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和秋天都有哪些動物,秋天的動物都有些什麼?

2021-04-12 00:29:33 字數 5039 閱讀 3702

1樓:匿名使用者

春天copy,燕子從南方到北方去了.

杜鵑,蜜蜂,青蛙,蛇,燕子,蝴蝶,螞蟻,松鼠,熊,刺蝟,烏龜、蝸牛,蝙蝠 栗鼠、歐洲睡鼠、金倉鼠等等.

秋天,大雁從北方到南方去了.

深秋能看到的:

1.大雁、燕子、鷺、鸛、鶴等候鳥南飛,到溫暖的地方過冬;

2.由於莊稼收穫完畢、氣溫降低,野外植物生長緩慢、昆蟲消失,一些野兔、田鼠、喜鵲、麻雀等會到接近人類的地方覓食,狐狸、貓頭鷹為了獵食它們也會隨之出現;

3.蟬、蝗蟲、蟋蟀、蜻蜓、螳螂等季節性昆蟲,在夏末、初秋忙於交配和產卵,深秋即完成使命陸續死去.

深秋看不到或很難看到的:

熊、刺蝟、蛇、蝙蝠、泥鰍、鯰魚、青蛙、烏龜、螃蟹、壁虎、蝸牛、蚯蚓、蜈蚣、甲蟲、蜜蜂、螞蟻等進入冬眠期或越冬期,來年驚蟄才會出來.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秋天是個很美好的季節,也是豐收的季節.仔細觀察,會發現各種小動物都會有自己的計畫和打算,忙前忙後準備過冬,很有意思.

2樓:吾要越天殺神

沒有滅絕的動物都有,

秋天的動物都有些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秋天是個過渡,到冬天的時候 要麼會冬眠(如蛇),有些動物會拼命儲藏食物,如松鼠,一般動物在冬天的時候會換毛,換上更濃密更細的毛 比如狗就會這樣,有些動物會遷徙,比如很多候鳥... 海洋動物..希望對你有用,麻煩給與好評,謝謝

4樓:匿名使用者

冬眠,是變溫動物避開食物匱乏的寒冷冬天的乙個「法寶」。 你看,冬天一到,刺蝟就縮排泥洞裡,蜷著身子,不食不動,它幾乎不怎麼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鐘只跳10~20次。如果把它浸到水裡,半小時也死不了,可是當乙隻醒著的刺蝟浸在水裡2~3分鐘後,就會被淹死,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冬眠時,動物的神經已經進入麻痺狀態。有人曾用蜜蜂進行試驗,當氣溫在7~9℃時,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動,但輕輕觸動它時,它的翅和足還能微微抖動;當氣溫下降到4~6℃時,再觸動它卻沒有絲毫反應,顯然它已進入了深沉的麻痺狀態;當氣溫下降到0.5℃時,它則進入更深沉的睡眠狀態。由此可見,冬眠時神經的麻痺深度是與溫度有密切關係。

  另外,冬眠時,動物體溫顯著下降。據研究,黃鼠在130個晝夜的冬眠時間中,共放出70卡熱量,但冬眠過後的13.7個晝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熱量。一般來說,動物在冬眠過程中,每晝夜只能放出0.5卡熱量,但在它甦醒後,興奮的時候,每晝夜則能放出42卡熱量。

由此可見,冬眠動物體溫下降時,機體內的新陳代謝作用變得非常緩慢,所以僅僅能維持它的生命。   動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體溫,更重要的是供給冬眠時體內的消耗。一般動物在冬眠前的體重,都比平時增加1~2倍,冬眠之後,體重就逐漸減輕。

如冬眠163天的土撥鼠體重減輕35%;冬眠162天的蝙蝠體重可以減少33.5%。   動物在冬眠時,血細胞還會大大減少。平時,1立方公釐土撥鼠血液中,會有12180個白細胞,但冬眠時平均只有5950個,然而,讓人奇怪的是,儘管體內「衛士」——白細胞大大減少,但冬眠動物卻從來沒有發現生病的。

  那麼,為什麼每年到一定的時候,動物就會進入冬眠呢?   為此,科學家進行過長期的探索。   夏天,科學家從人工條件下進行冬眠的黃鼠身上抽出血液,注射到活蹦亂跳的黃鼠靜脈裡,結果,它像被麻醉一樣,很快進入昏睡的冬眠狀態。

  看來,在冬眠動物的血液中,可能含有一種能誘發冬眠的物質。實驗還表明,冬眠時間越長的動物,其血液誘發冬眠的作用越強烈。   那麼,這種誘發冬眠物質是什麼呢?

