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霸王,關於他的傳說汗牛充棟,這其中又以他自刎烏江最為慷慨悲壯,在民間流傳也最為廣泛。關於他的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是以南宋詞人李清照為代表,她在《烏江》中寫道: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對項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做出高度評價和讚揚;一種是以晚唐詩人杜牧為代表,他在《題烏江亭》中寫道: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認為項羽缺乏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決心,對他自刎烏江的決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評價。
幾千年來這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著,那麼項羽當年為什麼選擇了自刎,而不是過江呢?根據最早的記錄,項羽是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於是拔劍自刎而死。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後世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於此。在這種說法中,虞姬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
據《史記》記載,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夜聞四面楚歌,非常吃驚,便起身飲酒,此時「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闕,美人和之。」據漢初陸賈的《楚漢春秋》記載,虞姬當時愴然拔劍起舞,並和歌曰: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揮劍自刎。
項羽是個爭強好勝、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最心愛的侍妾被逼自殺,心中既傷心絕望,又十分羞愧,自尊心受到強烈打擊,再加上當時楚軍**慘重,「虞姬死而子弟散」,所以當項羽帶著殘兵敗將逃至烏江畔時,頓覺羞恥難當,沒有臉面去見江東父老,於是選擇一死了之。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項羽自殺是想結束戰爭,消除百姓因戰亂帶來的痛苦。據《史記》記載,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僵持不下,「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於是項羽對劉邦說:
「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意思是想通過兩個人的決鬥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跟著受苦,說明項羽的確有可憐天下蒼生的情懷。當項羽率殘兵敗將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時,想到渡江以後還要捲土重來,重新進行一次楚漢戰爭,給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於是選擇犧牲性命來結束連綿數年的殘殺,還天下乙個太平世界。
但這種說法帶有太多的猜測成分,也與項羽的好戰殘暴性格不符。項羽當年曾經坑殺二十萬秦兵,火燒阿房宮三個月,是乙個非常暴虐的人,不大可能為了免除百姓疾苦而至自殺身亡。他之所以要約劉邦單打獨鬥、一決勝負,很可能是出於一種計謀,因為以項羽的個人能力,打敗劉邦簡直就是易如反掌,不過劉邦也沒有上當。
當項羽失敗逃至烏江時,萬念俱灰、狼狽不堪,心中不免感慨萬千,此情此景下重新喚起他可憐天下蒼生,願意以一己之死來結束戰爭的念頭也有可能,但這頂多是項羽走投無路又放不下臉面時的一種自我安慰,將它視為項羽自殺的主要原因卻是不妥的。
2樓:
你們只說對一小部分,我來告訴你們真的原因,項羽不肯過烏江有人說項羽無顏去見江東父老,有人說因為虞姬死了自己乙個人活的也就沒意思了這些的確是項羽顧慮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項家是楚國貴族,如果項羽回到江東江東的父老肯定會力挺項羽東山再起為項羽召集兵馬。項羽是個軍事天才如果項羽回到江東召集兵馬必定和劉邦在一場惡戰,項羽不想在讓楚國**血了不想在讓生靈塗炭。
項羽太恨秦軍,秦軍鐵騎橫掃楚國的場景項羽歷歷在目,就像中國人恨日本人,所以項羽才坑殺秦軍。項羽和劉邦有深交,項羽知道劉邦是個治國安民的好材料,項羽相信劉邦會治好天下讓天下太平百姓不在受災難,所有項羽才烏江自刎。世人都以為項羽心眼小容不得別人請問項羽真的是心眼小嗎?
項羽乃真英雄。所謂「王不過項」!
3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當時實際情況,兩條路擺在他的面前,渡與不渡,不渡自然是死,但是渡也並非能夠東山再起,因為當時江東南越人不少已經臣服劉邦,項羽即使渡江也沒有他的好果子吃,本來他還是想逃走的,但是來迎接他只是一舟一亭長,此時項羽的心就涼了,既然都是死,所以他選擇了自刎這種比較壯烈的死法
4樓:
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原因雖然有很多種,但我只鍾情這一種:當年項羽兵困垓下,四面楚歌,虞姬為讓項羽突圍,自刎而死,項羽率領八千子弟兵,突破漢軍包圍,在烏江自刎,不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他成功突圍是為了證明給虞姬看,他可以,他不肯過江東,是因為,心愛的人不在了,乙個人獨活有什麼意思呢!
5樓:faye從未走遠
虞姬的死確實是有很大的助推作用,他一生摯愛虞姬,她死了,他只能是悲痛欲絕。當時過江了,即使收拾舊河山再戰也是步履維艱,因為大勢已去。再是我覺得: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來形容項羽的性格太恰當了。項始出最大心願是亡秦復楚,所以他沒什麼遺憾的。
輸給劉邦,天下太平了,自然也會行了,像電視劇集演的那樣,相遇對虞姬說他自己厭倦了戰爭,平生第一次有那種想法,然自刎的那一刻這種想法也肯定伴隨著他而去吧
6樓:酷愛釣魚人
是不是英雄之舉我不清楚。項羽是無臉見他的江東父老,所以才會選擇自刎烏江。
西楚霸王"項羽"為什麼寧死不肯過江東?
