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生活玲兒老師
意思是用3除的剩餘數乘70,用5除的剩餘數乘21,用7除的剩餘數乘15,將所得的結果相加再減去105的倍數,即可得所求數。
明朝有位程大位,他在解答「物不知其數」問題(即: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2,問物幾何?)用四句詩概括這類問題的解決: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七子團圓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這首詩就是解答此類問題的密鑰匙,它被世界各國稱為中國剩餘定理或孫子定理,是我國古代數學的一項輝煌成果。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算書《孫子算經》中,有這樣乙個問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這個問題一般稱孫子問題(西方數學著作中稱為中國剩餘定理)。
這個問題可譯成:求被3除餘2,被5除餘3,被7除餘2的最小正整數。
《孫子算經》中記載了這個問題的解法,有人將其解法編成歌訣:「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支,七子團圓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它的意思是用3除的剩餘數乘70,用5除的剩餘數乘21,用7除的剩餘數乘15,將所得的結果相加再減去105的倍數,即可得所求數。
算式是2×70+3×21+2×15=233,233-105×2=23,所以,最小的正整數解是23。
2樓:革命尚未成功
這首詩的意思是:
用3除所得的餘數乘上70,
加上用5除所得餘數乘以21,
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餘數乘上15,
結果大於105就減去105的倍數,
這樣就知道所求的數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是古算」韓信點兵「的口訣。
傳說韓信為了點算一群士兵的數目(人數100左右),他命令士兵每3人為一組,記下餘數(假設是a);又5人一組,記下餘數(假設是b);又7人一組,記下餘數(假設是c),他就可以用這口訣算出士兵的數目。
他這樣算:士兵數=70a+21b+15c (若大於105,須減去105)。
歌訣就是為了方便記憶3與70,5與21,7與15的對應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個三個的數,餘數乘以70,五個五個的數,餘數乘以二十一,七個七個的數,餘數乘以十五。三者相加,如果結果不大於105,那麼這就是這個題的答案(此題見本答案末尾),如果大於105,就要減去105或者它的倍數。
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俗語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
古語云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一人不入廟 乙個人的時候不要進廟宇,既然是古廟.廟中應該有些珍貴器物.如果是一人入古廟.萬一廟中有器物損毀或遺失.那這一人嫌疑最大.為避嫌疑。也有說是因為寺廟裡面的僧人多有歹心,會對香客起歹意。但個人認為古時和尚應該還不至於這麼做。二人不看井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是什麼意思
古語有云 一人不入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一人不入廟 故時廟觀之中多有不良之輩住持,乙個人行路晚間逢廟欲住,無良僧侶見錢財路費,頓起歹心,容易遇害。二人不看井 有兩人同時趕路進京趕考,其中一人比另一人文才略優,並還帶了豐厚的盤纏,另一人一路上就心中惴惴,怕同伴搶了他...
在這屆世界盃中,梅西,卡卡,c羅三人中,誰的發揮最好
目前為止,三個人中就梅西發揮最好。梅西在與奈及利亞的比賽中,在串聯中前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給隊友輸送了許多有威脅的傳球,自己也獲得了幾次進球的良機,只是運氣太背了。卡卡在巴西與朝鮮的比賽中,打得差強人意,巴西隊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羅比尼奧 埃拉諾和麥孔,卡卡在比賽中也時有失誤,明顯不在狀態。而c羅...