  據研究,這是一種存在於血清中的顆粒狀物質,有時這種物質也會粘附到紅細胞,因而使紅細胞也有了誘發冬眠的作用。   奇怪的是,在正常情況下,動物對外來物質總是排斥的,但冬眠中的動物例外。科學家抽出冬眠旱獺的血清,注射到黃鼠的血液中,黃鼠不但不產生排斥反應,反而呼呼入睡,進入冬眠了。

  科學家的不斷探索又帶來了新的資訊,在動物的血液中,還存在著另一種與冬眠物質相對抗的物質。這種物質在血液中達到一定量時,就使冬眠的動物甦醒過來。   這樣看來,動物何時開始冬眠,不僅取決於誘發物質,而且也取決於誘發物質和抗誘發物質比例的變化。

科學家判斷冬眠的動物可能一年到頭都在「製造」誘發物質。抗誘發物質可能是在進入冬眠後開始產生的,並且其產量是沿直線上公升,直到春暖花開才逐漸減少。當抗誘發物質在血液中的濃度足以控制誘發物質的時候,動物才能從冬眠中甦醒過來。

  至今,人們仍然未完全揭開動物冬眠的奧秘,探索還在進行,科學家認識到,研究動物冬眠不僅妙趣橫生,而且在航天與醫學上有重大實用價值。   熱帶動物也「冬眠」   提到冬眠,人們立刻會聯想起北極熊。在人們印象中,似乎只有生活在寒冷冬季的動物才冬眠。

不過,德國科學家在6月24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熱帶非洲也發現了一種「冬眠」動物。   德國馬爾堡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說,一種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狐猴會在炎熱的環境中「冬眠」7個月之久,遠遠超過了一些在北半球生活的動物冬眠的時間。這也是科學家迄今發現的第一種「冬眠」的熱帶動物。

  報告稱,這種動物冬眠時會尋找乙個僻靜的樹洞,即便周圍溫度達到30攝氏度左右,它也不會甦醒。地面測驗表明,「冬眠」期間,這種動物的體溫不靠自身的新陳代謝控制,而是「被動地」隨著周圍環境變化。   這種狐猴長著粗粗的尾巴,學名「粗尾侏儒狐猴」,是身材十分矮小的靈長類動物,平時晝伏夜出。

它們「冬眠」時會定期甦醒,而何時甦醒取決於體溫。科學家由此推斷,這種狐猴「冬眠」的目的可能是避免體溫過高。   動物是怎樣冬眠的?

  動物的冬眠,早就引起了人類的關注。   人們研究動物冬眠,主要是針對熱血動物。因為它們能精確地和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體溫。

動物冬眠只是動物休眠的一種形式,此外還有夏眠、日眠和夜眠等。動物冬眠一般從當年10月或11月開始,直到次年3、4月份,其間每3天或3星期中斷一次,以便能進食,排洩大小便,這叫休眠週期。   冬眠時,動物體內會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

心臟:跳動緩慢,心臟的功能大大降低。這樣就有效地防止了血液迴圈紊亂;肺:

呼吸減慢,一次呼吸最長達10分鐘;腎:產生的尿量很少;性生活:在冬眠前就完全停止,在冬眠沉睡時期又慢慢恢復。

只有蝙蝠例外;腦:冬眠中骨髓仍在工作著,中腦代替間腦成為熱調節器的變化中心。   動物的冬眠受自然條件影響最大。

外界刺激越多,內部本能的適應能力越強。首先,外界溫度對動物冬眠有重要影響。當周圍環境溫度在5℃一10℃時,最宜引起冬眠。

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對於鳥類,一般只要限制食物或者是讓它飢餓,它就會立即進入昏睡狀態。再次,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條件。

如果光線時間減少或昏暗時,動物便很快開始冬眠。   從根本上說,動物要度過冬眠,取決其兩種適應的能力。其一是適應物質變化的全部過程,能在溫度極低下度過來,並能迅速地復甦。

其二是必須有很高的製造熱量能力。一種是抖動肌肉生熱;另一種是通過化學熱調節器發揮作用。   冬眠動物有一種特有的組織-褐色脂肪組織。

它從頸部延至脊髓,具有產生熱量、保護動物安全過冬的能力。這一組織在冬天會慢慢地被消耗掉,到第二年夏天和秋天時又重新製造出來。   至於冬眠動物自動調節生物節律和機體復甦的機制是怎樣的,人們至今仍在探索。

  動物冬眠為什麼不用吃東西   世界上有許多動物到了冬天都要冬眠。如青蛙、烏龜、蛇等。那麼動物為什麼要生活冬眠呢?

