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中間有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說的是什麼故事

2022-01-08 08:10:09 字數 5277 閱讀 6466

1樓:南京新華電腦專修學院

徐庶通過自薦的方式成為劉備的軍師,但被曹操的謀士程昱設計騙到曹營。後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劉備所駐守的樊城,在劉曄的建議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劉備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後卻告訴劉備大軍將至,讓劉備早作準備。劉備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恥笑,又以劉備有諸葛亮輔佐為由拒絕,並告訴劉備,自己雖然身在曹操營,但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謀。

因此,亦有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之故事。

2樓:姬覓晴

公元200年,曹操打敗劉備,關羽也兵敗下邳與劉備失散。關羽因立誓保護哥嫂,在與曹操約法三章後不得已降曹。曹操十分敬重關羽,此後對關羽禮遇有加,但始終無法改變關羽的擇主之心。

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在後來演化為為臣忠義的代表。其忠義形象在之後歷朝歷代倍受追捧,在清朝時期更被稱頌至極致,被清朝皇帝累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宜德關聖大帝」。

3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00年,曹操打敗劉備,關羽也兵敗下邳與劉備失散。關羽因立誓保護哥嫂,在與曹操約法三章後不得已降曹。曹操十分敬重關羽,此後對關羽禮遇有加,但始終無法改變關羽的擇主之心。

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在後來演化為為臣忠義的代表。

其忠義形象在之後歷朝歷代倍受追捧,在清朝時期更被稱頌至極致,被清朝皇帝累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宜德關聖大帝」。

另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徐庶通過自薦的方式成為劉備的軍師,但被曹操的謀士程昱設計騙到曹營。後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劉備所駐守的樊城,在劉曄的建議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劉備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後卻告訴劉備大軍將至,讓劉備早作準備。

劉備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恥笑,又以劉備有諸葛亮輔佐為由拒絕,並告訴劉備,自己雖然身在曹操營,但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謀。因此,亦有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之故事。

曹操的謀士荀彧,有王佐之才,其一生為曹操出謀劃策,舉薦人才。為曹操遠征指定戰略藍圖,亦在曹操出征時為曹操鎮守疆土。曹操初年,反暴臣董卓,救獻帝於危難,可謂亂世的一位愛國英雄。

荀彧本質是一位忠漢臣子,他對曹操的支援是因為他認為曹操是保衛漢朝的英雄。

然而後來,隨著曹操發展壯大,曹操的個人野心逐漸膨脹並表現出來。終於在公元212年,曹操欲進封魏公,詢問與荀彧,遭到了荀彧的堅決反對。曹操非常失落,這種感情亦是相互的,荀彧也漸知曹操早已不復當年,不可能是興復漢室,力挽狂瀾的英雄。

荀彧一生心力只為重興漢室亦是鏡花水月,化為一番泡影。同年,荀彧辭世,有憂慮而死說,亦有曹操賜死之說。荀彧身在曹營心在漢之故事可謂最為悲涼。

4樓:

三國演義 中沒有「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而且此語也並非指徐庶,而是說關羽。關羽與劉備失散後,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對關羽優禮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

但關羽不為所動,最後掛印封金,不辭而別,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相聚。因而後人稱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這是民間流傳的俗語,在戲劇曲藝中能聽到。

後來這句話常用來比喻人在某地心卻懷念異地的親人,也常用來比喻人在敵對雙方的某一方掛職,心卻嚮往另一方。

徐庶是《三國演義》中一位足智多謀的人物,曾做過劉備的軍師。後因曹操假冒徐母筆跡致書徐庶,徐庶不得已離開劉備而回家與母親相聚。臨行前,徐庶曾向劉備表示:

「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後來便有了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表示始終保持沉默之意。

5樓:悟空

就是因為關羽才曹營卻沒有忘記桃園三結義的兄弟之情,一直記掛著兄長劉備的蜀國,而劉備與蜀國恰恰是當時梟雄中的漢室正統,雖然曹操封關羽為漢壽亭侯,並給了相當好的待遇,可關羽在得知兄長的訊息後,仍然過五關斬六將的去找劉備,所以說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

6樓:利劍與思想

三國時劉備(後為蜀漢皇帝)部將關羽身陷曹操營,封侯賜爵,宴請贈金,恩禮非常,但關羽仍心懷故主。後掛印封金,回到劉備身邊。事見《三國演義》第二五回。

後多以「身在曹營心在漢」比喻堅持節操,忠貞不二。

7樓:靈魂最後的呼吸

《三國演義》中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不止一人,因此不止乙個典故1.身在曹營心在漢之關羽

2.身在曹營心在漢之徐庶

3.身在曹營心在漢之荀彧

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的是哪個三國人物?

