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眼睛
看破紅塵又如何 談人生,人生路上跋涉短短二十幾年,自不會有什麼真知灼見。更何況先哲們早已用精闢的話語點透了人生的含義:今生的快樂,後世的英名。
人生也不過是浩淼宇宙中乙個稍縱即逝的過程。你我僅僅是天際的那一抹浮雲,淡淡而來,款款而去。浮雲一生,不在於獲得什麼,而在於經歷什麼。
二十來歲,前路何其長,拼死拼活總也走不進那遙遠的神秘和不可知,這麼長的歲月要如何去消磨?而立不惑知天命之年過後,餘路何其短,死神驕傲而又冷漠地搖著黑旗樂不可支地站在路的盡頭,清晰可辨,生命中的每一分鐘都是那麼彌足珍貴! 西方諺語說:
「五十歲前,拿生命換一切;五十歲後,拿一切換生命。」似乎是正負相抵,結果為零,實則不然。猶太哲人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狐狸想鑽過牆洞去吃園裡的葡萄,可是身子太胖,只好在洞外齋戒七日,等身子瘦了下去,狐狸也如願以償,品嚐到了香甜的葡萄。吃飽了的狐狸又想逃出來,可是身子又胖了,只得再齋戒七日,最後才得以鑽出牆洞。到頭來還是乙隻瘦狐狸!
只是在這個時候,可憐的狐狸卻又不得不忍受思念葡萄滋味的煎熬。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鑽來鑽去,歸根到底卻只有兩個字:
遺憾。 世上的事情總不見得有那麼兩全其美,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一片起伏的灌木叢生的原野,灌木上結滿了大小不一色彩誘人的漿果。
有一天,四個年輕人從這裡經過,被這繁星般的漿果吸引住了。於是,他們決定,從小路的起點走到終點,每人摘一枚漿果,看誰摘得最大,每人只有一次採摘的機會,而且只能一直朝前走,不能走回頭路。最後的情況是:
乙個年輕人從眾多漿果中精心挑選了一顆最大的;乙個年輕人挑了自己最喜歡的一顆漿果,因為喜歡,故自認為是最大;乙個年輕人一路尋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沒採到最大的;乙個年輕人一路走去,面對鮮紅的漿果,看得眼花繚亂,認為哪個都好,於是隨便擒了一枚,結果和別人一比較,後悔不迭。 第乙個年輕人死死咬定自己心目中那枚最大的漿果,如水手辛巴一樣「從不放棄」,這是他的優點,但也正是他的遺憾。短短的一生中,他苦苦追求,直至心力交瘁,也的確到達了自己心儀已久的彼岸——得到了那枚世人公認為最大的漿果。
可是,他也早已被那既定的目標扼殺了自我。在那條風光無限好的叢林路上,他可能遇到好多他所鍾愛的漿果,有他所鍾愛的顏色、鍾愛的形狀。一次次的忍痛割愛後,他做出了英明的抉擇,於是,他名揚千古。
在他生命終結的時候,回想苦苦拼搏的一生,也許會忍不住自問:我快樂麼?然後不由得淚流滿面。
這一生的選擇對他來說更有意義,但也不再有什麼意義。 第二個年輕人放棄了最大,選擇了最愛。情人眼裡出潘安一般,最愛的在他心目中當然也是最大的。
他陶醉於自我的滿足。滿足自己選擇的人生,於是日子過得舒心愜意;滿足彼此間的微笑,於是他的生活洋溢著美麗的色彩;哪怕只是乙個晴朗的天氣也足以讓他滿足,於是他更懂得享受人生。同時他有很難名垂青史。
如果說第乙個年輕人是理性上的佼佼者,那第二個年輕人無疑在情性上有了他自己最大的收穫。 我是個容易滿足的人,滿足於現在。不是在最好的學校念書,可老師們都在忙忙碌碌孜孜不倦地工作;不出生在最富貴的家庭,可父母給我的愛無人能比無人能替;芸芸眾生中,我也不是最出色乙個,可是我投入地生活,我有我的快樂!
我滿足於不受打擾地看我喜歡看的書,吃我喜歡吃的零食;我滿足於乙份平靜的生活,照顧別人和被人照顧……這些,在有些人眼裡是多麼沒出息的事情,可是我喜歡那樣。 滿足,很多人在清醒的時候,都知道是怎樣的乙個度。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
於是第三個年輕人來了。 他一生忙忙碌碌,馬不停蹄地追求著自己的目標,卻永遠感覺不到自己有什麼獲得。他的失敗實際上道出了人類的天性——貪婪。
然,真正可貴的是人類貪婪著同時也在時刻痛斥著貪婪。也許**當前容不得思考,也許環境使然不能停下追逐的腳步,總之,到了最後,第三個年輕人在這個社會上不得不一步步地淪為他不願存在的存在。其實,第四個年輕人才是真正失敗的乙個,他注定要成為襯托紅花的綠葉,不管他自己是否願意,他都將用自己平庸的選擇襯出成功者的璀璨奪目。
四個年輕人走過漿果林,前兩位年輕人得果如願,後兩位卻有諸多的苦澀。四個年輕人四種結果。其實,走過漿果林,猶如走過人生路。
人生路茫茫。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方向。在人生的旅途中,誰能說清這四種結果孰優孰劣呢?
