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來說:破壞生態平衡
巨集觀來說: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內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狀態,其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在外來干擾下能通過自我調節(或人為控制)恢復到原初的穩定狀態。當外來干擾超越生態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初狀態時謂之生態失調或生態平衡的破壞。
生態平衡是動態的。維護生態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穩定狀態。生態系統可以在人為有益的影響下建立新的平衡,達到更合理的結構、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態效益。
上述定義表明:
(1)自然生態系統經過由簡單到複雜的長期演替,最後形成相對穩定狀態,發展至此,其物種在種類和數量上保持相對穩定;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即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能較長時間保持平衡狀態。此時,系統中的有機體將所有有效的空間都填滿,環境資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熱帶雨林就是一種發展到成熟階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層現象明顯,結構複雜,單位面積裡的物種多,各自佔據著有利的環境條件,彼此協調地生活在一起,其生產力也高;
(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內部調節能力(「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條);
(3)生態平衡是動態的。在生物進化和群落演替過程中就包含不斷打破舊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過程。人類應從自然界中受到啟示,不要消極地看待生態平衡,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維護適合人類需要的生態平衡(如建立自然保護區),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舊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綠洲),使生態系統的結構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天地人的關係即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是當今的熱門話題,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大、泛、而深的課題,要想簡明地揭示它們的關係,只得借助於近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學說……
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從上世紀70年代才廣泛傳播開來,傳播和被人接受的速度是驚人的。那誘人的「生態平衡」被學者們研討著,**們宣傳著,演員們呼喊著。生態平衡之所以誘人,那是因為人們企盼的生態系統穩定狀態是美好的。
儘管人們覺得它有點抽象莫測,可它又是親切具體的。熟知生態平衡要先知生態系統。可生態系統從被西方學者提出至今,權威人士的定義有十餘個,有的幾百個字,有的幾十個字,但無公認統一的文字表達。
取其共同的實質,生態系統是:生命系統與無機環境系統的特定結合。生命指植物、動物、微生物各生命類群,包括人類;無機環境指自然界的無生命成分;特定結合指不同地域創造出的多樣的生物類群——即不同生態系統。
陸地上各生物類群形成各自的生態系統,它們總稱為陸地生態系統;同樣海洋生物類群形成了海洋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就構成了整個生命世界——生物圈。生物圈一般至陸地之上百公尺高空,水面之下百公尺深層,這就是人的家園。
所以人早知崇拜天地,知道人以食為天,求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人是依賴於自然,從屬於自然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青海湖的湟魚都被抓完了
人類破壞大自然的例子 10
3樓:音律流縈
生物鏈指的是:由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鏈條關係。這種關係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
比如:有樹的地方常有鳥,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蟲。植物、昆蟲、鳥和其它生物靠生物鏈而聯絡在一起,相互依賴而共存亡。
生物鏈的例子常常就在我們身邊,而且使人類受益非淺。比如:植物長出的葉和果為昆蟲提供了食物,昆蟲成為鳥的食物源,有了鳥,才會有鷹和蛇,有了鷹和蛇,鼠類才不會成災……。
當動物的糞便和屍體回歸土壤後,土壤中的微生物會把它們分解成簡單化合物,為植物提供養分,使其長出新的葉和果。就這樣,生物鏈建立了自然界物質的健康迴圈。 生物鏈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的食物鏈,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現象,維繫著物種間天然的數量平衡。
人類與大自然也通過食物鏈而連線著。人的食物主要來自植物和動物。而動植物是從自然環境中得到營養才生長而成的。
如果這些動植物含有了來自環境汙染的成分,人吃了就有危險。拿水產魚類來說,如果自然界有了汞的汙染,而土壤中的有些微生物可以把汞轉變成有機汞,魚類吃了這樣的微生物就會把有機汞儲存在身體中,而人吃了這樣的魚,汞就會進入人的神經細胞中,人就會得可怕的水俁病。水俁病是人類汙染環境,而汙染物最終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並嚴重傷害人的健康的最典型的例子。
1、大氣汙染屬煤煙型汙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汙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汙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汙染成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汙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汙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汙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汙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並呈加重趨勢。
8、城市環境汙染呈加重趨勢。
9、城市地面水汙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汙染。
10、全國2/3的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汙染。
4樓:南軒龔清懿
在人類生活的大自然中,存在著許多不可缺少的生物資源。其中有水資源、海洋資源、森林資源等等。人類想要在地球上生存,就離不開地球上各種各樣的資源。