這是許多小朋友都感到疑惑不解的問題,下面我向大家揭開其中秘密。   動物冬眠是因為到冬天天氣很冷,很難找到食物。為了減少體力消耗,動物就進行冬眠。

  動物在冬眠時,整個冬天不吃東西也不會餓。因為在冬眠之前,許多動物老早就積極開始了冬眠的準備工作。這些動物冬眠前的準備工作很特殊,那就是從秋季開始,就在自己的身體內逐漸積累營養,特別是脂肪。

等到冬眠期來臨,體內積累的營養物質就相當多了。於是就顯得肥胖起來。再說動物在冬眠期間,藏在窩裡不吃不動或很少活動,呼吸次數減少,血液迴圈減慢;新陳代謝非常微弱,所以消耗的營養物質足夠它們整個冬眠過程中身體消耗的需要。

開春之後,它們明顯瘦了很多,又四出覓食。   有些人可能會好奇地問:「那人為什麼不冬眠呢?

」我要告訴大家,動物冬眠是減少體力消耗,但是人類不可能一天吃十天東西,那又怎樣能完整地度過不吃不喝的冬天呢?

5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的動物都有的,狗啊貓啊

最能象徵春夏秋冬四季的動物分別是什麼?夏天應該是蟬吧,其他三季呢?- 5

6樓:純白之黑丶

關於春天,最具代表的

就是燕子。

就像兒歌中所唱: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到這裡。

關於秋天,最具代表的就是大雁。古詩中經常把大雁與秋相聯絡,如: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關於冬天,最具代表的就是北極熊。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四季特徵都各有不同,動植物也完全不同,世界範圍更為多樣化,所以以單一的物種來描述乙個季節其實是不夠科學嚴謹的。

拓展資料:

四季(天文現象)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現為一種天文現象,不僅是溫度的週期性變化,而且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週期性變化。當然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改變,決定了溫度的變化。四季的遞變全球不是統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變冷,南半球由冷變熱。

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在不同季節有週期性變化規律。

7樓:有夢既敢為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四季特徵都各有不同。

動植物也完全不同,世界範圍更為多樣化,所以以單一的物種來描述乙個季節是不科學的。

動物受環境、溫度變化影響很大,所以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動物,最好跟著環境、溫度來入手。

春季:蠶、蜜蜂、以燕子為代表的的候鳥

夏季:蟈蟈、蟬、蝌蚪

秋季:蟋蟀、以大雁為代表的候鳥

冬季:麻雀、以蛇為代表的冬眠動物

拓展資料:一年四季氣候變化的正常規律為春溫、夏熱、秋燥、冬寒。自然界一切生物在四季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必然產生相應的變化,這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

人體的生理功能也是與大自然相適應的,一年四季機體的新陳代謝若違反這一規律,四時之氣便會傷及五臟,即所謂"春傷於風、夏傷於暑、秋傷於溼、冬傷於寒"。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講道:"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痾疾不起,是謂得道。"這就更進一步說明了人體健康與四季氣候的變化是緊密相連的。

春天和秋天的區別春天和秋天有什麼區別

這是個方向性問題,乙個是由冷漸暖,乙個由熱到暖,相同的只是溫度相近,結果表現出來的景色就不一樣了。關鍵是過程不一樣。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而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春天不播種,秋天收穫什麼?這是個方向性問題,乙個是由冷漸暖,乙個由熱到暖,相同的只是溫度相近,結果表現出來的景色就不一樣了。關鍵是過程不一樣。春天...

描寫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詞語有哪些

描寫春天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春暖花開 春意盎然 春意正濃 風和日麗 春花爛漫 萬物復甦 鳥語花香 百鳥鳴春 百花齊放 鶯歌燕舞 描寫夏天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驕陽似火 揮汗如雨 大汗淋漓 鳥語蟬鳴 萬木蔥蘢 枝繁葉茂 蓮葉滿池 描寫秋天 秋高氣爽 天高雲淡 秋風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

秋天都有哪些花盛開,秋天都有哪些花盛開

1 百合 百合盛開秋天,性喜涼爽,較耐寒。高溫地區生長不良。喜乾燥,怕水澇土壤濕度過高則引起鱗莖腐爛死亡。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 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鱗莖色澤潔白 肉質較厚。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根系粗壯發達,耐肥。2 月季 屬於薔薇科中的一種,常備稱之為花中皇后。自然花期8月到次年4月,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