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欺詐,什麼屬於民事欺詐?

2022-06-03 06:44:05 字數 5217 閱讀 3835

1樓:麥當勞的肉夾饃

所謂欺詐,就是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或者故意告知對方虛假的情況,欺騙對方,誘使對方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而與之訂立合同。欺詐的種類很多,例如,**假冒偽劣產品,提供虛假的商品應當說明書,在沒有履行能力的情況下,對外簽訂合同以驗取定金或者貨款等。

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具有以下構成要件:

1、欺詐一方當事人有欺詐的故意。即欺詐方明知告知對方的情況是虛假的,並且會使對方當事人陷於錯誤而仍為之。欺詐的故意既包括欺詐人有使自己因此獲得利益的目的,也包括使第三人因此獲得利益而使對方當事人受到損失。

2、要有欺詐另一方的行為。所謂欺詐行為,是指欺詐方將其欺詐故意表示於外部的行為,欺詐行為既可是積極的行為,也可是消極的行為。欺詐行為在實踐中可分故意陳述虛假事實的欺詐和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陷入錯誤的欺詐。

故意告知虛假情況就是虛假陳述,如將劣質品說成優等品;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是指行為人負有義務向他方如實告知某種真實情況而故意不告知的。

3、受欺詐方簽訂合同是由於受欺詐的如果。只有當欺詐行為使他人陷於錯誤,而他人由於此錯誤在違背其真實意願的情況下而與之簽訂了合同,才能構成受欺詐的合同。

2樓:匿名使用者

詐欺是指以使他人發生錯誤為目的的故意行為。各國法律均認為,因受詐欺而訂立合時,受欺騙的一方可以撤銷合同或主張合同無效。

在英美法中,詐欺分為兩類,簽字詐欺和締約詐欺。簽字詐欺是指詐欺方通過對所簽的合同作不正確的陳述和說明騙得對方簽字。如簽字時故意以另外的合同代替本來要籤的合同。

簽字詐欺使合同無效。締約詐欺是指在談判中,一方以詐欺性的陳述騙取對方的同意。要證明詐欺,受害方必須證明以下內容:

一是對方對有關的重大事實作了不正確的陳述或隱瞞、不公開上述事實,而他知道所作陳述是虛假的或無法確定其真實與否;二是對方具有欺騙和誘使另一方對其不正確陳述產生信賴的意圖;三是另一方確實合理地對上述不正確的陳述產生了信賴;四是他因此受到損失或損害。受詐欺方可以要求金錢賠償,也可以宣布合同無效。美國《統一商法典》規定,貨物買賣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在對方違約的情況下可能採用的一切救濟措施,受詐欺方均可採用。

法國民法典對這一問題規定,如當事人一方不使用欺騙手段與伎倆,另一方當事人顯然不會與之締結契約,在此程度,欺詐為契約無效之原因。由此可見,詐欺的結果將導致合同無效,但是法國民法典又規定:欺詐不得推定,應當證明之。

我國合同法對於欺詐手段所訂立的合同,規定無效。

什麼屬於民事欺詐?

3樓:法妞問答律師**諮詢

根據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欺詐行為是指在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過程中,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做出錯誤的表示的行為。

民事欺詐行為導致的法律後果是民事行為無效,從行為開始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欺詐必須違反法律法規、違反誠信原則的行為。有利於社會、他人,善意欺詐,不構成欺詐。

欺詐的構成條件:

(1)故意

上面也提及了,欺詐要求欺詐人的主觀心理是故意,這裡的故意不僅僅指的是欺詐人希望對方陷入錯誤意識的故意,還包括在此基礎上做出具體的意思表示行為的故意。

(2)欺詐行為

對於所有犯罪的認定必須有具體行為,只有主觀心理的惡意是不能進行任何處罰的,所以欺詐必須要有具體的欺詐行為,將內在的欺詐心理用行為表現出來。

欺詐的具體行為主要有三種:

一種是捏造虛假的訊息;

二是隱匿真實的情況,故意不告訴他人不好的一面,對他人會造成損害的一面;