但在人類漸漸強大、漸漸發達的時候,卻也漸漸忽略了生態的平衡,漸漸不顧大資源的感受,任意的去破壞、蹂踏!甚至把自己的快樂以及成功建立在破壞大自然上,造成了對大自然的極度破壞。
我們調查小組曾做過抽樣調查,分別對初中年級和高中年級做了調查,結果顯示,不論是初中年級或是高中年級的學生,對自然資源這個概念還都是模糊不清的。他們不理解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破壞主要在哪些方面,也不知道人類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去保護大自然。要保護好自然資源,就要從我們現在做起。
怒江被認為是我國僅有的兩條自然生態河流之一。為了維護它「自然河流」的性質,於是人們提出「不要在怒江上建壩,保留一條自然河流!」這是反對怒江水電開發的重要理由之一。
首先,從理論的角度,人類改變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應以時代的性質來看待這個問題。今天,人類棲居的現實的地球,已經不是原來的純粹自然的地球,而是由人類活動改變了的「人類學的地球」(馬克思),或「社會的地球」。著名地質學家劉東生院士指出,自18世紀晚期開始,地球已進入最新地質時代―「人類世」時期。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既不能脫離自然來看待歷史事件,也不能脫離社會來看待自然事件,人、社會與自然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要以生命共同體的整體性觀點看待人、社會與自然的關係。
現實的世界從自然到人,現實事物從其自然性向社會性發展,這是客觀的、普遍的和深刻的發展過程。人類從製造和使用第一把石刀開始,到用火和造火,到現在發明、製造和使用高科技的工具,都是為了同自然作鬥爭,並在這種鬥爭中取得更多更大的利益。這是文化。
文化改變自然,它具有
「反自然」
的性質。美國哲學家羅爾斯頓指出:「文化是為反抗自然而被創造出來的;文化和自然有衝突的一面。
每乙個有機體都不得不反抗其環境,而文化又強化了這種對抗。生活於文化中的人實現了對自然的統治。我們重新改變了地球,使之變成城市。
但這個過程包含著某種辯證的真理:正題是自然,反題是文化,合題是生存於自然中的文化;這兩者構成了乙個家園,乙個住所(「生態學」的希臘語詞根oikos的含義就是住所)。從鬥爭走向適應——這就是當生物學從早期的達爾文主義,發展為成熟的進化生態科學時所實現的重要的正規化轉型。
一種成熟的倫理學也要實現類似的正規化轉型。一種衝突的倫理——人作為掠奪自然資源的征服者——必須轉變成一種互補的倫理:人應以滿意和感激的心情棲息於大自然中。」
5樓:但止心若如水
一、破壞環境:由於環境是生態系統的成分之一,它的改變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由於破壞環境打破生態環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諸如:
湖沼富營養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壞了臭氧層;亞斯文水壩生態環境惡化;「六六六」、「ddt」施用後的惡果;地球的「溼室效應」等。二、破壞植被,以森林為主體的植被是陸地生態平衡的槓桿,地球上由於破壞植被導致的生態災難最多,如2023年發生在美國西部的黑風暴,毀掉耕地4500餘萬畝;2023年發生在前蘇聯農墾區的大風暴,毀田3億多畝;同樣因森林的破壞,使古老的巴比侖文明滅亡;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塔爾平原,因森林破壞淪為沙漠,沙漠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中國黃河流域生態條件的變壞,源於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當今長江將變成第二條黃河;東北林區生態條件變壞,主要原因是對西南林區和東北林區森林的不合理採伐和過度採伐。三、破壞食物鏈:
破壞食物鏈打破生態平衡的例子如:因過量捕殺害蟲的天敵引發林木病蟲害;印度曾大量捕殺水獺使病魚增多,魚產量下降;牧業發達的澳大利亞,因牛糞覆蓋草地成災引發蜣螂解救的例子更為新鮮。當然在生物圈內往往是幾種誘因並存的。
建議書罪惡的人類:
如今十分發達的地球,雖然環境情況看起來十分樂觀,但是卻有十分重大的隱患,這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大肆砍伐樹木、建立化工廠、胡亂排放有害液體。「對人類威脅較大的氣體,世界每年的排放量達6億多噸。。。。。
;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臨沙漠化的危險,每年有6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脅著60多個國家。。。。。」看見這一組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人類,你們有何感想?從2300萬年到1800萬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現到現在人類高度發達的文明時代,對於每個人從未停止過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應」的,這更滋長了人類的貪欲。
舉乙個例子:我國的木蘭溪,在50年代初本是乙個清澈見底的河流,但現在它已是魚蝦絕跡的汙河,又為我們的地球母親添多一道疤痕。這,不是給人類重重地敲響了警鐘嗎?
6樓:袁莞夫蘭蕙
一是資源破壞。人類過渡消耗各種礦產資源。按照傳統的消耗量計算,世界石油僅夠維持50年,煤、天然氣僅夠開採200-300年。
二是生態破壞。上世紀50年以來,全球森林資源已失去了一半。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地球上每分鐘有2000平方公尺森林別毀掉。
三是土地沙化。世界沙漠化土地已經達3600萬平方公里,幾乎是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國土的總和。
四是物種減少。地球上平均每天就有乙個物種消滅,預計在未來的30-40年中,將有6000種植物在地球上消滅。
五是環境惡化。環境惡化是工業文明造成給人類造成不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2023年的倫敦煙霧事件,5天內有4000人死亡。
其它如水體汙染、酸雨、光化學汙染等都是破壞自然的表現
人類破壞大自然受到的懲罰,舉乙個人類破壞大自然受了懲罰的例子
昨夜親人團圓,今日陰陽兩牽。活人肝腸寸斷,逝者含冤長眠。近年災難連連,跪地問問蒼天。蒼天憤憤回答,人類破壞自然。為了貪圖金錢,地下廣採能源。煤礦只增不減,油井晝夜在鑽。森林亂砍亂伐,強行河道改變。為了炫耀武力,爭著試射飛彈。站在軍事前沿,還把核彈玩轉。乙個核彈上天,大片空間汙染。此地植物不生,從此荒...
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有什麼,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有哪些?
大自然的啟示 古人有過一句極為深刻的話 師法自然。說得真棒!大自然給我們上過的課的確很多很多,且一節比一節美妙。先請聽三個故事。故事之一 ab本是兩棵無關的樹,只因被青藤緊緊地纏住,便在不知不覺中長到了一起,而自打長到一起,a樹也就結出了一種全新的果實,外形仍然是a,但味道卻酷似b。瞧!大自然多奇妙...
有哪些人類活動影響環境的例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事例(8個)
大氣汙染對大氣物理狀態的影響,主要是引起氣候的異常變化。這種變化有時是很明顯的,有時則以漸漸變化的形式發生,為一般人所難以覺察,但任其發展,後果有可能非常嚴重。大氣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其自然的變化程序相當緩慢,而人類活動造成的變化禍在燃眉,已引起世界範圍的殷切關注,世界各地都已動員了大量人力 物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