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端午節的起源習俗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時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公尺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公尺煮成。
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
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
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公尺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著一定的位置。 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習俗,此種習俗源於一 種信仰,即:
五月為「 惡 月」 ,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於是日將未滿周歲的兒女帶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 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裝置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習俗,如今這一節日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隨著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流行 。
可惡的是:南韓申請端午節專利竟然成功了,這意味著,端午節已不再是中國所有.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要珍惜啊!
2樓:非台明鏡
端午節,這個節日對於你來說意味著什麼?除了吃一口香甜的粽子外,她還讓你想起了什麼?在各種洋節日趨火爆的現代社會,端午節是否也像部分傳統節日一樣,逐漸變成了乙個可有可無的符號?
一.端午節起源: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時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誰能告訴我:端午節的由來。
3樓:困難解決局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
4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時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所有資料 5
5樓:酸檸檬嘿
1、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由驅毒避邪的節令習俗衍生出各地豐富多彩的祭祀、遊藝、保健等民間活動,主要有祭祀屈原、紀念伍子胥、插艾蒿、掛菖蒲、喝雄黃酒、吃粽子、龍舟競渡、除五毒等。
2、2023年5月,***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3、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土記》裡說: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乙個五日就是「端五」。
6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慶祝,起源於中國古代,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加入紀念多位中國歷史人物的內容。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端午節的故事和來歷?
7樓:困難解決局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
誰能告訴我關於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元旦婦女節復活節勞動節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萬勝節聖誕節的日期 風俗 來歷
賽龍舟的來歷資料
8樓:酸檸檬嘿
關於賽龍舟的起源來歷,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誰能告訴我春節、重陽節、端午節......一些重要的傳統節日的習俗啊?
9樓:血影血影
古代節日及有關習俗 元旦 正月初一,亦稱元日,有祭神貼桃符的習俗。相傳東海度朔山大桃樹下有神荼、鬱壘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畫二神像,懸掛在門口來驅鬼。
五代開始在符上寫聯語,後來演變成春聯。王安石有《元日》詩:「千門萬戶瞳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但是我國歷代元旦日月並不一樣。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為元旦。漢武帝時又恢復夏曆,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一直到現在。
但是我想各位寫文的大人不會寫到夏商周時代去吧?什麼?有?
大汗~~~~~我都想象不出那種原始時代是什麼感覺,還穿著麻布衣服,茹毛飲血,缺乏美感啊。 上元 正月十五,亦稱元宵、元夕、元夜。古代習俗在上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稱燈節。
元宵節習俗有賞花燈、鬧年鼓、迎廁神、吃餃子(看了資料才知道原來中國什麼節日居然都吃餃子,怪不得我看個節目,是考外國人對中國習俗的認識,問什麼節日有什麼習俗,那外國人統統答曰吃餃子!春節:吃餃子;中秋:
吃餃子!我的天!原來他研究過古代歷史)。
元宵始於漢朝,那時人們稱元宵為燈節、上元、燈夕或者燈期。宋代開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公尺粉做成實心或者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
漢武帝在創造《太初歷》時,就把正月十五作為乙個重大的節日,但是當時元宵節賞燈還僅限於宮廷,元宵節成為萬民同慶的節日,是在入唐之後的事。唐朝皇帝把宮廷內的花燈搬到了大街上,並在每年的正月十
