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桃花源嗎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事是真的嗎

2021-08-04 06:38:59 字數 4957 閱讀 5731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桃花源的地名有很多,重慶酉陽、湖南常德、湖北**、江蘇連雲港、安徽黃山、臺灣基隆、河南南陽、重慶永川等地都有桃花源。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述的“桃花源”原型究竟在什麼地方?學術界尚有爭議。真正的桃花源也許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們都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樂園。

武陵源桃花源得名自陶潛的《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由此可見,桃花源的地理位置應位於“武陵”這個地方。

那麼武陵到底在哪兒呢,《通典》卷一百八十三:“朗州今理武陵縣。春秋、戰國時皆屬楚地。

秦昭王置黔中郡。

漢高更名武陵郡,後漢、魏至晉皆因之。晉趙廞問潘京雲:‘貴州何以名武陵’京曰:

‘鄙郡本名義陵郡,在辰陽縣界,與夷相接,數為所攻,光武時移東出,共議易號。傳曰止戈為武,詩稱高平曰陵。’《武陵記》桃花源,即此地也。

”那麼上面提到的“郎州”即“武陵”又在哪兒呢?“武陵”這一地名,最早出現在西漢初年。《漢書·地理志》記載:“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屬荊州。

(領)縣十三:索(今常德市武陵區、鼎城區、漢壽縣地,故城今鼎城區韓公渡鎮城址村)、孱陵(今湖北公安縣與湖南安鄉、澧縣、津市、南縣、華容等縣地)、臨沅(今常德市武陵區、鼎城區大部和桃源縣地)、沅陵(今沅陵、瀘溪、吉首、麻陽等縣地)、鐔成(今洪江市、靖州、綏寧、會同、通道、中方等縣地。

錯入今貴州省境)、無陽(今芷江、新晃、懷化等縣地,錯入今貴州省境)、遷陵(今保靖縣地,錯入今重慶市境)、辰陽(今辰溪、麻陽、花垣、鳳凰等縣地)、酉陽(今永順、龍山、古丈等縣地,錯入今重慶市境)、義陵(今漵浦縣地)、佷山(今湖北長陽縣地)、零陽(今慈利、石門、臨澧、澧縣等縣地)、充(今永定區、桑植縣地)” 。

武陵郡又稱“義陵郡”。其來歷據晉人常林《義陵記》雲:“項羽弒義帝於郴,武陵人縞素哭於招屈亭,高帝聞而義之,故曰義陵。

”郡治義陵縣(一說治索縣)。建置時間,據《後漢書·郡國志》武陵郡下原注:“秦昭王置,名黔中郡。

高帝五年(前202)年更名。”[《水經注·沅水》記為“漢高祖二年(前205年)]

文學參考

由此可見,陶潛所說的桃花源應該位於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境內,並且在歷**“武陵”的詩文中,如唐孟浩然的《武陵泛舟》、王昌齡《武陵龍興觀黃道士房問易因為題》、《武陵開元寺黃鍊師院》、司空圖《武陵路》。

曹唐《武陵洞》、五代王建《武陵春日》、宋梅堯臣《武陵行》、張斛《武陵春曉》、唐庚《武陵道中》、胡浚《武陵竹枝詞》(六首)等詩,基本上是寫桃花源,標題卻寫的“武陵”,往往把“武陵”當作桃花源的代名詞。

常德市內現有4a級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桃花源風景區,景區內風景秀麗,歷史遺蹟眾多,酷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所以我們認定湖南常德內的桃花源是最接近陶潛文中所描繪的仙境。

然而為了考證更加嚴謹,我們在此也不下定論,只是認為湖南常德桃花源更接近陶潛所描寫的桃花源。

擴充套件資料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創作背景

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主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裡,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同時,東晉王朝承襲舊制,實行門閥制度,保護高門士族貴族官僚的特權,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像陶淵明這樣一個祖輩父輩僅做過一任太守一類官職,家境早已敗落的寒門之士,當然就“壯志難酬”了。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汙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義熙元年(405年),他堅定而堅決地辭去了上任僅81天的彭澤縣令,與統治者最後決裂,長期歸隱田園,躬耕僻野。

陶淵明雖遠在江湖,仍舊關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棉被悶死晉恭帝。

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

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汙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2樓:傻的就這樣繼續

首先說,世上沒有挑花源,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虛構出來的。

《桃花源記》是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閒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化的世界。在那裡,一切都是那麼單純,那麼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也沒有勾心鬥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那麼平和,那麼誠懇。“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訊息:原來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治集團。

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

文章結尾提到“南陽劉子驥”,史書上關於此人記錄不多,但是從記錄來看和推斷,此人是陶淵明的好友,喜歡一起遊覽山水,不喜歡功名利祿,陶淵明之所以提到南陽劉子驥,一是想在文章上提高桃花源的真實度,二來借劉子驥也沒有找到桃花源,來烘托出桃花源的美好,世間難求。

關於《桃花源記》有一種說法是,陶淵明和劉子驥,一起遊山玩水,發現了桃花源這個古村落,於是便有此文。此說法不可信,文學家大都飽讀詩書、思維開闊、想象力天馬行空,能把平凡的事情寫的令人神往,這也是文學的魅力。

