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在3-10歲的孩子中,約1-3%的孩子會出現這種情形,其中,5~7歲的孩子更為多見,男孩略多於女孩。在醫院小兒神經科的患者中,有1%是具有這種症狀的孩子。現代神經醫學將兒童時期孩子出現的這種症狀稱為“夜驚症”。
夜驚不是病,大多數情況也與疾病無關,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孩子正常成長的證據之一。它與夢魘(即我們俗稱的做惡夢)也不是一回事。兒童夜驚症和夢遊症同屬於兒童睡眠障礙。
夜驚症的表現
夜驚在孩子入睡後的兩個小時內出現的頻率最多。
熟睡中的孩子會突然驚醒,然後或放聲大哭或大呼小叫,也有時連說帶哭且話語含混不清,更有時還會揮舞著雙臂像是要和誰打架。而這時不管家長如何地勸撫,媽媽抱著、爸爸哄著,或詢問或安慰,一概都無濟於事,孩子不加理睬,依舊繼續說著那些誰也聽不懂的話,面色蒼白、呼吸急促、脈搏加快、大汗淋漓,依舊目光中透著恐懼,哭泣著叫喊著,怎麼也叫不醒。這樣的狀況持續幾分鐘後,孩子又會自己乖乖地睡覺了。
偶爾父母能把他喚醒,孩子的眼神卻也是迷迷糊糊的。也有個別的孩子會同時伴有夜遊的情況,即孩子起床走動,做一些簡單的機械的動作,如開抽屈什麼的。到了第二天,爸爸媽媽再問他昨夜發生了什麼事情、做了什麼夢,孩子卻是一臉的茫然無知,好像這件事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夜驚發作的次數不一定,可能一夜發作數次,也可能幾天或十幾天發作一次。
導致了夜驚症的原因:
孩子發生夜驚症的原因,迄今尚未有確切的定論。一般認為,發生夜驚可能與以下幾方面的原因有關:
* 兒童時期的神經、大腦發育尚未健全。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部分,尤其是控制睡眠覺醒的大腦皮質發育的不成熟,對孩子的睡眠都會有一定的影響。這是孩子正常生理髮育的自然現象。
如果孩子發作夜驚的情形不很明顯或偶一為之,父母們則不必過分在意。隨著孩子的成長,身體各部分發育的逐漸成熟,症狀就會逐漸消失了,這種狀況屬於是一過性的。
* 心理因素佔有一定的比例。我們這裡所說的心理因素,包括情緒的焦慮、壓抑、緊張不安等等。有些情緒刺激是暫時或臨時的,比如白天玩兒得太瘋狂、晚上看了恐怖驚險的影片或聽了恐怖故事。
這個年齡的孩子語言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了大幅提高,想象力也變得豐富,因此這些刺激會使他們做各種各樣的夢,也就可能導致孩子當晚或這幾天夜裡出現夜驚;還有一些情感上的刺激,比如有親人突然離世(尤其是自小就與他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或分開(爸爸媽媽出差之類的情況),再比如單親家庭,這些心理情感上的刺激,往往會比較微妙和深入,給孩子精神上的壓力和緊張感也會更大;再有就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過苛或者態度激烈,也會讓孩子感到焦慮不安,從而夜晚睡覺出現驚厥。
* 持續的夜驚則可能是由一些病理因素引起的。如大腦神經營養**不足、大腦發育有異常、大腦皮層中樞、丘腦、垂體等大腦器官之間的相互調節不好,內分泌等原因造成的肥胖,以及嚴重的鈣缺乏症,都使可能導致夜驚發作的病理性原因。這就需要到醫院請醫生診治了。
應對和預防夜驚
應對按醫學上的看法,孩子夜驚發作時不宜將當事者喚醒,父母們的各種喚醒行為反而會使夜驚加重和延長。父母應該冷靜,不再過度驚動孩子,一會兒孩子就會再度入睡了。
夜驚一般無需刻意**。隨著年齡的增長,待孩子神經生理發育成熟後,或排除了主要的心理因素,夜驚就會逐漸消失了。當孩子出現夜驚症狀時,如果孩子白天沒有異常,最好是繼續觀察幾天。
