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許多朋友一定都讀過《三國演義》。恐怕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曹操,而是劉備。
那個仁義之王,左手拿著仁慈之劍,右手拿著義氣之劍,集結了一眾忠心赤膽的將士影響了三國的戰局。喜歡劉備的那些人們都有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為什麼蜀國那麼多人才還是沒有爭得天下?
老實說,我在20歲之前就讀過《三國演義》,而且讀了不止一遍。每次我讀它,我都會有一種新的感覺。但每次閱讀後,我都不忍心讀最後幾章。原因很簡單,因為劉備失敗了。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總是想:如果劉備能贏得天下該有多好啊?為什麼像劉備這樣乙個仁義之君,這樣乙個愛戴百姓、體貼將士的君王卻不能打下天下呢?
關於劉備為何不能贏得天下,龐統生前的最後一句話或許能夠得到答案。據說,龐統臨死前的最後一刻,曾說過這樣的話:今天我死在這裡,這是上天注定好的。
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都有些不知所云,龐統的這番話和劉備不能奪取天下有什麼關係呢?
當你熟悉了《三國演義》,你就不難發現,有這樣一種說法:當你擁有臥龍和鳳雛之間的乙個,你就可以贏得天下。然後劉備不僅有臥龍,最後還獲得了鳳雛。
是的,所謂臥龍就是諸葛亮,所謂鳳雛就是龐統。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劉備身邊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包括龐統和諸葛亮。為什麼他不能大獲全勝呢?
龐統確實是乙個非常優秀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劉備,並幫助劉備建設了乙個強國。但是龐統初到劉備身邊時,並沒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相反,他被劉備、張飛等人欺負。
等到發現龐統的才能時,早已為時過晚。在三國演義的文章中不難發現,龐統在跟隨劉備之後,很少主持戰鬥,也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
至於具體的原因和這之間發生了什麼?我們不知道,但龐統在蜀國前期的戰爭中影響是非常小的。直到後期,劉備進軍四川時才帶著龐統一同進軍。
在劉備遇到兩難的選擇時,也是龐統為劉備出謀劃策。他告訴劉備不必拘泥於那些仁義之舉,此番軍隊已經遭受重創,應該重整旗鼓重新回到戰場。不曾想他這番話遭到了劉備的強烈反感,甚至在眾人面前斥責了他。
照常理來說,龐統在劉備這裡得不到重用大可效忠於別的君主,畢竟鳳雛的名號響徹整個三國。但為何龐統遲遲不肯離開甚至為劉備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呢?這時又回到之前龐統臨死前說話的那句話了,龐統死前才意識到。
仁義之主劉備想要統一天下已經獲得了地利和人和,唯獨缺少了天時。
在劉備的一眾將士當中,不管是諸葛亮還是龐統。他們都是不可一世的人才,並且誓死都效忠於劉備。但即使是這樣,佔據了富饒之地巴蜀的劉備依然沒有贏得天下就很說明問題了。
龐統說的這番話意思是說自己的死都是上天所安排好的,這個天意更像是劉備的意思。正是因為劉備的仁義,才做出許多錯誤的舉措。
因為這些原因,導致龐統的英年早逝,也導致劉備不能夠奪得天下。其實諸葛亮知道這些道理,但他只是一國之臣,他不能左右劉備的想法。只能說劉備更適合做乙個盛世之王,而不是乙個亂朝之君。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很多故事都能夠對映到生活中來,為人正直,待人寬厚的劉備不能夠贏得天下。忠心耿耿,至死效忠的龐統卻沒落得乙個好下場。
2樓:花禪酒仙
因為沒有好地盤,蜀國從開始發展就一直沒人到處攆,好不容易在益州定下來,結果益州險峻不適合長久發展,實力一直提不起來。
3樓:歷史分析解讀
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蜀國內部很不團結,派系眾多,影響國家的執行。
4樓:楓說社會
國力太差。蜀漢僅僅佔據益州,人口和糧草都是十分短缺,根本無法一統天下。
三國時期,本來劉備能一統天下,為什麼後來蜀國沒有統一天下是應為誰,劉備才沒有統一天下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關羽的狂妄自大。不聽勸導而到之敗走麥城,張飛急於給關羽報仇而被殺害,從而導致劉備天天大哭,一病不起。
6樓:匿名使用者
是因為劉備本身和諸葛亮,這兩個是罪魁禍首
7樓:匿名使用者
你聽誰說的劉備曾有機會能一統天下?放 狗 屁…看三國演義看多了吧?當時具有能一統天下實力的只有曹操
8樓:匿名使用者
誰說劉備能統一天下的,你瞎掰吧,三國演義看多了吧
分析三國歷史中的蜀國為什麼不能統一三國?
