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逆生長的三大生物,分別是什麼生物呢

2021-08-21 10:08:56 字數 6044 閱讀 8353

1樓:集錦科學

地球上的任何一個生物都要遵循大自然界中的法則,誰都無法改變。所謂優勝劣汰,強者只會越來越強,弱者最終的下場悽慘。死亡是每一個生物最終的宿命,不管動物還是人類,這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最終的結局就是邁向死亡。

1我們都知道,地球在宇宙中有了46億年的歷史,在這期間,誕生數以萬計的生物,每一種生物的習性特徵截然不同,它們為了生存不惜改變身體的各項機能,為的就是活下去。一旦有生物脫離了軌道,離死亡也就不遠了。其實自然界中有不少違背自然法則的生物,只是很多人漸漸將它們遺忘了,那麼究竟有哪些生物呢?

地球上逆生長的3大生物,生命力極其頑強,可惜違背自然規律!

2首先第一種就是靈芝。靈芝是一種千年難遇的藥材,它有大補的作用,還有一種靈芝被稱為肉靈芝,那個名稱就是太歲,它不是一種普通的生物,也不屬於菌類,地位極其特別。很多人都感到好奇,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生物呢?

精準來講,它這連最基本的思維活動都沒有,不過將太歲劃分為幾千份的個體,它依舊可以存活下來,即便環境再惡劣,對它都沒有太大的影響,被人類稱之為活化石,地球上有了悠久的歷史。

3第二種生物就是水熊蟲,水熊蟲是一種生命力高度頑強的生物,據說它能夠在高溫150溫度的環境下生存。不僅如此,就連零下273攝氏度對它都沒有實質性的影響,將其放到煮沸的水中,它都可以活下來,可見生命力異常頑強,就算缺少了氧氣,也能活個幾百年之久,像它這種生物已經為數不多見了。

4最後一種就是小龍蝦,小龍蝦的繁衍速度驚人,也不會隨著壽命的增長影響繁殖能力。它的細胞長度不會縮減,**速度很快。我們在大街上經常能看到小龍蝦的存在,很多人都將它當做一種美食,不得不說用小龍蝦做出的美食相當美味,這樣頑強放入繁衍能力,根本不會有滅絕的一天。

5這三種生物都是自然界中生命力數一數二的,它們都有各自的特徵,每種生物的習性和生活方式頗有不同,其實仔細發現你會看到,自然界中還有很多生命力非常頑強的生物,不單單這三種,還有水母,它們都是自然界中的一員,形成完善的生態鏈,缺一不可,重要性不言而喻,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永生,你們對這幾種生物還有怎樣的瞭解呢?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什麼?

2樓:凱是凱喵的凱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應當是名為藍藻的類群,它們進化出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特性。它們在海底形成巨大薄層,有時也會形成被稱作疊層石的層狀堆積,它們屬於最早的化石,能夠追溯到大約35億年前。在元古宙初期,地球上的生命仍侷限於海洋之內。

但由於藻類及部分細菌不斷的光合作用,製造了大量的氧氣,開始出現一些具有真正細胞核的真核生物,例如原始海綿和類水母生物。

3樓:樂觀的高飛

大約在 36 億年前,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產生。

生命的起源和細胞的起源的研究不僅有生物學的意義,而且有科學的宇宙觀的意義。細胞的起源包含三個方面;

①構成所有真核生物的真核細胞的起源;

②與生命的起源相伴隨的原核細胞的起源;

③最新發展的三界學說,即古核細胞的起源。

拓展資料:

生命的起源應當追溯到與生命有關的元素及化學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過程應當從宇宙形成之初、通過所謂的“大**”產生了碳、氫、氧、氮、磷、硫等構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談起。

大約在66億年前,銀河系內發生過一次大**,其碎片和散漫物質經過長時間的凝集,大約在46億年前形成了太陽系。作為太陽系一員的地球也在46 億年前形成了。接著,冰冷的星雲物質釋放出大量的引力勢能,再轉化為動能、熱能,致使溫度升高,加上地球內部元素的放射性熱能也發生增溫作用,故初期的地球呈熔融狀態。