若每天都出現夜驚的症狀並持續3周以上,家長就應帶孩子到小兒神經科進行諮詢,並根據醫生診斷的原因,看是否需要用藥(夜驚症嚴重的孩子便需要藥物的幫助,依靠藥物打亂孩子原有的睡眠週期,干擾病情發作)或採用心理**。
預防雖然夜驚的誘因很大程度上是生理髮育的因素,但父母們還是能夠科學地幫助孩子儘量避免出現夜驚症的:
* 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身體和大腦的發育。良好的作息習慣和睡眠衛生(包括睡覺時不要開著燈,室內空氣流通,睡姿正確,睡前不要吃過多的東西,等等),能夠促進大腦正常發育並得到充分的休息。
* 幫孩子放寬心。排除了生理和身體上的因素,父母們就要儘量避免那些可能引發夜驚症的事情發生,從客觀上解除孩子心裡的壓力。同時,以講故事、做遊戲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讓他們解除焦慮、放鬆身心,培養他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
在**後,家人親切地陪孩子說說話,或共同聽一段輕鬆的**,也往往能讓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這是避免夜驚的好方法。
* 白天適度增加孩子的運動量,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能促進腦神經遞質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動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質量。
tips 夜驚與夢魘不一樣
* 夜驚(night terror)與夢魘(nightmare,即俗稱的做惡夢)是睡眠中發生的兩種不同的現象。
* 夜驚的發生時間,是在入睡後兩小時內,正值睡眠期的第3~4階段,此為沉睡期,沉睡期內是不會作夢的。夢魘現象的出現,則通常是在黎明前發生,此一睡眠階段,正是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因此兩者並無直接關係。
* 夢魘發生可以確定是由於做了可怕的惡夢。孩子醒後也多半能記得夢中的情境。夢魘與孩子白天的情緒壓力有關。
白天情緒不安,夜晚睡不好,焦慮壓力也沒有消除,故而使孩子在清晨起床前,形成心理上的焦慮和恐懼。
* 如若發現孩子在早晨起床前反覆出現夢魘現象,一定要注意孩子白天的的生活和情緒,需要時可以請心理輔導人員或小兒精神科醫生幫助。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因為孩子嚇到了,用土辦法比如讓孩子的外婆拿著孩子的衣服在午夜十二點叫孩子的名字
3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小孩白天玩的太瘋了,晚上儘量讓孩子情緒平穩些,特別是睡前,要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生物鐘。
4樓:
3歲的孩子已經會說話了,你可以問問.
5樓:
可能是缺鈣。
補鈣:目前市場上鈣劑繁多,應選含純鈣量多,吸收好的製劑,每日純鈣量300—500毫克。例如:
複合鈣沖劑,每日3—5包(每包含純鈣100毫克);蓋天力:每日3—5片,每片含鈣25—50毫克。(3)補維生素d:
濃縮魚肝油滴劑,每日5—10滴;或維生素d2糖丸,每日1000—2000iu;或維生素d3,每日一次,20—30萬iu。(4)多晒太陽。
也有可能是長了寄生蟲。可以給他吃驅蟲藥。
6樓:十四個傻子開會
白天玩得太瘋了,或者腸痙攣,或者缺鈣
三歲小孩晚上睡覺愛哭老說夢話怎麼回事
7樓:匿名使用者
1.不易入睡、不易進入深度睡眠,入睡後愛啼哭、易驚醒,入睡後多汗; 2.出現陣發性腹痛、腹瀉,抽筋,胸骨疼痛; 3.
