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觀山闕
拼音:shī yí cháng jì yǐ zhì yí
語出 清朝 魏源 《海國圖誌》
原句:作者魏源在該書《原敘》中指出著書目的:「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釋義:」所謂「師夷」主要是指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在軍事技術上的一套長處,而「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
」魏源不僅主張從西洋購買船炮,而且更強調引進西方的先進工業技術,由自己製造船炮。所謂「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敵制勝。在這個主張裡,師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通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魏源明確地把是否學習西方國家「長技」提高到能否戰勝外國侵略者的高度來認識,他強調指出,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這個主張表現出了一種光輝的愛國主義思想,向處於巨大變故中的中國人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新課題。這一思想後來成為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源頭,在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實踐意義上,它是後來洋務運動甚至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運動的先聲。
在魏源看來,「師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制夷」。所謂「制夷」,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戰勝和制止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改變中國落後挨打的局面,從而使中華民族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如果說「師夷」體現的是魏源思想的開放性,那麼,「制夷」體現的則是魏源思想的愛國性。
「師夷」與「制夷」,開放與愛國,是乙個有機聯絡的整體,彼此不能分離,更不能割裂。不「師夷」,就不可能「制夷」,但「制夷」又必須以「師夷」為前提。鴉片戰爭的慘痛教訓,已使魏源初步認識到中國遠比西方資本主義列強落後,落後者只有向先進者學習,並奮起直追,才有戰勝先進者的可能,否則,將永遠落後,永遠挨打,永遠受西方列強的欺負和蹂(róu)躪(lìn)。
魏源進一步指出,「師夷」有「善師」和「不善師」之分,「善師」的人,才能**「四夷」;「不善師」的人,則被「外夷」制之。可見,「善師」與否,是「師夷」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那麼怎樣才是「善師」呢?
首先,要「洞察夷情」。這是「師夷」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用魏源的話說,要「師夷」,必先了解夷情,要了解得像對自己的桌子、床席和睡覺、吃飯那樣一清二楚。
而要了解夷情,就應設立譯館,翻譯夷書,把西方國家的有關情況介紹給中國人。在《海國圖誌》中,他就對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國家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氣候物產、交通**、民族風俗、文化教育、宗教曆法等作過較為詳細的介紹。其次,要重視人才。
這是「師夷」能否取得成效的條件。在他看來,得一伯樂,天下就沒有不能駕馭的良馬;得一良將,天下就沒有不能抵禦的外侮。國以人興,功無幸成,只要勵精圖治,重視人才,就沒有不富國強兵的道理。
所以,乙個國家的貧弱,並不是看它的財用充足與否,而是看它有無人才,「財用不足國非貧,人才不競之謂貧。」為解決「師夷」人才的匱乏問題,他建議在得風氣之先的福建、廣東二省增試水師一科,有能製造西洋戰艦、火輪舟、飛炮、火箭、水雷、奇器的人,給予科甲出身;有能駕駛颶濤、熟悉風雲沙線、會使用洋槍洋炮的人,給予行伍出身。他們都由水師提督考取,會同總督選拔,送京驗試,分發沿海水師教習技藝。
他還主張聘請法國、美國、葡萄牙等國技師,傳授技術,楚材晉用,以便能「盡得西洋之長技為中國長技」。再次,要奮發圖強。這是「師夷」能否取得成效的保證。