三故意歪曲事實。

這三種情況其實都比較好理解,稍微難理解的是沉默欺詐,有告知義務的一方沒有告知,也可能構成欺詐。

(3)受欺詐方基於欺詐行為作出意思表示

如果欺詐人做出了欺詐行為,但是受到欺詐的一方沒有作出違背真實意願表示的行為,即沒有欺詐結果,當然欺詐就不成立,所以欺詐必須要有欺詐結果才能成立,而對於欺詐是否獲利不是判定是否構成欺詐的條件。很多新聞中報道欺詐人欺騙他人最後自己卻虧了一筆錢的情況,這種情況並不影響欺詐的成立,欺詐人依然構成欺詐。

(4)因果關係

必須是基於欺詐人作出的欺詐行為並對此產生錯誤意識而產生的被欺詐後果,兩者必須是因果關係。

4樓:詬湊謨琅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及相關 司法解釋規定,民事欺詐行為是指在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過程中,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做出錯誤的表示的行為。

可以依法進行起訴。欺詐是故意欺騙他人,使之陷於錯誤的行為。受欺詐而實施的行為則是由於他人的欺詐行為陷於錯誤而作出的意思表示。

民事欺詐主要是指行為人為了用於經營,藉以誇大履行能力等欺詐行為以誘使對方當事人陷入認識錯誤並與其訂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只希望通過實施欺詐行為獲取對方的一定經濟利益。

欺詐行為既可以表現為欺詐人以一定的方法故意使對方當事人陷入錯誤,也可以表現為欺詐人以一定的方法故意阻礙對方當事人使其發生錯誤;既可以表現為積極的作為方式,也可以表現為本應作為而故意不作為的方式。

受欺詐人因受欺詐而陷入錯誤。這裡所說的「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及其他重要情況的認識缺陷。

5樓:最後的思想

所謂欺詐,是指故意欺騙他人,使其隱於錯誤判斷,並基於錯誤判斷而為意思表示的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根據這一規定,構成欺詐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欺詐人具有欺詐的故意。所謂欺詐故意,是指欺詐人明智自己告知對方的情況是虛假的,會使被欺詐人陷入錯誤認識,並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一種心理狀態。包括使被欺詐人陷於錯誤認識的故意和使被欺詐人基於錯誤認識而為一定意思表示的故意。

故意必須以欺詐人對事實情況的明知,被欺詐人對事實情況不明知的前提條件,否則不構成欺詐。

第二,欺詐人具有欺詐行為。所謂欺詐行為是指欺詐人通過語言、文字或活動有意隱瞞事實或告知虛假情況的行為。包括為使被欺詐人陷於錯誤、加深錯誤、保持錯誤等,而實施的虛構、變更、隱匿事實的行為。

欺詐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的方式。不作為主要是指在法律上、交易習慣上或契約上有告知事實真相的義務而故意不履行告知義務的情況。

第三,被欺詐人陷於錯誤是基於欺詐人的欺詐,即被欺詐人並非因自己疏忽之故,而是因欺詐之故陷於錯誤。這裡的錯誤是指當事人對合同的主要內容的認識缺陷。如果被欺詐人未陷於錯誤,即使欺詐人有欺詐的故意和行為,也不發生欺詐的法律後果。

同時要求欺詐與陷於錯誤之間具有因果關係。

第四,被欺詐人因錯誤認識而為一定的意思表示。所謂意思表示,是指表意人將欲成立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於外部的行為。被欺詐人在為意思表示時認為是自己真實的意思表示,會引起期望的法律後果。

而事實上因受欺詐,其意思表示不會發生期望的法律後果。也即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與陷於錯誤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如果被欺詐人雖然因受欺詐而陷於錯誤認識,但並未因錯誤認識而為意思表示,則不構成欺詐。

另外,欺詐必須違反法律法規、違反誠信原則的行為。有利於社會、他人,善意欺詐,不構成欺詐。

6樓:綠

民事欺詐行為是指在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過程中,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做出錯誤的表示的行為。

