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知道高高手無敵
葉綠體,線粒體都為獨立的遺傳系統可以合成部分蛋白質(酶),植物體合成蛋白質所需要的元素都是通過根系來吸收的,比如,n元素主要通過吸收銨根離子!
植物體內的蛋白質是在細胞內的核醣體上合成的!
如大豆、花生、植物體內的的生長素之類主要成份為蛋白質.
2樓:匿名使用者
氨基酸在核醣體上縮合成多肽鏈是通過核醣體迴圈而實現的。此迴圈可分為肽鏈合成的起始(intiation),肽鏈的延伸(elongation)和肽鏈合成的終止(termination)三個主要過程。原核細胞的蛋白質合成過程以e.
coli細胞為例。
肽鏈合成的起始
1.三元複合物(trimer complex)的形成核醣體30s小亞基附著於mrna的起始訊號部位,該結合反應是由起始因子3(if3)介導的,另外有mg2+的參與。故形成if3-30s亞基-mrna三元複合物。
2.30s前起始複合物(30s pre-initiation complex)的形成在起始因子2(if2)的作用下,甲醯蛋氨酸-起始型trna(fmet-trna met)與mrna分子中的起始密碼子(aug或gug)相結合,即密碼子與反密碼子相互反應。同時if3從三元複合物脫落,形成30s前起始複合物,即if2-30s亞基-mrna-fmet-trnamef複合物。
此步亦需要fgtp和mg2+參與。
3.70s起始複合物(70s initiation complex)形成。50s亞基與上述的30s前起始複合物結合,同時if2脫落,形成70s起始複合物,即30s亞基-mrna-50s亞基-fmer-trna met複合物。
此時fmet-trna met佔據著50s亞基的肽醯位(peptidyl site,簡稱為p位或給位),而50s的氨基醯位(aminoacyl site,簡稱為a位或受位)暫為空位。
原核細胞蛋白質合成的起始過程氨基酸活化(fmet-trnamet形成)
關於原核細胞蛋白質生物合成的起始過程討論以下幾點:
1.核醣體亞基(30s和50s):70s核醣體顆粒必須解離為亞基,才能參與形成30s前起始複合物及70s起始複合物,if3除具有形成三元複合物活性外,也具有使70s核醣體顆粒解離為30s和50s亞基的作用,即解離因子活性(disassociation factor activity)。
2.if:用高濃度的鹽(如0.
5mol/lkcl)洗滌核醣體,可使核醣體解離為亞基,但這些核醣體亞基在蛋白質生物合成的起始階段沒有活性。後來從鹽洗滌液中分離出三種蛋白質因子,當把這三種因子加入鹽洗過的核醣體後,核醣體再現了活性,故將這三種蛋白質因子依次命名為if1、if2和if3.在70s起始複合物形成後,無任何if與之結合。
if的生物學活性見下表。值得一提的是if1無特異功能,僅具有加強if2和if3的活性作用,這種廣泛的效應亦稱為基因多效性。
植物體內是怎樣合成脂肪和蛋白質?
3樓:
植物的綠色組織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這些 光合產物一小部分留在葉子內,供葉子本身的生長及呼吸消耗外,絕大部 分運往植物體的其他非綠色部分。或作為呼吸作用的原料,或通過轉化用於構成植物體的結構物質(細胞壁中的果膠物質及纖維素,原生質中的氨基酸及蛋白質),或運往貯藏組織、器官,轉化為貯藏物質(澱粉、蛋白質和脂肪)。
當植物的種子、塊根、塊莖萌發時,其中的貯藏有機物發生分解,分解產物運往幼苗,供其生長利用。因此,植物體內有機物成分不是處於靜止狀態,而是處在不斷地合成、分解和互相轉化的變化之中,這些變化過程稱為有機物的代謝。廣義的代謝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所有有機物的合成、分解和相互間的轉化過程。
本節主要討論碳水化合物、脂類、核酸和蛋白質四類物質的代謝過程。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謝
碳水化合物的種類很多,本節重點說明蔗糖、澱粉的合成與分解的生化過程。
1.蔗糖的合成與分解
蔗糖廣泛分布於植物界,甘蔗、甜菜和水果中含量較多。蔗糖是植物體中有機物運輸的主要形式,也是高等植物組織中碳水化合物貯藏和積累的主要形式。
蔗糖的合成: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構成的雙醣,合成蔗糖所需的葡萄糖是由 udpg (二磷酸葡萄糖尿苷)供給的。根據酶的不同,合成途徑分為磷酸蔗糖合成酶催化途徑和蔗糖合成酶催化的途徑兩條。
蔗糖的分解:蔗糖可在蔗糖酶**化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2.澱粉的合成與分解
澱粉的合成:澱粉是植物重要的貯藏多醣,糧食作物的種子、塊根、塊莖含澱粉最多,植物體內的澱粉分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兩種。澱粉的合成是由幾種酶來催化的,每一種酶都有其自己催化的底物和引物(葡萄糖受體)。
催化葡萄糖形成α-1.4-糖苷鍵合成直鏈澱粉的酶類是二磷酸葡萄糖尿苷轉葡萄糖苷酶和二磷酸葡萄糖腺苷轉葡萄糖苷酶。在支鏈澱粉的分支點上尚有α-1.
