的事

首先 你有沒有拜師呢 拜師了的話做師徒 50估計很快 公升級不是問題 40之後可以組隊燒雙捉鬼都可以 50之後捉鬼 做wjfb 還有就是師門 一定每天20個 錢可以去打寶圖 在9的店小二那裡接 一天200次 我以前30級就去打 公升級就是每天師門和師徒 我一天30到40張寶圖 有的時候還更多 新區的...

誰能給我提供放飛理想的作文誰能給我提供一篇放飛理想的作文?

放飛理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不同的是理想的大小 遠近和種類。有了理想,又該如何實現呢?概而言之,就是要靠奮鬥來實現,靠不懈的努力和艱辛的勞動來實現。我們都知道,乙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不懈的努力,辛苦的勞動。而更重要則是要樹立遠大的理想,這樣,就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不斷地朝著目標前進。隨著我對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