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鬱悶中的無聊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
在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颱風的「胚胎」,因為颱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通過氣象衛星已經查明,在洋面上出現的大量熱帶渦旋中,大約只有百分之十能夠發展成颱風。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般說來,乙個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a.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公尺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公尺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
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 。颱風裡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公尺的深度。在海水溫度低於26.
5℃的海洋面上,因熱能不夠,颱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60公尺左右的厚度。
b.在颱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乙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颱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
颱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 在乙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裡,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公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颱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水汽,如果沒有 空氣強烈上公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颱風也不可能形成。
所以,空氣的上公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颱風的乙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乙個弱的熱帶渦旋。
c. 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颱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乙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
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 ,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d. 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
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 高層風很大,不利於增暖,颱風不易出現。
上面所講的只是颱風產生的必要條件,具備這些條件,不等於就有颱風發生。颱風發生是乙個複雜的過程,至今尚未徹底搞清。
颱風實際上是強列的熱帶氣旋。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海洋上的強烈天氣系統,它象在流動江河中前進的渦旋一樣,一邊繞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一邊隨周圍大氣向前移動。象溫帶氣旋一樣,在北半球熱帶氣旋中的氣流繞中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相反。
愈靠近熱 帶氣旋中心,氣壓愈低,風力愈大。但發展強烈的熱帶氣旋,如颱風,其中心卻是一片風平浪靜的晴空區,即颱風眼。
在熱帶海洋上發生的熱帶氣旋,其強度差異很大。2023年以前,我國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8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將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2級的熱帶氣旋稱為強颱風。自2023年起,我國也採用了國際分類標準,即:
當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 力小於8級時稱為熱帶低壓,8和9級風力的稱為熱帶風暴,10和11級風力的為強熱帶風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2級的熱帶氣旋才稱為颱風。
由以上定義不難看出,熱帶氣旋是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颱風的總稱。但由於熱帶低壓破壞力不強等原因,習慣上所指的熱帶氣旋一般不包括熱帶低壓。
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於高溫、高濕和其它氣象條件適宜的熱帶洋面。據統計,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熱帶海洋上都有熱帶氣旋生成。
大多數的熱帶低壓並不能發展為熱帶風暴,也只有一定數量的熱帶風暴能發展到颱風強度,颱風之間的強度差異也很大,有的強風中心附近最大風速為35公尺/秒,但中心附近最大風速超過50公尺/秒的颱風也不鮮見。如在浙江瑞安登陸的9417號颱風,登陸時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風速就達45公尺/秒。
熱帶氣旋的生命史可分為生成、成熟和消亡三個階段。其生命期一般可達一周以上,有的熱帶氣旋在外界環境有利的情況下生命期可超過兩周。當熱帶氣旋登陸或北移到較高緯度的海域時,因失去了其賴以生存的高溫高濕條件,會很快消亡。
熱帶氣旋災害是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因其發生頻率遠高於**災害,故其累積損失也高於**災害。2023年4月底在孟加拉國登陸的熱帶氣旋曾經奪去了13.9萬人的生命。
我國是世界上受熱帶氣旋危害最甚的國家之一,近年來,因其而造成的年平均損失在百億 元人民幣以上,象9417號颱風那樣的登陸強熱帶氣旋,一次造成的損失就超過百億元人民幣。
2樓:匿名使用者
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公升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濕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公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公升,如此迴圈不已,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而形成「風」。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公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
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的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的旋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旋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公尺時,我們就稱它為颱風。
3樓:i周小萌
颱風發展過程
熱帶洋面積雨雲團-熱帶擾動-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
颱風一詞是怎麼由來的?