8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中沒有「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而且此語也並非指徐庶,而是說關羽。關羽與劉備失散後,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對關羽優禮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

但關羽不為所動,最後掛印封金,不辭而別,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相聚。因而後人稱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這是民間流傳的俗語,在戲劇曲藝中能聽到。

後來這句話常用來比喻人在某地心卻懷念異地的親人,也常用來比喻人在敵對雙方的某一方掛職,心卻嚮往另一方。

徐庶是《三國演義》中一位足智多謀的人物,曾做過劉備的軍師。後因曹操假冒徐母筆跡致書徐庶,徐庶不得已離開劉備而回家與母親相聚。臨行前,徐庶曾向劉備表示:

「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後來便有了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表示始終保持沉默之意。

9樓:匿名使用者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主人公後世一共有三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徐庶了。起初徐庶是劉備的謀士,但是曹操求賢若渴,以徐庶家中老母親為要挾,強制徐庶為己效命。此時徐庶還是劉備身邊的謀士,覺得十分對不起劉備的賞識,卻又有家中老母需要侍奉,所謂忠孝不能兩全,不得不離開劉備來到曹營侍奉母親。

徐庶進曹營之後,幾乎沒有為曹操提供任何建議,這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意義。

另外一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主人公則是關羽,關羽因為顧及劉備二位夫人的安全,暫時投降了曹操,並且為曹操斬殺了袁紹手下的兩名大將,顏良與文醜。但是一得知劉備的訊息,則封存財寶,放棄官職,直接投奔劉備而去,這也是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以上兩個漢指的並不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漢,而是蜀漢政權的漢。

下一位主人公則是荀彧,荀彧起初是袁紹的謀士,後來投奔曹操,目的是希望曹操能夠重振漢室。這個漢指的是東漢的漢,而非曹操的漢。因此雖然說荀彧在曹操陣營,在曹操爭奪天下的過程當中,提供了非常多的建議。

但是由於最終荀彧發現曹操的目的,並不是振興漢室,而是有獨斷朝綱的傾向,於是荀彧開始反對曹操,最終為曹操所殺,可謂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最悲情的一位人物了。

10樓:說唱之神

徐庶,祥見河南語文教科書九年級第20課之《隆中對》下方小字詳解。我相信教科書!

11樓:匿名使用者

說的是徐庶!因其內心的主公是劉備!在曹操處未出一策!

12樓:鋒中狂沙

徐庶。本是蜀漢陣營的人物。後因為曹操抓到了徐庶的母親,逼他來投靠。

徐庶為盡孝,不得已辭別劉備,加入曹魏陣營。辭別前舉薦了諸葛亮。徐庶,加入曹魏後,一計未獻 一謀未出,故後事又有"徐庶進曹營_一言不發"的歇後語

13樓:你真不知道

徐庶,字元直,潁川人。

劉備在沒有諸葛亮之前,出謀劃策全靠許庶。正史《三國志》記載:許庶與諸葛亮友善,來往密切。後因許庶被曹操半騙半逼入曹營救母,這才有徐庶走馬薦諸葛的典故。

簡述《三國演義》中「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

14樓:雨說情感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三國鼎立的局面已初步形成。曹操把持朝政,為了剷除異己,他決定先消滅兵力薄弱的劉備。

那時,劉備剛到徐州,立足未穩,兵力又少。曹操大軍來到,很快就打敗了劉備。慌亂之中,劉備與結義兄弟關羽、張飛失散,單騎投奔袁紹去了。關羽保護著劉備的兩位夫人,據守在下邳。