4樓:狄聽荷稅俊

地球上的第一個生物,許多人認為是病毒一類的非常簡單的生物,他只是有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正的物質。

而組成他的是基礎的生物大分子,它是由自然界中的無機分子在一定的條件下偶然形成生物小分子,進而發展而來的,從此地球上有了生命,下面是詳細的介紹:

神祕的生命起源

那是在大約50億年前,宇宙中一團瀰漫的緩緩轉動的氣體塵埃雲形成了原始太陽系。到了47億年前,原始太陽系裡一些氣體塵埃雲又凝聚形成了最初的地球。剛剛誕生的地球十分寒冷、荒涼,沒有結構複雜的物質,當然也不會有生命。

生命是隨著原始大氣的誕生開始孕育的。

在早期太陽系裡,一些處於原始狀態的天體頻繁和幼小的地球相撞,這一方面增大了地球體積,另一方面運動的能量轉化為熱能貯存在了地球內部。撞擊不斷地發生,地球內部蓄積了大量熱能。地球的平均溫度高達攝氏幾千度,內部的金屬和礦物變成了融融的熾熱岩漿。

岩漿在地球內部劇烈運動著,不時衝出地球表面形成火山爆發。在原始地球上,火山爆發十分頻繁。隨著火山爆發,地球內

部一些氣體被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形成了原始大氣。不過,這時的地球上仍然沒有生物分子。

在以後的歲月裡,由於日積月累,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越來越多,地球表面溫度開始降低。當降低到水的沸點以下時,水蒸氣就化作傾盆大雨降落到了地面上。傾盆大雨不分晝夜地下著,形成了最初的海洋,這為生命的誕生準備了搖籃。

那時地球表面的溫度仍然很高,到了大約36億年前,海水的溫度已降為80℃左右,然而在此之前,原始生命就已悄悄孕育了。

生命的誕生與原始大氣十分有緣。據推測,原始大氣的主要成份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氣、氨氣。這些簡單的氣體分子要想成為生物分子,就必須變得足夠複雜。

合成複雜物質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值得慶幸的是,在原始地球上有各種形式的能量可供利用。首先,原始大氣沒有臭氧層,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毫無顧忌地進入大氣,這為地球帶來了能量。其次,原始大氣中會出現閃電,閃電是一種能量釋放現象。

再次,原始地球上火山活動頻繁,火山噴發可以釋放大量熱量。

簡單的氣體分子在吸收了能量之後,它們會變得異常地活潑,進而產生化學反應,形成複雜的(生命)物質。美國的科學家米勒是第一位模擬原始地球的大氣的條件,成功地合成出複雜(生命)物質的科學家。

第二集生命怎樣誕生

米勒設計了一套玻璃儀器裝置。球形的玻璃容器裡模擬的是原始地球的大氣,主要有氫氣、甲烷和氨氣。在實驗過程中,需要把燒瓶裡的水煮沸,這模擬的是原始海洋裡的蒸發現象。

球形的電火花室裡外接有高頻線圈,使電極可以連續火花放電,這模擬的是原始地球大氣中的放電現象。放電進行了一週,讓米勒驚喜的是,實驗中產生了多種氨基酸。

氨基酸和核苷酸是動植物體內普遍存在和最最重要的兩種生物小分子,它們是建造生命大廈的磚塊和石頭。

5樓:奕德雪衣

細菌很小,我們肉眼看不到,必須要放大幾百倍我們才能看到他們。實際上這就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我們地球上最早的微生物,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左右,可是現在人們從化石中發現,大概在32億年前的化石中有了細菌,據推算,大概在35億年前,細菌就在我們地球上出現了。