9樓:一受傷人
蜀國?我就不明白為什麼都是說蜀國怎樣怎樣,先說劉備,十足的乙個小人,開始的桃園結義那是他把人家關張給坑了。再後去投奔劉表、還有請諸葛就不說了,就說逃命還帶上百姓?
裝什麼13啊?!你不帶著他們難道曹操就會把他們殺了麼?不會的,曹操是個雄偉心懷的人,既然做了一方霸主,不會想不到人心的問題,還有摔阿斗?????
我靠阿斗是你親兒子,為了收買人心就摔他?不是個好父親!再看請來諸葛後,又把鳳雛請來?
任何乙個英明的助攻都不會讓自己屬下在文武官內部存在兩個拔尖的人物,文武官之間的鬥爭還不夠?閒朝堂上太安靜?孫郡主孫尚香,為什麼會再後來劉備去請都請不來?
借了人家荊州不還!無信!太多了都不想說了,我只再加一句,後來人都被《三國》作者忽悠了,因為作者是心向漢的,而劉備七扭八拐的親戚關係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
10樓:樹繁樹茂
國與國之間的征戰,不是乙個人所能完成的。乙個人只能在提高國力上做出傑出的貢獻,所以說蜀國沒有一統,是當時歷史必然,因為三國都在努力發展,而且歷史上的三位皇帝都很勤政!都努力發展國家。
《三國演義》只是羅貫中在原有歷史的基礎上故事化。不要過分的相信他就是真實的歷史!有時間你不如看看野史,也不錯。
很多歷史故事值得看看!
11樓:rescue丨學長
其實可以從另乙個角度看歷史,我們用地域劃分,蜀國,吳國,魏國。先說蜀,從諸葛亮隆中對開始就注定了劉備的失敗,為什麼?蜀到中原路小閉塞,歷史上很少有從蜀地入住中原定鼎天下的,劉邦為什麼可以,因為當時中原依舊混亂有各路諸侯,最強的楚霸王根據地卻在楚地,而且韓信偷陳倉出其不意以後擾亂了整個天下,從而得到天下,所以諸葛亮隆中對的關鍵荊州又因與吳國的矛盾丟失損將,從而蜀國徹底失去了統一中原的機會,而如果不照隆中對的策略劉備甚至登不上歷史舞台,因為劉備相對而言出身最低起步實力最差根本不能在中原立足。
而吳國,從戰國楚開始就是士族門閥治理,從後來的東晉門閥士族有多強就可以看出,孫策為何而死,因為他開疆拓土聲望中天,又拉一票士族打壓另一片門閥,所以各方門閥士族都不敢不盡全力,因為如果不聽話可能就會被打壓,所以孫策遠強於孫權,孫策時各種開疆拓土,而孫權年少繼位,聲望沒有那麼大了,士族門閥並不怕他他只能靠士族門閥幫忙一起統治,而他的政策也符合各方勢力的利益,所以統治平穩但南方的通病,各方門閥不肯盡全力,大量財政人口掌握在門閥手中,國家實力就沒這麼強了,導致只能守土不能開疆,同樣外邊也打不進來,因為雖然門閥內鬥但一遇到外部威脅還是會同心同力的,而且當時南方開發的也沒有那麼強,到處是荒地人口也遠遠不如中原。而梟雄曹操是最可能得到天下的,特別是拿下荊州後天下震懾數十萬軍隊威懾天下,各方勢力大多懼怕想歸順,但赤壁一戰讓曹操能統一天下的數十萬軍隊損失殆盡,更重要的是讓天下各方勢力發現曹操並非那麼不可戰勝,從而各地的懼怕歸順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後曹操到魏國只能修養,但中原的優越位置依舊讓魏國實力成為三國之首,可以以一敵二,所以最後統一天下的是魏國基礎上的晉國,而蜀國的閉塞和吳國的門閥排外在同樣成了阻擋魏國統一的絆腳石,非大軍不可得天下,而且三國時期劉備孫權曹操都是當世英雄,不是那麼容易征服的。歷史上的王朝更替其實都是基於生產力,發展水平和政策的,這是不是三國演義而是真正的歷史。
