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正覺悟到自性圓滿就能解脫一切煩惱和苦難麼

2021-04-22 10:08:46 字數 5396 閱讀 8943

1樓:最v終o幻v想

真正的覺悟者就復能解脫一制切煩惱和苦難bai。1、要看你說的覺悟是個什麼程du

度,俗話說:大zhi疑dao大悟小疑小悟,破疑生信便是乘悟並消理事兼備的修持路線。消的就是往昔的業力習氣,悟分為理悟和證悟兩個階段或過程,舉個例子來講,理悟好比人在叢山峻嶺中看到了山下的出路和方向,也就是說得見圓滿的自性;證悟是說,看到後人要一步一步走到終點。

禪宗講理需頓悟,事需漸修,要善分別諸相,常駐於真心自性。理事圓滿,絕學無疑才是真的大徹大悟。如果只是理悟,千萬不要自滿,遇到對境會諸多不得力,要繼續努力乘悟並消,理事兼修,達到絕學無疑之地才行。

覺悟了,達到了絕學無疑,大徹大悟了,業習消盡了,那就,圓滿成就,生死自在。

2、如果是禪修自我勘驗,拿禪宗先賢的話來共勉:要看白天做得主不,白天做得主後,要看夜間夢裡做得主不,夢裡坐得主後,要看無夢無醒時做得主不」,如此三個階段來自我勘驗,進步努力。

2樓:匿名使用者

自性圓滿,會做人了。多行善是解開一切苦惱和苦難的根本。

3樓:匿名使用者

煩惱和bai苦難都是一種「覺受」du,這種受zhi其實也是幻象,dao心的境界不同了,受就不同了。

內舉例:容同樣半杯水,心境悲觀者看後會覺得,哎呀,麻煩了不好了,我只有半杯水了,於是恐懼焦慮不安;心境樂觀者看後會覺得,哎呀,太好了,我還有半杯水哦,於是喜悅、滿足、慶幸。

杯子還是那個杯子,水還是那半杯水。心境轉變了,覺受也就隨著轉變了,所以,覺受也是心的幻影而已。

同理,回歸覺悟自性前與回歸覺悟自性後,心的境界也是不同的。

(僅供參考)

佛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呢?

4樓:熱心網友

「佛」為「佛陀耶」的簡稱,乃梵語之音譯,為如來十號之一。如來十號為:「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一般習慣簡稱「佛」。小乘講的"佛",一般是用作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 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

"佛"字由左邊的"人"與右邊的"弗"構成,"弗"為"不"的同源字,加單人旁就是不是凡人,說明稱之為佛的人,本就是超脫凡人欲念、思想的人。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西元前6至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釋迦牟尼創立。反對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主張「眾生平等」、「有生皆苦」,以超脫生死為理想境界。

廣泛流傳於亞洲國家。相傳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

佛從梵文翻譯為中文為「覺者」、「知者」、「覺」。覺有三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覺有自覺、覺他、覺滿三種層次。

「自覺」:眾生常處於不覺之境,起心動念不離貪、瞋、痴,故《地藏經》雲:「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若能時時反觀自心,覺察、覺照,證悟本自覺性,斷除貪、瞋、痴等煩惱,即「自覺」義。

「覺他」:不僅自覺自利,更進一步助人覺悟,利益他人。如勸人正信因果、斷惡修善,或教示佛性本具、緣起性空等真理,助其了悟生命真諦,自覺覺他,饒益有情,即「覺他」義。

「覺滿」:即自覺圓滿、覺他圓滿、覺行圓滿,亦稱為「三覺圓滿」。釋迦牟尼佛即為三覺圓滿之聖者,其自覺、覺他皆達究竟,說法四十九年,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令有緣眾生皆能發菩提心,得證聖果;且佛度眾生,不為時空所限,其教化延續至今,令後世眾生亦能如法修行;此即三覺圓滿之境,故稱之為「覺滿」。

眾生皆本具佛性,然迷即眾生,覺即菩提,故當依據覺察、覺照、覺悟之理,精進修行,他日定可成就自覺、覺他、覺滿三覺圓滿之佛果。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別

