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深院鎖清秋
原文:魯人身善織屢,妻善織縞,而欲徙于越。或謂之曰:
“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
”曰:“屢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縞為之冠也,而越人披髮。以子之所長,遊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
譯文: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綢,他想搬到越國去。有個人對他說:
“你到越國一定會窮的。”那個魯國人問:“為什麼?
”勸他的人說:“編草鞋是為了給人穿,而越國人不愛穿鞋喜歡赤腳,織白綢是為了做帽子,而越過人不愛戴帽子喜歡披散著頭髮,你要到了不能用你長處的國家去,想不窮做得到嗎?”
新編: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綢,他想搬到越國去。有個人對他說:
“你到越國一定會窮的。”那個魯國人問:“為什麼?
”勸他的人說:“編草鞋是為了給人穿,而越國人不愛穿鞋喜歡赤腳,織白綢是為了做帽子,而越過人不愛戴帽子喜歡披散著頭髮,你要到了不能用你長處的國家去,想不窮做得到嗎?”
那個魯國人就是不信邪,帶上妻子到了越國,他編了很多草鞋送給那些上山砍柴和做挑夫的人,他老婆做了很多帽子送給越國的美女,結果不出幾年,越國的人都開始穿鞋了,越國的美女以能戴上用他老婆織的白綢做的帽子為榮,不久以後,他們夫妻賺的盆滿缽滿,衣錦還鄉,令那個勸他的人大跌眼鏡。
公孫儀做魯國的宰相併且特別喜歡吃魚,全國都的人都爭相買魚來獻給他,公儀先生卻不接受。他弟弟勸他說:“您喜歡吃魚而不接受別人的魚,這是為什麼?
”他回答說:“正因為愛吃魚,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別人獻來的魚,一定會有遷就他們的表現;有遷就他們的表現,就會枉法;枉法就會被罷免相位。
雖然愛吃魚,這些人不一定再送給我魚,我又不能自己供給自己魚。如果不收別人給的魚,就不會被罷免宰相,儘管愛吃魚,我能夠長期自己供給自己魚。”公孫儀懂得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別人為自己不如自己為自己。
參考資料:baidu
回答者:豆豆偉 - 進士出身 八級 1-13 18:28
《韓非子》
原文: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又非吾辯之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而能盡之難也。凡說之難:
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所說出於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所說出於厚利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事情,必不收矣。
所說陰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顯棄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語以洩敗。未必其身洩之也,而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彼顯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說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為,如此者身危。
夫異事而當,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洩於外,必以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澤未渥也,而語極知,說行而有功,則德忘;說不行而有敗,則見疑,如此者身危。貴人有過端,而說者明言禮義以挑其惡,如此者身危。
貴人或得計而欲自以為功,說者與知焉,如此者身危。強以其所不能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與之論大人,則以為間己矣;與之論細人,則以為賣重。
論其所愛,則以為藉資;論其所憎,則以為嘗己也,徑省其說,則以為不智而拙之;米鹽博辯,則以為多而交之。略事陳意,則曰怯懦而不盡;慮事廣肆,則曰草野而倨侮。此說之難,不可不知也。
凡說之務,在知飾所說之所矜而滅其所恥。彼有私急也,必以公義示而強之。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說者因為之飾其美而少其不為也。
其心有高也,而實不能及,說者為之舉其過而見其惡,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矜以智慧,則為之舉異事之同類者,多為之地,使之資說於我,而佯不知也以資其智。欲內相存之言,則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見其合於私利也。
欲陳危害之事,則顯其毀誹而微見其合於私患也。譽異人與同行者,規異事與同計者。有與同汙者,則必以大飾其無傷也;有與同敗者,則必以明飾其無失也。
彼自多其力,則毋以其難概之也;自勇其斷,則無以其謫怒之;自智其計,則毋以其敗躬之。大意無所拂悟,辭言無所擊摩,然後極騁智辯焉。此道所得,親近不疑而得盡辭也。
伊尹為宰,百里奚為虜,皆所以幹其上也。此二人者,皆聖人也;然猶不能無役身以進,如此其汙也!今以吾言為宰虜,而可以聽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恥也。
夫曠日離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引爭而不罪,則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於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
"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
"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
鄭人襲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
"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此二人說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故繞朝之言當矣,其為聖人於晉,而為戮於秦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刖。
彌子瑕母病,人間往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曰:"教哉!