他指出,「憤與憂,天道所以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違寐而之覺也,人才所以革虛而之實也。」「憤與憂」既是挽救「天道」、「人心」、「人才」的動力,也是「師夷」能否取得成效的保證。中國雖然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但只要我們發憤圖強,振奮精神,去虛偽,去粉飾,去畏難,去養癰,去營窟,「以實事程實功,以實功程實事,艾三年而蓄之,網臨淵而結之」,不說空話、大話,腳踏實地地苦幹、實幹,充分利用「天時人事,倚伏相乘」的有利條件,把西方先進的東西學過來,那麼中國就一定能 「風氣日開,智慧型日出,方見東海之民,猶西海之民」,成為像歐美那樣的富強國家。
2樓:姚葉來
shī yí cháng jì yǐ zhì yí
著名思想家魏源(1794-1857)所著的中國認知海外第一書《海國圖誌》中的至理哲言。魏源是林則徐的好友,曾先後任江蘇布政使和巡撫的幕僚,也是當時堅決主張「睜眼看世界」的著名文人。
魏源在書中寫道,編撰《海國圖誌》的目的是「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作」。
所謂「師夷」,就是向西方學習,在今天看來,這是非常普通的主張,沒有人會對此提出異議,但在魏源生活的時代,這可是石破天驚之論。因為當時中國古老而沉重的國門剛剛被開啟,人們滿腦子裝的都是傳統的「**上國」、「華尊夷卑」觀念,只主張「以夏變夷」,對「以夷變夏」是想都不敢想的。為了說服人們接受自己的「師夷」主張,魏源不得不對中國歷史上的土「夷」與如今來自歐美的洋「夷」作一番區分。
他寫道:所謂「蠻狄羌夷之名」,指的是那些居住在中國周邊而未知「王化」的少數民族,而不是來自歐美的具有高度文明的外國人。我們雖然順從習慣,將來自歐美的外國人稱為「夷」,但實際上他們與中國歷史上的土「夷」是不同的,他們「明禮行義,上通天像,下察地理,旁徹物情,貫串古今」,是天下的「奇士」、域內的「良友」,值得我們學習。
他還批評那些堅持「華尊夷卑」的傳統觀念、反對「師夷」亦即向西方學習的人,是株守一偶、夜郎自大的「夏蟲井底之蛙」。
他也提出,向西方學習,並非學習西方的一切,而是要學習西方的「長技」,也就是西方比中國先進的東西。那麼,什麼是西方的「長技」呢?基於對鴉片戰爭失敗原因的反思(中**隊**的落後是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之一),魏源認為,「夷之長技」有三:
一是戰艦,二是火器,三是養兵、練兵之法。他還依據自己對西方的了解,在書中對當時絕大多數的中國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量天尺、察天筒(水銀濕度計)、定時鐘、天船(熱氣球)、風銃(**)、甲板船(**)、千里鏡(望遠鏡)、天炮、水琴、風琴、風鋸、水鋸、風磨、水磨、吊橋、顯微鏡、自來水、自轉礁、樂櫃(管風琴)等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還提到了剛剛發明不久的義大利伏打電池、靜電儀、避雷針等。如果用傳統的眼光來看,魏源所介紹的這些「夷之長技」都是「奇技淫巧」,「形器之末」,是萬萬不可學的。
一旦學了這些 「奇技淫巧」,乙個人就可能玩物喪志,道德淪喪,社會風氣也會因此而敗壞下去。當時一些愚昧無知的頑固保守派官僚和士大夫,也正是以此為理由,反對「師夷長技」,向西方學習的。對於這種觀點,魏源進行了嚴肅批駁。
他指出:古代的聖人,刳舟剡楫,以濟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這些難道也是形器之末?指南針制自周公,挈壺創自《周禮》,這些都是有用之物,是奇技但不是淫巧。
今日西洋的器械,借風力、水力、火力,奪造化,通神明,竭耳目心思之力,以供民用,這又有什麼不好呢?因此,「夷之長技」不僅不是「奇技淫巧」,相反有利於國計民生,符合「聖人之道」。他特別強調,「師夷」必須抓緊時機,加快進行,因為 「時乎時乎,惟太上能先時,惟智才能不失時」,機不可失,時不可待,「師夷」是等不得的。
在魏源看來,「師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制夷」。所謂「制夷」,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戰勝和制止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改變中國落後挨打的局面,從而使中華民族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如果說「師夷」體現的是魏源思想的開放性,那麼,「制夷」體現的則是魏源思想的愛國性。
「師夷」與「制夷」,開放與愛國,是乙個有機聯絡的整體,彼此不能分離,更不能割裂。不「師夷」,就不可能「制夷」,但「制夷」又必須以「師夷」為前提。鴉片戰爭的慘痛教訓,已使魏源初步認識到中國遠比西方資本主義列強落後,落後者只有向先進者學習,並奮起直追,才有戰勝先進者的可能,否則,將永遠落後,永遠挨打,永遠受西方列強的欺負和蹂躪。
魏源進一步指出,「師夷」有「善師」和「不善師」之分,「善師」的人,才能**「四夷」;「不善師」的人,則被「外夷」制之。可見,「善師」與否,是「師夷」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那麼怎樣才是「善師」呢?