5樓:雲霧之上

這裡列舉佛教和印度教的3點不同:

1、起源不同

印度教形成於2世紀左右,奧義書集大成,六派哲學體系漸成,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乙個新宗教,其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迴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

佛教產生於西元前6至西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為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釋迦族的喬答摩·悉達多。

2、教義不同

印度教教義主要有主神論、種姓分立、因果報應、祭祀萬能、吠陀經典。

佛教的教義非常豐富,基本教義可以用「四諦」來統攝,佛教的根本教理是「緣起無我」(大乘說「緣起性空」),佛教區別於其他宗教的最根本特色是「三法印」。

3、宗教節日不同

印度教主要節日有排燈節、好利節、無遮大會。

佛教的主要節日有佛誕節、佛成道節、盂蘭盆節等。

佛教-宗教知識-國家宗教事務局

6樓:炸毛什造

主要是思想差異:

(一)信仰不同。

印度教信奉吠陀思想,與婆羅門的無限權威——透過祭祀,使人和神可以直接溝通;人們崇尚自然、歌詠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神。

人們之所以崇拜他們,是因為三大主神各司其職,共同主宰宇宙的一切,梵天創造宇宙,主宰人類的命運;毗濕奴維護宇宙間的和平,展現賞善罰惡的大無畏精神,故最得人們敬仰;濕婆神不但能毀壞宇宙,同時能降伏妖魔,繁衍(生殖)世間的活動。

所以人們只能服從神的權力,崇拜主神賜給人們的生活,而嚴格遵循既有之不平等的種姓制度,受限於神權宗教的思想底下。

佛教並不否認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創世者、非唯一者,神雖積集福德,有神通大勢力,若無通達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型,仍為六道輪迴轉世的眾生之一。

佛是一位圓滿覺悟者,不論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或首陀羅,只要依循戒、定、慧,次第進修,同樣可以成就阿羅漢、菩薩或佛的果位。

佛性即悟性,人人都具有覺悟緣起的效能,都有可能成佛,和印度教所謂的梵天創世神權之說是迥然相異的。

(二)業報輪迴思想不同。

印度教以為,生死輪迴的根源,來自於業。業,是行為善惡的造作,產生於人們無限的「愛慾」與無始以來的「無明」。於是「以無明為始,依欲而成意志,由意志而有業,由業而受果」的輪迴圈子於焉形成。

此外,印度教以為,「我」是生命輪迴中的主角,人的身體因「我」而生,人的活動也由「我」而起,所以「我」是恆常存在的,現世人生的苦,由前世行為招感而來,今生行為的善惡,同樣也會連帶前世的業緣,影響到下一世的人生。

由此可知,婆羅門教的輪迴觀和業力說是恆貫三世,建立在「實有」我思想上,與真我論相結合。

佛教否認「恆常有我」的理論,認為業力並非依附在固定的「我」上,而是一種生命繼起的動力。

也就是說,輪迴中的「我」,是眾緣和合而生,由外在具有形體的身軀,與受想行識等內在精神的作用組合而成,而且每一因緣又是其他眾緣的和合所得,所以在緣起性空中不斷地剎那轉變、聚滅,無法令人隨心所欲,故無永恆不變的「實我」存在。

如同燃燒中的薪火,儘管乙個個的火焰剎那竄起,又剎那熄滅,火的本身仍以一種焚燒的狀態繼續蔓延。而這個由眾緣和合,假名為我的生命,也以「無明為父,貪愛為母」,承受自己過去的業報,流轉於六道之中。

所以佛教的輪迴觀,是在無限時空迴圈中的三世因果裡,建立「自業自得」的業報思想。

擴充套件資料:

印度教:

(一)主神論

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徵之一。表面上印度教號稱有3300萬個神靈,但多數印度教徒只崇拜乙個天神。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

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創造萬物的始祖;

毗濕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被奉為保護神;

濕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壞者,以男性***為象徵,並不斷變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為毀滅之神。

在三個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濕奴或濕婆立為乙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神教。

