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方知父母恩」出自哪首詩,養兒方知父母恩上一句是什麼

2021-04-19 02:24:16 字數 2137 閱讀 5593

1樓:子清塵

並沒有這首詩,這是俗語,並非七個字就都是詩句。

俗語全句是:「少內年不識雙親容意,養兒方知父母恩。」意思就是:當你自己有子女的時候 知道養育子女不容易 就會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 懂得父母的恩之深重。

養兒方知父母恩:  就是等你有孩子了,就知道你父母要與你有多不容易了!子女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 有時甚至誤會父母的苦心 ,而父母仍然義無返顧的對子女無微不至的照顧 由此得來:

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寫給母親的一首詩:「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現在有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卻不知道它的出處,實際上這句話出自慈禧的詩句。」

還有一句俗語:當家才感柴公尺貴,養兒方知父母恩。

常言道:當家才知柴公尺貴,意思是自己成家立業以後,才知道生活艱辛的滋味;有兒才知報娘恩,意思是自己有了子女,才知道養育子女不容易,從而感知、回報父母的恩情。

2樓:匿名使用者

養兒方知父母恩,這並不是一首詩, 而是一句俗語,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才會懂得父母多麼的不容易。

3樓:兩性心語錄

養兒方知父母恩,前一句是什麼?

4樓:伊尚說事

當家才bai知柴公尺貴du, 養兒方知父母恩的出處是《趙公zhi元dao帥訓世歌》--金玉良版

言持家經

當家才知權柴公尺貴, 養子方知父母恩的意思是家庭主婦來當家才知道柴公尺貴,等你有孩子了,就知道你父母要與你有多不容易了!

這都是先人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哲理就是成家立業才知道,過日子不容易,什麼都要自己負擔,以前都是靠吃父母,其實就是經歷了才明白的道理,第二句,自己有了孩子,你對孩子的付出,其實就是你父母對你付出,這時候你才會理解父母對你的恩情,了解含義哲理自然清楚。

養兒方知父母恩上一句是什麼

5樓:

當家才感柴公尺貴,養兒方知父母恩。

出處:中國農俗原文,譯義:是自己成家立業以後,才知道生活艱辛的滋味;自己有了子女,才知道養育子女不容易,從而感知、回報父母的恩情。

所謂「恩」,是指感恩、恩情的意思,這句話裡主要指父母的恩情。

6樓:兩性心語錄

養兒方知父母恩,前一句是什麼?

7樓:殳景輝

從小不懂衣食貴 養兒方知父母恩從小:當小孩的時候。「貴」和「恩」都作名詞解。

8樓:匿名使用者

少年不識雙親意,養兒方知父母恩

9樓:水上小白龍

家才知柴公尺貴,養兒方知父母恩!

養兒方知父母恩。求下聯。

10樓:睢寧一指禪

首先要說明的是,按照對聯的規則要求,「養兒方知父母恩」一句應該是下聯,求對的應該是上聯。

現聊對上聯,供參考:

當家才覺柴公尺貴;養兒方知父母恩。——常言道:當家才知柴公尺貴,意思是自己成家立業以後,才知道生活艱辛的滋味;有兒才知報娘恩,意思是自己有了子女,才知道養育子女不容易,從而感知、回報父母的恩情。

11樓:手慢半拍

對句:離偶才覺夫妻愛

原出句平仄就不對,我按正規的來對出的,出句是下聯,我對的是上聯。

12樓:檸萌精是我

養兒方知父母恩。養家才知父母難。

13樓:小魚兒

從小不懂衣食貴

從小:當小孩的時候。

「貴」和「恩」都作名詞解。

14樓:匿名使用者

現成的啊,本來就有。

少年不識雙親意

15樓:

生兒方知父母愛,養兒方知父母恩。

我的一定對!我們老師說的!

16樓:藍精琳

養兒方知父母恩,父母恩情比海深!

17樓:稀鬆平常的日子

嗯我也要說一樣的答案

18樓:程勝加

真心一顆誰人知求下聯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你什麼時候才開始珍惜父母對你的愛的

生下我女兒以後,才明白當父母的有多麼的不容易,以前我其實對我父母有些許的恨呢,因為我總覺得小時候父母並不是很愛我,但是後來長大了,自己養了孩子以後才發現,他們愛我,只是那個年代,真的沒有辦法更好的照顧我們而已。我出生在乙個小貧困縣城的小鄉村裡,家裡的地比較多,所以我有記憶以來,我的父母基本上白天就沒...

北望灤京出自哪首詩

出自明代朱有燉 的 元宮詞 一百三首 文學包括哪些方面?包括戲劇 詩歌 散文等。1 中國文學獎 老舍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 曹禺戲劇文學獎並稱當代中國四大文學獎。2 文學巨匠 古希臘詩人荷馬 義大利詩人但丁 德國詩人 劇作家 思想家歌德 英國積極浪漫主意詩人拜倫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戲劇家 詩人...

一花一世界出自哪首詩,「一花一世界」出自哪首詩,詩的全文是什麼?表現了什麼樣的感情?

一花一世界出自 華嚴經 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這句話包含濃厚的哲學意味,是凡人俗世中所悟出世界中,最高境界的一句名句。意思是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提樹。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認為一粒沙可見三千大世界,現在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