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紫甜心家族
孔子一生推行仁政和德政,用仁、義、禮、智、信教化民眾,追求天下大同,主張「和而不同」.他的思想基礎和世界觀就是「中庸」,也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中庸之道」.
何謂「中庸」?「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道.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是不偏不倚,中正,無過不及.中者天下之正道.庸不易謂之庸,不偏離正常.
孔子在強調個人修養方面也特別注重行中庸之道.子曰:「喜怒哀樂之末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情緒,當這些情緒未發洩時,我們的情緒就處於心平氣靜,中庸平穩:
但有時因發生了異常的變故,人就會有情緒的變化和波動,只要是適當、有節制,不過度與激烈的發洩,就是溫和平和.這意思是說,人與人相處,行中庸,遇事心平氣和,包容共濟,相互謙讓,文明處世,禮貌待人,人們就會減少摩擦與爭鬥,化解社會矛盾,實現人們的和諧相處.請採納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庸之道就是合理之道,不偏不倚,不多不少。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很多人經常在兩難中徘徊,找不到合理點。其實中庸之道,就是告訴我們把大小、是非、分寸拿捏得很準,在不公平的世界中找到平衡。
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認為「中庸」是至高的品德,中庸之道在中國文化之中到底有什麼樣的基礎?中庸之道是不是折衷主義,滑頭主義?中庸之道在孔子之後又得到了怎樣的發揮?
過去我們一談到中庸之道,就認為它是乙個相當保守、相當市儈的東西,有非常負面的評價。其實中道的思想、中庸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共同的訴求。各位知道,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他有中道的思想。
印度的佛教,大乘佛學也有中道的思想。那麼今天我們講的是孔子儒家的中庸之道。
中庸的看法起源於上古的時代。我們看《尚書》的《周書》裡面,周武王向殷代的遺臣箕子請教國是,箕子提出九條**,洪範九疇就是九種大的治政方略,其中就有中道的思想,那就是皇極中道。它講以正直為主,有剛有柔,相互調劑的中正的思想,講「無偏無頗,遵王之義……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這樣乙個中平的、中正的中庸之道,中正不偏的政治哲學。所謂的「極」,就是大房子中間的乙個大樑,房屋中間的最高、最中、最正的東西,它引申為乙個中正平直的乙個標準,大中至正之道。我們孔老夫子對中庸的思想大大地加以推進。
中庸一詞在《論語》中的確已經出現,不過在了解孔子的中庸思想之前,我們應該先明白「中庸」本來的意思。
各位朋友:我們下鄉的時候,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們在鄉下當知青的時候,最盼望人家家裡做房子的時候請去幫忙,特別是參加上梁的儀式,現在鄉下還有這樣的風俗,非常熱鬧。那個時候,哪一家上梁,我們可以去吃大塊的肥肉,還有酒喝,在那物資匱乏的時代,很難得。
為什麼上梁這麼重要呢?為什麼要舉行乙個非常隆重的儀式呢?梁就是房屋的最正、最中、最大、最主要的物件,老百姓家都非常看重這一點,有神聖性。
前面我們講了,這是乙個標準,乙個標誌。
你如果坐在直公升飛機上看北京的古城,你看從天壇到紫禁城到明十三陵,它是在南北向的一條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不僅紫禁城內的所有建築,而且老北京城其它的建築,也都以這條中軸線為基準對稱平衡地展示開來的。在中國古代,城市建築是中庸、平衡、對稱的,這是乙個建築美學,是城市規劃的美學。
實際很多有名的城市(代表性的是西安古城)也是這樣,這是乙個穩定的結構,有對稱平衡之美。大家可能也看到一些考古資料,你們看看遼陽的遼河流域一帶,有乙個古代的,距今
四、五千年前的紅山文化的遺址,那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在那裡,也有一條中軸線,在南北向的中軸線上有祭祀上天的祭祀壇的遺存,相當於後世北京的天壇。它辦公的地方,房屋建築當然非常簡陋,但相當於故宮、紫禁城。
也有埋葬先人的地方,叫「積石冢」,相當於明代皇室陵寢。紅山文化遺址上的祭祀壇、宮室、積石冢三者也是在一條中軸線上,對稱平衡地的。著名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蘇秉琦先生說,今天華北、內蒙、遼寧一帶紅山文化遺址,可能是黃帝部族生活過的地方。
我們是黃帝的後裔,舊石器、新石器時代的人的一些對宇宙的看法,慢慢傳到今天。在餘杭,考古學家們發掘了距今五千年的良渚古城,也是這樣的布局。
可見我們這個民族,它的審美,它對世界、宇宙的看法,我們叫宇宙觀,認為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一定是非常對稱、非常中正的。有一條主軸,有對稱性、平衡性的這樣乙個結構,這可能是最穩定的結構,也是最美的乙個結構。這就是所謂的中庸。
現代漢語裡的「中」字,有中間、中等、普通、一般的意思;「庸」字可作平凡、不求上進,沒有出息解釋,那麼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可作上述種種解釋呢?孔子主張的「中庸之道」是不是有些人理解的折衷主義呢?