6-糖苷鍵,這種鍵由另一種酶來催化,在植物中這種酶稱q酶。q酶能催化 α-1.4-糖苷鍵轉變為α-1.
6-糖苷鍵,將直鏈澱粉轉變為支鏈澱粉。
澱粉的分解:澱粉的分解有水解和磷解兩種反應。澱粉的水解由澱粉酶催化,澱粉酶有α-與β-澱粉酶兩種,二者只能催化水解澱粉中的 α-1.
4-糖苷鍵。水解澱粉分支點的 α-1.6-糖苷鍵的酶為 r酶。
支鏈澱粉在上述三種酶催化下,產物也和直鏈澱粉一樣,有葡萄糖和麥芽糖,所產生的麥芽糖在麥芽糖酶的催化下,分解為兩個分子的葡萄糖,在植物體內麥芽糖酶與澱粉酶同時存在。澱粉在磷酸化酶的催化下分解為磷酸葡萄糖。
3.碳水化合物的相互轉化
各種碳水化合物在植物體內都經常發生相互間轉化。在光合作用的碳迴圈中和呼吸作用的糖酵解作用中,以及在上述的碳水化合物合成和分解過程中,都有這類物質的相互轉化。此外,在植物體內還有其他的碳水化合物的相互轉化反應。
4.碳水化合物代謝與植物生長發育的關係
在植物的整個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謝都在不斷的進行著。種子萌發,營養器官旺盛生長及結實器官成熟時,碳水化合物轉化尤為強烈(圖5-1)。
禾穀類和菜豆等種子以及薯類等貯藏器官均以澱粉為主要貯藏物。萌發時,其中的澱粉迅速分解為糖,以供幼苗呼吸和生長之用。水稻種子前發時,胚分泌赤霉素到糊粉層,誘導形成α-澱粉酶,α-澱粉酶轉移至胚乳,催化澱粉分解為麥芽糖。
麥芽糖再進一步分解為葡萄糖。澱粉磷酸化酶在催化澱粉分解的過程中也起一定的作用,生成的1-磷酸葡萄糖脫去磷酸後轉變為葡萄糖。在胚乳中也含有少量的蔗糖,在蔗糖酶的催化下分解為葡萄糖。
葡萄糖由胚乳運至盾片,在盾片中又轉化為蔗糖,蔗糖轉運到胚芽、胚根中去,以供胚的生長。
種子和果實均是貯藏器官,在成熟過程中葉子的光合產物通過輸導組織源源不斷地運進種子和果實,並在其中貯藏起來,大都進行合成轉化。由於種子或果實的種類不同,其貯藏物的種類也不一樣。禾穀類種子貯藏物以澱粉為主。
在籽粒內只有少量可溶性糖,其含量隨籽粒成熟而微有下降。油料作物如花生、大豆、油菜等的成熟種子,在發育的初期先積累碳水化合物,至後期才轉化為脂肪貯存起來。各種水果中均有相當數量的可溶性糖,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
但在不同種類的果實中的醣類成分不同。如:柑桔果實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約為 2∶1∶1,蘋果中則以果糖為主。
有些果實,如香蕉、蘋果等在發育前期主要積累澱粉,含糖量較低,到果實成熟時,澱粉分解轉化為糖。
二、脂肪的代謝
植物體內的脂肪主要是作為貯藏物質,以小油滴狀態存在於細胞中,主要分布在種子或果實內。油料作物種子(蓖麻、芝麻、花生、向日葵和文冠果等)、大多數野生植物種子和一些植物的果肉都有脂肪存在。
脂肪的合成: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的甘油三酯。植物細胞中先合成甘油和脂肪酸,二者再縮合生成脂肪(甘油脂肪酸三酯)。
脂肪的分解:生物體內廣泛存在著脂酶,它能催化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經磷酸化作用和氧化作用轉化為磷酸二羥丙酮,再異構化成3-磷酸甘油醛,進入有氧氧化途徑,徹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