為母之故,亡其刖罪。"異日,與君遊於果圍,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君曰:
"愛我哉!亡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君曰:
"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變也。故有愛於主,則智當而加親;有贈於主,則智不當見罪而加疏。
故諫說談論之士,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後說焉。
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大凡進說的困難:不是難在我的才智慧夠用來向君主進說,也不是難在我的口才能夠闡明我的意見,也不是難在我敢毫無顧忌地把看法全部表達出來。大凡進說的困難:
在於瞭解進說物件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說法適應他。進說物件想要追求美名的,卻用厚利去說服他,就會顯得節操低下而得到卑賤待遇,必然受到拋棄和疏遠。進說物件想要追求厚利的,卻用美名去說服他,就會顯得沒有心計而又脫離實際,必定不會被接受和錄用。
進說物件暗地追求原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進說,他就會表面上錄用而實際上疏遠進說者;用厚利向他進說,他就會暗地採納進說者的主張而表面疏遠進說者。這是不能不明察的。
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談話因洩密而失敗。未必進說者本人洩露了機密,而是談話中觸及到君主心中隱匿的事,如此就會身遭危險。君主表面上做這件事,心裡卻想借此辦成別的事,進說者不但知道君主所做的事,而且知道他要這樣做的意圖,如此就會身遭危險。
進說者籌劃一件不平常的事情並且符合君主心意,聰明人從外部跡象上把這事猜測出來了,事情洩露出來,君主一定認為是進說者洩露的,如此就會身遭危險。君主恩澤未厚,進說者談論卻盡其所知,如果主張得以實行並獲得成功,功德就會被君主忘記;主張行不適而遭到失敗,就會被君主懷疑,如此就會身遭危險。君主有過錯,進說者倡言禮義來挑他的毛病,如此就會身遭危險。
君主有時計謀得當而想自以為功,進說者同樣知道此計,如此就會身遭危險。勉強君主去做他不能做的事,強迫君主停止他不願意停止的事,如此就會身遭危險。所以進說者如果和君主議論大臣,就被認為是想離間君臣關係;和君主談論近侍小臣,就被認為是想賣弄身價。
談論君主喜愛的人,就被認為是拉關係;談論君主憎惡的人,就被認為是搞試探。說話直截了當,就被認為是不聰明而笨拙;談話瑣碎詳盡,就被認為是羅嗦而冗長。簡略陳述意見,就被認為是怯懦而不敢盡言;謀事空泛放任,就被認為是粗野而不懂禮貌。
這些進說的困難,是不能不知道的。
大凡進說的要領,在於懂得粉飾進說物件自誇之事而掩蓋他所自恥之事。君主有私人的急事,進說者一定要指明這合乎公義而鼓勵他去做。君主有卑下的念頭,但是不能剋制,進說者就應把它粉飾成美好的而抱怨他不去幹。
君主有過高的企求,而實際不能達到,進說者就為他舉出此事的缺點並揭示它的壞處,而稱讚他不去做。君主想自誇智慧,進說者就替他舉出別的事情中的同類情況,多給他提供根據,使他從我處借用說法,而我卻假裝不知道,這樣來幫助他自誇才智。進說者想向君主進獻與人相安的話,就必須用好的名義闡明它,並暗示它合乎君主私利。
進說者想要陳述有危害的事,就明言此事會遭到的毀謗,並暗示它對君主也有害處。進說者稱讚另一個與君主行為相同的人,規劃另一件與君主考慮相同的事。有和君主汙行相同的,就必須對它大加粉飾,說它沒有害處;有和君主敗跡相同的,就必須對它明言掩錦,說他沒有過失。
君主自誇力量強大時,就不要用他為難的事去壓抑他;君主自以為決斷勇敢時,就不要用他的過失去激怒他;君主自以為計謀高明時,就不要用他的敗績去困窘他。進說的主旨沒有什麼違逆,言辭沒有什麼牴觸,然後就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辯才了。由這條途徑得到的,是君主親近不疑而又能暢所欲言。
伊尹做過廚師,百里奚做過奴隸,都是為了求得君主重用。這兩個人都是聖人,但還是不能不通過做低賤的事來求得進用,他們的卑下一至於此!假如把我的話看成像廚師和奴隸所講的一樣,而可以來納來救世,這就不是智慧之士感到恥辱的了。
經過很長的時間,君主的恩思澤已厚,進說者深入謀劃不再被懷疑,據理力爭不再會獲罪,就可以明確剖析利害來成就君主的功業,直接指明是非來端正君主的言行,能這樣相互對待,是進說成功了。
從前鄭武公想討伐胡國,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胡國君主來使他快樂。然後問群臣:“我想用兵,哪個國家可以討伐?