四、十五、十六三天取消宵禁,允許人們徹夜遊玩。宋朝以後,燈期由三日延長到五日,到了明代延長至十日。 社日 農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開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後,秋社在秋分前後。社日這一天,鄉鄰們在土地廟集會,準備酒肉祭神,然後宴飲。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有時是一百零六天。相傳起源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介子推在綿上之山隱居,晉文公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樹而死。晉文公便下令這一天禁火寒食,以後演變為寒食節。
每逢寒食節,人們要禁火三日。元鎮《連昌宮詞》:「初過寒食一百六,店社無菸宮柳綠。
」 清明 清明節的習俗主要是踏青和掃墓。杜牧有《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 上巳 原定於三月上旬的乙個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後,這個節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們到水邊去遊玩采蘭,以驅除邪氣。
後來,演變成水邊宴飲,郊外春遊的節日。杜甫有《麗人行》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 端午 五月初五,又稱「端陽」、「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據說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們爭渡去救屈原,後來演變成劃龍舟的傳統。人們還投粽子到江裡,以保護屈原的遺體,又有了吃粽子的傳統。
唐以後端午成為大節日,朝廷有賞賜。 七夕 七月七日。民間傳說此日夜間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婦女們結綵樓,陳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民間俗稱八月節。此時秋高氣爽,月光最美,為賞月佳節。
中秋夜賞月、祭月成為中秋節的主要活動,石榴與月餅是祭月的主要祭品。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韋莊《送秀才歸荊溪》:「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 早在漢代,我國就有了「秋節」了,不過不是在八月十五,而是在立秋。
到了宋代,中秋就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 重陽 九月初九。又稱重九。
古人認為九是陽數,日月都逢九,稱為重陽。古人認為此日帶茱萸囊登山飲菊花酒可以免禍,於是便有了這一天登高飲酒的習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臘日 臘是祭祀名,歲末祭眾神叫臘(所以十二月叫臘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臘日,叫臘八節,又叫「佛成道節」,因為傳說釋迦牟尼是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每到這日,群僧集會,誦經演法,村人擊細腰鼓,作金剛力士來驅逐瘟疫,寺院和民間人家都做臘八粥。杜甫有《臘日》詩:「臘日年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 除夕 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又叫除夜。除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 補充: 冬至節 即仲冬之節,周代已有祭神儀式,漢代起列為令節。蔡邕《獨斷》:
「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該日前後,人民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民間稱為「過小年」,有「冬至大如年」之諺。
還有一些不太出名的節日: 浴佛節 四月初八,傳說這一天是釋迦牟尼的誕生之日,所以寺廟在這一天都要設香湯浴佛,共做龍華會。後來也演變成民間節日。
春龍節 二月初二,我國民諺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因為二月初二一般和驚蟄這個節氣靠近。驚蟄的意思是冬眠的動物被春雷驚醒,連龍也不例外,這就是春龍節的來歷。
這一天,人們做餅吃,叫「龍鱗餅」;做麵條吃,叫「龍鬚麵」。有的地方還不讓婦女做針線以免傷到龍的眼睛。
誰能告訴我關於日本的一切,誰能告訴我關於羅家倫的一切資料,他的教育思想產生的時代 家庭背景 教育思想的特點 內容是什麼?
國旗 太陽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 2。旗面為 看這解答 你的問題 誰能告訴我關於羅家倫的一切資料,他的教育思想產生的時代 家庭背景 教育思想的特點 內容是什麼?10 去看看吧 誰能告訴我有哪些關於年的傳說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 年 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 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
誰能告訴我氣功的口訣和練法,誰能告訴我關於中國書法的資料????
這個應該不錯 回答 共3條 我知道離蘇州不遠的揚州有個很著名的易筋經氣功 叫金加洲,他的易筋經是家傳的,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內功,打通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而且他的易筋經都是他親自面授的,很嚴謹。在揚州江都的易筋經武術院,網上一搜就有,可以查一下。回答者 2gfhk 2011 5 22 20 33 金加洲...
誰能告訴我一些關於腦出血的知識,誰能告訴我一些關於腦出血的知識 100
謝謝大家對我的養生100條的認可。lgm371 誰能告訴我一些關於首飾的設計的知識? 僪遠姚夏 術首飾和其它任何藝術作品一樣,都是與首飾設計師個人境界相關的一種思考結果。藝術首飾蘊回含著某種創意,作品 答的價值不是外形的勻稱或選材的珍貴與否,而是必須具備理念上的感染力,才能打動人。首飾設計表達就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