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的服裝特點 妝扮特點 還有黃梅戲的形式越劇的形式是什麼

2022-03-21 19:19:17 字數 3187 閱讀 3822

1樓:玄月秋心

越劇的服裝是很講究的,年代等等連台下看不出的一些細節都有,妝的話也很有講究的這是個非常麻煩的問題要學的話這到是個很吃香的活

黃梅戲的風格特點有什麼

2樓:小芳老師談教育

一、黃梅戲的風格特點:

1、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2、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

二、黃梅戲簡介:

1、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與徽劇、廬劇、泗州戲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

2、黃梅戲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一帶的採茶調。清末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漸發展為乙個新生的戲曲劇種。一度被稱為「懷腔」、「皖劇」。

黃梅戲服飾與其他戲劇服飾的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區別:黃梅戲的服裝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延續,不過是唐宋明時期的為多。回

妝辦麼,以前戲答曲都是用油彩的,現在都用普通化妝品了。其他像越劇的服裝保留了很多明代漢族人(也只有製作最簡單的部分了)服飾特點,但不是原裝貨(畢竟越劇興起隔了個清,清代是沒有漢民族傳統服飾的)。 黃梅戲、越劇的妝容打底一般都用明豔的遮瑕膏(厚厚地塗一層,60歲的變40)代替普通粉底。

黃梅戲: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

黃梅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戲曲劇種。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特區等地以及台灣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

2023年,黃梅戲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梅戲的特點是什麼?

黃梅戲的特點

4樓:來自溫泉醒目的暖月

黃梅戲以抒情見長,韻味豐富、優美、動聽,其唱腔如行雲流水,委婉清新、細膩動人,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且通俗易懂,易於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眾的喜愛。黃梅戲唱腔屬板式變化體,有花腔、彩腔、主調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戲為主,其曲調健康、樸實、明快、優美,表演形式活潑歡快,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歌小調色彩。

彩腔,也稱打彩調,是黃梅戲班社職業化後,因常被演員用來向觀眾「討彩」而得名。其曲調歡快、流暢,在花腔小戲中曾廣泛使用。主調,又稱正腔,系黃梅戲中傳統正本大戲裡常用的唱腔。

有平詞、火攻、二行、三行等。其中平詞是正本戲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調嚴肅莊重、優美大方,常用於大段敘述、抒情,聽起來委婉悠揚。

在**伴奏上,黃梅戲早期演出為「三打七唱」,即由三人演奏打擊樂並參加幫腔。樂器分工是:堂鼓一人兼奏竹根節和鈸,坐草台正中;小鑼一人,坐上場門外內側;大鑼(又名」篩金」)一人,站在上場門外外側。

到20世紀30年代,伴奏除打擊樂器外,又嘗試用京胡託腔,後來還有人試用高胡和二胡伴奏,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由高胡作為主奏樂器的形式才被逐漸固定下來。

5樓:六新蘭褒璧

從黃梅戲藝術的整體來看,它「化合」了文學、表演、導演、**各個方面,聲腔如水,可以載舟也可覆舟。處於黃梅戲藝術核心的演員們,一方面要苦練唱功,盡力擴充套件自身的表現能力,另一方面要聯絡劇作家、導演、作曲、舞美等「各路神仙」,把**戲劇的綜合性發揮到盡可能完美的境界。

黃梅戲聲腔藝術的主導作用還在於它的相對獨立性1、質樸性:人們一般認為黃梅戲是從採茶、花鼓等民間歌舞發展起來的民間小戲,也有人認為除此之外還有青陽腔的直接淵源。民間歌舞也好,青陽腔也好,都是以質樸為特徵的藝術品種,黃梅戲繼承並發揚了它們的質樸性,形成自已的審美情趣。

我認為,質樸性不僅僅是指表演方式接近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於質樸性中含有「本真」的意味,這使黃梅戲的表演有了現實的基礎和當代的品格,也與浮華、外在、「灑狗血」劃清了界限。

2、大眾性:黃梅戲的大眾性體現在追求觀眾群的最大化上,在雅俗之間找尋更多的共同點。作為演員,讓很多的觀眾說「好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黃梅戲的表演,以生活化為基礎,吸納戲曲程式中的活力,有生命感的技巧,受眾面比較寬。