首先,要「洞察夷情」。這是「師夷」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用魏源的話說,要「師夷」,必先了解夷情,要了解得像對自己的桌子、床席和睡覺、吃飯那樣一清二楚。
而要了解夷情,就應設立譯館,翻譯夷書,把西方國家的有關情況介紹給中國人。在《海國圖誌》中,他就對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國家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氣候物產、交通**、民族風俗、文化教育、宗教曆法等作過較為詳細的介紹。其次,要重視人才。
這是「師夷」能否取得成效的條件。在他看來,得一伯樂,天下就沒有不能駕馭的良馬;得一良將,天下就沒有不能抵禦的外侮。國以人興,功無幸成,只要勵精圖治,重視人才,就沒有不富國強兵的道理。
所以,乙個國家的貧弱,並不是看它的財用充足與否,而是看它有無人才,「財用不足國非貧,人才不競之謂貧。」為解決「師夷」人才的匱乏問題,他建議在得風氣之先的福建、廣東二省增試水師一科,有能製造西洋戰艦、火輪舟、飛炮、火箭、水雷、奇器的人,給予科甲出身;有能駕駛颶濤、熟悉風雲沙線、會使用洋槍洋炮的人,給予行伍出身。他們都由水師提督考取,會同總督選拔,送京驗試,分發沿海水師教習技藝。
他還主張聘請法國、美國、葡萄牙等國技師,傳授技術,楚材晉用,以便能「盡得西洋之長技為中國長技」。再次,要奮發圖強。這是「師夷」能否取得成效的保證。
他指出,「憤與憂,天道所以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違寐而之覺也,人才所以革虛而之實也。」「憤與憂」既是挽救「天道」、「人心」、「人才」的動力,也是「師夷」能否取得成效的保證。中國雖然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但只要我們發憤圖強,振奮精神,去虛偽,去粉飾,去畏難,去養癰,去營窟,「以實事程實功,以實功程實事,艾三年而蓄之,網臨淵而結之」,不說空話、大話,腳踏實地地苦幹、實幹,充分利用「天時人事,倚伏相乘」的有利條件,把西方先進的東西學過來,那麼中國就一定能 「風氣日開,智慧型日出,方見東海之民,猶西海之民」,成為像歐美那樣的富強國家。
鴉片戰爭後,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有的人被列強的「船堅炮利」嚇破了膽,認為中國今後只能對外妥協,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以求「中外相安無事」。還有的人雖然對中國在鴉片戰爭的慘敗痛心疾首,要求「攘夷」「剿夷」,但他們提出的「攘夷」「剿夷」辦法是老一套,缺乏可行性。而魏源則通過對鴉片戰爭失敗原因的認真反省,既認識到了中國的落後,承認西方列強有其「長技」,同時又沒有喪失反抗列強侵略的勇氣,認為中國只要把列強的「長技」學到手,就一定能打敗侵略者。
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認識,他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這一思想後來成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源頭,在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
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A師夷長技以制夷B師夷長
c解題的關鍵是地主階級的洋務派興辦洋務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的統治。洋務派曾提出以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作為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以期 師夷長技以自強 這是 a.b試題分析 中學為體 表明了是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儒家思想,但並沒有發展 西學為用 說明中學能為 體 但不能為 用 這是對儒家思想的含蓄的否...
近代中國思想主要經歷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
日落之月 這個選擇題是從中國不同歷史階段來考慮的,是從歷史縱向考慮對比的的,不是從歷史橫向思考的,縱向則b最接近,根本原因是救國,國都不保,談何交流,c則是次要原因。 達拉斯小小牛 維新變法 民主共和 民主與科學三個思想歷程的本質是什麼呢 知道了這三個的本質 答案迎刃而解 灩淺 維新變法還有中國傳統...
師夷長技以制夷作者的思想有什麼歷史意義
師夷長技以制夷 是魏源在其著作 海國圖誌 中提出的著名主張。1842年 海國圖誌 問世,作者魏源在該書 原敘 中指出著書目的 是書何以作?曰 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所謂 師夷 主要是指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在軍事技術上的一套長處,而 夷之長技三 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