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關於禮貌的格言名句小故事,摘抄關於禮貌的格言 名句 小故事 5

2021-10-13 07:43:54 字數 6102 閱讀 8682

1樓:今年的冬天沒有下雪

關於禮貌的格言:

1、禮貌之風為每一個人帶來文明、溫暖和愉快。——德 諾·文·皮爾

2、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奧列希 岡察爾

3、禮貌是一種語言。它的規則與實行,主要要從觀察,從那些有教養的人們舉止上去學習。——英 約翰·洛克

4、禮貌是一枚假幣,捨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貧乏。——德 叔本華

5、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英 約翰·洛克

關於禮貌的小故事:

1、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是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建陽縣人遊酢求學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北宋大學問家楊時,在四十多歲時與好友遊酢去拜見恩師程頤,但湊巧程頤在屋中打瞌睡,而楊時便勸告遊酢不要驚醒老師,而是靜立在門口,等待老師的醒來.

但不巧的是,外面下起了鵝毛大雪,並且是越下越大,遊酢還站立在雪中,遊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老師程頤,但都被楊時攔住了,當程頤一覺醒來後,才發現外面下的雪已經很厚了,一尺多深了,而楊時和遊酢則變成了雪人。

2、曾子避席

孔子在家裡和學生論道,這時候有聽見有客人上門拜訪,於是孔子讓學生趕緊迴避,然後起身迎接。門剛一開啟,一位穿著長衫高帽的男子走了進來,三步並兩步的走到孔子面前給孔子彎腰敬禮,雙腿併攏,作揖道:“學生來請先生大安,有問題向您求教。

”孔子忙回禮讓客人座下。

這個男的道謝之後就一屁股坐到孔子身邊的墊子上,迫不及待的說:“先生,我有一個問題困擾很久了,聽別人講述你才華,特地過來求教。”說話的時候由於過於激動,手碰到了孔子的袖子。

孔子不禁皺眉,覺得此人行為舉止不太嚴謹,不太懂禮貌。但是沒有表現出來,那個男的開始講述自己的事情,屢次打斷孔子,自說自話的把自己的事情說完才看向孔子,孔子耐心的給他解釋了,然後讓**送出門。

這時候曾子來了,他請安之後也坐到了孔子身邊,他是希望這樣能離老師近一點,聆聽教誨。

孔子不希望他和剛才的客人一樣,於是跟他討論君臣之禮,君君臣臣,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和行為規範。曾子一聽,趕緊站起來,恭恭敬敬的走到席子外面站著:“學生先前魯莽了,麻煩老師還要教導我。”

這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是一種非常禮貌的做法。臣子不能跟君主平起平坐,學生也不能跟老師平起平坐,當老師教導的時候必須要恭敬的站起來聆聽。

3、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

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4、總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亞總理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與一位老人就養老金問題發生爭執。霍克一時衝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傢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

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願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誠請寬容我的不遜。”

5、列寧讓路

有一次,列寧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給列寧讓路,準備自己退回去。列寧阻止她說:

“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

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列寧毫無疑問是一位偉人,但他卻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貴而無禮,這更顯出了他偉大的品質。

2樓:匿名使用者

禮貌比法律更強有力。 ——卡萊爾

禮貌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 ——梅里美

禮貌對於人性,猶如熱力之對於蠟。 ——arthur schopenhauer

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 ——歌 德

尊敬別人就是尊敬自己。 ——高爾斯華綏

永不向權勢低頭,但要摘帽為禮。 ——jim fiebig,nana

禮所以決嫌疑,定猶豫,別同異,明是非也。 ——吳兢

沒有一種禮貌會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養的不足,正確的教育在於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禮和人的高尚的教養同時表現出來。 ——歌德

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 ——孔子

文化修養的目的在於增強和提高鑑賞那些最高尚、最深奧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 ——波伊斯

對於對方的無禮的一種無言的非議和責備,而這種譏諷是使誰都會感受到不安的。 ——洛克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馬南

所謂良好教養……它們在幾乎所有國家中乃至於一個地區裡,都不盡相同;每一個明辨事理的人都會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養,並與之看齊。 ——切斯特菲爾德

●真正的禮貌就是克己,就是千方百計地使周圍的人都像自己一樣平心靜氣(蒲柏)

●良好的禮貌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獻生)

●禮貌是博愛的花朵(儒貝爾)

●禮節禮貌是瑣事中的善行(小威廉·皮特)

●禮貌之於人性如同熱量之於蠟燭(叔本華)