三國中蜀國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
12樓:匿名使用者
人才確實是很重要的乙個原因,但是經濟實力是更重要的。尤其在歷史上,並不象**中所說的那樣,諸葛亮等人沒有那麼突出的軍事才能,並且其餘的兩國也是人才濟濟的。從面積上看,當時的漢朝13州,曹操佔據了9州,孫權佔據了2州,劉備只有1州。
並且蜀地經濟很不發達,而江南地區和北方的農業在當時都已經到達的很成熟的程度。尤其是曹操所在的北方,是傳統的農業基地,農業技術很發達,糧草充足。在中國,諸葛亮是智慧型的化身,**上也常把一些聰明的人取個外號叫「小諸葛」,可見了他的文稻武略可以說是非同一般,但是如些人物,為什麼卻沒有一統天下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因為關羽。據諸葛亮出山前的「隆中對」中所計畫,要劉備一統天下,必需先占有荊州,作為發展的根據地,再攻占西川一帶,到時分兵兩路夾擊,一路從荊州一路從西川,可以說是當時統一天下的好的可行性方案,而且當時的天下是北方已被曹操統一,江東被孫權占有,而劉備還沒根據,乘下可以圖取的就只有荊州劉表和西川劉章、東川張魯。
最終諸葛亮把這些地方都幫劉備占領了,可以說已故經實現了他統一天下的基礎。但非常可惜的是這種良好的基礎被關羽毀滅了,由於關羽不用諸葛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大意失荊州。荊州一失,劉備的地盤失地去了大約一小半,最重要的是沒有了荊州,諸葛亮兩路夾擊的戰略無法實行,能進攻中原的路只有一條,而且蜀道艱難,魏國只要用一良將多放些兵固守就行了,後來諸葛亮多次北伐都失敗,就是因為司馬懿用固守戰略,任你諸葛亮多計謀,也飛不過去。
所以關羽失荊州是諸不能統一天下的最大因素。 第二:劉備。
乙個將帥能否成就大業,和他輔助的最高決策者個人是有很大關聯的,在三國的決策者中(曹操、劉備、孫權),劉備可以說是在文稻武略方面最差(當然收買人心還是很可以的)。根據諸葛亮的戰略,要先占有荊州,諸葛亮等人多次出計叫他占有,但他都沒有採用,結果被曹操占有了,諸葛亮是很艱難的從曹操手裡奪下荊州;這就浪費了很多時間和機會,對統一天下多多少少是有影響的。後來攻占西川,情況也差不多,劉備沒有採用手下人的計謀,婦人之仁,結果乙個和諸葛亮齊名的副軍師戰死了,死了不少兵,也浪費了很多時間。
當劉備占有兩川和荊州時,已經用了很多時間,這時另兩個對手也發展了,經過多年的經營,這兩國的人民對興復漢朝已經沒興趣了,老百姓有了飯吃,才不管他是不是漢朝當權呢,可以說這就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政治基礎。 劉備給諸葛亮統一天下計畫的另毀滅性破壞是,關羽死後,劉備自己東征,結果失敗而回,給諸葛亮留下的爛攤子是這樣的:蜀國的精兵已經不多了,外部環境是兩個國家虎視著,蜀國南部少數民族擾亂,南方幾個郡還叛亂了;內部是人心荒亂,劉禪這個什麼都不會的人當了皇帝。
