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有哪幾種透視法,中國山水畫常見的有哪些透視法

2021-03-03 23:40:30 字數 4483 閱讀 6293

1樓:東坡西行

高遠來、深遠、平遠。

「三自遠」法,是中國山水畫的bai特殊du透視法。指的是在一幅畫zhi中,可以是幾dao種不同的透視角度,表現景物的「高遠」、「深遠」、「平遠」。

北宋中期的郭熙在《林泉高致》說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中國山水畫往往在一幅畫中有"高遠"讓你體會山峰的雄健,感到山勢逼人,如身臨其境;有"深遠"讓你感到山重水複,深邃莫測;有"平遠"視野開闊,心曠神怡。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要打破焦點透視觀察景物的侷限,而要用仰視、俯視和平視等散點透視來描繪畫中的景物。

2樓:匿名使用者

高遠、平遠、深遠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三種透視法

中國山水畫常見的有哪些透視法

3樓:匿名使用者

散點透視

透視,是繪畫術語。畫家在作畫的時候,把客觀物象在平面上正確地表現出來,使它們具有立體感和遠近空間感,這種方法叫透視法。困為透視現象是近大遠小的,所以也稱為「遠近法」。

西洋畫一般是採用「焦點透視」,它就象照相一樣,觀察者固定在乙個立足點上,把能攝入鏡頭的物象如實地照下來,因為受空間的限制,視域以外的東西就不能攝入了。中國畫的透視法就不同了,畫家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乙個地方,也不受下定視域的限制,而是根據需要,移動著立足點進行觀察,凡各個不同立足點上所看到的東西。都可組織進自己的畫面上來。

這種透視方法,叫做「散點透視」,也叫「移動視點」。中國山水畫能夠表現「颶尺千里」的遼闊境界,正是運用這種獨特的透視法的結果。

中國山水畫透視法的形成,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南北朝時代,宗炳的《畫山水序》中就說:「去之稍闊,則其見彌小。

今張絹素以遠映,則昆閬(崑崙山)之形,可圍千方寸之內;豎畫三寸,當千切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他說的是用一塊透明的「絹素」,把遼闊的景物移置其中,可發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是在繪畫史上對透視原理的最早論述。

到了唐代,王維所撰《山水論》中,提出處理山水畫中透視關係的要訣是:「丈山尺樹,寸馬分人,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隱隱,」眉(黛色),遠水無波,高與雲齊。」可見當時山水畫家都是重視透視規律的。

到了宋代,中國山水畫透視法已形成

了完整的體系。

六遠法宋代郭熙著《林泉高致》,其中提出「高遠」、「深遠」、「平遠」的「三遠」透視法。後來韓拙在《山水純全集》中,又補充了「闊遠」、「迷遠」、與「幽遠」,共稱「六遠」。這是山水畫透視法的重大發展,現分述如下:

1.高遠。郭熙說:「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

這是自下向上看的仰視法,即所謂「蟲視」透視。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是典型的高遠法。

畫面上一座巍崖,雄峙正中,宛如乙個頂天立地的巨人;氣勢逼人。「高遠之勢突兀」,這種透視法宜於表現高大雄偉、氣勢磅磷的景物,使人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情。

2.深遠。郭熙稱「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這是站在山前或山上遠眺,並要移動機點,繞過前面近山,才能看見山後無窮無盡的景色。落到畫面上,就出現山重水複,「使人望之莫窮其際,不知其為幾千萬重」的藝術效果。

這種方法,宜於表現幽深的意境。元代黃公望的《九峰雪霧圖》即為深遠法。圖中曲曲折折的溪澗,不知有多深多遠;重重疊疊的山峰,不知有幾千萬重,使人有「江山無盡」的感覺。

3.平遠。郭熙說:「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這是在「平視」中所得的遠近關係。「平遠」所看到的物件,一般不甚高,多屬於山林獲澤,遠浦遙岑之類,在我們的生活中最為常見。元代倪雲林是描繪平遠山水的聖手,他的畫多取材於大湖一帶的肢陀汀淆,意境顯得悠閒寧靜、坦蕩開闊。

4.迷遠。韓拙說:「有煙霧瞑漠,野水隔而彷彿不見者,渭之迷遠。

」可見,「煙霧」與「野水」是,「迷遠」的條件,而「不見」則是「迷遠」的特點。王維詩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他在《山水訣》中又說:

