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無關風月
主題又叫「主題思想」,是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的主要思想和核心。以中國古代的詩歌為例,常用的主題有愛情,思鄉,追求淡泊等等的思想。如李白的「靜夜思」的主題就是思鄉。
意蘊通常和「精神」兩字聯合在一起,稱為「精神意蘊」。意蘊就是文學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內涵和底蘊,其中蘊含了作者的某種情懷或某種精神意義。這個一般比較隱秘,往往需要結合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蹟來判斷。
2樓:軒逸飛揚
主題:只有一種不可以胡亂解釋,有標準答案
意蘊:乙個人有一種解釋
求一首有關故鄉之類主題的現代詩,必須原創有內涵但不能太短,謝謝!
3樓:感性的
故鄉在遠方
景象萬千
花團錦簇映爭艷
故鄉情皎潔無暇
花朵怨故鄉
依稀可見愁滋味
燕飛去樹林猶在水旁
觀望池中游魚
明鏡台人相見
恨匆匆我們只是旅人
何處歸家
相思相戀
何必太執著
溫暖的家
陽光燦爛
日子飛快啊
就這樣流逝了
故鄉裡有人在夢中
嬉戲魂魄怕
烏鴉聚神明行
天河分兩岸
還是該歸家
庭院深深
燈火闌珊
你在何處等待
家的歸宿。
4樓:匿名使用者
濃濃鄉情勾起我們甜蜜的回憶
無論走到**
無論何時何地
鄉情是我難以忘懷的唯一
濃濃鄉情像綿綿春雨
滋潤著我們年輕的心扉
濃濃鄉情像雪花飄逸
把我們帶向酣睡的夢裡
鄉情啊鄉情
充滿了泥土的芬芳童年的回憶
激盪著我們青春的永不迷離
無論地老天荒時
無論白首夕陽日
鄉情呵鄉情
總是最最甜蜜的回憶,,,,,
5樓:山東好娃娃食品
紙鳶天空中那只最美的紙鳶喲/
飛的高且遠/
與藍天白雲相伴喲/
帶著美麗家鄉人的思念/
家鄉人的思念喲/
是與家鄉相連的牽引線/
親人的思念長又長喲/
飛的再高飛的再遠也不斷/
親人的 思念喲/
是我生命的源泉/
家鄉的牽掛喲/
讓我免受苦難/
無論我飛到**喲/
**就有那長長的思念/
美麗的家鄉喲/
有我可敬可愛的親人/
如果失去了你喲/
上天會落雨,葉落不歸根/
我的思念濃喲/
離不開家鄉人/
我的思念深喲/
永連家鄉人/
我的思念濃喲/
離不開家鄉人/
我的思念深喲/
連著家鄉人
簡述《詩經蒹葭》的主題內涵
6樓:小月兒在雲中
《詩經·蒹葭》出自《詩經·秦風》,是一首懷人古體詩。本詩通過描寫景物,景中含情,情景渾融一體,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淒婉惆悵的情感,給人一種淒迷朦朧的美。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
《蒹葭》中,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乙個藝術范型。這裡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裡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
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擴充套件資料
《蒹葭》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
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
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象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的朦朧,模糊,不清晰。
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裡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嘆,繪畫出乙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淒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物件形成乙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託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乙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
7樓:匿名使用者
《國風·秦風·蒹葭》是《詩經》中的一篇。為先秦時代漢族民間情歌。全
詩三章,每章八句。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現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全詩三章,重章疊唱,後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
《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蒹葭》的主題究竟是什麼?是實寫青年男女的戀愛嗎?真有那麼一位男子或女子在乙個深秋的清晨,在葦邊河畔彷徨躑躅,神魂顛倒,去追求乙個幻影嗎?
那麼,是寫乙個夢境麼?也許是乙個青年追求情人,日思夜想,「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之後進入夢境,醒後以詩記之。也可能是在以形象的手法寫生活中常見的「伊人宛在,覓之無蹤」這樣一種心態模式。
人們在生活中往往有這種體驗,某人或某物好像在那兒,具體找去又不見蹤影。不找時,又總覺得他(它)還在那兒。還有可能是以描繪的方法表達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
人生有許多東西是可望不可即的,愛情領域中有,事業領域中有,仕途生活中有,理想憧憬活動中更常常遇到。這是我們今天就詩論詩,不妨從多方面進行的詮釋。至於古人的見解更令我們驚詫莫名。
8樓:安靜的痴迷
蘆葦茂密水邊長,
深秋白露結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崎嶇又漫長。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水**。
蘆葦茂盛水邊長,
太陽初公升露未幹。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險峻難攀登。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沙洲間。
蘆葦茂密水邊長,
太陽初公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邊立。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彎曲難走通。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沙洲邊。
賞析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這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堅貞和追求精神。那個「伊人」,其實也可以看作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
