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到24節氣前後都要下點雨

2022-05-14 20:44:11 字數 6070 閱讀 7852

1樓:匿名使用者

春雨驚春清穀天: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夏滿芒夏暑相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處露秋寒霜降:

立秋,處暑,露水,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樓:魯南一土

24節氣是我國曆法的首創。

24節氣中首先被確定的應該是冬至和夏至。冬至日北半球太陽高度最低,白天最短,意味著嚴冬的到來;夏至與冬至相反,是盛夏的開始。另外兩個節氣是春分和秋分,這兩個節氣交節時全球晝夜等長,分別代表著春季和秋季。

其它節氣與以上四個自然形成的節氣相比,確定相對困難些,但因為指導農業生產的需要,我國古代天文學家還是通過長期觀測,科學地進行了劃分:將黃道(太陽在星空中移動的軌跡)等分為24份,每份15°,以春分點為0°,每隔15°設立乙個節氣並根據季節和物象進行命名。為了更好地發揮曆法的作用,我國歷代都設立專門機構提前推算交節時刻並頒行天下。

24節氣的名稱都有明顯的寓意,讓人望文生義,貼切直白。如小雪、大寒等,對氣象、氣候的特徵描述是十分明確的。

另外,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古代王朝多在黃河流域、北方建都,24節氣也就不可避免地帶有地方色彩,即24節氣的命名都是依賴中原地區物象的。如雨水節之後,我國北方地區天氣轉暖,降水形式從以下雪為主轉為以下雨為主。但是,此時的東北地區仍然會下雪。

同樣,進入大寒節氣時,北方地區滴水成冰,但我國的南方地區依然溫暖。

最後,24節氣的交節對降水沒有準確的對應關係,只是乙個大致的對應。至於你說的立冬時下雨更是巧合。實際的規律是:

我國北方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然後是冬季,春季和秋季降水較少。從地域上來說,我國的降水分布特點是南方多於北方,東部多於西部。這樣的分布規律與24節氣沒有必然的聯絡。

為什麼一到節氣就會下雨?

3樓:玄其

節氣何來?就是無數先人生活觀察總結的結論,緊緊聯絡著農業生產。

節氣前後往往伴隨天氣的改變,因為節氣是為農事而服務的。而農事最需要的資訊就是晴雨。

所以,先人就把天氣轉變的預兆及大致時間記下來,和曆法結合在一起,以求趕上農時。

4樓:夢永恆之戀

。節氣前後往往伴隨天氣的改變,因為節氣是為農事而服務的。而農事最需要的資訊就是晴雨。

先人就把天氣轉變的預兆及大致時間記下來,和曆法結合在一起,以求趕上農時

5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訂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24節氣人們各要做什麼事?

6樓:_不拋棄不放棄

二十四節氣主要跟農業生產有關:

立春:(2.4)

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22℃為春天,根據這一標準,浙北春天一般始於4月初。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春季也提早來到。我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多樣,對於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華南各地入春最早。

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3~4℃,降雨量20~30公釐國。麥田清溝瀝水防漬。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2.19)

冬去春來,氣溫回公升,濕度增大,江南一帶,雨日和雨量都有明顯增加,確也名符其實。但是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變化無常。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5~7℃,降水量30~40公釐。

其時大小麥陸續進入拔節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溝排水,加強油菜的田間管理。

驚蟄:(3.5)

天氣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滬);驚蟄聞雷聲,全月雨轟轟(浙、魯)

驚蟄滴幾點,九九倒迴轉(甘)

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7~9℃,降水量30~40公釐。麥田要加強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經驗判斷方法俗稱田間驗墒,將土壤墒情分為5種型別,即汪水、黑墒、黃墒、潮乾土和乾土)、看苗、看天澆灌拔節肥、拔節水。油菜施苔肥。

早稻準備育秧,植樹造林。

春分:(3.20/3.21)

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晝夜時間幾乎等長。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8~12℃,降水量40~60公釐。長江兩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後浸種催芽,開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頭搶睛播種。

繼續管好小麥、油菜和做好植樹造林,改善、保護生態環境產,調節氣候。

清明:(4.5)

我國黃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氣清新明潔,宜於踏青。從氣候上分析,氣溫進一步回公升,如受暖氣團控制,遇上暖好天氣,江、浙、滬、皖最高氣溫可公升至25℃以上,當遭到較強冷空氣影響時,最低氣溫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還寒仍是這個節氣的主要特徵。從降雨來看,本節氣內點雨未下有之,節氣平均雨量60~70公釐。

