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李孝榮
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為字學。讀書必先識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周朝兒童入學,首先學六甲六書(六甲指兒童練字用的筆畫較簡單的六組以甲起頭的干支。
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所以從前把「文字學」稱「小學」,「小學」之名即由此而得。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帝王學習之地叫明堂
周王朝為貴族子弟所設的大學叫闢雍
鄉學叫庠,即地方所辦學校
國家設立的學校叫國學
官府設立的學校叫官學
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地方叫蒙館
漢朝稱呼「國學」為「太學」
3樓:魚吹的泡泡
「小學」
初見於《大戴禮記·保傅篇》:「及太子少長知(女已)色則入於小學,小學者所學之宮也。……古者八歲而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
」西周時奴隸社會的全盛時期,人分等級,當時能夠接受教育的只是貴族。關於小藝,
《周禮·保氏》上說:「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之道,乃教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又「乃教之六儀:一曰祀祭之容,二曰賓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喪紀之容,五曰軍旅之容,六曰車馬之容。」可見在周代教育中,小學本指學習六藝(小藝)和六儀(小節),後來小學含義逐漸縮小,僅指六藝之一的「書」了,及專指關於語言文字的學習。
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上記載:「正月:農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太學,學五經,不見冰釋,命幼童入小學學篇章。
」「小學」含文字之義始於此。可見古代「小學」是指語言文字方面的學習。[1]
「小學」在古代就是古漢語文字學
一,什麼是小學? 即語言文字學
古代小學先教授六書,所以把研究文字訓詁音韻方面的學問叫小學。 《漢語文字學史》增訂本
每個文字具有三個部分:1.字形;2.字義;3.字音。
在漢代,分別不很顯著。
宋末王應麟《玉海》已分成三種:體制.訓詁.音韻。
清代的《四庫全書》,把小學書分為:訓詁.字書.韻書三類。
小學附庸於經學,以經學為大學,故稱語言文字之學為小學。分音韻、文字、訓詁三。
下文可供參考: 「中國傳統語言學」是指中國古代研究語言文字的學問。這門學問古代稱為「小學」。
「小學」開始是指為貴族子弟設定的初級學校,《大戴札·保傅篇》雲:「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這類學校要教授學童識字,許慎《說文解字敘》雲: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段玉裁注云:「國子者,公卿大夫之子弟,師氏教之,保氏養之,而世子亦齒焉。
六書者,文字聲音義理之總匯也。」有關文字的學問因之漸被稱為「小學」。稱文字之學為小學始於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漢書·藝文志》謂漢法,「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史書令史。
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
古文中有哪些字代表「小」的意思?
4樓:酒館遇貓
在古文裡代表「小」的詞有:幼、微、么、渺、藐、稚、芥、毫、希。
1、幼: 會意。從么( yāo),從力。么,小。年幼力小。本義:幼小2、微:小,細小:細~。輕~。~小。
3、么: 小,排行最末的:~叔。~妹。
4、渺:微小:~小。
5、藐:小,幼:~孤。~小。
6、稚:幼小:幼~。~氣。
7、芥: 小草,喻輕微纖細的事物。
8、毫:細長而尖的毛:毫毛。數量極少,一點兒。
9、希:少:~少(shǎo )。~罕。
擴充套件資料:形容「小」的成語:
1、慎小事微:謹慎對待微小的事情。
2、寸利必得: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須得到,不能放棄。形容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
3、半絲半縷:縷:線。半根絲,半縷線。形容數量少,價值極其微小的東西。
4、不失毫釐:失:差。毫釐:很小的重量或長度的單位。不差一毫一厘公尺。
5、鳳毛麟角:鳳;麟:鳳凰、麒麟;是傳說中珍禽異獸。鳳凰身上的羽毛;麒麟頭上的犄角。比喻珍貴、稀少的人或事物。
6、錙銖較量:指對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計較。
7、尺土之封:尺:比喻數量小。極小的封地。
8、半臂之力:半臂:半隻臂膀。指很小的一點力量。多為謙辭。
9、塵埃落定:塵埃:細小的灰塵。塵埃全部落下。比喻事情已經結束。
10、搬斤播兩:專從細小的斤兩上動腦筋。
5樓:離落蒾薍
幼 微 么 渺 藐 稚 子 芥 毫 微 莫 希
隘:狹窄,狹小(子之宅近市,湫*jiao*隘囂塵,不可以居)
小學生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6樓:經驗第一人
曹沖稱象
田忌賽馬
晏子使楚》
當機立斷
包拯斷牛
刻舟求劍
鄭人買履
濫竽充數
畫蛇添足
文言文中的學校指什麼?
7樓:課文你來說
首先,學校的名稱起源於**。因此文言文基本沒有這個詞的。
西周稱學校為「辟雍」,是少數奴隸主貴族讀書的場所。古代的學校稱為庠、序、學、校、塾。在開始產生時並不都是專門的教育機構,而兼為習射、養老的場所。
西漢時學校分**和地方兩種,**設太學,是國家最高學府,相當於今天的大學。
8樓:匿名使用者
庠,學堂,私塾,學館。
古文中表示「學校」的詞是什麼?