曹操一直賞識關羽的武藝和人品,早就想把關羽收歸己有,為自己出力。於是定下計策,先派人混進下邳城中作內應,第二天,又兵臨城下挑戰。

關羽出城迎戰,曹操幾員大將輪番與關羽交手,纏住不放,城中的內應,開啟了城門,下邳就被曹軍占領。

關羽想到兩位嫂嫂,已落曹操手中,不能不顧,無可奈何之下,只得暫時投降。關羽帶了兩位嫂嫂隨曹操,來到許昌曹營,曹操為了收買關羽,賜他「漢壽亭侯」官印,又贈給他許多綾羅綢緞,金銀器皿,還有美女lo名,關羽看也不看一眼,全都交給嫂嫂處理。

一天,曹操見關羽的戰袍已舊,就贈給他一副新袍,但關羽卻把它穿在裡面,外面用舊袍罩上,曹操問他:「關將軍為何如此節儉?」

關羽說:「我不是節儉,只是舊袍是兄長(劉備)所賜,見物思人,我穿著如見兄長,怎能因丞相的新袍,而忘了兄長的舊賜呢?」

有一次,曹操宴請關羽,吃完飯後,他把關羽送到門口,看到關羽的馬很瘦弱,就說:「良將怎能沒有好馬呢?」曹操當即送給關羽一匹赤兔馬,關羽大喜,下拜稱謝。

曹操奇怪地問:「我送給將軍金銀、美女,你從不謝我。現在送一匹馬,你何至於下拜?

」關羽說:「我知道這匹馬能日行千里,有了它,我如知道兄長下落,不管他離我有多遠,我一天就能趕到兄長身邊了。」

曹操聽了,知道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心裡念念不忘漢朝皇叔劉備。料想到:關羽早晚會走的,留得了一時,留不了長久,於是放鬆了對他的監視。

後來,當關羽得知劉備在河北袁紹處,就連夜給曹操寫了一封辭別信,感謝他的款待,將「漢壽亭侯」金印,懸在房梁上,又把所賜的金銀分毫不動,封存一室。帶了隨從,護送兩位嫂嫂的車仗,出許昌北門,向河北進發,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

擴充套件資料

1、注音: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

2、釋義:漢:關羽在和劉備走散後,被迫進了曹營。曹操對他可謂是用盡了心思,但關羽依舊不動搖,一心想找到劉備,後來得知劉備在袁紹處,就「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

3、示例:劉波泳《秦川兒女》第一部第二章:「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就是上馬金,下馬銀,也別想把我買動。」

4、用法:復句式;作謂語、分句;含褒義

5、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會記載,關羽和劉備走散後,被曹操留在營中,恩禮非常;但關羽卻繫念劉備,後來得知劉備在袁紹處,「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

1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中沒有「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而且此語也並非指徐庶,而是說關羽。關羽與劉備失散後,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對關羽優禮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

但關羽不為所動,最後掛印封金,不辭而別,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相聚。因而後人稱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這是民間流傳的俗語,在戲劇曲藝中能聽到。

後來這句話常用來比喻人在某地心卻懷念異地的親人,也常用來比喻人在敵對雙方的某一方掛職,心卻嚮往另一方。

徐庶是《三國演義》中一位足智多謀的人物,曾做過劉備的軍師。後因曹操假冒徐母筆跡致書徐庶,徐庶不得已離開劉備而回家與母親相聚。臨行前,徐庶曾向劉備表示:

「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後來便有了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表示始終保持沉默之意。

這個故事出自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裡面還有好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

這個故事是 關雲長刮骨療傷 桃園三結義 當年劉備 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乙個桃花盛開的季節 選在乙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三英戰呂布 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過程中,董卓麾下大...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裡面諺語都有哪些

一 曹操殺華佗 諱疾忌醫 典故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公。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公說 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 的紋理之間,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 桓公聽了笑著說 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對人說 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把這個當做自己的功勞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

三國演義是誰寫的?四大名著是那四部?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四大名著是 三國演義 水滸傳 紅樓夢 西遊記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 水滸傳 紅樓夢 西遊記 三國演義 羅貫中 水滸傳 施耐庵 紅樓夢 曹雪芹 西遊記 吳承恩。說岳全傳 錢彩。隋唐演義 褚人獲。以上這些。三國演義 羅貫中 水滸傳 施耐庵 紅樓夢 曹雪芹 西遊記 吳承恩。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