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西塞山懷古》中,告誡人們記取歷史教訓的一聯是

2021-03-04 00:01:50 字數 1516 閱讀 5497

1樓:萌神落2珵鎔

c.人世

幾回傷bai往事,山形依舊枕寒du流。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zhi形依舊枕寒流」,兩句是詩dao人觸景生情,對歷

內史上的興亡,發出傷心的慨嘆。「容往事」二字,包蘊深沉,它指自東吳以後在金陵相繼建都的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這些政權的滅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們總不接受歷史的教訓,在迴圈往復地因襲著前人的失誤而不自省。

告誡人們記取歷史教訓,不要沿襲前人的過錯。

《西塞山懷古》的後四句,主要採用了什麼手法

2樓:518姚峰峰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內幡出石頭.

人世容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紀實手法寫出了西晉統一中國的過程 傳達出作者對人世、江山變遷的感慨。

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3樓:放肆而又執著

這首詩是劉禹錫於公元824年(唐穆宗長慶四年)由夔州調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經西塞山時,觸景生情,撫今追昔,寫下了這首感嘆歷史興亡的詩

此詩表面看是寫歷史變遷,世事無常,興衰難料之感,但若聯絡當時藩鎮割據的局面和劉禹錫密切關注國事的心態來看,則可知懷古之意實因傷今

作者是在以古為鑑,警示時人:三國六朝的**局面已成歷史,唐王朝還算是個統一的大國,但各藩鎮擁兵自重已經多年,「四海為家」的太平景象之下,也有深重的隱憂.

4樓:羽歌_寒星

王濬的戰艦沿江東下離開益州,顯赫無比的金陵王氣驟然失色。

大火溶毀了百丈鐵鎖沉入江底,石頭城上舉起了降旗東吳滅亡。

人世間有多少叫人感傷的往事,西塞山依然背靠著滾滾的長江。

如今全國統一四海已成為一家,故壘已成廢墟只有蘆荻在飄搖。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黃石市東面的長江邊上。嵐橫秋塞,山鎖洪流,形勢險峻。是六朝有名的軍事要塞。

公元280年(西晉太康元年),晉武帝司馬炎命王濬率領以高大的戰船「樓船」組成的西晉水軍,順江而下,討伐東吳。詩人便以這件史事為題,開頭寫「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遙遙,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

兩字對舉就渲染出一方是勢如破竹,一方則是聞風喪膽,強弱懸殊,高下立判。第二聯便順勢而下,直寫戰事及其結果。東吳的亡國之君孫皓,憑藉長江天險,並在江中暗置鐵錐,再加以千尋鐵鍊橫鎖江面,自以為是萬全之計,誰知王濬用大筏數十,沖走鐵錐,以火炬燒毀鐵鍊,結果順流鼓棹,徑造三山,直取金陵。

「皓乃備亡國之禮,......造於壘門」(《晉書·王濬傳》)。第二聯就是形象地概括了這一段歷史。

詩的前四句,洗鍊、緊湊,在對比之中寫出了雙方的強弱,進攻的路線,攻守的方式,戰爭的結局。它只用第一句詩寫西晉水軍出發,下面就單寫東吳:在戰爭開始的反映,苦心經營的工事被毀,直到舉旗投降,步步緊逼,一氣直下。

人們不僅看到了失敗者的形象,也看到了勝利者的那種摧枯拉朽的氣勢。可謂虛實相間,勝敗相形,巧於安排。

西樵山真的叫分手山嗎,聽說西樵山是分手山,但夫妻帶上小孩一起去,有沒有問題呢?

西樵有名為好山,用諧音讀就是 好散 所以他們說去過西樵山的情侶就 好易散 聽說西樵山是分手山,但夫妻帶上小孩一起去,有沒有問題呢?你聽說西樵山是分手山?那也只是聽說,這種說法的由來可能有一定的故事,但我認為不會這麼玄乎。如果這座山上去,以後夫妻都要分手。那還有誰肯上去呢?我認為這只是傳說,對現代人沒...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意思詩句,山光忽西落,中的山光是什麼意思?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終宵勞夢想。注釋 1 夏日 一作 夏夕 懷 懷念。辛大 生平不詳,大是他在兄弟間的排行。2 山光 照在山上的陽光。忽 很快地。3 池月 池邊的月亮。東上 從東邊公升起。...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意思

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白鷺從西塞山前飛過,桃花開了,流水潺潺,鯽魚又鮮又肥。西塞山前白鷺自在地飛翔,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原詞基本上是白話文了,要翻譯的話別說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