這種情況別說一統天下,能保住本國就很難了,幸好諸葛亮文稻武略,外交上把東吳穩定了,北方也擋住了,國內也發展了,並且通過南征擊滅了南方的叛亂,少數民族也臣服了。但是這段間魏國和東吳也發展了,這就使得統一天下更難了。 另外還有些因素(比如劉禪的無能)也使得當時蜀國要統一天下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我們縱觀歷史,能統一天下的主要有兩種情況,第1種情況是乙個皇朝已經失去了民心,有人起義,天下大亂,這時乙個人物能得救人於水火,得了民心,加上良臣勇將的輔助統一天下;第二種情況是天下分為幾國,當其中一國衰弱或當權者無能時,另強大的一國趁機消滅它統一中國。漢高祖劉邦時,是前一種情況,當時天下分被各大大小小的王分割,劉邦在一群英雄的幫助下統一中國,漢光武帝統一天下時,是因為王莽無道,人心思漢,而當時的綠林、赤眉起義軍只是一時代表了人們的不滿,並沒有得到人心的號召,所在漢光武帝能興復漢室。而劉備的情況卻沒這麼好,東漢末年當權者無道,漢朝劉氏政權已失人心,劉備個人雖然比較得人心,但對於興復漢室已沒多大作用。
而且蜀漢是個小國,魏國和東吳都比較強,這就使得劉備即沒有上述第一種情況的優勢,也沒月第二種情況的優勢。最後三國讓晉國統一,晉一統天下就屬於第二種情況。 所以說諸葛亮沒能一統天下,並不是他沒有蕭何的治國之能,也不是他沒有韓信的用兵之策,而是劉備關羽他們毀滅了本來就很小的一統天下的機會。
三國五虎上將的妻子以及簡介,三國時期蜀國的五虎上將的畫像以及簡介
三國五虎上將關羽之妻 胡氏 現有人認為胡氏名胡定金 三國五虎上將張飛之妻 夏侯氏,三國演義動畫版 和 三國群英傳 中名為夏侯涓 夏侯霸從妹。三國五虎上將趙雲之妻 第乙個老婆叫李鴻雁,因黃巾軍屠村致死當時妻子已經懷孕,所以第乙個兒子沒出生就死了。後來趙雲在常山飛雲道長門下學藝,為妻兒報仇,加入袁尚大軍...
三國時期的人當兵有沒有工資?為什麼三國時期那麼多人去當兵?
三國時期的人去當兵,其實是沒有工資的,當時之所以去當工資,其實主要是三個理由,第1就是服兵役,不過那個時候的兵役制度和當今社會的徵兵制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在三國時期,所有的人年齡到了以後都是要被迫去服役的。第2個理由呢,就是想要建功立業,其實三國時期雖然比較亂,可是亂世是比較容易出英雄的,很多人都是...
為什麼晉能統一三國,三國為什麼統一於晉?
我認為任何乙個朝代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它的開國皇帝。晉朝的開國皇帝是司馬炎,此人才智過人,在治理國家也是頗有建樹。在他的統治前期,社會開明被稱為 太康之治 足以看出他的才能。除了個人,晉朝能夠同意還跟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當時蜀國跟吳國式微,人才青黃不接。同時魏國的小皇帝沒有實權,權力落到了司馬氏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