「遠景煙籠,」「深巖雲鎖」都說的是「迷遠」的景色。「迷遠」,可以產生空檬遼闊、神秘迷離的藝術境界,明代文徵明的《風雨圖》只有船隻是清楚的,四周迷濛、恍愧,不知這片浩森的江水有多少遼闊。清代王原祁《松溪山館圖》,畫出了煙籠霧繞、莫測其深遠的境界。

「迷遠」與「深,遠」的區別在於:前者遠而不見,後者遠而可見。

5.闊遠。韓拙認為「有近岸廣水,曠闊遙山者,謂之闊遠。」另一種版本的這句話說得更具體,它是「山根岸邊,水波亙望而遙,謂之闊遠」,可見這種透視的內容是:

近景是岸,中景是寬闊的水,遠景是山。這種透視法與郭熙的「平遠」沒多少差別。

6.幽遠。韓拙的解釋是「景色至絕,而微茫縹渺者」,這種透視似可以包括在他提出的「迷遠」之中,沒有多大特色。 宋以後,歷代畫學家對透視問題,不斷有所論述,他們或著眼於觀察方法,或著眼於表現方法,雖有補充,但缺乏完整的、系統的論述。

當代中國畫理論家王伯敏把中國畫對透視的處理歸納為「七觀法」(《新美術》2023年第2期《中國山水畫「七觀法」芻言》),把觀察與表現統一起來,成為乙個較完整的理論系統,這是中國畫透視學研究上的重要成果。現把「七觀法」簡介如下:

1.步步看。這是一種按一定路線活動的觀察方法。郭熙《林泉高致》指出「山近看如此,遠看又如此」,因而得出「每遠必異,山形步步移」的結論。

因為立足點不同,所看見的山形也不斷出現變異,所以畫家要採取「步步看」的觀察方法,不如此就不能窮山川之勝景,把這種觀察方法所得到的景象,移置到畫面上來,就能「步步有景」,引人入勝。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正是「步步看」所形成的藝術境界。

2.面面觀。如果說「步步看」是「線」的觀察活動,那麼「面面觀」就是面的觀察活動。畫家對存在於空間中不同方位的景物,逐個觀察。

把這些觀察所得組織到乙個畫面上來,就戍為「多方面」、「跳躍似的」構圖方式。如明代的《西湖圖》,畫的是西湖全景,對斷橋、白堤、孤山、葛嶺、蘇堤、雷峰塔等都一一作了描繪。這顯然不是從乙個角度所能看到的,倒象是坐著直公升飛機繞西湖看了一圈,將各個不同角度所看到的景物,組織成這幅畫。

3.專一看。在觀察活動中,除了「步步看」、「麵麵看」以外,還要停下來對某一物象作重點格仔細觀察、理解,這就是「專一看」了。所謂「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所謂:。

千山皆入畫,只取一峰青」;還有「遠取其勢,近取其質」,都說的是觀察要有重點。有重點的觀察才能發現美,才能理解描繪物件的本質。觀察上要有取捨,畫面上更要有取捨,如此,畫出來的東西才能重點突出,具有典型意義。

4.推遠看。山水畫最講氣勢。如果畫家置身於山水之中,則很難領略山水的氣勢,所以說: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個道理是容易理解的。郭熙指出:

「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須遠而觀之,方見得一障(幅)山川之形勢氣象」。郭熙說的是看畫時,距離要遠一些,才能看出一幅畫的氣勢,其實觀察真山水也是乙個道理。畫家在觀察景物時,常要把近景推到遠處去看,「如人觀假山」。

沈括《夢溪筆談》稱之為「以大觀小」法。把雄偉的高山當做園中的「假山」來看,就能領略其氣勢,把它作為表現方法,就能以「颶尺之圖,寫千里之景」,表現山川遼闊壯麗的景色。

5.拉近看。與「推遠看」相反,把遠處不清楚的景物,拉到近處來看清楚。也稱為「以小觀大」法。

這種方法反映到畫面上,就是把遠景當做近景來畫的一種誇張處理的方法。如《清明上河圖》,雄跨沛河兩岸的虹橋與河中僧船是遠看的,按距離橋上和船上的人物都看不清楚,應是「遠人無臥」,但畫家卻把他們畫得鬚眉畢現,神態清晰,大大、地增強了這幅畫的藝術感染力。

