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夜黃昏的景
最大的貢獻我認為是輪台罪己詔,乙個在要變成暴君的時候,能夠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然後公布於世,這是後世皇帝難以企及的,同樣在現代也適用。。。
2樓:但松月
建立大一統帝國。具體說來就是加強**集權,統一思想,開疆闢土,封建大一統的思想從此深入人心,延續兩千餘年
3樓:匿名使用者
加強**集權。在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經濟等方面。
4樓:匿名使用者
加強**集權方面:廢除了西漢初年的郡國製,全面實行郡縣制;
北擊匈奴,收取河套地區,奪回河西走廊,打通西域,擴大了版圖,匈奴從此一蹶不振,又派張騫出使西域,西域歸入大漢版圖;
文化:尊法尚儒
5樓:孫清遠
漢武大帝最大的功勳是,拓展華夏民族生存空間。縱觀歷史有做為的帝王君主,始皇帝,漢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無不如此,儘管歷史書無人提及這個觀點,但是仔細閱讀,品味,大家就會發現,華夏民族發展空間才是評價君王帝主的唯一標準!
不知道,天下有幾人能與吾觀點一致!
6樓:你我他的問
出乒匈奴,擴大版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7樓:漸離生死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北擊匈奴,南撫夷越。
秦始皇與漢武帝誰的功勞大 漢武帝的最大歷史貢獻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硬要分個誰的功勞大的話,就是秦始皇,如果沒有秦始皇,也就不會存在後來的漢朝了,自然也就不會有漢武帝。
秦始皇的功勞:
1、秦始皇在併吞六國以前,首先消滅嫪毐和呂不韋勢力取得國家的安定局面,並把政權完全集中到了自己手裡。
2、西元前230年至西元前221年,他陸續滅掉六國,統一了中國。秦朝的統一,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
3、秦始皇開鑿了一條的鄭國渠。
4、讓李冰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
5、嬴政統一六國以後,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裁決國家一切大事,官吏由皇帝任免。**實行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等。地方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公為36郡。
6、統一了文字,把小篆作為規範的文字。統一了貨幣,全國統一使用圓方孔的銅線。統一了度、量、衡。這些措施,既利於國家的統一,又利於百姓的文化交流
7、以咸陽為中心,修築了通往全國各地的行車馳道。
8、取消了各國築的堤防,便利行船。
9、疏浚了鴻溝,作為水路交通的主要路線,和其他河道相通。
10、命令監御史祿開了一條靈渠,這條靈渠溝通了湘江、桂江、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線了起來。
11、修建了萬里長城。這是出於國防的迫切需要,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是值得的。
12、建築了「直道」,這條大路對於支援北方邊疆起著很大的作用。
13、設立了九原郡使內地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在收復的地區帶到游牧地區去了,牲畜的地方,逐漸變成了農田。這同時也把北方邊境鞏固了。
漢武帝功勞:
第一,漢武帝實施了一些加強**集權的政治制度,鞏固了西漢王朝的統一和發展.
第二,漢武帝為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採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
第三,漢武帝出兵抗擊匈奴,使西漢王朝的政權更加鞏固,國家更加統一,為西漢經濟文化 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第四,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第五,漢武帝開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少數民族和漢族更好融合在一起.
