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到20世紀末中國的服裝變化

2021-04-12 03:13:41 字數 2635 閱讀 8617

1樓:資深錦衣衛

1、2023年鴉片戰爭以後近代服飾:

中國進入了近代。帝國主義的侵略,逐步使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同時,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影響也日趨擴大,衣冠服飾隨之而發生變化。婦女髮飾,隨著社會風氣的轉變而不斷變化。

男子的服裝主要有長袍、馬褂、等等。其中長袍、馬褂,為《服制》中規定的服飾,一般用於交際。婦女服飾中最大的特點,是普遍穿著旗袍。

旗袍本是滿族婦女喜愛的服裝,旗袍源於滿族婦女服飾中的旗裝。滿族旗袍主要特點為寬大、平直,衣長及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繡滿花紋,領、衣、襟、裾都滾有寬闊的花邊。穿旗裝時,梳旗髻、穿旗鞋。

2、(19世紀20年代)**初年的服飾:

**初年**在這一時期上衣下裙最為流行,上衣有衫、襖、背心、,樣式有對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變化,領、袖、襟、擺多鑲滾花邊或刺繡紋樣,衣襬有方有圓、寬瘦長短的變化也較多。

二十年代,旗袍開始普及。其樣式與清末旗裝沒有多少差別。但不久,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闊。

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歐美服裝的影響,旗袍的樣式也有了明顯的改變,如有的縮短長度、有的收緊腰身等等。

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經盛行。當時的樣式變化主要集中在領、袖及長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領,領子越高越時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蟬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

漸而又流行低領,領子越低越「摩登」,當低到實在無法再低的時候,乾脆就穿起沒有領子的旗袍。

袖子的變化也是如此,時兒流行長的,長過手腕 ;時兒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男子服飾主要有馬褂和長衫。用作禮服的馬褂、長衫,其款式、質料、顏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馬褂,一般都用黑色絲麻棉毛製品為之,對襟窄袖,下長至腹,前襟釘鈕扣五粒。

長衫則用藍色,其形制為大襟右衽,長至踝上二寸,袖長與馬褂並齊。在下擺左右兩側開衩。用作便服的馬褂、長衫,顏色可以不拘。

3、(19世紀30年代)近代**中期的男子服飾:

**中期,在流行學生裝的同時,不少知識分子及青年學生還喜歡穿「學生裝」,這種服裝的樣式是方形立領。穿著這種服裝,能給人一種精神、莊重之感。

孫中山先生當時就非常喜歡,所以有「中山裝」之稱。不過當時的中山裝與現在所稱的中山裝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另外還有一種男子服裝「西裝」。

4、二十年代的中晚期二十年代婦女服飾 :

總的看來,這個時期的服裝,以採用西式者為多,傳統特色的保留則較少。經過乙個時期,較普遍地採用了一種既適合於我國婦女穿著,又吸收西式優點的服式,即「旗袍」。除旗袍之外還有襖裙服裝樣式,特點為立領、寬袖口、露肘的短襖及長裙。

5、二十年代中晚期:

勞動人民的主要服飾為中式衫襖和中式抿襠褲。這是由勞動人民的經濟條件和生活方式所決定的。

2樓:孰謂堂

清末漢族婦女穿披風、襖裙。披風是清代婦女的外套,作用與男褂相似,其製為對襟、大袖、下長及膝。披風之上,裝有低領,點綴著各式珠寶。

披風的裡面,還有大襟、大襖小襖,小襖是婦女的貼身內衣,顏色大多用紅、桃紅、水紅之類。婦女的下裳,多為裙子,顏色以紅為貴。裙子的樣式,初期尚儲存著明代習俗,有鳳尾裙及月華裙等。

清代氅衣為清代宮廷婦女服飾,氅衣與襯衣款式大同小異。襯衣為圓領、右衽、捻襟、直身、平袖、無開氣的長衣。氅衣則左右開衩開至腋下,開衩的頂端必飾有雲頭,且氅衣的紋樣也更加華麗,邊飾的鑲滾更為講究。

在咸豐時,京城貴族婦女衣飾鑲滾花邊的道數越來越多。

**時,**在上衣下裙最為流行,上衣有衫、襖、背心、,樣式有對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變化,領、袖、襟、擺多鑲滾花邊或刺繡紋樣,衣襬有方有圓、寬瘦長短的變化也較多。而旗袍本為滿清旗人之袍,現已成中國代表服飾,從清末到30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擺部分,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袖子從寬到窄,從長到短;下擺從長到短,再由短到長,完全隨著時代變遷。

30年代上海時裝連衣裙是部分留學生及文藝界人士回國帶進了中國的。

解放後有中山裝及解放鞋,文革時常穿的服飾。改革開放後流行西服。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服裝史是很長久的。這種款式的服裝能代表中國的文化。

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的一百多年中國都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4樓:匿名使用者

完全淪為半封建的半殖民地

5樓:110蛤

有農業國家變為工業國家,由大刀長矛變為火器,當摩托化,半機械化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有那些大事?歷史意義分別是什麼?

6樓:紫破帝天琊

在中國史上19世紀

末發生了百日維新,中日甲午戰爭,20世紀初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統治,五四運版動暴發,中權國共產黨成立,大革命興起。世界史上19世紀末資本主義國家都完成工業革命,20世紀初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7樓:我愛中華愛他

在中bai國史上19世紀末發生du了百日維新,中日zhi甲午戰爭,八國聯軍dao侵華戰爭,辛亥專革命結束了封建統

屬治,洪憲復辟,五四運動暴發,中國共產黨成立,大革命興起。世界史上19世紀末資本主義國家都完成工業革命,德國日本迅速崛起,20世紀初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格局發生變化。

8樓:張宣子

共產黨建立,北伐戰爭,國共第一次合作 ,五四運動

9樓:匿名使用者

把郵箱發給我吧,方便些。

關於19世紀末,關於19世紀末 20世紀初列強侵華史實和中國軍民抗爭史實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世界近代史是資本主義制度產生 確立和發展的歷史,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強侵華史,又是一部中國人民抗爭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強的侵略史,也是中國人民的抗爭史。1840年以來至20世紀初,西方列強通過不斷 阿兮天才 1 鴉片戰爭及 南京條約 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

領導科學為什麼19世紀末到20世紀40年代是品質研究時期

從19世紀末期開始到20世紀40年代是世界性的 氣候增暖 時期 從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我國的氣溫呈 繼續上公升 趨勢 20世紀生物學的分水嶺是以下哪一事件 分子生物學標誌是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生物學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形成了系統而完整的科學體系,進入了模擬和試驗技術階段,幫助我們理解...

有學者認為「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對歐洲大陸來說是大動盪的時代,同時也是歷史性變革的時代。」引

b試題分析 bai依據所學知識du,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期,歐洲大陸 zhi的民族民主運動高dao漲。回a項是19世紀中期世界市場的形答成,故排除 c d兩項是歐洲動盪變革的政治表現,故排除 18世紀末的工業革命的擴張,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歐洲大陸的動盪變革,故選b。史學家認為,18世紀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