大眾化是乙個順應時代的、在變化著的概念,一百年前的「大眾」與今天的「大眾」,欣賞藝術的口味是有差異的,所以,黃梅戲表演藝術追求的大眾化,一定是發展的、進步的。

6樓:黑夜哥哥

原名黃梅調、採茶戲,是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以黃梅採茶調為主的民間歌舞基礎上發展而成。其中一支東移到以安徽懷寧為中心的安慶地區,用當地語音歌唱,被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

黃梅戲的發展大致經過了3個階段。

第一階段,約從清代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後。初從歌舞發展成「兩小戲」和「三小戲」,後又吸收當地流行的一種叫「羅漢樁」的說唱藝術,並受青陽腔和彈腔(指徽調)的影響,產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戲。這一階段,積累的劇目,號稱「大戲三十六本。

小戲七十二折」。大戲多表現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斷,如《打豬草》、《賣鬥籮》等。演唱時,只用打擊樂器伴奏,人聲幫腔,以載歌載舞為特點,表演著重對自然生活的細緻模擬,而無固定程式。

這個時期的黃梅戲,基本上還是農村勞動者一種自唱自樂的文藝形式。

第二階段,從辛亥革命到2023年。黃梅戲逐漸職業化,並從農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2023年,著名演員丁永泉(旦) 和曹增祥(生)、丁和壽(醜)等進入安慶市區,先是分散清唱,影響日漸擴大,後進入固定場所,作營業性演出。

到2023年,安慶市區已有兩家演出黃梅戲的劇場,即新舞台和愛仁戲院。2023年和2023年,分別由查振卿、丁永泉等帶黃梅戲班到上海,在九畝地一帶演出,直到抗日戰爭開始,才返回安徽。

第三階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梅戲迅速發展,從流行安慶一隅的民間小戲,一躍而成為安徽的地方大戲。2023年成立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後,在老藝人和新文藝工作者的合作下,先後整理、改編了《打豬草》、《夫妻觀燈》、《推車趕會》、《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三搜國舅府》等傳統劇目。編演了神話劇《牛郎織女》和現代戲《春暖花開》、《小店春早》等。

其中《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小店春早》已攝製成影片。這一時期,出現了對黃梅戲表演藝術做出較大貢獻的嚴鳳英、王少舫、潘景俐等有成就的演員。現在黃梅戲專業劇團共有50個,馬蘭、吳瓊、黃新德、楊俊、韓再芬、蔣建國、周源源等新一代演員逐步成長起來,使黃梅戲充滿了活力和希望。

黃梅戲唱腔委婉清新,表演細膩動人,現已成為頗受全國廣大觀眾歡迎的劇種之一。

京劇,豫劇,越劇,梆子,崑劇,黃梅戲的各個特點和演化過程

黃梅戲起源知識介紹,黃梅戲的起源和發展

黃梅戲,發源於湖北黃梅縣,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一帶,它是皖 鄂 贛三省毗鄰地區勞動人民共同創造的乙個劇種。它是由民間的山歌小調發展而成的,曲調悠揚委婉,優美動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氣息,而且通俗易懂,易於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眾所喜愛。黃梅戲原稱黃梅調或採茶調,它起源於湖北黃梅一帶的採茶歌。清道光前後在湖北...

求黃梅戲演員馬蘭的身高是多少求黃梅戲演員馬蘭的身高是多少

黃梅戲演員馬蘭身來高自為168cm。馬蘭,著名黃bai梅戲表演藝術家du,國家一級演員,是迄 zhi今為止國內既囊括dao了舞台劇表演全國最高獎項 又囊括了電視劇集表演全國最高獎項的唯一人。2007年,榮獲美國紐約市文化局 林肯表演藝術中心和美華協會頒發的 亞洲最傑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 馬蘭,黃梅戲演...

黃梅戲是哪個地區的文化,黃梅戲起源於什麼地方?

黃梅戲發源湖北黃梅縣黃梅調!黃梅縣的當地以前經常遭受澇災,人民流離失所。一些人外出逃離荒地,這種早餐被帶到了安徽的一些地區。因為是接近炫富的鍛件,所以在安徽安慶一帶流傳下來。會發光。好像是緬甸的玉石原料,是在中國加工成藝術品上市的道理。在安徽安慶流行,藝術上進一步深化和提公升,成為劇種。因為曲調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