平均氣溫可達12~15℃。大江南北都進入了農忙季節,早、中稻先後播種,小麥拔節,油菜揚花,田間管理不能放鬆。玉公尺花生播種。

穀雨:(4.20)

清明過後,雨水增多,有利穀物生長,但是,有的年份此時滴水不下,甚至從清明到立夏一直不下雨,出現春旱,這對農業生產影響是很大的。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節;春播作物播種後需要雨水才能保證出苗率高。一般本節氣降雨量為70~80公釐,日平均氣溫14~18℃。

此時,正是農村準備割麥、插秧、種棉的大忙季節。

立夏:(5.5)

暮春方去,新暑初回,萬物生長,欣欣向榮。但根據氣象學劃分,候溫(5日為一候)高於22℃時為夏季的標準對照。此時,只有以南真正進入夏季。

有的地區四季不明顯,如黑龍江省的愛琿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區根本沒有夏季。立夏節氣所反映的夏季開始主要是指黃河以南地區。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9~22℃,節氣降雨量為90~110公釐。

春花作物進入黃熟階段,要及時搶晴收割。立夏過後浙江將進入雨季,梅雨汛期開始,要做好防汛準備。

小滿:(5.20)

「小滿」是指黃河流域麥類作物籽粒開始飽滿還未成熟,所以稱小滿。但是浙江此時春花作物籽粒已飽滿成熟,農村一派豐收繁忙景象。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在20~23℃,節氣降雨量為50~70公釐,與前後節氣相比降雨稍偏少。

但華南地區卻先後進入雨季。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後成熟,搶晴收割。北方地區需加強麥田後期管理。

春玉公尺、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其重要。

芒種:(6.5)

芒是谷實尖端的細毛;小麥、大麥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緊張的夏收開始了,同時又是夏種比較繁忙的季節,所以芒種又稱「忙種」。民間還流傳著「春爭日,夏爭時」,「小滿天趕天,芒種刻趕刻」,「麥熟一晌,龍口奪糧」。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3~25℃,節氣降雨量為50~90公釐。

要抓緊早稻培育管理,及時耘田、烤田提高土溫,注意防治病蟲害。適時播種晚稻。

夏至:(6.22)

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長。北京白天有18小時。往後,白天開始慢慢變短。

但此時不是最熱的時間,我國南北溫度相差很小,不過10℃。多數年份降雨量100超過公釐,日平均氣溫24~28℃。要不失時機加強夏季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防治病蟲害。

小暑(7.7)

「小暑不算熱,熱在數伏天」。7月是全年夏季風最強盛的時期,副熱帶高壓籠罩江南,正常的情況是高溫少雨為主要特色。日平均氣溫28~31℃,降雨量減少,一般60~80公釐。

小暑面臨著梅汛和乾旱的轉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時,要及時掌握氣象預報資訊,加強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兩不誤。

大暑:(7.22)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炎炎盛暑,這個節氣對全國都適用。從降雨量來看,北方雨季已經到來,降雨量增多。長江流域梅雨結束,伏旱抬頭,晴熱少雨。

在華南此時東南季風帶來南海上空的水汽,降雨量仍比較多,本節氣浙北降雨量20~50公釐。日平均氣溫27~31℃,是全年最高的時段。喜溫作物,行長速度之快達到了頂峰。

水肥田間管理一定要加強。晚稻插秧應搶在立秋之前。

立秋:(8.7)

黃河流域真正的秋天要比立秋晚乙個半月左右,長江流域要推遲乙個半月到兩個月。江南仍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大地上積蓄的熱量,一時尚不能散盡,所以還有秋老虎的暑熱。雨少年份常有伏旱出現。

日平均氣溫29~27℃,開始呈下降,雨量80~100公釐且分布不均勻。對晚稻要中耕除草,發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緊。

棉花摘頂,促進秋桃(棉)發育。

處暑:(8.23)

江南有些地方仍炎熱不減,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之說,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5~27℃;冷暖空氣又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相遇,進入秋雨期,選題為80~120公釐。這時晚稻正處於生長關鍵時期。

白露:(9.7)

全國各地氣溫下降加快,天氣轉涼爽,「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隨著季風轉換,日照漸短,強度變弱,冷空氣開始向南活動,全國大部分地區秋高氣爽,連我國西南地區日平均氣溫也降到22℃以下,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1~24,降雨量70~90公釐。棉花分批採摘,秋玉公尺等作物加強後期的田間管理。