而在原生動物和植物上,在地球上什麼時間出現的?在十億年前,那麼細菌在我們地球上是最古老的生物,包括我們人,大概都是細菌的後代。

6樓:匿名使用者

舌形貝,俗名海豆芽,有5億年的歷史,是世界上已發現生 物中歷史最長的腕足類海洋生物。舌形貝生活在溫帶和熱帶海域, 肉莖粗大,能在海底鑽洞穴居住,肉莖可以在洞穴裡自由伸縮。舌 形貝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洞穴裡,只靠外套膜上的三個管子和外界相接觸。

舌形貝屬是舌形貝科下的一個屬,模式種是鴨嘴海豆芽,俗名海豆芽。早在奧陶紀早期,舌形貝屬動物就已存在。一些生物學家認為舌形貝屬生物是一種活化石,因為這一個物種從遠古一直生存到現在。

跟其他腕足類一樣,舌形貝屬動物也是濾食生物

7樓:匿名使用者

草履蟲吧,好像是一種單細胞動物。

8樓:花榭花飛

看看這個澳大利亞發現地球上最早生物化石

西澳大利亞大學地質地球物理系教授比格爾·拉斯穆森10日說,一支澳大利亞和瑞典聯合研究小組日前在澳大利亞珀斯東南320公里的斯特靈山脈的砂岩化石中,發現一種類似動物的生物體化石。根據初步測定,該化石年齡至少是現已發現的最早的古生物化石年齡的兩倍。

拉斯穆森說,化石中有兩條蜿蜒的間隔幾毫米的脊,瑞典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斯特凡·

本特森認為,這是一種類似動物的生物體在粘土上行進留下的痕跡。

據拉斯穆森自己對化石的分析,這種生物可能出現在12億到20億年前,但還無法判定這種生物的形態和出現的時間。因為今天的許多動物,如軟體動物、珊瑚蟲、蠕蟲,都可以留下這種痕跡。拉斯穆森本人認為,化石中的痕跡更可能是一種已滅絕的多細胞生物體留下的。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什麼?

9樓:靜軒散人

最早的是生物:水生厭氧單細胞原核生物。

至於因素,生物的產生純屬巧合。

10樓:月之幻兒

單細胞的原生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單細胞變成多細胞..多細胞就進化...

11樓:貝蕾衣汝

原核單細胞生物即細菌和藍藻!在前寒武紀時期(>50億到13億年前)約35億年前,地球上就出現細菌和藍藻的原核生物!隨後再出現真核多細胞生物!

12樓:赤晴霞蒙男

年輕的地球不像是個能有生命開始的地方,火山將溶岩噴至地球上,太陽的紫外線充斥,大氣中充滿惡劣的氣體,如:一氧化碳,幾乎能毒死所有生物。但這一切卻促成了生命的開始。

當空氣中的co2、h2o、n2經閃電擊中而形成原始的胺基酸,並被雨水衝至原始的大海中,有些胺基酸形成了長串,最後變成了大型的蛋白質分子。以上反應,已經由化學家證實。2023年,化學家斯坦力.米勒嘗試在實驗室中,重建年輕地球的形狀,他在一個燒瓶裡,裝有溫暖的海洋和由ch4、nh3、h2所構成大氣,再用強力火花,模仿閃電穿過這些氣體,只一天,便發現了胺基酸。

後來,別的實驗證實,這些胺基酸可結合成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結合成空心的球狀──像某些細菌──這些球體,可靠吸收周圍的物質成長。當長到某一階段,並會形成芽體,最後脫離(如圖),現在的科學家相信,這些蛋白質球體,便是生命的最早形式。

13樓:睢俊能析彬

是藍藻藍藻是藻類生物,又叫藍綠藻;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

科屬分類

藍藻屬藍藻門

分為兩綱:色球藻綱和藻殖段綱。

色球藻綱藻體為單細胞體或群體;藻殖段綱藻體為絲狀體,有藻殖段。

藍藻在地球上大約出現在距今35~33億年前,已知藍藻約2000種,中國已有記錄的約900種。分佈十分廣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數(約75%)淡水產,少數海產;有些藍藻可生活在60~85℃的溫泉中;有些種類和菌、苔蘚、蕨類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還可穿入鈣質岩石或介殼中(如穿鈣藻類)或土壤深層中(如土壤藍藻)。