長牙遲、學步遲、骨關節異常、頭髮少、枕禿圈; 4.智力發育遲、說話晚; 5.免疫力差,易感冒,易生病。
如果有以上情況,最好帶寶寶去醫院查個微量元素,看是否缺鈣。
孩子三歲半每天晚上夢裡哭是怎麼會事情
8樓:李子寨旺哥
請按以下原因查詢:
一是溫度或溼度不適當
二是孩子沒有吃飽
三歲小孩夜晚多夢啼哭是怎麼回事
9樓:a山巔之最
寶寶睡覺不踏實的原因比較多:沒吃飽、溫度不適宜、空氣太乾燥、尿片不夠乾爽、白天睡太多、缺鈣或有蚊子咬,也可能是其它疾病導致身體不舒服等。具體要根據寶寶其他的表現來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全部確定沒有問題後,寶寶還是表現不安,要考慮到疾病的因素。因為小寶寶還不會說話,一些病痛可能表面症狀不明顯,家長要多留意。
家長從幾方面注意調整就可以了,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如果不是非常頻繁的話,也不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第一:這種情況有遺傳傾向,常常有家族史,爸爸或者媽媽有夜驚或者夜間睡眠不安的情況。
第二:孩子如果有一些睡前過度興奮,或者哭鬧的情況,睡眠情緒不穩定,夜間會出現這種情況。
第三:消化功能紊亂,孩子會有夜間睡眠不踏實的情況。
從相應情況的調整看看有什麼變化,睡前一小時相對做一些安靜的遊戲,或說一些語言性的一些,講講故事這方面的遊戲,孩子會很舒服,另外用一些益生菌類的藥物,睡前給孩子全身的按摩,睡前洗澡,洗澡之後給孩子全身的按摩。然後胳膊、腿、前胸、後背都做一下按摩,這樣孩子在愉快的環境下入睡,睡眠就會變好,如果有一點睡眠不安的情況也不用太擔心。 睡前別太累 很多頭疼於孩子睡覺問題的家長會放手讓寶寶去玩,認為寶寶玩累了就自然能睡著。
殊不知這種哄寶寶睡覺的方法很不利於寶寶健康。因為睡前太過興奮,寶寶雖然生理上進入了睡眠狀態,可精神活動還在繼續,睡得並不踏實,從而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 因此寶寶偶爾玩累後就睡覺沒關係,但長時間如此就弊大於利。
父母還是應該讓寶寶養成良好睡前習慣:睡前可以玩一些看書、聽故事等安靜的遊戲,或者放一些輕鬆、舒緩的**。睡前1小時開窗通風,在進入臥室前關上,新鮮的空氣也有利於寶寶安睡一整夜。
為什麼3歲的小孩經常流鼻血,為什麼3歲的小孩經常流鼻血 30
紫墨荊棘 3歲孩子流鼻血多屬於良性出血,雖然會反覆流血,但是多半會自動停止,只有極少數的出血性疾病會因流血不止而導致其他的問題。幼兒流鼻血常發生在鼻中膈前端。因為此處有密集的血管叢,每當天氣溼冷或病患具有過敏性鼻炎的時候,鼻腔黏膜就會乾燥而呈現脆弱,容易受傷,若加上經常擤鼻涕或挖鼻子,造成機械性傷害...
3歲多小孩老生病是怎麼會事,3歲小孩抵抗力差,老是生病感冒怎麼辦
阻力位置的 找大夫看看,體質不好 3歲小孩抵抗力差,老是生病感冒怎麼辦 美觀水晶 感冒是人類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是由感冒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感冒病毒侵入人體後,人體能產生抵抗感冒病毒的抗體。但是人為什麼還會反覆患感冒呢?1 感冒病毒抗體在人體內不能長期存留。普通感冒病毒抗體一般只存留1個月左右,流行 冒...
3歲兒童老容易犯咳嗽怎麼辦,三歲多小孩經常咳嗽是怎麼回事
一般是寶寶著涼導致的,平時注意適當的少量多給寶寶餵點水,另外呢,注意適當的戶外運動,多曬太陽,避免去人多擁擠,通風不暢的公共場所,避免被動吸菸等等。小孩子氣管都不是很多,要給孩子少吃鹽,多喝水,盡量不要見風,人多的地方也要少去。稍微大點就好了。應該是胃上應該是肺上出了問題,大家就我家人應該帶孩子去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