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時候也叫“中國”嗎?那怎麼解釋

2021-07-29 17:31:24 字數 4831 閱讀 4703

1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中國”一詞的意思之一,是指帝王所處的都城。《詩經·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這是勸西周厲王放鬆一點對人民的壓榨,先從愛惜京都的人民做起,進而安撫四方之民。這裡,“中國”指京都,“四方”指京都外的諸夏。“中國”的另一古義是泛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即遠古華夏族所居住的地方。

地處南方長江流域的楚國人稱周、魯、齊、晉等國所處的黃河流域為“中國”。這一含義的“中國”與“中原”的詞義相同。

後來,隨著疆域的擴大,“中國”所包括的範圍也擴大了。在今天,“中國”已是專有名詞,與古義的“中國”大不相同了。

遠在 2023年前,中國西周三代開國君主曾經三異國都。最初周文王在未得天下時,將周民族的政治中心確定在豐(今陝西西部的歧山附近),武王滅商後便將國都向東遷移到鎬京(今天西安附近)。成王即位後又派周公在今天洛陽以西5裡處建立洛邑,史稱東都。

當時建立洛邑的一個重要理由便是洛陽居天地正中。中國這個名稱就反映了天地正中的意識。周成王在位時採納了周公提出的建藩屏周方略,大肆分封諸侯(所謂藩國),讓它們承擔保衛京畿的任務。

於是形成了以四夷為外環,四方諸侯為內環,周室王畿為'中國'的政治格局,這就是中國一名的來歷。如今在德語中,除用china一詞稱呼中國外,有時還用mitten land一詞,即**之國。應該說這個詞與中國的本義完全一致。

在這個背景下,殷商時期流行的天下四方觀念變成了五方觀念,這第五方就是**,而四方則成為具有邊緣含義的四維。春秋時期成文的《詩經》就有四方為綱、四方為則的說法。連中國傳統的四大名山--東嶽泰山、南嶽霍山(今安徽天柱山,後改為湖南衡山)、西嶽華山和北嶽恆山--也被稱為四垣,就像一間屋子的四壁。

天子定期到四嶽巡狩,一來是為了祭告天地,二來為了視察四方諸侯的工作。

"中國"一詞的含義

翁獨健先生認為:"中國一詞,從《詩經》上就可以找到,不過古代'中國夕之稱只是地域的,文化的概念,或者是一種褒稱。……歷史上的中國不僅包括中原王朝,而且也包括中原王朝以外的少數民族政權。

"張瓏如先生認為:"關於'中國'的概念,歷史上是某一個地域名稱,不是國稱,作為國家的概念,是近代的事。以往有些學者,把它認為國稱,或囿於《禹貢》九州之說,把中原地區作為中國的疆域〔,這〕是不對的。

"半一之先生認為:"中國之稱在歷史上是個地區的稱呼,而且是有變化和發展的。先秦時,指處於眾多國家的**地區的國家,而把四鄰稱做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當時,中國不是一個國家概念,而且它的領域也不是當時的國家領域。與'中國'同時使用的名稱還有‘四海',‘天下'。"

杜榮坤先生認為:"'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尚書》。據史籍記載和近人研究,初含有'京師','帝都','國中','王a'等意。

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國'一詞包含的範圍逐漸擴大,成為地域的名稱。……古代華夏族最初於中原建立國家,為有別於四方蠻夷戎狄,自稱'中國',即'**之國'的含意。……秦統一六國,華夏族與四周所謂戎狄蠻夷諸族逐漸融合,形成以華夏族(漢代以後漸稱漢族)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集權國家,'中國'一詞泛指中原王朝所直接管轄的地區……"杜先生又說:

"歷史上'中國'一詞是地域或文化型別及政治地位的區分,而不是整個歷史疆域和政治管轄範圍的概念,國家政權的正式名稱。"

陳連開先生認為:"中國一詞,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含義不止一端,大體是殷周指天子所居王城;到春秋戰國指中原諸侯國和實行華夏文化禮儀的諸侯國,既是地域概念,又是文化概念。到秦漢以後,往往指王朝直接管轄區,而以王朝的邊疆為‘裔'。

以上各位學者的見解代表了學術界的基本看法,其中的諸多見解,如不能以現代國家概念去衡量當時的"中國";"中國"既是地域概念,又是文化概念;"中國"一詞包含的範圍不斷變化等,都是十分正確的,但有一個相當關鍵的問題似有商榷餘地,這就是:"中國"之"中"字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 田繼周先生稱:"在先秦時代,中國是指處於當時我國眾多國家的中部地區的國家。

比如商王國因居於眾國之中部,而稱中國。"舉一之先生意見同於田先生。筆者對此種說法一直持置疑態度。

因為除瀕海的邦國之外,任何一個邦國四周都有其他邦國存在,因而所有這些邦國都是居於"眾國之中部",不獨商王國。杜榮坤先生認為古人自稱中國,"即'**之國'的含意",所引用的史料見《韓非子 初見秦》。考《韓非子》原文:

"趙氏,**之國也。"其舊注稱:"趙居邯鄲,燕之南,魏之北,韓之東,故曰'**'。

"這顯然是講趙國居列國**,跟中國是不是**之國無關;魏國的位置更是居於列國**,但文中卻未稱其為"**之國"。真正值得注意的倒是殷商的名稱。《爾雅 釋言》雲:

"殷,齊,中也。"《爾雅》疏釋曰:"殷,齊皆謂正中也。

"系強調自己在"天下"萬國之中的中心地位而言。《詩 商頌 殷武》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極"之句,毛詩注稱:"商邑,京師也。

(鄭玄)箋雲:極,中也。商邑之禮俗翼翼然可則效,乃四方之中正也。

"《易 坤》有"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的說法,《疏》釋為:"以黃居中,兼四方之色……居中得正,是正位也。"《禮記 中庸》有云: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韓非子 揚權》稱:"事在四方,要在**,聖人執要,四方來效。