秋分:(9.23)

太陽直射點又回到赤道上,全球晝夜平分。從氣候學的角度分析,秋分以後,北方冷空氣活動日趨活躍,有時一場西北風便可吹盡夏暑迎來秋涼。按常年規律,江、浙、滬的入秋期在9月底至10月初。

我國東北、新疆等地多半在8月中下旬入秋,黃河下游地區9月中旬入秋,華南大地10月底到11月都會有秋涼的感覺。繼續抓好晚稻田間管理。棉花選種收花。

冬小麥、油菜做好播種前的準備。

寒露:(10.8)

此時,北方冷空氣熱力增強,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冷的高氣壓控制,雨季結束,經常晴空萬里,日暖夜涼,日溫差大,有利晚稻結實。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6~19℃,降雨量繼續減少,約15~30公釐。寒露節氣是長江流域直播油菜適宜期,江北地區開始播種冬小麥。

霜降:(10.23)

從黃河流域看,初霜一般出現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氣非常吻合,全國各地的初霜日南北相差很大,如東北的長春,在秋分時就有了初霜,而南方的廣州,通常霜是罕見的,即使有,到冬至才見初霜。此時,長江中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4~16℃,降雨量20~30公釐。要加強油菜、田園蔬菜的培育管理。

森林防火的資金積累工作也要盡早落實。

立冬:(11.7)

黃河中下游開始結冰的日期是11月1~11日,與立冬是一致的,但在長江流域,真正的冬季要比立冬遲半個月左右;而青藏高原上是「六月暑天猶著棉,終年多半是寒天」;在廣州至南寧北回歸線附近冬無幾日;海南省長夏無冬。所以立冬這個節氣不適用於全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0~13℃,降雨量20~40公釐。

搞好晚稻的收曬。做好冬小麥播種的掃尾工作。

小雪:(11.22)

由於北方冷空氣熱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黃河流域在小雪節氣,一般開始下雪。就全國而言,長江流域平均情況2月中下旬降雪;東北地區的初雪要提前到11月初以前;在福州、柳州、百色以南,是終年不見雪的。

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7~10℃,降(雨)雪量10~20公釐。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

大雪:(12.7)

此時,地上有了積雪,黃河中下游地區,各地12月的積雪日數比11月要多一倍,甚至多四倍。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下降到5~8℃,降雪(雨)量10~20公釐。要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

冬至:(12.22)

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附近,北半球白天最短;其後陽光直射位置背移,白晝漸長。「過了冬長一針,過了年長一線」。此時,北方冷空氣強盛,標誌著寒冬將至,最冷的時節來臨。

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5℃,降雪(雨)量10~30公釐。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

小寒:(1.6)

氣候變化除了其自身週期性的變化外,人類活動的深度、廣度、力度以及大氣環流異常、火山噴發塵煙等諸多因素,影響了氣候固有的週期化變化規律。致使過去連續出現14年的暖冬現象。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3℃,江北0℃以下。

降雪(雨)量10~30公釐。

大寒:(1.21)

此時在「數九寒天」,實為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再往後便是「水暖三分」的立春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3℃,降雪(雨)量10~30公釐。主要農事活動:積肥、造肥,冬修水利掃尾,開始綠化植樹,清理改造魚塘。

24節氣下是啥節氣24節氣下乙個是啥節氣

24節氣沒有下乙個節氣。因為每年僅僅只有24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分別是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一共24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

為什麼我一到下午就會臉紅呢,為什麼我一到下午就會臉紅呢?

人正常狀態下午的血壓較高,所以容易造成臉紅的現象。其實我也有相同的經歷,一到下午臉就發燙,變紅。同學們也經常問我,這是為什麼,我也只能亂說一氣。可我覺得,這是因為自身熱量超過乙個標準,才從臉部反應出來。像洗熱水澡,水溫高了,臉就會不知不覺中變紅,這也應該是乙個同樣的道理吧!多注意下,在下午,你的臉紅...

為什麼我家一到晚上4到五點就有一顆星星特別亮,然後早上3點來鐘也有

金星 venus 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是第二顆,距離太陽0.725天文單位。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火星有時候會更近 古羅馬人稱作維納斯,中國古代稱之為長庚 啟明 太白或太白金星,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特。公轉週期是224.71地球日。夜空中亮度僅次於月球,排第二,金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