也許我們自己的人生經歷恰好與其中的乙個年輕人相似。也許還有第五個年輕人,他只是隨意地摘取一顆——他自己忽然想要的那一顆漿果,不管大小形狀,不在意色澤香氣,也不想自己是否喜歡——只是隨手摘下。第六個年輕人也許寧願雙手插在兜裡,閑庭信步,看風扶綠葉,觀日灼紅果。
當他走出去的時候,卻擁有了更大更紅的漿果——乙份恬靜喜悅的心情……誰能說他走過漿果林就沒有留下任何的遺憾? 人類總是在讚美第一類人:他們是流芳千古的英雄。
他們的成功帶著強烈的自我犧牲意味,所以值得讚美,可誰能保證這其中就沒有成名的自私作崇?更可憐的是他們成就了別人的讚頌,也斷送了自己的個性。其實,人們心中默默地認同並欣賞的還是第二類人的成功:
他們隨性隨願,想我所想,愛我所愛。他們寧可做大俠,抱得如花美眷歸隱山林,也不願在無盡宦海中沉浮掙扎。只是他們永遠不會像第一類人那樣被寫入正史當作人類的榜樣,甚至可能終生逃不過被砍被殺的命運。
也許正因為我自己是如此普通平凡不起眼的乙個,所以我仰望第一類人,渴望成為第二類人,期望著自己能像第三類那樣努力,也巴望著偶爾也來點第五類第六類地n類人的雅緻,最後大概也逃不過淪為第四類人的命運。 人生也不過如此。××××××××××××××××××××××××××看破紅塵基本資訊 【發音】kàn pò hóng chén 【近義詞】四大皆空、與世無爭、超然物外 【反義詞】天倫之樂 塵緣未了 【語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指出家為僧 詳細釋義 紅塵是由兩個字組成:紅與塵。紅色是傳統中國的最愛,新年佳節或是一般喜慶都少不了以紅色掛彩。
紅色代表世間的種種**,象徵著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慾望;經過源遠文化意識薰陶,紅色已涵蓋了世間的特色,紅色即是世間。 舊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樂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極的生活態度。現也指受挫折後消極迴避、無所作為的生活態度。
示例 新時代的年輕人不應有~的消極厭世態度。 唐·劉禹錫《元和十一年戲贈看花諸君》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 《紅樓夢》第一回:「原來是無才補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引登彼岸的一塊頑石。」 《鏡花緣》第四十回:
「到了次日,並不約我,卻一人獨往,豈非看破紅塵,頓開名韁利索麼?」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題序:「看破紅塵的老漢,要求全家人都不必難受。
」 看破紅塵經典語句 1.佛法千言萬語,總歸一句是:看破、放下。 2.佛法的修學是:
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 3.真理真相搞清楚,叫看破;做事圓圓滿滿,心裡乾乾淨淨,叫放下。 4.看破是智慧型,放下是功夫。
5.看得破、放得下,才能入佛法之門;只要能看破放下,就能很快地契入佛法。 6.能「看得破、放得下」,你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自在快樂;你沒有「看破放下」,怎麼能享受到那種自在快樂? 7.看破、放下、布施這六個字,是學佛的根基;只要勤修布施,身心一切都捨掉,就能做到看破、放下。
8.看破是心不顛倒;放下是心不貪戀。 9.「與人無爭,於世無求」,就是看破、放下;一天到晚批評別人,不知道檢點自己,這就是「看不破、放不下」。 10.平常對生死這關一定要看淡,對於世緣要看淡,決定不能留戀;能見所見,都不是真實,只要放下,即能脫離生死。
11.對於世間事得過且過,不要認真,心地就清涼自在;凡事看淡,愈淡薄愈自在。 12.覺悟人生是無常、無我、苦、空,你就會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13.學佛,要從「放下」開始;先放下見思煩惱,再放下塵沙煩惱,最後放下根本無明。
14.見思煩惱是執著;塵沙煩惱是分別;根本無明是妄想。 15.沒有放下分別是苦,沒有放下執著是難;放下就覺悟、放下就證果、放下就得大自在。 16.在日常生活裡面,分別、執著要淡薄,看得淡薄就是看破。
17.真看破了,立刻就放下,為什麼?事實真相他徹底明了了,決定不會有分別執著妄想;如果還有分別執著妄想,換句話說,他還是沒看破。 18.放下一切,菩提心就現前;放下一切,才能見到事實真相。
19.把世緣、世法、佛法統統放下,才是真信。 20.大乘以「自度度他」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為本;佛法講「自度度他」,放下是「自度度他」。 21.放下慳貪是布施。
22.放下惡業是持戒。 23.放下懈怠是精進。 24.放下嗔恚是忍辱。
25.放下散亂是禪定。 26.放下愚痴是般若。 27.修行人要「善用其心」,用什麼心?