總結:從欣賞文學的角度來看,不必追究桃花源是否真實存在,陶淵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大文學家,文學造詣水平毋庸置疑。

3樓:來自萬佛山乖巧的無花果

存在。這個應該還是有的。雖然說陶淵明是詩人,寫詩意境好。

我們祖國疆域遼闊,可謂無奇不有。只是不知道陶淵明有沒有真的到過桃花園。桂林恭城縣的桃花節就是奼紫嫣紅的滿山桃花。

桂林市世有個外桃源景區位於陽朔縣的白沙鎮附近,國家aaaa級景區。幾乎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完全吻合,去過的人都讚歎不已。

4樓:洛咿

不是,這個世外桃源與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比的美好境界,寄託了作者的社會理想,也反映了當時社會人民厭惡戰爭的情緒和追求和平勞動生活的美好願望。

5樓:弒去的日子

據我所知。桃花源是先生在某地有這樣一個見聞。後來又加以潤色了的。

它有可能短時期的存在,就像花開一樣。只是短暫的一個狀態。事情都是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得,它有可能在變化的過程中達到一個完美的境界。

所謂盛而衰。衰而盛。但是它不可能永久。

後人所說的桃花源,一般代指為理想的生活環境。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理想的桃花源。就像母親這個稱謂。

只是代指。而非同一個人。

6樓:林曦璐

沒有 桃花源只是作者想象的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是陶淵明所欣賞的。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呈現了一個美好的世界,這個地方真的存在嗎?

7樓:進擊的巨人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唐朝詩人張旭的這句詩道出了千百年來縈繞在世人心頭的疑惑: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究竟在**?

這個讓無數人嚮往的地方僅僅是作者理想中的“烏托邦”,是脫離現實的?還是在現實中有創作的原型呢?

“桃花源”的世界**著軟紅十丈中被煩惱俗事纏身的我們,更帶給無數身處困境中的人們以光明和希望。於是,為《桃花源詩》做的記喧賓奪主,流芳百世,名聞遐邇,引來讚譽無數。那麼,我們孜孜追求的桃花源究竟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理想世界呢?

許多人認為,桃花源是帶有道教色彩的神仙境地。大約是《桃花源詩並記》中有“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一句,於是詩人們都認為桃花源是仙境,如韓愈《桃源圖》有“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詩句;劉禹錫《桃源行》有“仙家一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詩句;王維《桃源行》有“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與“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詩句。

古往今來,人們尋求桃花源的腳步從未停止。人們按照陶淵明的描述,或按圖索驥,或實地考證。最近幾年,中國旅遊業發達,不少地方乘機大肆炒作,在某些學者索隱文獻的配合下,牽強附會,自稱“真”桃花源。

於是乎,“真”桃花源如雨後的春筍,一夜之間冒遍全國各地。那麼,這個現實世界中的桃花源究竟在**呢?現在比較能獲得認同的,也是最有可能是“真”桃花源的有以下七個地方,它們,也可以說是當代中國最美的七個“世外桃源”:

8樓:只怕是紅顏難逝

可能存在,但是也有可能作者誇大化。當時從洛陽到長安的一路上有很多“塢堡”建築,這些建築是當時留在北方的一些大家族為了生存下去,而聚集在這些建築裡面過著一種與世隔離的生活,他們就非常類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中的那些人。

9樓:丁丁丁丁丁海寅

絕對不存在。

由《桃花源記》可以知道,桃花源裡面的那個地方不過是一二個村子,最多不超過一千人,這是上限。想象幾百號人男女在一個小山坳裡由秦到魏幾百年間繁衍好幾十代,必然結果就是哪家哪戶都能沾點親。近親結婚,婚配,結果必然是遺傳病的泛濫直到整族的絕種。

10樓:文具盒丶

桃花源並不存在而是作者心中對美好生化的一種嚮往。《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11樓:

陶淵明所寫桃花源的位置,學術界尚有爭議。真正的桃花源也許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們都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樂園。但大部分人認為,陶潛所說的桃花源應該位於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境內,並且在歷**“武陵”的詩文中。

如唐孟浩然的《武陵泛舟》、王昌齡《武陵龍興觀黃道士房問易因為題》、司空圖《武陵路》等。

桃花源記原文,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

陶淵明 桃花源記 賞析 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你認為袁中道筆下的桃花源與陶淵明描寫的桃花源是同地方嗎 為什麼

肯定不是了 袁中道寫的是白馬雪濤 是桃源八景之一 而陶淵明寫的地方是有三說1 陶淵明家鄉廬山的某一座山谷中地處廬山大漢陽峰下,總面積約一萬多畝,桃花源 又稱康王谷,是廬山第一長峽谷,全長約15華里,素有 世外桃源 的美稱,景觀特色以幽谷風光取勝,歷來被認為是陶淵明名篇 桃花源記 創作原型所在地,2 ...

桃花源記的寫作手法有哪些,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寫作特點?

虛實結合 陶淵明的 桃花源記 是以虛構的遊記形式表現了一種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本文是一篇以描寫景物 敘說事情為主的記敘文,語言優美,描寫生動,記敘簡明,有後世遊記散文的特色。記敘文到了陶淵明時代,已經有了史傳記事的傳統,它同時還繼承了辭賦鋪敘描寫的特色,這篇 記 甚至還儲存著魏晉以來抒情小賦散 韻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