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相互轉化:植物體內常發生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相互轉化,例如在油料作物種子成熟時相當多的碳水化合物就轉變成了脂肪。脂肪分子中的甘油是由己糖通過糖酵解作用生成的磷酸二羥丙酮轉變成的,合成脂肪酸所需的乙酸輔酶a 也是由丙酮酸氧化脫羧生成,所以脂肪是由碳水化合物轉化而來的。
由脂肪轉化為碳水化合物的過程比較複雜,脂肪先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通過糖酵解的逆轉而轉化為糖。脂肪酸經 β-氧化分解為乙酸輔酶a以後通過乙醛酸迴圈而轉化為糖,這稱為葡萄糖生成作用。
脂肪轉化與植物生長發育的關係:自然界中,大多數植物的種子都是以脂肪作為主要的貯藏物,這是因為脂肪分子中的碳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分子中的碳處於更還原狀態,在氧化時能放出較多的能量,每克脂肪氧化時放出約38911.2j熱量,每克蛋白質放出23430.
4j 熱量,每克碳水化合物只放出 17527.8 熱量。所以脂肪是貯藏能量的最好形式。
但油料種子在萌發時只有小部分脂肪直接供作能量**,大部分則先轉化為碳水化合物,而後再用以供種於萌發時呼吸及幼苗生長之用(圖5-2)。油料作物種子成熟過程中發生著和種子萌發時相反的生化變化。
三、核酸的代謝
人們早就知道生物的遺傳現象。細胞核中的染色體是遺傳物質,它由許多基因構成。基因的化學成分是脫氧核糖核酸 (dna)。
dna 特殊的化學結構,可以成為控制生物發育傳遞資訊的載體。每乙個物種都有一套表示其特殊的dna分子。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差異,就是這些遺傳物質分子結構上的差異演化造成的。
核酸的合成: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在細胞內合成有兩條基本途徑,一條是以體內的氨基酸,磷酸核醣,co2和nh3 等簡單的前體物質合成。另一條途徑是由體核心酸分解產生的鹼基或核苷轉變的核苷酸。
生物遺傳資訊以密碼的形式編碼在dna分子上,表現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順序,並通過dna的「複製」把遺傳資訊由親代傳遞給子代。在後代個體發育過程中,遺傳資訊自dna「轉錄」到rna分子上,然後再通過rna翻譯成為特異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排列順序,通過蛋白質以執行各種生命功能,使後代表現出與親代相似的遺傳特徵。
核酸的分解:核酸是由四種單核苷酸以磷酸-3.5-二酯鍵連線起來的,若將核酸分解,首先在核酸內切酶和核酸外切酶的催化下將二酯鍵拆開,生成單核昔酸或寡核苷酸(幾個單核苷酸組成的)。
各種單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催化下水解成核苷和磷酸。核苷經核苷酶作用分解為瞟呤鹼或嘧啶鹼和戊糖。所有生物的細胞都含有與核酸代謝有關的酶類,能分解各種核酸,促使核酸分解更新。
核酸分解產物的戊糖可進入磷酸戊糖途徑,瞟呤鹼和嘧啶鹼還可進一步分解或再被利用。
四、蛋白質的代謝
經過dna的複製,rna的轉錄已將遺傳資訊貯存起來,但如何將遺傳資訊表達出來,則需要在rna指導下合成活性蛋白質。