6.取移視。即採取工程製圖中的「軸側投影法」。這種方法主要用於描繪建築物,避開成角透視法,使所畫物象不受「推遠」、「拉近」的影響,達到整個畫面和諧統一的效果。

有人指責中國畫裡的建築物不講透視,其實這正是中國畫的高明之處,它有意避開成角透視的侷限,如清代袁江的《果園飛雪圖》所畫的迴廊台樹,即是如此,它不象成角透視那樣有空間大小的變化,但與整幅山水的散點透視和諧統一,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7.合六遠。通過以上幾種觀察方法,畫家可以窮自然之奧秘,得山水之精微,然後匠心獨運,置陳布勢,把觀察所得,匯聚到乙個畫面上來。一張山水畫,不只運用一種透視,它可以說基本上是「平遠」但也有「深遠」、「高遠」甚至「迷遠」,有的地方「推遠看」,有的地方「拉近看」,有仰視所得,也有俯視所得,畫面變化十分豐富。

於是奇峰突起,疊嶺連綿,溪谷幽深,煙波浩渺,各種景物銜接自然,大小、遠近、高低、起伏,和諧統一,使有限的畫面表現出無窮的景色來。傅抱石、關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生動地運用了「合六遠」的透視方法。這幅畫的近處是饞巖突兀,草木蔥籠,遠處是雪嶺連綿,千重萬疊;中間是丘陵起伏,長城透迄,平原莽莽,河水滔滔;西邊是飄著瑞雪的崑崙,東邊是煙波浩森的東海。

視野縱橫萬里。只有太空梭上才能看得到的壯麗奇景,中國畫家卻能在乙個畫面上表現出來,原因在於他們掌握了合六遠這種獨特的透視法。李白詩云:

「峨眉高山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濱連,名工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生動地寫出了「合六遠」這種表現方法所產生的藝術魅力。

從古代的「六遠法」,到王伯敏綜合整理的「七觀法」,可以看出中國山水畫家在觀察與表現上,有一整套獨特的傳統方法,這就是中國透視法。這是經過中國山水畫家千百年的苦心探索,逐步形成的,它使中國畫家在創作上獲得了極大自由,提高了表現能力,無疑是值得繼承的寶貴傳統。但在科學發達的現代,為了增強中國畫的表現力,吸收西畫透視法中可用的部分,是十分必要的。

一些現代山水畫家,在描繪祖國建設中的巨大工程,也採用焦點透視法。如魏紫熙在《天塹變通途》中描繪的南京長江大橋,運用焦點透視後,顯示出橋的長和江面的寬闊,增強畫面的氣勢,突出了工程的巨集偉氣魄;關山月的《碧浪湧南天》亦運用了此法。

中國山水畫的特點,中國山水畫的特點

特點?我覺得我接觸的以我的思維看是一種超出自我的意境!我認為作為中國山水畫區別於西方風景畫的主要特點首要在於透視法,中國山水畫都採用散點透視法,油畫風景採用聚焦透視。然後是寫意與寫實的思維方式的差別。其次才是樓上仁兄提到的技法方面的特點。不錯,我也是這樣想的 中國水墨畫的特點是什麼?創造形神交融 天...

什麼是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分析中國山水畫的意境與品位

意境 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它是客觀事物精粹的集中,通過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的美麗境界,同時也是人思想感情的陶冶。意境 一詞在 現代漢語詞典 中解釋為 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可見其最早源於文學作品,其主要原因是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更早的接觸到了這一美學範疇。唐代的王昌齡的 詩格 ...

聚寶盆山水畫掛哪邊好聚寶盆山水畫掛在家中什麼位置更旺財

聚寶盆山水畫滿含吉祥風水含義,紅日寓意鴻運當頭,整幅畫面構圖前景廣闊,後面山峰層層堆疊,山勢磅礴大氣,左右各有招財樹 擋災樹,瀑水長流,生生不息,寓意財源滾滾,畫面設色亮麗,構圖講究,意境深遠,蒼茫厚重,茫茫然將作者的思緒帶入整個畫幅中,不僅夾雜有良好風水含義,而且是大氣山水畫之選。而這個聚寶盆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