用菩提心。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要用這個心。 28.放下虛偽是真誠。
29.放下汙染是清淨。 30.放下傲慢是平等。 31.放下愚痴是正覺。
32.放下自私是慈悲。 33.佛菩薩教導我們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嗔痴慢、五欲六塵的享受,而不是什麼事都放下。 34.放下不是不幹,乾而心不染,是自在三昧。
35.名利害人,五欲六塵害人,必須要徹底放下。真正的快樂,是放下慾望;樣樣放得下,心開意解,就能消災免難。 36.事情做得比別人還要積極、還要好,而心地清淨、絲毫不染著,這就是放下,這就是菩薩行。
37.淨宗古大德常講「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正念就是阿彌陀佛。修淨土的人,要常常想到「死」字,以提醒自己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38.這個世間一切事物要看破,不要認真;「太認真」是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障礙。
39.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假的,所以一定要放下,一定要捨棄;如果你真正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給諸位說,放下是太容易了! 40.真正難是看破難,放下很容易!看不破,實在講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就是因為看不破。
41.能夠在一切法裡頭看破放下了,像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真法界就在現前。一切都看破放下,你馬上就成佛作祖。 42.多念念《金剛經》的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就會覺悟。
43.覺悟整個人生是夢,夢裡還爭什麼?夢裡還有什麼得失?夢裡還有什麼放不下?
夢裡還有什麼看不破? 44.佛經裡常常教我們作「如夢如幻」想。人生如夢,真的是這樣子!
45.在夢境裡面,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華嚴》四無礙法界,不思議解脫的境界,覺了就是這樣子。 46.覺悟人生如過客,世間如旅舍,是真正的福報,真正的清涼自在! 47.要看破,要放下,永遠做個無事的人!
心裡沒有事,身也沒有事,你說多快樂! 48.好事不如無事,無事才快樂,我是把我一生怎樣幸福快樂的秘訣,都傳授給你們!你們如果要能夠照辦,一定快樂,一定幸福!
看破:明了世間無常,一切法了不可得。放下:
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 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嗔痴慢。放下不是把工作放下,不是把責任 放下,是把心裡的妄念放下,煩惱、憂慮、牽掛放下。 編輯本段典故
漢·班固《西都賦》:「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 編輯本段辨析
「紅塵」,原指繁華熱鬧的所在。 佛教所說的「塵」,系譯自梵語pajas,意為汙染,謂能汙染人的真性。「塵」又與「境」同義,指外部一切感知認識的事物。
佛教認為,塵境是一心所變現的,並非真正的客觀實在,屬於虛妄的「似外境現」。後因以紅塵指虛幻的塵世間。 俗語看破紅塵,謂看透塵世的虛妄汙濁,不足留戀。
常用以形容達觀、灑脫。
我們與周圍的人和事建立聯結,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意義和價值
我們與周圍的人和事建立聯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們的友誼,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便利,在很多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會幫助你的!價值觀是什麼?世界觀需要觀世界,人生觀需要觀人生,價值觀 什麼是價值觀?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 理解 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 辯定是非...
看淡任何人和事,經歷多了,對人和事都看淡了,所以一切也無所謂了,可有可無。
心態問題 只能靠自己調整,對什麼都漠不關心,就算剛開始不習慣也要強著,習慣了之後你就變得冷了,到時候你想關心也關心不起來了。但是還是勸你不要這樣子的好,什麼事都可以過去,沒必要為了某些事把自己都改 經歷多了,對人和事都看淡了,所以一切也無所謂了,可有可無。閱歷 增加,意味著年齡的增長 時間是把殺豬刀...
人怎麼以平常心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人和事
首先你要保持平常心,當你看到你無法避免的事情時,可以選擇利用其它事情來挑開話題,如果是身邊的朋友,不如無線的放大他的優點,你就不覺得他討厭,如果你老是盯著他的缺點並放大,你只會越看越煩,徒增煩惱而已!僅供參考 就是接受不完美,能夠心胸寬大點,放下這些 事情看開點,一切都好了。這個自己調整 難得糊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