蛋白質的合成:蛋白質是在mrna指導下合成的,這一過程稱作翻譯,就是指由 mrna上四種不同鹼基組成的密碼被「解讀」成為不同氨基酸排列順序。mrna 中核苷酸順序決定蛋白質多肽鏈中氨基酸順序,這種在mrna分子中決定氨基酸排列順序的核苷酸組稱為遺傳密碼。
trna亦稱轉運rna,它能識別 mrna上的密碼子和攜帶與密碼子相對應的氨基酸,並將氨基酸轉運到核醣體中,合成蛋白質。核醣體(rrna)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它由大小兩個亞基構成。
蛋白質的分解:蛋白質在蛋白酶的催化下,使多肽鏈的肽鍵水解斷開,最後生成α-氨基酸。蛋白酶可分為肽鏈內切酶,肽鏈外切酶和二肽酶三類。
蛋白質在一系列酶相互協同反覆作用下,最終能將蛋白質或多肽鏈水解為各種氨基酸的混合物。
蛋白質代謝與植物生長發育的關係:種子發芽時,貯藏組織內的蛋白質含量下降,胚中的可溶性氮則增加,幼苗體內常含有大量醯胺(谷氨醯胺和天冬醯胺),說明種子發芽時,貯藏組織內的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這些氨基酸轉移至正在生長的胚中去。幼苗葉子開始伸展並轉綠時,葉子內的蛋白質及rna含量均迅速增加,這主要是葉綠體蛋白質的增加,細胞質、線粒體的蛋白質也有所增加的結果。
樹木的芽在春季萌發時,其生長所需的氮素大部分是由枝條樹皮內的貯藏物(主要是蛋白質)**。春季芽萌發前,樹皮內蛋白質開始分解為氨基酸與醯胺。芽萌發後,樹皮內的蛋白質更進一步分解,運輸到芽中去,供枝葉生長之用。
蘋果花芽發育過程中,其總氮量增高,花被部分的氮代謝尤為強烈。花發育時,合成過程迅速進行,開花後花被雕謝時,其中蛋白質迅速分解,分解產物運回植株中去。隨著果實的發育,從植株的其他部分調節的氮素運至果實中,果實含氮量也不斷增加,而此時莖葉內的含氮量則逐漸減少。
種子發育成熟過程中,可溶性含氮化合物不斷從植株的其他部分轉運到種子中,然後在其中轉變為蛋白質。葉片充分成長以後,經過一定時期便進入衰老階段,最後死亡。葉片衰老時其rna含量也減少,這可說明在葉片衰老時蛋白質的合成是在下降,而分解在增強。
植物體內水分存在的狀態有哪兩種,植物體內水分存在的形式與植物的代謝,抗逆性有何關係
植物體內水分存在的狀態一般分為 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 水分測定的方法有很多種回,大致分為物理法和化學法兩答種,物理法最常見的就是用烘箱乾燥法,再根據公式計算出樣品的水分含量,現在冠亞快速水分測定儀基本上代替了這種耗時耗力的傳統方法,冠亞水分儀檢測時間只需要幾分鐘,全自動無耗材產品,化學方法採用的是卡爾...
植物體細胞雜交能不能產生新物種,植物體細胞雜交形成的新物種為什麼往往是不育的
後代是不可育的就不算新物種咯 細胞雜交,那就是轉基因植物。嗯 不同物種間雜交 或交配 不能產生後代或不能產生可孕育的後代。不知道產生的不可孕育的後代算不算是新特種呢?比如 駱駝和馬得到騾子 還有無籽西瓜 算不算呢?植物體細胞雜交形成的新物種為什麼往往是不育的 不對吧?應該是可育的。植物體細胞雜交是指...
豌豆是什麼植物科,豌豆花屬於植物體的什麼?
科學普及交流 豌豆是豆科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薔薇目 亞目 薔薇亞目 科 豆科 亞科 蝶形花亞科 族 野豌豆族 屬 豌豆屬 亞屬 蝶形花亞屬 種 豌豆 豌豆是一年生或二年生攀援草本,高80 180釐米,全株綠色,光滑 被粉霜。葉具小葉4 6片,托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