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七月十五是鬼節,為什麼說七月十五是鬼節

2022-01-10 02:32:29 字數 5240 閱讀 3807

1樓:

據傳說,從7月1日起,每年地獄之王都會下令開啟地獄之門,這樣那些常年受苦並被囚禁在地獄的鬼魂就可以走出地獄,短期遊蕩,享受人類的血液和食物。

因此,人們把農曆的第七個月稱為鬼月。這個月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乙個月,人們既不結婚也不搬家。這天晚上,除了向他們的祖先致敬之外,人們還準備了一些菜餚、酒、大公尺、金銀衣物和紙張,在十字路口祭祀鬼神。

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

五、七月十

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

所以,農曆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

2樓:在樹上

七月十五鬼節的由來是怎麼樣的?

3樓:嬰語行動

農曆的七月十五是中國民間的鬼節。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七月十四日則鬼門大開。

七月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三月三,七月十五(十四),十月初一。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泰國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

為什麼說七月十五是鬼節

4樓:矮冬瓜

七月半鬼節,是民間的叫法,其實在道教中一般叫做中元節,而在佛教中之稱之為盂蘭盆節,在儒家的經典文化中,又稱之為祭如在。所以七月半是乙個儒家道家佛家和俗家共同構成的乙個節日。與傳統的清明節、除夕和重陽節等一起作為中國傳統的祭祀大節。

七月半鬼節,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祖先崇拜以及相關祭祀活動。因為在民間,七月半是民間秋天慶賀豐收,祭祀出土地的時候。農民要在水稻收割之後,用心理來祭祀祖先,告訴祖先今年的收成怎麼樣。

這是最早的由來。

總之,把農曆七月十五稱為「鬼節」,其實就是我們祭祀先祖所舉行的乙個重大活動,是我們對祖先的一種緬懷方式,也是流傳很久的一種習俗。

5樓:薄荷紅茶

「鬼節」是民間稱呼,應該叫做中元節,是乙個祭祖的節日。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七月十

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

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並相沿迄今。

在民間世俗裡,「七月半」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不忘根本。在佛教裡,七月又稱「歡喜月」、「佛歡喜日」、「吉祥月」,「報恩月」。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後期的「七月半」習俗,可以說是世俗、道教與佛教的融合。

6樓:林逸煙

關於鬼節的來歷

第一種說法:

每年農曆7月14日是中元節又叫鬼節或著叫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節日.

中元節源自道教,後來佛教改為現現在俗稱的鬼節。盂蘭節在印度語中意指「倒懸 」 ,「倒懸 」指的的是釋迦十大第子目蓮的母親死後後受餓鬼之苦,不能吃東西 。 後後來得到釋迦幫助。

用百味五果供養十方神佛並藉功德救母親。所以現在為了祭 祀孤魂都在鬼月農 歷 7月 舉行普渡會,現在叫鬼節。

一般來說古時候都不願在這個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種說法:

關於鬼節的來歷,傳說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裡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開啟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希望早日托生。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鬼節].

鬼節這天,人們要燒紙錢,擺供品祭奠故去親人的亡靈。

7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謂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傳說這一天的子夜時分,停留於荒郊野外會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觀。

百鬼從奈何橋上過來,冥司點起大紅燈籠引領他們,朝著闊別已久的陽界浩浩蕩蕩而來。所以這一夜,不宜外出。

鬼門關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三十日鬼門關關閉這段日子裡,陰間的無主孤魂都會湧到陽間,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裡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們為禍社群,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道家說法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盂蘭節的起源是博愛的表現。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

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便稱「中元」

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

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在法事中,他們不單只超度亡魂,而且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

佛教典故

關於「盂蘭節」的起源,有著以下乙個典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於目連很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境況堪憐。

目連看了後覺得很心痛,於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看到這種情境後非常心痛,就將這個情況告訴釋迦牟尼,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是「目連」就聯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一眾的亡魂。

後來,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

所以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

久而久之,就有了盂蘭節這一節日。

8樓:

傳說中鬼魂出來「放風」的日子

9樓:喵窩追劇

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

初一,開啟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半時,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還有乙個重要的傳說是目蓮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傳說:他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

目蓮雖有神通,但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近代獻瓜果、陳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嘗新的含義,也是盆祭的遺風。

所以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就是鬼節。

為什麼稱7月15日為鬼節?

10樓:匿名使用者

七月十五中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節。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稱瓜節。

道教節日能與傳統民俗相應,主要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

中元節,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以消弭亡魂的戾氣。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東漢後道教認為七月十五是地官誕辰, 是陰曹地府釋放鬼魂的一天,所以七月十五被稱為鬼節,又稱中元節。

據說這一天是是地獄開門之日,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蕩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因此人們普遍在這一天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點荷燈為亡魂照回家之路。

後來,七月十五日的祭祖在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流行起來,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共同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2023年5月,文化部將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月半為什麼是鬼節?

12樓:基泥太妹

鬼節源於道教,為什麼鬼節在七月半,這就涉及到易理了。

我們漢民族和深受漢文化影響的民族,在民族節日上和玄學關係很大!玄學在中國古代不僅僅說的是算命看風水,也不僅是抓鬼算命,是一門會影響國家政策的學問!會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故明玄之人能於華夏文化中可以看到玄學知識。

之所以說這個題外話是因為玄學已經被格式化了,在很多人眼中玄學就是抓鬼算命,就是看風水,而不是一開始那種,**天地以易萬事的學問。玄學根基是易,易就是幫人做事更容易,幫人過得更好的學問。

為何鬼節在七月了(這裡說的月份都是農曆月)要了解一年十二個月之中的五行之運,五行之氣在一年中會盡力生、盛、亡三個過程。也可以理解為,五行之氣的這三個過程早就了一年四季。這也是看八字時月柱之五行的依據之一。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中國古代認為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是一年中陰氣最

重的一天,鬼門大開,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所以稱為鬼節。

農曆的七月十五,民間慶祝中元節,即俗稱的鬼節。中元節其實是個道教的節日,演變到今天已成了新加坡社會乙個重要的民間習俗——中元會。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

七月半祭祖習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間的祭祖節,而非「鬼節」(「鬼節」是後來的說法,料想是從道教中元普渡開鬼門關的思想演變而來)。

中元節,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鬼節是農曆七月十四還是十五,鬼節是農曆七月十四還是十五啊 那十五出生的人好嗎?

這兩天都是,鬼節又稱亡魂節,所以實際上不止農曆的7月15是鬼節,清明 三月三 上巳節 十月初一 寒衣節 與中元節並稱四鬼節,又叫四亡魂節,七月十五日稱 中元 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是7月15,但是具體各個地方的活...

為什麼七月十四是鬼節

薄荷紅茶 古人在七月半祭祖。經後世發展演變成如今的 中元節 鬼節是民間叫法,實際上並沒有此叫法的節日 元節,別名七月半 七月十 四 祭祖節 盂蘭盆節 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 放河燈 祀亡魂 焚紙錠 祭祀土地等。中元節 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 七月半 或 七月十四 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

為什麼七月十四被稱為鬼節,七月十四為什麼稱為鬼節

七月十五 為什麼叫鬼節?道教認為產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 地 水,即 三元 三者稱 官 即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於正月十五,稱上元節。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於七月十五,稱中元節。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於十月十五,稱下元節。我們熟悉的元宵節即上元節,或稱上元燈節。三元節時,三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