(二)吠陀經典

吠陀經典被認為是印度歷史上一切文化的淵源,被稱為「天啟的經典」。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經典是印度古老宗教與歷史文獻的總集,對印度後世的宗教與哲學思想影響深遠。

印度教能起源於哈拉帕的轉世及靈魂不死之說,在吠陀時代晚期重新出現,並成為印度教更深一層的基本組成部分。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

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7樓:lsy嗨嗨

區別:1.佛教的核心理念和印度教是矛盾的。

印度教最重要的觀點就是"梵我合一」,這和佛教理念完全相反。佛教理念是萬物不斷運動,認為輪迴主體並不存在,人的輪迴是五蘊聚散,也是肯定運動本身。

2.婆羅門教最為著名的就是種姓理論。佛教主要爭取的是剎帝利階層以及吠舍階層,即行政貴族以及軍功貴族和自由民階層。

佛教觀點

否定宿命論

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藉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

命運既然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纖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並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運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所謂『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懼謹慎!

緣起論《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又說: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既然是眾緣所生,就是無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認為,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了,這樣的一種現象就是「空」。

那麼,什麼是因緣呢?因者是主要的條件,緣者是輔助的條件,主要的條件和輔助的條件都不具備的時候,就沒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備主因和輔因。

當因緣具備的時候,事物就存在;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

緣起論是般若思想的基礎。般若重視「緣起」。《佛說造塔功德經》裡有乙個偈語: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今天,我們不論站在什麼立場上來看,這四句話都是對的,世界並不是神創造的,確實是由各種各樣的因緣、條件聚合而成的,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緣起」是我們理解般若思想的乙個重點。

反對自殺

佛教認為人身難得。眾生在無量劫的輪迴中,獲得人身的機會如「盲龜值木」,極為難得。對修學佛法來說,人身無八無暇、有十圓滿,是學習佛法最好的善緣條件。

無論我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追求世間的幸福生活,還是修學佛法,追求出世間的解脫利益,都要依靠這極為難得的寶貴人身。

傳印會長指出,佛教既反對殺生,也反對自殺,更倡導護生。對自殺行為,佛陀有明確的呵責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

豈不聞我所說慈忍護念眾生,而今雲何不憶此法?」並制定戒律:「若自殺身,得偷羅遮罪。

」因此,所謂「**不違背教規教義」的說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反對末日邪說

末日傳言沒有任何佛教經典依據,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的宗教,佛教徒不應該輕易相信和傳播世界末日的說法。佛教宣稱每天都是好日。

人活著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就是為了活著,這是我的理解。活著這兩個字,包含了很多。親情 愛情 友情 幸福 快樂 體驗 如果你曾經擁有或正在擁有這些,那麼它們就是你活著的意義,萬萬不可小看生命,迸發的無窮力量是你無法估計的。要相信一切啊。我現在大二,剛剛知道了有一門科目需要重修,心情真的很不好。不過我想到了很多,覺得自己不可以頹...

求幾個讓人一聽就發笑的笑話,收集能真正讓人發笑的笑話和腦筋急轉彎

給你講個 有個婦女,拿張假幣去買早點,老闆一看哭了 大姐啊,你用假幣沒關係,人家都是印刷的,你這是畫的。畫就畫吧,您畫個五元十元的都行,畫個7元的就不對了。7元也湊合了,可是您也用彩筆啊,用鉛筆畫太不像話了。黑白的我也忍了,可不能用手紙畫啊,手感太差了!即使您用手紙,難道不能用剪刀麼?用手撕得這毛邊...

未按約定的時間到客戶那邊,真正原因是公司人手不夠,忙不過來

四噯噯xiao視 步頁四 如何做好銷售?被人拒絕是正常的,被人接受是不正常的,你們去做銷售,去賣一樣東西,出去一天做十個客戶,十個被拒絕是正常的,憑什麼人家買你?憑什麼別人相信你?但是有人給你一次機會,有人買了你的產品,有人用了你的服務,有人給了你投資,你應該感到由衷的幸運,就是 調動情緒 建立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