4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颱風」一詞的由來:《科技術語研究》2023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颱風名詞探源及其命名原則》一文。文中論及「颱風一詞的歷史沿革」,作者認為:
在古代,人們把颱風叫颶風,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使用「飈風」這一名稱,颶風的意義就轉為寒潮大風或非颱風性大風的統稱。關於「颱風」的來歷,有兩類說法。第一類是「轉音說」,包括三種:
一是由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二是由閩南話「風篩」演變而來;三是荷蘭人占領台灣期間根據希臘史詩《神權史》中的人物泰豐typhoon而命名。第二類是「源地說」,也就是根據颱風的**地賦予其名稱。
5樓:匿名使用者
發源於中國,在我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颱風」這個名字是在明末清初。南朝劉宋、沈懷遠著的《南越志》中有寫:「颶者,具四方之風也。
《福建省志》記載:「風大而烈者為颶,又甚者為臺。颶常驟發,台則有漸。
颶或瞬發倏止,台則連日夜或數日而止。大約正二三月發者為颶,五六七八月發者為臺」。」當時台灣及東南亞就已經有西方殖民生活,將外文詞typhoon帶到了台灣,音譯「颱風」傳至中國。
此外,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曾認為英文的typhoon是中文「颱風」的音譯。而之所以叫「颱風」是因為大陸人看到登陸的颱風都來自於台灣方向,於是就稱颱風。至於說現在為什麼不叫颶風,那是因為20世紀中國參照國際標準規範命名。
颱風是從哪來的?
「颱風」一詞是怎麼來的?
6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科技術語研究》2023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颱風名詞探源及其命名原則》一文。文中論及「颱風一詞的歷史沿革」,作者認為:在古代,人們把颱風叫颶風,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使用「飈風」這一名稱,颶風的意義就轉為寒潮大風或非颱風性大風的統稱。
關於「颱風」的來歷,有兩類說法。第一類是「轉音說」,包括三種:一是由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二是由閩南話「風篩」演變而來;三是荷蘭人占領台灣期間根據希臘史詩《神權史》中的人物泰豐typhoon而命名。
第二類是「源地說」,也就是根據颱風的**地賦予其名稱。
颱風是怎麼來的?
7樓:匿名使用者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乙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乙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颱風。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8樓:愛看小
颱風形成的原因是: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乙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乙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颱風。
9樓:風雨
在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颱風的「胚胎」,因為颱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通過氣象衛星已經查明,在洋面上出現的大量熱帶渦旋中,大約只有百分之十能夠發展成颱風。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般說來,乙個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公尺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公尺**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
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颱風裡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公尺的深度。在海水溫度低於26.
5℃的海洋面上,因熱能不夠,颱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60公尺左右的厚度。
2、在颱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乙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颱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
颱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乙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裡,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公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颱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公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颱風也不可能形成。
所以,空氣的上公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颱風的乙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乙個弱的熱帶渦旋。
3、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颱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乙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4、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
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不利於增暖,颱風不易出現。
上面所講的只是颱風產生的必要條件,具備這些條件,不等於就有颱風發生。颱風發生是乙個複雜的過程,至今尚未徹底搞清。
颱風一詞的由來颱風一詞的來源是什麼
漢語單詞的廣東語形式toi fung同阿拉伯語借用詞typhoon 暴風 相近,所以在中國,給了熱帶風暴的另乙個單詞 颱風 具體由來 科技術語研究 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 颱風名詞探源及其命名原則 一文,文中論及 颱風一詞的歷史沿革 作者認為 在古代,人們把颱風叫颶風,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
科學一詞是怎麼來的科學家一詞是怎麼來的
一 科學一詞的 科學 分科而學的意思,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 如數學 物理 化學等 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它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科學是乙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 組織等進行 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在乙個舊的,密切...
「扯蛋」一詞是怎麼來的,扯蛋一詞的由來?
源於瞎扯,最早出現在貓撲上。扯蛋火了,讓子彈飛中就有這句台詞 扯蛋毫無事實根據,亂講,造謠 ch d n 扯蛋,是中國民間文化的經典造詞,根據地域不同有各種叫法,比如 白呼,忽悠,誇白等,又因為各地的文化差異,很難給予準確的定義,只能求大同定義為 沒有根據的閒扯 沒事幹胡說八道。胡扯。劉堅 強盜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