7樓:北京杜律師

這種情況完全可以通過訴訟途徑解決。建議你委託專業律師介入協助處理,我支援你

8樓:匿名使用者

民事欺詐主要是指行為人為了用於經營,藉以誇大履行能力等欺詐行為以誘使對方當事人陷入認識錯誤並與其訂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只希望通過實施欺詐行為獲取對方的一定經濟利益。

9樓:坐看星空閃亮

可以按照民間借貸糾紛對他進行起訴,要求歸還本金。

10樓:匿名使用者

梅隴鎮外環生態工程指揮部利用假公章與農民簽訂無效合同,腐敗分子為了達到暴利的土地錢,他們私分,採用欺詐手段。只給2900元乙個平方,隱瞞了實際**!

11樓:☆天罡

參照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民事欺詐行為是指在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過程中,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做出錯誤的表示的行為。

民事欺詐行為導致的法律後果是民事行為無效,從行為開始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欺詐必須違反法律法規、違反誠信原則的行為。有利於社會、他人,善意欺詐,不構成欺詐。

在合同法中,什麼情況下是欺詐?

12樓:天堂月丶奅晦

欺詐是指以使人發生錯誤認識

為目的的故意行為。當事人由於他人的故意的錯誤陳述,發生認識上的錯誤而為意思表示。

在合同法中,欺詐行為可能導致無效合同或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只有一方以欺詐手段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才為無效合同。而一方以欺詐的手段使對方當事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是可變更或撤銷的合同。

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撤銷權要在你知道或應當知道對方的欺詐行為之日起1年內行使,否則撤銷權消滅。

什麼叫做欺騙?

13樓:小翊新生活

欺騙,漢語詞語,拼音是qī piàn,意思是用虛偽的言行隱瞞真相,使人上當。

出處1、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上官百相欺騙也,即座師陸公為公(袁可立)慮之。」

2、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庶政·禁造假銀》:「乃有奸徒,安立爐灶,專造假銀,欺騙愚民。」

3、曹禺《雷雨》第一幕:「他不願意再想他欺騙過他的父親。」

近義詞

欺瞞乙個漢語詞語,拼音是qī mán,意思是欺騙隱瞞。

出處1、《朱子語類》卷二一:「眾人只是樸實頭不欺瞞人,亦謂之忠。」

2、元·無名氏 《劉弘嫁婢》第二折:「俺又不曾道是欺瞞著天地。」

3、明·朝鮮·李民宬《敬亭先生續集·朝天錄》:「軍門(袁可立)曰:『你國定乎?

』答曰:『反正之日,市不易肆,朝野晏然,有何不定之事乎?且總鎮毛駐紮敝邦,如有可疑之端,則豈有掩護小邦,欺瞞朝廷之理哉!』

14樓:心隨暢菲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無奈,朋友之間,親人之間,情侶之間,都會出現欺騙!為什麼?因為人是自私的!

即使父母和孩子之間有會有欺騙!遇到了欺騙,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這會讓你更加深刻的認識這個世界,變的更成熟一些!當然,你不應該有這種消極的心理,因為也許在某年某月某日你也會善意的欺騙你的家人,你的另一半,你的朋友!

面對家人,朋友,另一半的欺騙應該換一種角度去考慮,事情也許會簡單一些

老人被忽悠買保健品是否屬於消費欺詐

奉壹 屬於。根據 廣告法 規定,保健食品廣告中不得含有表示功效 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 涉及疾病預防 功能 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為保障健康所必需等。違者,工商部門將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行政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將移交司法機關。這是商家不斷通過 式 宣傳,向老年消費者推銷保健品等各種商品,誤導老人一步...

欺詐脅迫等手段訂立的合同到底是無效的法律行為還是可撤銷的法律

一方以欺詐 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欺詐脅迫是違法的,違法的是無效。合同法 調整的是合同行為 民法通則 除了合同行為外,還調整其他民事行為。合同法 中,一方以欺詐...

什麼是民事訴訟特別程式,什麼是民事訴訟的特別程式?

一審程式 原告起訴 法院受理後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 被告在十五日內提交答辯狀,法院在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辯狀,不影響審理 決定 審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當事人並公告 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