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職場小百科阿朵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鑲藍旗,這是因為鑲藍旗中幾乎沒有出現過比較有名氣的人,八旗制度是清朝獨有的乙個制度,從清朝開始到清朝滅亡,八旗制度貫穿始終,八旗就是貴族的象徵,和平民有著很大的區別,但其實八旗也是有等級之分的,創立八旗制度的人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在剛開始創立的時候只有四旗,分別是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以及正藍旗。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努爾哈赤就又將其完善,從原來的四旗,變成了後來的八旗,後新增的分別是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和鑲藍旗,其實按道理說應該是最先創立的四旗等級更高一些,有一段時間確實是這樣的,但是在清朝入關之後這種局面就得到了改變,因為在清朝入關時,努爾哈赤率領的是正黃旗和鑲黃旗,從此以後正黃旗和鑲黃旗就是八旗之中地位最高的了,他們是皇室的象徵。
後來多爾袞被順治帝清算,而多爾袞是白旗旗主,所以從此以後白旗也是被皇家統治的,因此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被稱為是「上三旗」,是八旗中最有地位的,不過地位最高的還得是鑲黃旗,當時鑲黃旗人才輩出,勢力非常的大,那麼有最高,就有最低了,地位最低的就是鑲藍旗,其實也不是鑲藍旗沒出現過厲害的人物,只是當時黃旗的地位實在太高了,誰都想成為黃旗。
即使自己原本是藍旗,但後期也想將自己抬入黃旗的行列之中,慈禧太后的父親惠徵就是這樣,惠徵本來是鑲藍旗,但是後來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把自己的娘家人硬是從鑲藍旗變成了鑲黃旗,雖然出身不同、待遇不同,但如果自己後天不努力的話,也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2樓:張金
上三旗為尊,分別是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下五旗為卑,分別是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和鑲藍旗。其中地位最低的就是鑲藍旗。
3樓:芯希因
順治時期,清朝對八旗進行正式排序,分別是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所以鑲黃旗地位最高,鑲藍旗地位最低。
4樓:點菸用火柴
在清朝的八旗中鑲藍是地位最低的,八旗由高到低依次鑲黃、正黃、正白、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
5樓:
按理說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應該是鑲藍旗,因為那不只是乙個軍事系統,也是乙個政治制度。
6樓:一山一水一相逢
鑲黃旗,就是清軍負責打仗的那群人,比起其他只需要享受的這幫打仗的地位最低了
7樓:可愛的若若若
清朝的八旗之中,鑲藍旗是八大旗中地位最低的。八旗由高到低依次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
8樓:老虎磨牙
清朝八旗,分為上三下五。地位最低應該是由皇室中按地位來排的最末位的貝子掌管的鑲藍旗!
9樓:
八旗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 、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和鑲藍旗。其中地位最低的是鑲藍旗。
10樓:玥玥
鑲藍旗是舒爾哈齊的後代,當然比其他旗(努爾哈赤的後代)低一頭了~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哪一旗?