第六、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9樓:南十字星
秦始皇滅六國,建立大一統王朝。漢武帝在此基礎上鞏固了統一。
10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功勞大統一了六國。
漢武帝在旅遊史上做出什麼貢獻
11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bai,du 為鞏固皇權,漢武帝設zhi置中朝,在地方設dao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回採納主父偃的建答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
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另有開闢絲路、建立年號、頒布太初歷、興太學等舉措亦影響深遠。
12樓:晴天媽媽
第一,漢武帝實施了一些加強**集權的政治制度,鞏固了西漢王朝的統一和發展。
漢武帝剛剛登上皇帝寶座時,由他的祖母竇太后掌握大權。西元前135年,竇太后死去,漢武帝開始把一切大權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首先打擊了外戚丞相田,然後加強了他身邊收轉文書的尚書、中書的地位,使丞相成為有名無實的職位。
自此,中書和尚書成了**發號施令的機構。
為了加強**集權,徹底解決藩國問題,他命令藩王們不能把封地僅僅傳給繼承王位的長子,還必須劃出一部分來分封給其他幾個兒子,並且互不統屬。這樣一來,藩國的土地越來越小,勢力越來越弱,後來就無法與**對抗了。這是漢武帝的聰明之舉。
漢武帝還加強了原有的監察制度,並建立了一套選用官吏的新制度。他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命令各郡國每年舉孝、廉各一人,並用「公車上書」的辦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給皇帝建議國事,意見合乎治國要求的,就根據上書人的特長授給官職。
第二,漢武帝為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採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集權,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長久的影響。
董仲舒認為,皇帝是奉上天的意旨來管理人民的,上天給了他統治人民的權力,絕對不能違反。這種說法正好迎合了漢武帝的心意,漢武帝便採取這種思想來做統治思想和維護封建制度的工具。在舉行測試的時候,漢武帝對其他各派學說的人一概不取,獨取儒生。
於是,要想做官就得接受儒家學說,士人都變成了儒生。
第三,漢武帝出兵抗擊匈奴,使西漢王朝的政權更加鞏固,國家更加統一,為西漢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從西元前133年到西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作戰,最後取得了抗擊匈奴的全面勝利,充分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漢武帝還用大量移民的辦法來充實邊防,發展生產。
第四,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西元前138年,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探險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聯合大月氏共同防禦並打擊匈奴勢力。西元前119年,張騫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隨後,中亞、西域各國以朝貢為名,經常到長安訪問和**。
中國和西域各國之間的人員和**往來,從西漢開始,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直到唐代,延續了 1000多年。
第五,漢武帝開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和漢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漢武帝使越族三個部落歸屬漢室後,把他們遷移到長江、淮河、南海等地,與漢族人民長期共居,彼此逐漸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來沒有完成的「大統一」局面。漢武帝在開拓西南地區的過程中,把鐵製生產工具和較高的漢族文化傳到這些地區,或多或少地破除了這些地區的閉塞性,推動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第六、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漢武帝在位時修建了漕渠、白渠、龍首渠,還在秦朝開成的鄭國渠旁邊開了6條輔渠,灌溉高地。西元前109年,漢武帝徵發數萬士兵堵住了黃河決口。經過這次治理,黃河下游大約有80年沒有鬧過大水災。
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屯圍、屯墾等發展農業的重大措施。他還大力推行代田法和新農具,大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漢武帝在經略邊疆時做了哪些貢獻
13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出兵抗擊匈奴,使西漢王朝的政權更加鞏固,國家更加統一,為西漢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從西元前133年到西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作戰,最後取得了抗擊匈奴的全面勝利,充分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漢武帝還用大量移民的辦法來充實邊防,發展生產。
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西元前138年,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探險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聯合大月氏共同防禦並打擊匈奴勢力。西元前119年,張騫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
隨後,中亞、西域各國以朝貢為名,經常到長安訪問和**。中國和西域各國之間的人員和**往來,從西漢開始,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直到唐代,延續了 1000多年。
漢武帝開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和漢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漢武帝使越族三個部落歸屬漢室後,把他們遷移到長江、淮河、南海等地,與漢族人民長期共居,彼此逐漸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來沒有完成的「大統一」局面。漢武帝在開拓西南地區的過程中,把鐵製生產工具和較高的漢族文化傳到這些地區,或多或少地破除了這些地區的閉塞性,推動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漢武帝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曾經做出了哪些貢獻
秦始皇 漢武帝 唐太宗的主要功績與主要過錯
簡而言之,主要功績 開疆拓土,武功大於文治 主要過錯 在繼任者的問題上出了問題,使得他們的文治武功沒有能夠很好的傳下去,甚至使得國家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尤其是秦始皇沒有選好繼任者,使得國家滅亡。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誰的歷史功績大 首先,秦始皇平定6國。漢武帝東並朝鮮 南吞百越 西征大宛 北破匈奴。一...
為什麼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家的態度相反
因為秦始皇信法家,所以滅其他家,漢武帝信儒家,所以只留儒家下來 灬丨月亮丨灬 正面秦始皇在位之時,吞併六國,併發兵南征北討,史載 百越之地,盡皆俯首 北擴千里 秦王掃六合 按戰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國七雄控制範圍擴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 設定郡縣 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
漢武帝實現大一統的原因是什麼,漢武帝實現大一統的原因有哪些?(簡要回答)
姚嗣 漢初期的修養生息政策使被破壞的經濟迅速發展了起來,為大一統奠定了物質基礎。漢武帝任用董仲舒,推行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思想,實現了思想上的統一。有衛青 霍去病這樣的著名將領。漢武帝實現大一統的原因是什麼? 小薇薇 1 原因 景帝后期的經濟繁榮 為後期的大一統打下基礎 汗武帝雄才大略,善於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