孔子主張中庸,他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中庸是「至」德,是乙個非常高的道德修養的境界,一般人很難達到。
但是,是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呢?下面我們會講到,它是很高的標準,但也不是不可以達到的、高不可攀的標準或境界。這是中庸的乙個意思,是乙個境界,很高的乙個境界。
中庸的第二意思,它是乙個方法。各位朋友,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智慧型和方法,處理各種事務的乙個方法,或者我們叫方法學。中庸的中就是中正的中,指不偏不倚(不偏頗,無偏袒),無過無不及(不過頭,也不是達不到)。
中庸也是道德最高的標準,在道德領域中含有中正、公正、平正、中和的涵義。因為中是正道,所以不偏不倚。
中庸的庸呢,從文字學上來講,中庸的庸字有三個意項。第乙個意項:它是平常的意思,庸者,常也,就是很平凡,很平常,就是我們平常的生活,很常見的東西,平常心,不是刻意地要去做什麼事。
第二個意項:庸者不易也,庸是乙個原則,不會輕易變化的乙個原則。第三個意項:
庸就是這個字下面的一部分,叫做用,所以中庸也可以顛倒過來說是用中,就是使用中道的方法。所以庸有三個意思,從字義上說,庸者常也,平凡;庸者不易也,常道;庸者用也,運用中道。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4樓:月似當時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指為人居於中正之道,不偏不斜,以自然的純正人性提高自身修養、對待萬事萬物。中庸本身的價值和功用始終閃耀著睿智的光芒。
人的修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中庸之道認為,人的修養貴在堅持,貴在嚴以律己,時時處處都要符合中正、中和之道。
這是為人性中合理的慾望和需求正名。慾望和需求只要有節制,符合中庸之道,也就符合天理大道。嚴以律己是中庸的起點,乙個人從自己的道德品行和精神追求出發,向內不斷自省,對外持續踐行信念,才有可能達到中庸境界。
擴充套件資料
古人言「聖人不動情」即內心不發生喜怒哀樂的情緒,始終是平靜安寧祥和的狀態,此為中的狀態。動情時,也始終用平靜安寧祥和的內心來控制情緒,不被情緒所牽引和左右,此即「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的修行目標和修行標準。
建議:天地人,是中國文化中最基本的三個物體。老子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這三就是天地人。人死後與地合二為一。
活著的人與天相互影響、相互鬥爭,活的好的人與天合二為一,也就是天人合一。活的不好的人,與天鬥鬥不過,最後與地合二為一。到底如何與天相處,聖人雲:
順勢而為。無為而治。
天人合一例子:坐船向下游行駛。乙個人打傘在雨中行走。冬天穿棉襖。
天人不合一例子:逆水行舟,冒雨走夜路,冬天穿背心。結合如果,可想而知。
天也代表環境或他人如:夫妻恩愛,團隊精神,山間小屋,人養狗、狗護主。都是天人合一的例子。
5樓:匿名使用者
作家楊大俠分析,英國人重視傳統,美國人重視更新,中國人則重視中庸。重視中庸的結果就是整個社會變成了兵法社會。朱學勤先生的一篇《思想史上的失蹤者》的文章裡說:
「中國過剩的是人口資源,缺乏的是思想資源。」
6樓:w寸草之心
中庸之道是現在全世界最重視的合理主義。
中庸之道就是儒家的核心理念,個人認為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的觀點很典型地體現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就全世界範圍而言,中國人對於宗教的態度是最寬容的。這種傳統的形成就是直接受益於孔子的這一重要思想。
以至於後來的傳教士初到中國時都為中國人對於不同宗教的包容性而震撼。在其他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宗教都具有重要的甚至是至高無上的地位。只有中國成為了例外.