11樓:千錘百鍊的柯基
在清朝,我們都知道有乙個最重要的制度,那就是八旗制度。事實上,它不僅是乙個軍事系統,也是乙個政治系統。我們都知道這個滿洲人是個旗手。
也就是說,他們和他們的後代屬於某一面旗幟。除非皇帝改變他們,否則他們很難改變他們。這被視為榮譽。
八旗中哪乙個是清朝最低的?鑲藍是八大旗種地位最低的位置。八旗由高到低依次鑲黃、正黃、正白、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
八旗中,鑲黃旗最高。清朝的瓜爾佳氏、鈕祜祿氏、博爾濟吉特氏、葉赫那拉氏,都出自於鑲黃旗。努爾哈赤統治初期,八旗制中只有黑旗、白旗、紅旗三種旗幟。
後來隨著後金的不斷壯大,人數也成倍增加,逐漸發展為八旗。原紅旗分為正黃、鑲黃二旗;原白旗分為正白、鑲白、正藍三旗;原黑旗分為正紅、鑲紅、鑲藍三旗。雖然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但清朝的衰敗與此有很大關係。
因為八旗子弟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內部階級太嚴,裡面有一種階級固化的感覺。八旗的人,八旗的外衣,八旗的農奴,上下都有禮節,不敢超過。
清末,這種矛盾開始逐漸顯現。一些有才華的低階級旗奴在動亂中抓住了成為上層階級的機會。回到原來的主題,雖然以八旗子弟為代表的八旗在順治年間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歸根結底,決定地位的還是自己的力量。
如果你不努力,即使你來自黃旗,你也可能不如藍旗鑲嵌人。
12樓:小遷吉他
清朝的八旗之中沒有地位最低的一說,八旗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
13樓:雜糧煎餅
旗內無王,由 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 從上三旗中選。
14樓:邸衣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15樓:等你到家額
清朝的八大旗中,地位最低的應該是第八旗吧。
16樓:百度
鑲藍旗最低。實際上,這不只是乙個軍事系統,這也是乙個政治制度。
17樓:718來吧
,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 至清末,是八旗滿洲中人口最多的乙個
18樓:大辣椒
怎麼說,主要看是哪一方面,不同的面對應的也不同。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哪一旗?
19樓: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鑲藍旗,這是因為鑲藍旗中幾乎沒有出現過比較有名氣的人,八旗制度是清朝獨有的乙個制度,從清朝開始到清朝滅亡,八旗制度貫穿始終,八旗就是貴族的象徵,和平民有著很大的區別,但其實八旗也是有等級之分的,創立八旗制度的人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在剛開始創立的時候只有四旗,分別是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以及正藍旗。
努爾哈赤就又將其完善,從原來的四旗,變成了後來的八旗,後新增的分別是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和鑲藍旗,其實按道理說應該是最先創立的四旗等級更高一些,有一段時間確實是這樣的,但是在清朝入關之後這種局面就得到了改變,因為在清朝入關時,努爾哈赤率領的是正黃旗和鑲黃旗,從此以後正黃旗和鑲黃旗就是八旗之中地位最高的了,他們是皇室的象徵。
後來多爾袞被順治帝清算,而多爾袞是白旗旗主,所以從此以後白旗也是被皇家統治的,因此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被稱為是「上三旗」,是八旗中最有地位的,不過地位最高的還得是鑲黃旗,當時鑲黃旗人才輩出,勢力非常的大,那麼有最高,就有最低了,地位最低的就是鑲藍旗,其實也不是鑲藍旗沒出現過厲害的人物,只是當時黃旗的地位實在太高了,誰都想成為黃旗。
即使自己原本是藍旗,但後期也想將自己抬入黃旗的行列之中,慈禧太后的父親惠徵就是這樣,惠徵本來是鑲藍旗,但是後來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把自己的娘家人硬是從鑲藍旗變成了鑲黃旗,雖然出身不同、待遇不同,但如果自己後天不努力的話,也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20樓:亮月花郎