7樓:士賓
個人認為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成分大一些,但史學家對這個問題都爭論不休。
有一種觀點認為,西楚霸王不過江東,是因為虞姬已死。
項羽的死與虞姬的死有必然聯絡嗎?兩者之間有聯絡,有學者就認為項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過江,拔劍自刎。這樣說很有道理,單純說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因為虞姬之死就顯得論據不足。
而這與《史記》上說的「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段話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說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原因。
項羽即便過江,敗局已定。因而,他選擇了不渡烏江。
但有的學者提出,自固陵戰敗後,項羽連連敗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圍又逃往東南,一直逃至烏江邊。由此可見,他早有退守江東之意,並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說項羽因失敗使江東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對江東父老的話,垓下被圍時,「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應羞愧自殺。
渡淮之後從騎僅百餘人,至陰陵又迷了路,問一農夫,結果被騙,身陷天澤,被漢軍追上。如此狼狽的境遇他也沒有羞愧自殺呢!逃至東城,漢騎將之包圍數重。
儘管他「自度不得脫」,但還是把僅剩的二十八騎組織起來作了一番拼殺,又「亡其兩騎」。這時候項羽仍「欲東渡烏江」。因而認為他好不容易逃到烏江岸邊時卻反而感到羞見江東父老而自殺似乎有些說不通。
項羽的羞愧之心來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馬遷為使情節完整而下筆渲染的情節。
有人認為項羽不渡烏江是出於一種高貴的品質,是從早日消除人民的戰爭苦難考慮的。認為項羽認識到了長期內戰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這場戰爭盡早結束。項羽確實曾有結束戰爭的願望,也曾想過通過他與劉邦的個人決鬥來將戰爭結束,他覺察到「楚國久相持不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所以對劉邦說:
「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最後他甚至不惜違背自己個性,想要犧牲自己的利益通過和談換取劉邦的讓步,以鴻溝為分界。但是劉邦卻違約出兵追殺楚軍。
當項羽失利並且認識到自己無法立即消滅劉邦而又無法談和的情況下,項羽只有犧牲自己以結束數年的殘殺。據說,項羽當時還是有可能與劉邦抗衡的。
項羽為何烏江不渡?兩千多年來,無論是文人騷客,還是歷史學家都給予極大的關注,但至今難有定論。
8樓:信界堅境
首先項羽在於劉邦的對戰中,處於敗境。
以項羽的性格,他自然是失了信心,同時他從江東所帶士兵因追隨他死傷過半,項羽自知無面見江東父老,自刎。
曾經有詩曰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但也有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於君王捲土來 這一說想來項羽也是想到如此,加之他不肯逃命的硬性格,寧死不肯過江東,也不難理解。
項羽為何寧死而不肯過江東?
9樓:笑蒼穹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宋朝才女李清照吟誦項羽的一首五言絕句,是歷來詩歌表現西楚霸王英雄氣概和悲壯人生的扛鼎之作。
短短四句二十個字,準確地概括了項羽這個人物一生精神追求最本質的東西,活著,就要做人中豪傑,死了,也要當鬼中英雄。落魄苟活,大丈夫所不為也!
李清照一語道破了項羽的人生信條和理想境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從這個意義上講,項羽在被困垓下、四面楚歌之時的慷慨悲歌,在烏江邊毅然揮劍自刎,並非英雄末路、完敗認輸,相反卻成為他壯麗人生大戲的最高潮。
這樣來說,我們也就能夠理解垓下之圍,一敗塗地的項羽的心理和選擇,《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天將亡霸王,能奈天如何,堂堂霸主淪落至此,又有何顏面回江東見自己的父老?
人講究面子,光環照耀下的英雄更講究面子,比常人更顧忌面子,這就是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的真正心理癥結。好漢不比當年,寧肯銷聲匿跡於外,也絕不破衣爛衫回鄉。因此從本質上講,項羽在我們心中應該是乙個悲情的英雄,是乙個可景仰而不可仿效的英雄。
提起他,我們只能是既表欽佩,又扼腕嘆息;他是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豪情壯舉感天動地,莽撞虛榮自毀前程。這才是有血有容的項羽。
10樓:空調的夏天
表面上看,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的血性剛烈之舉,實在是令人為之讚嘆的,而他大英雄形象就永遠定格在國人的心中。
風光了,就要衣錦還鄉,成功了,當然就要榮歸故里,這就是項羽虛榮的表現。曾經縱橫疆場,南征北戰的西楚霸王,在垓下被圍四面楚歌時,內心是何等淒涼,昔日威風八面的霸王,而今卻狼狽不堪,落魄而逃,對於愛面子的西楚霸王來說,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就算是死也不願回江東去。
項羽的老家是現在的什麼地方,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在哪個地方?
q龍 項羽,下相 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 人 位於江蘇市南郊1公里徐淮公路廢黃河堤下,古為相梧桐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誕生地。先人曾立碑以為紀念,後毀於動亂。1935年建英風閣和槐安亭。項王故里佔地0.5公頃,四周有400多米的清專員牆。從南向北,依次為石碑坊 石闕 大門 英風閣 項王故居紀念室。主體建...
項羽被徹底打敗的是哪場戰役,西楚霸王項羽,被徹底打敗的戰爭是哪場?
項羽被徹底打敗的是垓下之戰。在垓下之戰的最後,項羽指揮僅剩二十八騎,來回衝陣,再次殺開一條血路,向南疾走,至烏江邊,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乃令從騎皆下馬,以短兵器與漢兵搏殺,項羽一人殺漢軍數百人,自己身亦被十餘創,最後自刎而死,年31歲。項羽死後,漢軍全殲八萬楚軍,楚地皆降漢,獨項羽原封地的魯人不肯投...
西楚霸王項羽能舉起1000斤大鼎,他的真實身高是多少
8尺。據歷史記載,是184公分。項羽,原籍秦時的下相 今江蘇宿遷 自漢以後經多次調整,九六年宿遷成立二級市,以項王故里為市區。一種說法認為霸王故里就在當今新沂馬陵山鎮。身高 據 史記 記載,身高八尺有餘,漢書記載為八尺二寸。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 今江蘇蘇州 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