"天子居中得正,允執其中,天子所居之處非中而何 前述"五服","九服",均以天子所居為中心,由內向外層層構建藩衛之國。故"中國"之"中",並非源自地域位置,而是源自"以我為中心"的政治理念。

"春秋三世說"中的"天下"與"中國"

"中國"一詞的頻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後。《禮記 王制》有云:"中國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國、蠻、夷、戎、狄,皆有安。

"十分明顯,此時的"中國"一詞,是與蠻、夷、戎、狄對舉而使用的。如果說《禮記》的成書時間較靠後,則《左傳 莊公三十一年》有"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於王,王以警於夷。中國則否"的說法,足見春秋前期,"中國"一詞就已經與蠻、夷、戎、狄對舉。

那麼"中國"指誰呢 《公羊傳 禧公四年》稱:"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荊,以此為王者之事也。

"齊桓公救援邢,衛等國,被稱作"救中國",足見此時的"中國",已經擴大到被認為是"諸夏"的國家。

到這裡,就不能不言及《公羊》學派的"春秋三世說"。《公羊傳 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

王者欲一乎天下,易為以外內之詞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東漢經學大師何休進一步發揮公羊學派的說法,將《春秋》所記242年的歷史,理想化地分為三個階段,即:"所傳聞之世","所聞之世"和"所見之世"。

"所傳聞之世見治起於衰亂之中……故內其國而外諸夏","所聞之世見治昇平,內諸夏而外夷狄","至所見之世著治太平,夷狄進至於爵,天下遠近小大若一"。雖然那242年曆史發展事實並非如此理想化,但我們必須承認此種理念對民族關係發展規律做出了某些正確認識和預見。夏、商時期,應該是華夏民族的形成時期;而集華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禮"的形成,是華夏民族最終形成的標誌。

觀夏、商、周、春秋,各邦國不斷分化,有的進人華夏集團,有的進人蠻、夷、戎、狄集團,像祀國這樣的國家,一度搖擺於夷夏之間,最後終於擺進了華夏集團,成了"諸夏"的一分子。

古代我國也叫"中國"嗎?

2樓:一首歌一個人

用中原泛指中國。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關於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時代的文獻記載,其歷史的基本框架、社會大事以已被建國以來的考古發現初步證實,約當考古學上的龍山文化時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時期。

3樓:繼潤

古代人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叫中國。

秦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集權**國家。秦始皇為鞏固**主義**集權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秦統一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南侵,在連線原來秦、趙、燕三國北方長城的基礎上,又向東、西兩段延伸,築成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城防。這就是有名的萬里長城。秦統治者的**導致了農民戰爭的爆發和秦朝的滅亡。

西漢:中國歷史上一個強盛的封建國家。漢初統治者採取的“休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出現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漢武帝時國力達到空前強盛。

平定“七國之亂”後,加強了**集權;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全國加強了思想統治;通過對匈奴戰爭和張騫出使西域,使多民族的國家得到進一步發展;絲綢之路的拓通,使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有了新的發展。西漢末年,由於社會矛盾尖銳,農民戰爭爆發,西漢終於走向了滅亡。

東漢:光武帝調整統治政策,使社會出現了“光武中興”的局面。但東漢後期,豪強地主勢力發展,社會黑暗,終於爆發了黃巾大起義。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東漢名存實亡。

經過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東漢政權已名存實亡。在鎮壓起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割據一方的軍事集團。曹操在官渡打敗袁紹,基本上統一北方。

赤壁一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孫權、劉備的地位得到鞏固。三國後期,魏國的力量日益強大。

263年,魏滅了蜀。265年,司馬炎奪取魏政權建立晉朝,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4樓:匠欣獨運

”中國“在古代泛指中原地區。古代中國,又以“華夏”、“中華”、“中夏”、“諸夏”、“諸華”、“神州”等的代稱出現。“夏”,在商、周以前有夏;“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而“華夏”的意思就是“身穿華裳的禮儀之邦”。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帶,中國以外稱為四夷。

古中國直轄地區為漢地,其周圍四夷均為臣屬之地,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促成漢文化圈,南北朝建“四夷館”。

明朝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等等。自清朝統治中國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漸漸被打破了。

中國古代有獅子和大象嗎,中國古代有獅子嗎?

上古時代,中國是有copy獅子存在的 目前的古生bai物du學證據顯示,最早的大型貓zhi科動物 豹屬 化石出土於dao 非洲的坦尚尼亞 tanzania 在地質年代上屬於晚上新世 早維拉方期,early villafranchian 距今已有350萬年的歷史。這種大型貓科動物在形態上具有很多現代獅...

中國古代時候共有多少國家,中國古代一共有多少位帝王?

很多了.不知樓主想表達什麼意思 中國古時候,這句話不夠嚴謹.中國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的.中國古時候,這樣的說法不是太嚴密.三國時有三個,戰國有七雄,東晉有十六國.不知道你說的中國古代具體指的哪方面 中國古代更換的朝代不少 但總體並沒有什麼國家 五代十國的時候最多吧,也許你該問的是中國...

中國古代的軍隊有盾牌嗎,中國古代戰爭中最常用的盾牌有多少種

古代戰爭中,尚沒有史料顯示有不用盾牌的正規軍隊。盾是一種極為古老的兵器,古稱 幹 很早就有成語 大動干戈 由此能看得出盾的古老和常見。其實想一想也能明白,如果有人拿刀砍你,拿弓箭射你,你本能的反應就是抓一塊板狀物體遮擋身體,而這樣做也確實最有效。盾牌可以有效減少 可以在心理上快速構建起己方陣型 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