那麼首先介紹一下清朝八旗方位,也就是那八旗:
左四面,依次為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
右四面,依次為正黃旗、正紅旗、鑲黃旗、鑲藍旗。
左尊右卑,鑲黃為首,鑲藍為尾。比如皇太極沒繼位之前也是個總鏢頭目,他就統領的是兩種白旗,鑲白旗和正白旗,但隨後他繼位後就馬上和別的旗主交換了顏色,這是為什麼呢?帝王之權高於當時的一切,但當時的旗底下人員沒變動,也可以簡述一下,就是兩白色旗的旗幟顏色變了兩黃色旗幟顏色,於是皇太極手上大旗之色變成了鑲黃旗,正黃旗,他與此為最讓人害怕的旗頭目。
21樓:趙帥鍋
公元2023年,明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吞併除葉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其麾下軍隊人數已不下五六萬人。
努爾哈赤為方便管理,便將原來的紅白黑三旗改為八個旗,分別為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八旗制度也由此正式建立。
當時八個旗的兵力,按照滿洲牛彔(300人)來算,鑲黃旗是20牛彔,兵力約6000人,旗主為努爾哈赤;正黃旗45牛彔,兵力約13500人,旗主為努爾哈赤;正白旗18牛彔,兵力約5400人,旗主為皇太極;鑲白旗15牛彔,兵力約4500人,旗主為杜度(努爾哈赤長孫)。
正藍旗21牛彔,兵力約6300人,旗主為莽古爾泰;鑲藍旗33牛彔,兵力約9900人,旗主為阿敏;正紅旗25牛彔,兵力約7500人,旗主為代善;鑲紅旗26牛彔,兵力約7800人,旗主為代善。
在清軍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其中又以鑲黃旗只屬於皇帝一人。鑲黃旗內除了皇帝之外.沒有其他宗室。
因此,在當時的八旗中,鑲黃旗的地位排名第一,正黃旗的地位排名第二,剩餘六個旗的地位,名義上是平起平坐。 但是,因為每個旗的實力強弱不同,所以也就造成他們當時的實際地位還是有所差別。
根據前面的八個旗的兵力分析,除開正黃和鑲黃兩個旗外,剩餘的六個旗中,鑲白旗的兵力最少,只有4500人,而且旗主的輩分最小,是孫子輩的人,所以其地位排在最後一名。
也正因為此,皇太極上台後,輕而易舉就將鑲白旗的控制權給奪了過來,交給自己的交由長子豪格掌管,後改為鑲黃旗。等到清軍入關後,尤其是順治開始親政後,他為加強對八旗掌控,親自統領了原屬多爾袞的正白旗。
這樣一來,由皇帝控制的正黃、鑲黃、正白三旗,就被稱之為上三旗;而由諸王、貝勒掌控的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五旗,就被稱為下五旗,此後終清未改。
上三旗較下五旗為崇,是皇帝的親兵,擔任禁衛皇宮等任務,下五旗駐守京師及各地。因此,上三旗的地位和待遇,普遍要高於下五旗。
至於下五旗,由於清朝統治的有意控制,它們的實力基本維持在均衡狀態,而且在明面上地位和待遇也都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它們之間並無實質的高低之分。
等到雍正繼位後,他為進一步加強**集權,削弱諸王、貝勒對各旗的控制,此時的八旗,實際都已變成皇帝的軍隊,旗主的權力基本被削光,它們之間就更沒有所謂的高低區別。
當時,雍正是這樣來布防八旗軍的: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居左,稱為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居右,稱為右翼。鑲黃旗又稱頭旗。
從這裡的布防來看,如果真要給它們排名的話,按照古代官場傳統的「居中為大、左為尊」的原則來看,鑲黃旗毫無疑問排名第一,而位居右翼第四名的鑲藍旗則應該排在最末位。當然,這個更多只是名義上的排名,實際地位下五旗之間並沒有多大差距。
22樓:張展羽談歷史
滿清八旗制度是原始狩獵制度的發展和完善,女真族在關外狩獵時往往是集體行動,參加狩獵的人,要有統一的指揮才能協調行動,隨著狩獵規模的擴大,就出現了以旗幟統一指揮各路人馬、統一行動的習慣,這些習慣逐漸被固定下來,成為一種制度。
努爾哈赤完成對建州女真的統一之後,對這種狩獵習慣進行了制度化的改革,明萬曆二十九年(2023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分別以牛彔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開始設定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
