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描寫的是時間,地點 的景色

2021-10-25 03:08:19 字數 5454 閱讀 8205

1樓:清心

傍晚的江邊。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公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

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由於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自願遠離朝廷後輕鬆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2樓:小棋子動漫社

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公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由於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自願遠離朝廷後輕鬆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3樓:魯氏尚佳

秋天,黃昏的時候。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4樓:追夢

《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絕。這是一首寫景佳作。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昇這一段時間裡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通過吟詠表現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全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緻真切,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

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寫的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的景色

5樓:可愛的康康哥

寫的是(深秋)時節(從傍晚到夜晚)這段時間(江上)的景色。

出自《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絕。這是一首寫景佳作。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昇這一段時間裡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通過吟詠表現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原文如下: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通珍珠)譯文如下:

一道殘陽倒影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顆顆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6樓:快樂無限

《暮江吟》寫的是(深秋)時節(從傍晚到夜晚)這段時間(江上)的景色。

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公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由於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自願遠離朝廷後輕鬆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七絕《暮江吟》是白居易的一首寫景佳作。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鬆愉快心情。前兩句寫太陽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陽照水,波光閃動,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一幅油畫。「鋪」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現了太陽的斜射;後兩句寫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彎如弓,露珠晶瑩,如顆顆珍珠,薄暮時分風光,如一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

這首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緻真切。

7樓:鄧子期

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詩文解釋】

一道殘陽鋪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彎新月彷彿一張精巧的弓。

【詞語解釋】

鋪:指太陽光斜照在水面上。

瑟瑟:碧綠色寶石。這裡形容背陰處的江水顏色。

可憐:可愛。

真珠:珍珠。

【詩文賞析】

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寫的。當時朝廷政治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品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了作者離開朝廷後輕鬆暢快的心情。

詩人在這首詩中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通過吟詠表現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對大自然的熱愛。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卒諡文。下邽(在今陝西渭南境)人。

先世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為翰林學士、左拾遺,屢上奏章指摘弊政,直言無忌。

自太子左讚善大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後還朝任中書舍人。歷杭州(今浙江杭州)、蘇州(今江蘇蘇州)刺史。

晚年居洛陽,以刑部尚書致仕。詩文皆長,尤以詩名世,與元稹並稱元白,又與劉禹錫並稱劉白。其詩淺顯平易。

詩作以諷諭詩《新樂府》、《秦中吟》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最為著名。

8樓:平安如意的彩虹

是紅日西沉到新月東昇這一段時間的描寫

9樓:鑫盛之歌

這就不能學點有用的嗎?

10樓:寸翎第惜萍

query取得iframe中元素的幾種方法在iframe子頁面獲取父頁面元素

**如下:$(

暮江吟題目告訴我們寫這首詩的時間是什麼地點是什麼?

11樓:跑馬的漢子

您好。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純粹寫景的作品很少,這是一首頗為人稱道的小詩。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公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

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由於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自願遠離朝廷後輕鬆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委婉、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獨特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閒的感覺。

「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

詩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可憐九月初三夜」,是個過渡。可憐,可愛。九月初三,是農曆,指進入深秋。

意思說:深秋的夜晚多麼可愛啊!前兩句描寫日落時景象,這一句很自然地把時間從日落過渡到夜晚。

看似隨意寫來,實際很重要,讓讀者明確感到時間在推移,繼續觀賞後面的畫面。

最後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說:露水像珍珠一樣晶瑩光亮,彎彎的月亮像弓一樣。

秋天的江邊夜色降臨,空氣濕潤,草木上都凝結起露珠,「露似珍珠」,寫出秋葉特點。九月初三,月亮剛出現,還是月牙兒,彎彎的,所以說像一張弓。「月似弓」,進一步點出月初的秋夜。

這句重點寫了秋夜露珠和新月,連用兩個新穎貼切的比喻,描繪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給讀者展現了一幅絕妙的畫卷。由描繪暮江,到讚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乙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線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熱愛之情。

另外,值得讀者注意的是這首詩中的時間問題。《暮江吟》寫了三個不同的「時間」。通過以上分析,《暮江吟》前兩句寫的時間是日落前(一小段時間)或日落時;後兩句主要寫日落後(一小段時間),即黃昏;由後兩句還引伸出夜裡一段時間。