這讓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鷗喬納森》的**。海鷗喬納森從不願像自己的同類那樣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魚爛蝦,總想飛得更高,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為了練習飛翔,他的翅膀被折斷受傷,依然不改初衷。
同伴們引誘他,譏笑他,他照樣堅持自己的追求,寧願餓著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喬納森想達到的,是對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盡善盡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衝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盡善盡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牽夢繞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價去上下求索,不斷追求。
對於真正的求索者來說,目標是一種指向。達到目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過程。人生本來就是乙個過程。
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就存在於過程之中。同樣,追求的價值和意義也存在於過程之中。如果忽視過程,實際上也是忽視了追求本身。
盡善盡美的境界,無論是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際上說,都是不可能達到的。換句話說,盡善盡美只是一種理念,一種心靈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們在平庸瑣屑的生命歷程中向前渡過,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針一樣,讓我們不斷地前行,追求。
不是原創。
9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我們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乙個藝術范型。
這裡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裡的「河水」,可以是高山、可以是宗法、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
10樓:小懶喵苗魚
《蒹葭》一詩選自《詩經·秦風》,關於《詩經》民歌的藝術特色,在褚斌傑編著的《中國文學史綱要》中講了四點:1、樸素自然的藝術風格;2、賦、比、興的表現手法;3、復沓的章法和靈活的句式;4、豐富的語彙與和諧的韻律。對照以上特點檢驗,我們容易發現,《蒹葭》一詩運用了「興」的表現手法:
用秋景起興,以景託情;運用了復沓的章法:全詩三章,只換少許字詞,反覆詠唱,回環跌宕,增強了詩的抒情氣氛。;句式以四言為主;與復沓的章法相對應,注意詞語的變化使用,並使用雙聲疊字詞寫景狀物,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表現力;隔句用韻為主,和諧而自然。
首二句以蒹葭起興,展現一幅河上秋色圖: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這境界,是在清虛寂寥之中略帶淒涼哀婉色彩,因而對詩中所抒寫的執著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什麼是主題意蘊
11樓:一條魚的命運
主題是指文藝作品中或者社會活動等所要表現的中心思想,泛指主要內容。在描繪性藝術中,主題關涉個人或事物的再現,也涉及藝術家的經驗,這經驗是藝術創作靈感的**。
意蘊就是文學作品裡面滲透出來的理性內涵。比如華夏意韻,仙風道骨。比如說作品中滲透的情感,比如說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風骨,表現的人生的某種精義,或者某種主旨。內心萌生的一種感覺。
總結來說:主題意蘊是作者有心不去點明,讓讀者從字裡行間自己能夠找到文章主旨的文字和內涵等內容。
擴充套件資料:
有關《肖申克的救贖》主題意蘊的表現方式:
首先,用人物性格刻畫心靈的救贖不同的人對自己有不同的教贖,該部影片就是用不同的性格來展現每個人對自由與希望的追求,影片中的主人公安迪·杜佛蘭是用自己一步步的堅持得到了希望。
從進入監獄他就沒有放棄,先是託瑞德買錘子開始,幫監獄警官獲得三萬五千元的全額美金,再到買明星的海報遮擋被挖的洞穴,以及就算被「三姐妹」欺負時也沒有妥協,安迪·杜佛蘭這一切一切的行為都是在拯救自己。
影片中瑞德也是乙個不可或缺的人物,最為典型的就是瑞德三次被審的問話,第一次審問時,瑞德的態度表現的急切,極力在證明自己出去後會改過自新,不會再危害社會,極力想獲得自由的表現,然而卻被駁回。
在第二次被審問時,心平氣和地說著和第一次一樣的話,態度沒有第一次的迫切,彷彿自由與希望被無情的監獄打磨沒了,同樣也被駁回了。
在第三次被審問時,瑞德表現得極其沉穩,並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當乙個朝氣蓬勃的小夥子在監獄變成乙個老頭時,他說他只想回去勸說年輕的自己不犯錯。
瑞德在一開始是心存希望的,但是慢慢被磨滅了,以至於出了監獄他都不知道該如何生活,沒有像安迪那樣去享受生活。以至於出了監獄都是靠著安迪·杜佛蘭一步步引導才活了下來,最終獲得了屬於自己的自由與希望。
其次,用**烘托出心靈的自由和希望。伴隨著悠揚的**的出現,影片拉開了帷幕,將人的心境瞬間帶入了故事中,開始的**彷彿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的闡述,也是烘托出對自由與希望的追求,影片開頭的**將自由與希望的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影片中導演多次運用**來表現主題意韻,在安迪·杜佛蘭被判進入監獄時,此時的**悠揚緩慢,正因為安迪·杜佛蘭的到來給監獄也帶來了希望和自由,與後面安迪·杜佛蘭在監獄幫助大家獲得自由的種種行為用**的方式埋下了伏筆。
以遠方為主題寫一首詩歌,以遠方為主題寫一首詩歌
遠方 在這熟悉而陌生的城市 思念著那個遠方 也許並不像魂牽 夢縈般的美好 但一直都期待著 遠方,牽繫著我的夢 夢裡有花朵般的芬芳 遠方,縈繞著我的情 情裡有陽光般的溫暖 遠方,承載著我的理想 我一路坎坷,一路顛簸 我不曾放棄,不曾灰心 我要繼續前進 為我的理想而努力 為了那個我魂牽夢縈的遠方 我瞎扯...
以致生活為主題寫一首詩歌拜託了寫一首關於生活的詩歌
生活是前後腳印 相伴著乙個人 生活是左右雙手,相隔著一顆心 生活簡單兩字 寫掉了我的一生 你是崖上的松 在墜落的絕壁上繪畫生命的圖騰 你是雲端的鷹 在飄渺的時空俯視大地的長城 你是狂野的駿馬 挑撥我怒放的神經 那是生命的強音 那是蒙古的胡琴 有著曼妙的身姿 有著強健的靈魂啊生活 讓我喝下你這杯灼熱的...
寫出一首愛國詩歌來,體會作者的愛國感情
玉天帝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是1192年 紹熙三年 十一月陸游退居家鄉山陰時所作,是年六十八歲。這首詩兩個側面組成 一方面是他渴望萬里從戎 以身報國的豪壯理想,另一方面則是他壯志難酬 無路請纓的悲憤心情。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