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娛眼大觀園
文章以老莊學派的無為而治,順乎自然的思想為出發點,借郭橐駝之口,由種樹的經驗說到為官治民的道理,說明封建統治階級有時打著愛民、憂民或恤民的幌子,卻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仍舊民不聊生。
這種思想實際上就是「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鬥折衡,而民不爭」的老莊思想的具體反映。從「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這一句可以體現。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本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長安的作品。郭立虎種樹的能力一直站不住腳。後世學者認為這是一部理性的著作。本文針對當時官府紛繁擾民的現象。
中唐時期,強權地主對土地的吞併和掠奪越來越嚴重。」富人吞併了幾萬畝土地,窮人住不起,「只有少量土地的農民,除了正常捐贈穀子外,還要承擔當地軍政首長撥付的各種雜稅。據《舊唐糧志》記載,全國各地官吏為鞏固地位,競相朝拜朝廷,加大對下層的剝削。
2樓:匿名使用者
《種樹郭橐駝傳》虛構了乙個人物——善於種樹的郭橐駝。說他種樹能「順木之天而致其性」以此模擬做官的人管理百性也要順乎民意,只有「養民」才能治國。
從「吾問養樹,得養人術。」一句中體現
3樓:匿名使用者
以寓言的方式進行諷諫,是中國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層統治者提意見的傳統做法。文章用「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養樹方法。委婉含蓄地說明順民之姓以養民的道理。
揭露並諷刺了統治者的苛政煩令對百姓的搔擾侵害,提出寬簡為政,讓百姓安居樂業的主張。
種樹郭橐駝傳有什麼啟發
4樓:小qiong說生活
一、是無論種樹或治民,都要「順天致性」,而不宜違逆其道,否則將會導致大的危機。
二、是想要順天致性,必先掌握樹木或人民究竟怎樣才能「碩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發展規律。
三、是動機效果必須統一,不允許好心辦壞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頭上。把這三點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養人術」。
《種樹郭橐駝傳》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作品。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文,也是乙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郭橐駝種樹的事蹟已不可考,後世學者多認為這是設事明理之作。
此文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象,通過對郭橐駝種樹之道的記敘,說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是「養樹」的法則,並由此推論出「養人」的道理,指出為官治民不能「好煩其令」,批評當時唐朝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行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願望。
這篇文章是柳宗元早年在長安任職時期的作品。郭橐駝種樹的本事已不可考,後世學者多認為這是設事明理之作,此文是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象而為言的。中唐時期,豪強地主兼併掠奪土地日益嚴重,「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
僅有一點土地的農民,除了交納正常的捐粟外,還要承受地方軍政長官攤派下來的各種雜稅。據《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各地官僚為鞏固自己的地位,競相向朝廷進奉,加緊對下層的盤剝,於是「通津達道者稅之,蒔蔬藝果者稅之,死亡者稅之」,民不聊生。
柳宗元在參加「永貞革新」前兩年,即貞元十九年(803)至二十一年(805),曾任監察御史裡行,是御史的見習官,可以和御史一樣「分察百僚,巡按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儀」,可以到各地檢查工作,民事、軍事、財政都可以過問,品秩不高而許可權較廣。
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間寫的,是針對當時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現象而作的。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參加「永貞革新」的先聲。
這篇文章題目雖稱為「傳」,但並非是一般的人物傳記。文章以老莊學派的無為而治,順乎自然的思想為出發點,借郭橐駝之口,由種樹的經驗說到為官治民的道理,說明封建統治階級有時打著愛民、憂民或恤民的幌子,卻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仍舊民不聊生。
這種思想實際上就是「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鬥折衡,而民不爭」的老莊思想的具體反映。唐代從安史之亂以後,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養生息,才能恢復元氣。
如果封建統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揮,使老百姓疲於奔命,或者以行「惠政」為名,廣大人民既要送往迎來,應酬官吏;又不得不勞神傷財以應付統治者攤派的任務,這只能使人民增加財物負擔和精神痛苦。
文章先寫橐駝的命名、橐駝種樹專長和種樹之道,然後陡然轉入「官理」,說出—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上半篇為橐駝之傳,目的是為下半篇的論述張本;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種樹之道的模擬和引申,前賓後主,上下相應,事理相生,發揮了寓言體雜文筆法的藝術表現力。
5樓:園林植物手冊
重要的啟發有三點:
一、是無論種樹或治民,都要「順天致性」,而不宜違逆其道,否則將會導致大的危機。
二、是想要順天致性,必先掌握樹木或人民究竟怎樣才能「碩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發展規律。
三、是動機效果必須統一,不允許好心辦壞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頭上。把這三點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養人術」。
6樓:教育小百科是我
【啟發】:
一是無論種樹或治民,都要「順天致性」,而不宜違逆其道;二是想要順天致性,必先掌握樹木或人民究竟怎樣才能「碩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發展規律;三是動機效果必須統一,不允許好心辦壞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頭上。把這三點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養人術」。
7樓:楊子電影
綜觀全文,應注意三點:
一是無論種樹或治民,都要「順天致性」,而不宜違逆其道;
二是想要順天致性,必先掌握樹木或人民究竟怎樣才能「碩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發展規律;
三是動機效果必須統一,不允許好心辦壞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頭上。把這三點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養人術」。
《種樹郭橐駝傳》(zhòng shù guō tuó tuó zhuàn),唐代著名文學家、散文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寫作於作者在長安任職時期,即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這期間柳宗元曾任監察御史裡行,是御史的見習官,可以和御史一樣「分察百僚,巡按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儀」,可以到各地檢查工作,民事、軍事、財政都可以過問,品秩不高而許可權較廣。
這篇文章是針對當時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現象而作的。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參加「永貞革新」的先聲。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散文。
8樓:匿名使用者
啟示人們要順應自然,不要違背規律去辦事,種樹是如此,治民也是如此,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他人身上,要多多聽從百姓的建議,這樣才能夠讓百姓安寧安樂
9樓:
做事要順其規律,不可違背
種樹郭橐駝傳
10樓:功知酆笑柳
1.判斷句
以「……也」表示判斷。
例:官理,非吾業也(非……也,表否定的判斷句)2.倒裝句
橐駝,不知始於何名
苟有能反(於)是者
3.省略句
傳其事以(之)為官戒也
而卒以(之)禍
苟有能反(於)是者
然吾居(於)鄉
移之(於)官理,可乎
4.賓語前置
故不我若也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吾又何能為哉
名詞作動詞
1.病瘻,隆然伏行。
病,患…病
2.早實以蕃。
實,結果實
3.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爪,作動詞用,手抓,掐
4.而卒以禍。
禍,受到禍害。
5..其蒔也若子。
子,對待子女一樣
6.名我固當。
名:起名
7.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
壽:活得長久
名詞作狀語
(1)旦視而暮撫。
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2)而木之性日以離矣。日,一天天
(3)旦暮吏來而呼曰。
旦暮,從早到晚
使動用法
(1)以致其性焉爾。致,使……達到
(2)非有能碩茂之也。碩茂,使……碩大茂盛(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結得早;蕃,使……多(4)鳴鼓而聚之。鳴,使……發出響聲;敲響。聚,使……聚集。
(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使……繁榮。安,使……安樂。
(6)見長人者好煩其令。
煩,使……繁瑣。
(7)遂而雞豚。遂,使……長成,喂大。
意動用法
駝業種樹。業,以……為職業
為動用法
傳其事以為官戒。
傳為……作傳
其培之也
培為……培土
動詞作名詞
或移徙移徙,移栽的樹
一詞多義
1.病病僂。(得…病)
故病且怠。(困苦)
2.害不害其長。(妨礙)
其實害之。(傷害)
3.雖雖窺伺效慕。(即使)
雖曰愛之。(雖然)
4.故其土欲故。(舊,指原來培育樹苗的土)故不我若也。(所以)
5.實早實以蕃。(結果實,名作動)
不抑耗其實而已。(果實)
其實害之。(實際上)
6.若其置也若棄。(像)
若不過焉則不及。(如果)
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7.而鳴鼓而聚之。
(表承接,一說表目的,可不譯。)
字而幼孩。
(通「爾」,你們)
旦視而暮撫。
(表並列,又)
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表順接,可譯「於是」)
早織而縷。
(通「爾」,你們)
8.為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從事)
吾又何能為哉(做)
9.以早實以蕃(而且)
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而)
爪其膚以驗其生枯(表目的,來)
以子之道(把)
10.名
不知始何名(名字)
甚善,名我固當(稱呼)
11.業
駝業種樹(以……為職業)
官理,非吾業也(職業)
11樓:天使心中的愛戀
不該這樣啊!這個故事哲理性很強,應該推廣.
《刻舟求劍》這則寓言諷刺了什麼樣的人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 j 契 q 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翻譯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 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
寓言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學體裁,寓言是一種什麼的文學體裁
英文 fable allegory parable含義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回或擬人 手法說答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寓 有 寄託 的意思,最早見於 莊子 寓言 篇。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達到勸誡 教育或諷刺目的的文學體裁。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
葫蘆兄弟體現了什麼樣的民族精神
1 體現了團結,齊心協力的民族精神 2 體現了不屈不撓,不怕困難,不畏艱險的民族精神 3 堅決與惡勢力作鬥爭的民族精神 4 體現了愛憎分明的民族精神 5 體現了善良和樂於助人的民族精神。中國民族民俗 風情 人文 40 厚岳丈,薄女婿 布依族 孔雀之鄉 傣族 三天請小安,五天請大安 滿族 什麼是民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