藍藻是單細胞生物,沒有細胞核,但細胞**含有核物質,通常呈顆粒狀或網狀,染色體和色素均勻的分佈在細胞質中。該核物質沒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稱其為原核。和細菌一樣,藍藻屬於“原核生物”。

它和具原核的細菌等一起,單立為原核生物界。

形態藍藻不具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和液泡等細胞器,含葉綠素a,無葉綠素b,含數種葉黃素和胡蘿蔔素,還含有藻膽素(是藻紅素、藻藍素和別藻藍素的總稱)。一般說,凡含葉綠素a和藻藍素量較大的,細胞大多呈藍綠色。同樣,也有少數種類含有較多的藻紅素,藻體多呈紅色,如生於紅海中的一種藍藻,名叫紅海束毛藻,由於它含的藻紅素量多,藻體呈紅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紅色,紅海便由此而得名。

藍藻雖無葉綠體,但在電鏡下可見細胞質中有很多光合膜,叫類囊體,各種光合色素均附於其上,光合作用過程在此進行。

藍藻的細胞壁和細菌的細胞壁的化學組成類似,主要為粘肽;貯藏的光合產物主要為藍藻澱粉和藍藻顆粒體等。細胞壁分內外兩層,內層是纖維素的,少數人認為是果膠質和半纖維素的。外層是膠質衣鞘以果膠質為主,或有少量纖維素。

內壁可繼續向外分泌膠質增加到膠鞘中。有些種類的膠鞘很堅密拌可有層理,有些種類膠鞘很易水化,相鄰細胞的膠鞘可互相溶和。膠鞘中可有棕、紅、灰等非光合作用色素。

藍藻的藻體有單細胞體的、群體的和絲狀體的。最簡單的是單細胞體。有些單細胞體由於細胞**後子細胞包埋在膠化的母細胞壁內而成為群體,如若反覆**,群體中的細胞可以很多,較大的群體可以破裂成數個較小的群體。

有些單細胞體由於附著生活,有了基部和頂部的極性分化,絲狀體是由於細胞**按同一個**面反覆**、子細胞相接而形成的。有些絲狀體上的細胞都一樣,有些絲狀體上有異形胞的化;有的絲狀體有偽枝或真分枝,有的絲狀體的頂部細胞逐漸尖窄成為毛體,這也叫有極性的分化。絲狀體也可以連成群體,包在公共的膠質衣鞘中,這是多細胞個體組成的群體。

價值藍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藍藻(如魚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氣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產。還有的藍藻為人們的食品,如著名的髮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川菜的三大菜系是什麼世界三大菜系分別是什麼?

川菜作為中國漢族傳統的四大菜系之一 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可分為上河幫 蓉派菜系 小河幫 鹽幫菜系 下河幫 川東菜和火鍋 蓉派菜系,其特點以親民平和,調味豐富,口味相對清淡,多傳統菜品。著名菜品有開水白菜 麻婆豆腐 宮保雞丁 夫妻肺片等。鹽幫菜系,其以味厚 味重 味豐為其鮮明的特色。著名菜品有水煮牛肉 ...

亞洲地形的特點,亞洲地形有三大特徵,分別是什麼

亞洲地來 形特點中部高,四周低。自山脈組合多成群成帶。中南部以青藏 帕公尺爾高原及眾多高大山地為中心,向四周高度逐漸降低,周邊多平原和丘陵地形複雜多樣以山地高原為主。山地 高原 平原丘陵和盆地各種構造地貌型別齊全,其中山地和高原約佔75 同時,擁有多樣而典型的外力地貌 如,東亞和東南亞濕潤地區的流水...

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能源分別是哪些?(只要名字)

不可再生資源 non renewable resources 人類開發利用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資源叫不可再生資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種礦物 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 煤 石油 天然氣 金屬礦產 非金屬礦產等。這類資源是在地球長期演化歷史過程中,在一定階段 一定地區 一定條件下,經歷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