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情惑美文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乙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注1)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乙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2樓:
二十四節氣歌是薛琴訪教授在夏曆2023年的人民**上的。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我國古時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常見的為薛琴訪教授版本。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曆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
二十四節氣歌內容為: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節氣於上古時代已訂立。北斗七星迴圈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係,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定氣法,即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乙個節氣」。
3樓:勤春華
二十四節氣歌從西漢起,二十四節氣歷代沿用。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已經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觀念了。二十四節氣歌由孟繁林詞,曉雲做曲。
戰國時期,魏國人石申編制了一張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執行關係的星圖表。這是全世界第一張星圖表,標誌著中國的天文學走入乙個新時代。
陽曆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時間計算。陰曆則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週期作為計算單位。
為了充分反映季節氣候的變化,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並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4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歌從西漢起,二十四節氣歷代沿用。
二十四節氣歌來歷:
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已經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觀念了,進入戰國,魏國人石申編制了一張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執行關係的星圖表,這是全世界第一張星圖表,標誌著中國的天文學走入乙個新時代。
陽曆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時間計算,這一周一共是 365 天 5 小時 48 分 46 秒,為方便以 365 天做為一年,每隔四年設乙個閏月,使原本 28 天的二月增加為 29 天。
陰曆則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週期作為計算單位,這個週期大致是 29 天 12 小時 44 分 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的陰曆一年只有 354 天,比陽曆少 11 天,為了使它能夠符合天氣冷熱變化的週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乙個月,稱為「閏月」,所以我國古時就有「十三月」的名稱,後來又用「19年7閏」的方法來設定閏月。目前在科學指導下,閏月設定就更精確了。
為了充分反映季節氣候的變化,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並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這二十四個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
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
二十四節氣指出氣候變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長短,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對天文、氣象、物侯進行觀測探索和總結的結果,對農事耕作具有相當重要和深遠的影響,一般更適用於黃河流域一帶的農事活動。
自從西漢起,二十四節氣歷代沿用,指導農業生產不違農時,按節氣安排農活,進行播種、田間管理和收穫等農事活動。幾千年以來,一直是深受農民重視的「農業氣候歷」。
5樓:藍色的思念
《二十四節氣歌》 孟繁林詞 曉雲曲
24節氣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辦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
。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24節氣由來。名稱和順序是: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
、、立秋、處暑、
、、寒露、霜降、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
與季節、溫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聯絡,立春、立夏、立秋、
分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春分、
、夏至、冬至是季節的轉折點。
、、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是表示最熱、最冷的出現時期;
、寒露、霜降表示低層大氣中水汽凝結現象;也反映氣溫下降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況和程度;驚蟄、清明、小滿、芒種是反應物侯特徵和農作物生長情況。
是我國勞動人長期對天文、氣象、物侯進行觀測、探索、總結的結果,是我國勞動人民獨有的偉大科技成果,在我國廣大農村開展農事活動有廣泛的應用價值,一般更適用
一帶的農事活動。
二十四節氣歌內容是什麼?什麼時間出現的?
6樓:君子陶陶
二十四節氣歌內容是:
是為便於記憶以名稱規律編成,前四句是從每個節氣中各取乙個字按次序組成的歌訣,是整個節氣歌的主體,後四句是二十四個節氣的時間規律。
一年四季共有24節氣,依次稱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時間出現:二十四節氣歌從西漢起,二十四節氣歷代沿用。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已經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觀念了。現代二十四節氣歌由孟繁林詞,曉雲做曲。
7樓:咬牙紙紙
二十四節氣歌是西漢時出現的。
二十四節氣歌從西漢起,二十四節氣歷代沿用。
二十四節氣歌內容如下: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節氣歌來歷:
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已經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觀念了,進入戰國,魏國人石申編制了一張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執行關係的星圖表,這是全世界第一張星圖表,標誌著中國的天文學走入乙個新時代。
陽曆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時間計算,這一周一共是 365 天 5 小時 48 分 46 秒,為方便以 365 天做為一年,每隔四年設乙個閏月,使原本 28 天的二月增加為 29 天。
陰曆則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週期作為計算單位,這個週期大致是 29 天 12 小時 44 分 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為了使它能夠符合天氣冷熱變化的週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乙個月,所以我國古時就有「十三月」的名稱,後來又用「19年7閏」的方法來設定閏月。目前在科學指導下,閏月設定就更精確了。
為了充分反映季節氣候的變化,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並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這二十四個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
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 最多隻差一兩天。
9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歌頌: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這就是盡唱農時節令的二十四節氣歌,二十四節氣從屬農曆,但卻是根據太陽的位置來劃分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至於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就出現了。望採納~
10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從屬農曆,但卻是根據太陽的位置來劃分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黃道分成24個等份,每等份各佔黃經15°。
由於太陽通過每等份所需的時間幾乎相等,二十四節氣的公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後,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並有兩句口訣:
上半年來
六、廿一, 下半年來
八、廿三。
古時把節氣稱「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乙個氣叫「節氣」 節氣,後乙個氣叫「中氣」。二十四節氣按月分布情況如下表,它又同農曆閏月的安排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農曆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乙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鬥綱所指的地方並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所謂鬥綱,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隨著天體的執行,鬥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
如正月為寅,黃昏時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為卯,黃昏時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餘的月份類推。
二十四節氣農事歌是什麼,二十四節氣農事歌內容
精緻的 二十四節氣農事歌,是民間留傳下來的關於二十四節氣農事的歌曲。二十四節氣農事歌內容如下 打春陽氣短,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立夏鵝毛住,小滿鳥來全。芒種開了鏟,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熱,大署三伏天。立秋忙打澱,處暑動刀鐮。白露煙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
二十四節氣驚蟄有什麼說法,二十四節氣驚蟄的由來
春雷響,萬物長 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 九九 艷陽天,氣溫回公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閒。可謂左河水之 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紫紅。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這時,我國除東北 西北地區仍是銀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公升到0 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 6 江南地區為8 以上,...
求二十四氣節歌,二十四節氣歌全文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歌全文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1,二十四節氣介紹 1.立春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2.雨水 降雨開始,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