這完全符合作者的觀賞順序,即作者先於日落前看到了「殘陽鋪照」,又於日落後看到了「月似弓」,再於夜間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數資料都認為,「月似弓」與「露似珍珠」是作者於夜間同一時刻看到的,前寫天上,後寫地下。其實這是因為缺少天文、氣象常識,忽視了兩種自然現象之間的「時間差」問題。

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時,只能是在日落後不久。此時,由於太陽剛剛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熱量還不多,涼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裡「露似真珠」之時,似弓之月卻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線以下了。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暮江吟》這首詩按照什麼順序描寫了從什麼到什麼?這段時間江邊的景色變化表達了作者什麼的情感。

12樓:匿名使用者

暮江吟這首詩按照時間順序寫的。寫的是 暮秋季節,從(傍晚)到(夜幕降臨)江面上的奇

版麗景色。表達詩人被迫遠權離朝廷後輕鬆愉悅的思想感情。這一段時間裡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

暮江吟寫的是()時候()這段時間的景色;一二句描寫()兩樣景物,寫出了()時的景色

13樓:

暮江吟寫的是黃昏時這段時間的景色;一二句描寫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寫出了晚霞時的景色.

注意:1 《暮江吟》並非始終寫「暮色江景」。如果只從《暮江吟》的標題看,此詩似乎應始終歌吟「日落前後」的暮色江景,但詩中「可憐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則明顯地是在寫「夜晚」。

由此可見,此詩標題與內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並非始終寫暮色江景。理解此詩時一定要把握住這個特點,不能機械地只從標題去理解內容。有人認為,此詩的標題與內容中的時間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筆。

其實,這種情況在唐詩中是很常見的,如杜甫的《日暮》就從黃昏時分一直寫到「草露滴秋根」;賈島的《暮過山村》也從日落寫到明月高懸。所以,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文學作品。

2 《暮江吟》主要是寫「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詩共四句。前兩句寫夕陽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這是最真實可信的暮色江景。

後兩句寫詩**連忘返,直到新月初公升的場景。詩中「九月初三」與「月似弓」上下緊扣,寫的是黃昏時的自然景色。這裡的「九月初三」,點明時間,「月似弓」則是詩人看到的景象。

當然,這種景象只能在日落後不久才能看到,因而這兩句主要還是寫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書上說的那樣是寫「美麗的夜景」。

3 《暮江吟》寫了三個不同的「時間」。通過以上分析,《暮江吟》前兩句寫的時間是日落前(一小段時間)或日落時;後兩句主要寫日落後(一小段時間),即黃昏;由後兩句還引伸出夜裡一段時間。這完全符合作者的觀賞順序,即作者先於日落前看到了「殘陽鋪照」,又於日落後看到了「月似弓」,再於夜間看到了「露似真珠」。

大多數資料都認為,「月似弓」與「露似真珠」是作者於夜間同一時刻看到的,前寫天上,後寫地下。其實這是因為缺少天文、氣象常識,忽視了兩種自然現象之間的「時間差」問題。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時,只能是在日落後不久。

此時,由於太陽剛剛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熱量還不多,涼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裡「露似真珠」之時,似弓之月卻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線以下了。

詩人在這首詩中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通過吟詠表現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暮江吟》描寫的是什麼季節,暮江吟一詩寫的是什麼季節從什麼

暮江吟 描寫的是秋季。月似弓 農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內農曆九月屬於秋季。全文 暮容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注釋 殘陽 將落山的太陽光。瑟瑟 碧綠色。憐 愛。真珠 即珍珠。月似弓 農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七絕 暮江吟 是一首寫景佳作。約長...

《暮江吟》的解釋,《暮江吟》全文和意思是什麼?

暮江吟 全詩解釋 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豔紅。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彎弓。全詩如下 暮江吟 唐代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 是白居易 雜律詩 中的一首。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

暮江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暮江吟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急急急!

暮江吟 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 熱愛之情。原文 暮江吟 唐代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譯文 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豔紅。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擴充套件資料 賞析 暮江吟 是白居易 雜律詩 中的一首。全詩構思妙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