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來歷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二、故事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 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公尺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三、古詩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2樓:校涵滌
端午節這天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
3樓:是飛里呀
東方發白大渡河堵車很難受
端午節的資料歷史來歷
4樓:困難解決局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
5樓:雅默幽寒
端午節這個節日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
舊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古代「午」與「五」同音,所以端午又稱端
五、重午或重五。
五月五日古人又以蘭草湯沐浴的習俗,所以又叫「浴蘭節」。
道教又稱此日為「地臘節」。
唐宋時此日午時為「天中節」,所以它又稱「端陽」、「午節」。
明清時北京人還稱其為「五月節」或「女兒節」。
眾所周知,端午節一項重要節日活動是為紀念屈原的「龍舟競渡」。
在南方楚人心目中的英雄卻是我國大文學家,愛國詩人屈原。
傳說屈原是五月五日懷抱沙石投江而死的,於是,就把屈原之死與端午節聯絡在一起。
如此看來,起初端午所紀念歷史人物是因地而異。
從端午紀念屈原,也可看出楚地風俗對全國各地產生的深遠影響。
不過,端午節仍是民間深受歡迎的傳統節日,粽子是不可缺少的佳節食品,談屈原,述其愛國的情操也是必然的話題。
端午節的所有資料 5
6樓:酸檸檬嘿
1、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由驅毒避邪的節令習俗衍生出各地豐富多彩的祭祀、遊藝、保健等民間活動,主要有祭祀屈原、紀念伍子胥、插艾蒿、掛菖蒲、喝雄黃酒、吃粽子、龍舟競渡、除五毒等。
2、2023年5月,***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3、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土記》裡說: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乙個五日就是「端五」。
7樓:素兮入眉
關於端午節看著篇作文。
我家的端午
按照家鄉的規矩端午節是特別隆重不過了,這個端午也特別的忙。
在六月的前幾天大家,都會包粽子,幾個,老奶奶待在一起,買了一些粽葉,準備一些餡,紅豆,綠豆,豆沙,蜜棗,板栗什麼的。在他們的粽子裡放這麼多看上去也挺好吃。
大家節日到了早上,老奶奶們就把粽子往鍋裡煮了吃,拿起了粽葉,插上兩根筷子,再往裡面倒了一點點糖,將粽子蘸了蘸,在張嘴吃進肚子裡那可是乙個字香!
除了吃粽子,今日我們還要賽龍舟,我奶奶那邊就有賽龍舟的,我們大夥兒在那裡看,那裡可熱鬧了,人山人海,叫聲和喊聲一大片一大片的壓來,在我的記憶裡,有好幾個隊伍,最後好像是紅隊勝了吧,他們一隊在那裡笑的可歡了。
我們在那裡看完了龍舟賽,就回家啦,這一天過得好不歡喜!
8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粽子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乙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目錄[隱藏]
端午節由來
基本資訊
節日別稱端陽節
重午節浴蘭節
解棕節女兒節
端禮節節日起源紀念屈原
紀念孝女曹娥
迎濤神龍的節日
惡日夏至
紀念女詩人秋瑾
節日習俗佩飾
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端午的衛生習俗
掛艾草、菖蒲、榕枝
龍舟競渡與祭祀屈原、曹娥
鍾馗鬥草
其他各地節俗
節日食俗吃粽子
飲雄黃酒
相關詩詞
相關對聯
相關諺語
中國端午申遺
引日本的端午節
南韓江陵端午祭
文化作品魯迅作品
提到了端午的作品
端午節由來
基本資訊
節日別稱 端陽節
重午節浴蘭節解棕節女兒節端禮節節日起源 紀念屈原
紀念孝女曹娥
迎濤神龍的節日
惡日 夏至
紀念女詩人秋瑾
節日習俗 佩飾
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端午的衛生習俗
掛艾草、菖蒲、榕枝
龍舟競渡與祭祀屈原、曹娥
鍾馗 鬥草
其他各地節俗
節日食俗 吃粽子
飲雄黃酒
相關詩詞
相關對聯相關諺語中國端午申遺引日本的端午節南韓江陵端午祭文化作品
魯迅作品 提到了端午的作品
[編輯本段]端午節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有些人都將它視為是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說,這乙個節日在古代,是乙個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編輯本段]基本資訊
漢服端午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英文為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女兒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
五、重五、夏節、天中節、浴蘭節、屈原日、詩人節等。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所以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
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西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貼符則據說是為了避邪。「炒五毒」,江蘇中部以韭菜、茭(jiāo)草(或金針菜)、木耳、銀魚、蝦公尺等同炒,大約是以這幾種菜象徵蟾蜍、蠍子、壁虎、蛇、蜈蚣等五毒都是端午的必備菜餚,現在少見。
但是山東南部江蘇北部以辣椒、蔥、姜、蒜 、香菜五種有刺激的東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一般餐館都可以點到此菜,因為食材比較常見。端午賽龍舟活動 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乙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從2023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放一天假。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年5月20日,該民俗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3年9月30日在阿聯酋首都阿布達比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間委員會會議決定:中國端午節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編輯本段]節日別稱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 、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等等。
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乙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棕節古人端午吃棕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端禮節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乙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
[編輯本段]節日起源
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 五月節等!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一 端午節的來歷 1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節,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龍圖騰的部族...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龍舟節 重午節 龍節 正陽節 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公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 易經 乾卦 第五爻的爻辭曰 飛龍在天 端午日龍星既 得中 又 得正 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 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
端午節有什麼來歷?端午節有哪些來歷?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龍舟節 重午節 天中節等,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公升於正南中天,處於全年最 正中 之位,即如 易經 乾卦 第五爻 飛龍在天 端午是 飛龍在天 的吉祥日子,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 祈福辟邪 歡慶娛樂和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