”大夫關其思回答說:“胡國可以討伐。”武公發怒而殺了他,說:
“胡國是兄弟國家,你說討伐它,是何道理?”胡國君主聽說了,認為鄭國和自己友好,於是不再防備鄭國。鄭國偷襲了胡國,攻佔了它。
宋國有個富人,下雨把牆淋塌了,他兒子說:“不修的話,必將有盜賊來偷。”鄰居的老人也這麼說。
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財物被竊。這家富人認為兒子很聰明,卻對鄰居老人起了疑心。關其思和這位老人的話都恰當,而重的被殺,輕的被懷疑;那麼,不是瞭解情況有困難,而是處理所瞭解的情況很困難。
因此,繞朝的話本是對的,但他在晉國被看成聖人,在秦國卻遭殺害,這是不可不注意的。
從前彌子瑕曾受到衛國國君的寵信。衛國法令規定,私自駕馭國君車子的,論罪要處以刖刑。彌子瑕母親病了,有人抄近路連夜通知彌子瑕,彌子瑕假託君命駕馭君車而出。
衛君聽說後,卻認為他德行好,說:“真孝順啊!為了母親的緣故,忘了自己會犯別罪。
”另一天,他和衛君在果園遊覽,吃桃子覺得甜,沒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個給衛君吃。衛君說:“多麼愛我啊!
不顧自己口味來給我吃。”等到彌子瑕色衰愛弛時,得罪了衛君,衛君說:“這人本來就曾假託君命私自駕馭我的車子,又曾經把吃剩的桃子給我吃。
”所以,雖然彌子瑕的行為和當初並沒兩樣,但先前稱賢、後來獲罪的原因,是衛君的愛憎有了變化。所以被君主寵愛時,才智就顯得恰當而更受親近;被君主憎惡時,才智就顯得不恰當,遭到譴責而更被疏遠。所以諫說談論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愛憎,然後進說。
龍作為一種動物,馴服時可以戲弄著騎它;但它喉下有一尺來長的逆鱗,假使有人動它的話,就一定會受到傷害。君主也有逆鱗,進說者能不觸動君主的逆鱗,就差不多了。
《韓非子。說難》介紹,《韓非子 說難》的介紹
就是說當說客很難,篇中列舉種種難處.一點牢騷,一點yy,戒後世人.韓非子 難一 介紹 簡介,100字左右 韓非子 說難的作者簡介 寫回答 有獎勵 共2個回答 操ta1a7 lv.42016 05 17 關注韓非 約西元前280年 西元前233年 戰國末期南韓 河南新鄭 人,出身於貴族世家。他和秦始皇...
韓非子名言,韓非子的名言
韓非子 是戰國末期南韓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大部分為韓非自己的作品。韓非子 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 術 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事以密成,語以洩敗。感悟 自出 韓非子 說難 這兩句大意是 事情由於保守機密而成功,說話不慎 洩露機密會導致失敗。保守機密,慎之又慎。出自 韓非子 難一 篇。大意是,欺騙性的...
韓非子政治思想,韓非子的政治思想
冷冰冰的法家思想。看透了人生的思想。韓非子的政治思想 韓非名非,戰國時南韓人,出身沒落貴族家庭。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 說他早年曾向韓王建議變法而未被採納,於是 觀往者得失之變 總結前期法家進行變法的經驗教訓,從事著述。後來,遭到李斯等人的陷害而在獄中被迫自殺。韓非生活在戰國末年,當時,建立大一統的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