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中國有深遠的影響。中庸是孔子哲學的基礎和最高的道德準則。孔子講中庸的政治目的就是保持合乎周禮宗法等級制的社會政治秩序。
對中庸之道深入進行一番批判性的研究,並結合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改革、發展、穩定問題進行一些思考,應當是不無意義的。
孔子把中庸稱為至德,這既說明他把中庸作為道德的最高準則,也說明中庸是他的哲學基礎。孔子中庸之道,就是反對過與不及,要在過與不及兩端之間轉折和把握乙個中點或度,也就是量變到質變度量關節線,以保持事物的常態不變。按宋代學者程頤的解釋,就是「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7樓:怪口歷史的k先生
中庸之道講的到底是什麼,中庸真的是指讓你平庸嗎?
8樓:胡齊臨
孔子把「中庸之道」作為一種最高的道德來論述。中庸之道作為認識論的價值,就在於是最難以把握的方法。
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是人類認識史上最早的事物相對論及其在實踐中的運用和發揮,是對人類認識論的偉大貢獻。
「中庸之道」從文字上的涵義就是「中間平常的道理」。這個中間平常的道理,就是智慧型的臨界點,從人的思維角度來講就是靈感,由於你處於心態歸零的狀態,沒有任何的偏見,所以判斷的事物對於錯,就是一種智慧型,這種智慧型就是最高的德行。使事物按照規律發展,使人按仁道發展。
遺憾的是一直沒有合理的解釋,「中庸之道」的解釋本身就是需要智慧型的。供參考。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麼:最高的道德。
亞里斯多德和孔子都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這難道是巧合嗎
9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巧合的,這是哲學的必然。
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
亞里斯多德有類似的中庸思想,其實就是一種辯證思維的表現。
中庸之道和亞里斯多德的中間思想,都是一種辯證思維方式,是哲學到達世界統一性的體現。
10樓:中原小象
沒聽說過亞里斯多德提出過什麼「中庸之道」啊!
什麼是中庸之道,什麼是中庸之道,它的精髓是什麼
中庸之道的釋義 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 自我監督 自我教育 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 至仁 至誠 至道 至德 至聖 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的 太平和合 境界。1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
如何理解孔子仁者愛人和中庸之道的哲學觀點並說說它的
最近常常有聽見中庸這個詞,這個詞我不陌生。其實一直以來我都在追求這種人生步調 或者說是把心態調整到這種狀態,在我看來,中,即不高不底。庸,我以為是一種無為的和諧的步調。以前,我是個堅強 好勝的人,可是漸漸的,我發現這並非是一種最優的生活態度。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您有孩子,那您一定是希望把她培養成最...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指為人居於中正之道,不偏不斜,以自然的純正人性提高自身修養 對待萬事萬物。中庸本身的價值和功用始終閃耀著睿智的光芒。人的修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中庸之道認為,人的修養貴在堅持,貴在嚴以律己,時時處處都要符合中正 中和之道。這是為人性中合理的慾望和需求正名。慾望和需求只要有節制,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