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制度基本確立。滿洲朝廷實行的八旗制度,其實是一種軍民結合的制度,丁壯戰時皆兵,平時皆民,這樣的制度寓兵於民,使其軍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
隨著滿洲的勢力不斷增強,**的地盤越來越大,於是滿洲八旗就逐漸發展出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皇太極天聰九年(2023年)編成蒙古八旗,隨著對東北地區的全面占領,滿州管轄的漢族人口大量增加,於是滿洲就開始將這些漢民編入八旗,成為漢軍八旗。
被編入八旗的漢族人,可以享受一些優待,比如全家可以遷入努爾哈赤居住的城市裡定居,表示對這些漢民的信任。不過,編入八旗的漢民的標準也很高,每20戶漢民才能有1個編入八旗,這乙個編入八旗的漢族人,也就相當於是當了滿州的兵,他的戰馬衣甲都由那20家共同出資購買。
這樣滿洲在入關之前就建立了相當強大和嚴密的軍事組織——八旗,這既是一種制度也是一種組織,被編入八旗的人都是滿洲的戰爭工具。
在滿洲入關前正黃和鑲黃兩個旗由汗王直接統領,其餘六個旗由各路王公貴族統領。到了順治八年,多爾袞去世,多爾袞掌握的正白旗也歸了順治統領,於是就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這就是滿洲八旗的基本等級了,等於是形成了皇帝的嫡系部隊和雜牌部隊的區別,但是這個區別沒有那麼明顯。
上三旗的旗人是有著很崇高的地位的,皇帝御前侍衛一般是出於上三旗,要想入選御前侍衛必須是家族有爵位承襲的,必須是官僚家的後代,必須是武藝高強的,還必須是識文斷字的。
有了這些條件還有乙個最關鍵的條件,如果還是上三旗的那就最好了,這些御前侍衛都是皇帝親自栽培的未來的封疆大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和紳,和紳承襲的爵位是三等輕車都尉,不過他出身正紅旗。
在清朝還有了一種抬旗制度,為朝廷立下大功的人或者地位尊貴的人,是可以依靠抬旗制度,把這些人從地位低的旗抬進地位高的旗。
同治元年(2023年)慈禧把自己的娘家從「鑲藍旗滿洲」抬入了「鑲黃旗滿洲」,乾隆時(2023年)慈禧的姑姑照樣是做了皇貴妃,她的家人抬旗進了「正黃旗滿洲」。看來鑲藍旗滿洲的地位比較低。
在清軍入關以後就大量圈占土地,供養旗人,這樣的制度造成八旗子弟的墮落和無能。
從常識判斷滿清最優待的肯定是上三旗,其次是下五旗,再次是八旗蒙古,最後是八旗漢軍,這肯定是一般的原則,但還要看軍功和官職。
清朝初年,很多漢族人都為清朝打江山立了功,官職都不低,所以這些人肯定很受優待,比如說岳鍾琪的父親嶽昇龍,他出生在甘肅,但是他官拜四川總督,退休的時候他母親已經90歲了,於是嶽昇龍請求皇帝批准他到四川奉養母親,皇帝批准了。可見清朝皇帝對有功之臣的優待並不限於出身。
八旗和地位,滿洲八旗的地位排名是什麼
提問有點兒籠統。清朝的八旗制度的形成有個過程,最早只有四旗,之後才擴大到八旗,再後來又有了蒙古八旗和漢八旗。萬曆二十九年 1601年 努爾哈赤最初建制時只有整黃 整紅 整蘭 整白 後為音訛稱為正黃等 四旗。萬曆四十三年 1615年 加以擴大,新置四旗,即鑲黃 鑲蘭 鑲白 鑲紅四色旗幟 紅旗鑲白邊,餘...
清朝八旗旗主與皇族的關係,滿洲八旗的旗主和皇上是什麼關係?他們的行政關係什麼?哪個旗是親信?哪個旗不是親信?
黃棋歸皇帝親自管,然後其他部族各分屬其它各棋。八旗是清代滿族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三年 1615年 正式創立。1601年初建時僅三旗 黑旗 白旗 紅旗。1615年因 歸服益廣 將三旗析設為八 原紅旗分為正黃 鑲黃二旗 原白旗分為正白 鑲白 正藍三旗 原黑旗分為正紅 鑲...
明朝的關寧鐵騎與清朝的滿洲八旗軍,兩者相比較誰的實力更強
席又綠 關寧鐵騎本身只有幾萬多精銳 在關外的不是都是關寧鐵騎,也有普通的兵,否則20多萬關寧鐵騎還怕什麼八旗騎兵啊 並不統一,徵調太麻煩,而且李自成的速度太快,孫傳庭的部隊沒能撐到,還有洪承疇在鬆錦大戰中把大部分精銳輸光了,祖大壽等遼東將領反叛 絕對不是因為袁崇煥,他們都是戰鬥到最後被俘才投降的 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