9樓:仙女王吉吉
古代帝王學習之地叫明堂
周王朝為貴族子弟所設的大學叫闢雍
鄉學叫庠,即地方所辦學校
國家設立的學校叫國學
官府設立的學校叫官學
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地方叫蒙館
漢朝稱呼「國學」為「太學」
古文中表示「學校的詞是什麼
10樓:旁煙北風
歲:年。《捕蛇者說》:「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滿一年。《鄒忌諷齊王納諫》:「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積年:好幾年。《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曩:從前。《捕蛇者說》:「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
向:先前。《捕蛇者說》:「向吾不為斯役.」
久之:很久。《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良久:很久。《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異日:將來。《黃生借書說》:「日姑俟異日觀云爾。」
旦旦:天天。《捕蛇者說》:「豈若吾鄉鄰旦旦有是哉?」
旦日:第二天。《陳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日:一天天。《捕蛇者說》:「而鄉鄰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促織》:「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指南錄)後序》:「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
旦:早晨。《術蘭詩》:「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
質明:天剛亮。《(指南錄)後序》:「質明避哨竹林中。」
亭午:正午。《古風》:「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宵:晚上。《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
暝:天黑了。《夢遊天姥吟留別》:「迷花倚石忽已暝。」
即日:當天。《鴻門宴》:「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中夜:半夜。《祖逖傳》:「中夜聞雞鳴。」
失時:過時。《論積貯疏》:「失時不雨,民且狼藉。」
無何:沒有多久。《促織》:「無何,宰以卓異聞。」
』爾來:從那時以來。《蜀道難》:「爾來四萬八幹歲。」
嘗:曾經』。《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
素:一向,平素。《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既:已經。《曹劌論戰》:「既克,公問其故。」
既望:陰曆十六。《觀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適:剛才。《孔雀東南飛》:「適得府君書。」
幾:將近。《論積貯疏》:「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
初:剛開始。《赤壁之戰》:「初一交戰。」
未幾:沒多久。《**》:「未幾,夫駒聲起。」
尋:不久。《桃花源記》:「未果,尋病終。」
已而:不久。《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遽:立刻、馬上。《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一眨眼。《活板》:「瞬息可就。」
頃刻:一會兒。《狼》:「頃刻兩斃。」
少頃:一會兒。《**》:『『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食頃:一頓飯工夫。《促織》:「食頃,簾動..片紙拋落。」
卒:同猝」,突然。《赤壁之戰》:「五萬兵難卒合。」
倏爾:忽然。《灌園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爾又變了?」
秋:時候。《出師表》:「此誠危急哿亡之秋也。」
朔:陰曆每月初一。《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
望:陰曆每月十五日。《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晦:陰曆每月最後一天。《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
今者:現在。《齊桓晉文之事》:「今者,有人語此,力足以舉千鈞。」
夜闌:夜深。《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
薄暮:傍晚。《岳陽樓記》:「薄暮冥冥。」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帝王學習之地叫明堂
周王朝為貴族子弟所設的大學叫闢雍
鄉學叫庠,即地方所辦學校
國家設立的學校叫國學
官府設立的學校叫官學
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地方叫蒙館
漢朝稱呼「國學」為「太學」
「學校」用古文怎麼說?
12樓:桫欏淺笑
古代學校叫法有:庠、序、學、校、塾。
西周時期,學校被稱為辟雍。
西漢時期,太學為最高學府,地方設學宮。
清末,學校叫學堂。
辛亥革命以後,學堂統一改為學校,並延續至今。
13樓:匿名使用者
各個時期都是不一樣的,例如學習的地方一般叫
癢,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而周朝的時候私人學校剛開始設立,而設立的人一般是諸侯豪門為了培養人才,於是叫「學宮」,比較有名的是齊國的「稷下」。春秋戰國及以後其他王朝也有類似的「學社」「文社」「詩社」等,宋以後的「書院」盛行,成為相對於「太學院」的學生學習的地方。
當然,古代士人也大多會寓居在寺院道觀中(感覺古人非常注重**的研究),所以學生們住的地方也有些類似的味道。至於吃飯的地方,根據明代的文獻,說那時候的老師是不管飯的--去求學是求人家的,要自己找旅店住(送東陽馬生序)。而一般來說,古人會將他們的與學習有關建築物起很文雅的名字,什麼這個堂那個館或者什麼什麼閣的(文淵閣)。
至於老師開會,這個就更加複雜了:戰國時候是百家爭鳴,而且那時候叫「子」的往往有勢力,可不想我們想的那樣一群溫文爾雅的學者。而很多是暴力崇拜,像墨家和魯班,縱橫家,兵家。
而墨家本身又有為爭奪「拒子令」內鬥的記載。儒道法家雖然不崇尚「武鬥」,但學術間也是「劍拔弩張」的相互詆毀,而儒家本身後來又八分,反正是打到亂七八糟的。所以那時候一般開會就是爭鬥大會,辯經論法的,在道觀舉辦的比較多(佛教在漢後期才在中國興起)。
為字古文中讀音古文中為的讀音是什麼?
為字在古文中有兩個讀音,分別是w i和w i。當讀作w i時 1 做 幹。清 彭端淑 為學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翻譯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做,那麼困難的事情也容易了。2 發明 製造 製作。宋 沈括 活板 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翻譯 慶曆年間,平民畢昇又發明了活...
也 在古文中的意思,在古文中“也”有哪些意思
天涯蝶舞之星劫 也y 副 象形。邨的本字。本義 羹魁柄 亦表示同樣 also too aswell either 如 我高興,你也高興 也可以 也是 疊用,強調兩事並列或對等 aswellas 如 她會打籃球,也會打網球 表示轉折或讓步 even 如 即使失敗十次,他也不灰心表示委婉。如 我也只好如...
古文中「之」有幾種意思,「而」在古文中有幾種意思?
既 在古文當中,既可充當實詞,又可充當虛詞,在不同的語義環境中,詞義不同。一 既 充當實詞 既 充當實詞時,多為動詞,其多種詞義為 1 本義 吃罷,吃過。例如 說文 既,小食也。羅振玉曰 即,象人就食 既象人食既。許訓既為小食,義與形不協矣。2 食盡。指日全食或月全食。例如 春秋 桓公三年 秋,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