●禮貌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梅里美)

●禮貌建築在雙重基礎上:既要表現出對別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霍夫曼斯塔爾)

●是否能對粗魯者保持耐心,這是檢驗良好禮貌的標準----(所羅門伊本加比洛夫)

●禮貌是人生習慣的第一件大事(美洲)

●有兩種和平的強大力量,那就是法律和禮貌(德國)

●禮貌是聰明的事,無禮是愚蠢的的(德國)

●有禮貌的人,能走遍天下(德國)

●社交的起因在於人們生活的單調和空虛。社交的需要驅使他們來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許多令人厭憎的品行又驅使他們分開。終於,他們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適當距離,那就是禮貌----(叔本華)

●你要看見朋友之間用得著不自然的禮貌的時候,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感情已經衰落(莎士比亞)

●情越多,禮越少

●熟不拘禮

●講禮貌不會失去什麼,卻能得到一切(瑪·沃·蒙塔古)

●講禮貌對人並無損害(義大利)

●禮貌是一枚假幣,捨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貧乏(叔本華)

●彬彬有禮並不破費錢財(歐洲)

●禮貌不費分文(拉丁美洲)

●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麼都值錢(西班牙)

●彬彬有禮……是假善行(塞·約翰遜)

●一個人可能在他的禮貌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梭羅)

●周到的禮貌用在那些你不喜歡的人身上,絕不比挑戰書尾那句“您恭順的僕人”更多一點真誠。當然,這是一種人們普遍贊同和理解的情況(切斯特菲爾德)

●客套話如隔著面紗接吻(法國)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史典)

3樓:匿名使用者

1、程門立雪

遊恭,五代時人,學問廣博,文章很好。遊酢是宋代的學者,典故“程門立雪”講的就是他尊敬老師的故事。

2、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

孔子見大門裡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

“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

”同時還打比方讚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遊;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遊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

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3、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定几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

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3、孔夫子的誤會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

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

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裡,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

就看見顏回正從鍋裡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

"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

不行!這米飯不乾淨,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

"為何說它不乾淨呢 "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髒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

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 "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是個賢德之人.

4、秦始皇拜荊條

秦始皇焚書坑儒,為此而落得個罵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師的故事卻鮮為人知.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6年後,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時發生的事.

當時,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護衛下,乘著車輦,浩浩蕩蕩地從碣石向東北的仙島前進.隨著均勻的馬蹄聲,秦始皇不覺沉入對往事的追憶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師,彷彿他就在眼前,雖說嚴厲,可令人欽敬難忘.

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呢.那位威嚴的老人,第一次授課講的就是舜爺賜給我們家的姓.他先分別講了"亡,口,月,女,凡",然後再合成一個"嬴"字.

第二天就要背寫."老師,這字太難寫了.""什麼 一個嬴字就難住了 將來秦國要*你去治理,難事多著哩,能知難而不進嗎 "說著就舉起了荊條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沒見過這位老師,聽說他老人家已經去世了.

突然,車停了.前衛奏道:仙島離此不遠,請萬歲乘馬.

於是,秦始皇換乘了心愛的大白馬.過不多時,便到了島上.始皇環視渤海,胸襟萬里,豪氣昂然,更加思緒萬千.

待到他低頭察看眼前,卻忽然下馬,撩衣跪拜起來.隨從的大臣們見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著參拜.等皇帝站起身來,大臣李斯才問他為何參拜.

秦始皇深情地說:"眾位卿家,此島所生荊條,正是朕幼年在邯鄲時老師所用的荊條,朕見荊條,如見恩師,怎能不拜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島稱為秦皇島.傳說島上的荊條為秦始皇敬師的精神所感動,皆垂首向下,如叩頭答謝狀.

5、張良拜師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後,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閒遊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

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

老翁沒客氣,笑眯眯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

5天后黎明時分在這裡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裡,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

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5天后,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麼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

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複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

井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祕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後,兵事將起.

再過13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開啟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

張良特別高興.後來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階參謀

關於集體的班級格言,關於班級的名言名句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是它和水泥 石子 水混合以後,比花崗石還堅韌。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是它和水泥 石子 水混合後,比花崗岩還堅韌。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不管一個人多麼有才...

雷鋒格言及故事,關於雷鋒的名言與故事

故事 一 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於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聯接和固定,才成了乙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 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我願永遠做乙個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鏽。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玻1 ...

關於時間的小故事急用關於時間的小故事

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 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